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肃两次借东西给别人 周瑜高兴而曹操惊吓掉笔

鲁肃两次借东西给别人 周瑜高兴而曹操惊吓掉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4/4/15 1:40:31

鲁肃这一辈子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不少,今天陈瓷单讲鲁子敬平生两次借给他人东西,一次让周瑜高兴得要死,鲁肃从此改变一生,一次把曹操吓得要死,历史从此改变走向。

先说第一次:借米给周瑜

鲁肃是东城人,东城在下邳国,交通南北,处在淮河、长江、巢湖三角地带之间,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刘备吕布袁术等“英雄”们轮番血战于此,他们有胜有负,但是倒霉的总是这里的百姓。

鲁肃想,最好是离开这里,以免成为兵燹之中的无辜尸骨。

和曹操、刘备、孙坚等等三国豪杰一样,鲁肃年轻时候在家乡也非乖孩子。不一样的是,曹操、刘备、孙坚等人无论多么荒唐,也不怎么离谱,好歹没有因为年少荒唐而留下恶名,但是鲁肃却因为轻率狂妄而被乡人称为“鲁氏狂儿”。

鲁氏在东城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虽然鲁爸爸过早去世,鲁氏家业只能靠鲁奶奶打理,但是鲁家仍然有花不尽的钱财吃不完的粮食。“鲁氏狂儿”之“狂”,在于疯狂地糟蹋钱财。东城人说,糟蹋钱财也罢了,如果吃了喝了玩了,也算不亏,可是鲁肃把大把大把的钱财散给无关的人,不是狂是什么呢?而且,人家来求助,鲁肃给钱,人家不求助,鲁肃也会跑上门去送钱财给人家。

陈瓷分析,君子散财,舍之有道,鲁肃看到那种能成大事的人,才会慷慨解囊,助其成事。

而且,鲁肃认为,而今兵荒马乱的,家产难以保护。纵有家产万贯,房屋万间,战火燃起,一把火烧光,良田万顷,只是葬身之地。哪支军队来不是先抢大户,杀大户!把家产散给英雄豪杰,才是乱世最聪明的理财方式。

这一天,鲁家又来了一个借粮人——居巢县长周瑜。

周瑜这时是袁术任命的居巢县长,却跑到东城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地“借”粮,狂妄至极。

鲁肃却淡定笑,对周瑜说:“我家有两囷米,你随便取一囷便是了。”

汉代,一囷就是三千石,大概相当于周瑜当时十年的年薪了。

随便一句话,一个无缘无故的人,就把自家存粮的一半“借”了出去,天下还有比这荒唐的事情吗?

可是,就凭这次借粮,周瑜交定了鲁肃这个朋友,而鲁肃也因此介入周瑜的人脉圈子,借助周家的威望,从此青云直上。

果然,袁术以后任命鲁肃为东城县长。

可是,小鲁县长却暗地盘算脱离岗位,带着家人投奔江东。袁术的称帝野心日显,鲁肃和周瑜分析,袁术称帝以后,必会受到诸多霸主的群殴,谁跟着袁术,谁就倒霉。周瑜先行一步到了江东。江东霸主孙策是周瑜的发小,而且目前江东的基业有一部分是周瑜参与打下来的,他在江东也算是一个有股份的。

凭借一囷粮,鲁肃已经被周瑜视为不世之才。如果鲁肃投奔江东,那么会搭上周瑜这一平台,一步而进入核心圈。

果然,鲁肃投奔江东之后,孙权召集文武百僚,为鲁肃接风洗尘。宴会之后,孙权又单独留下鲁肃,把他的坐榻与鲁肃的坐榻合在一起,二人倾心而谈。鲁肃为孙权孩指明了称霸策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占据长江天险,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番谈话被称为“榻上对”,孙权一生争霸,都不出鲁肃此番规划。

鲁肃从此成为孙权的股肱大臣,其在孙权心中的地位,一度超过周瑜。

主张对刘备采取鹰派作风的周瑜,虽然与主张对刘备采取鸽派作风的鲁肃,观点迥异,但是对鲁肃也是十分欣赏。更让人赞赏的是周瑜临终,专门留下遗言,推荐鲁肃代替自己。

再说第二次:借荆州给刘备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而借荆州给刘备的,恰是鲁肃。

这个歇后语有揶揄意味,说鲁肃做了一次赔本生意。但这只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演绎,历史上,鲁肃借荆州, 非但不赔,而且赚了,赚大了。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大军虽然北还,荆州大部分处于孙权和刘备的控制之中,但是江北的南阳依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北方军队时刻威胁南郡。而此时,刘备因为地盘太小,多次以妹夫身份,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屯兵。在鲁肃的劝说之下,孙权就把南郡借给了刘备。

这样一来,孙权就把刘备当作了抵御曹操的挡箭牌,曹操大军攻来,首当其冲的是刘备而不是孙权。而且,刘备得了南郡,得以迅速壮大,孙刘联盟水涨船高,力量随之增长。

因此,曹操听说刘备得到南郡的时候,正在写字,处变不惊的他这次居然全身一震,手中的笔掉落在地。

后来,刘备得到益州,孙权派人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公然拒绝。但是经过谈判,双方彼此妥协,以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荆州,湘东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于孙权,湘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

孙权称帝,举行即位大典。在快要登上祭坛的时候,孙权突然停了下来,站立了片刻,似乎在回味着什么,良久,他回头对身后黑压压地跪拜着的群臣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过我能有今天的,他真是明于事势啊。”这时,鲁肃已经去世十二年了。

又是几年过去了。担任东吴大都督的人是陆逊。孙权与陆逊谈论起鲁肃,说:“子敬来东,我与他对饮,他就谈到了帝王大业,此一快也。后来孟德凭借收降刘琮的有利局面,率领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张昭等人都说应该遣使修檄投降,子敬当即反驳,劝我急呼公瑾,把军队交给他,迎击曹操,此二快也。后来他虽然劝我借给玄德荆州,是其一短,但是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可是,鲁肃真地错了吗?鲁肃死后只有两年时间,孙权就派兵夺得南郡,杀死关羽,从此蜀汉日益衰微,孙刘联盟对曹魏再无威胁,最后两家先后被灭,天下归晋朝。(原文来自沉浸永的头条号)

标签: 鲁肃三国周瑜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临死前跟诸葛亮谈话另有目的 刘备心机超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诸葛亮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么说:“先生的才能盖过曹丕数倍,有你监国,蜀汉一定能横扫天下。如果刘禅这孩子值得辅佐,你就好好帮帮他

  • 史上最霸道的权臣宇文护:废杀三帝害三大柱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宇文护,北魏,权臣

    在皇权衰落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人物,女的一般是太后,不男不女的绝对是宦官,男的就是权臣啦!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不在少数,霍光、梁冀、董卓、曹操、鳌拜等等,但谁才是是最霸道的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认为非北周权臣宇文护莫属!宇文护是谁?宇文护的名气确实很一般,但他干的事可真不简单!所谓

  • 汉桓帝刘志:厕所里定下“锄奸”计划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桓帝,皇帝,傀儡,

    东汉自顺帝死后,天下俨然成了皇后梁妠一族的天下。梁妠先立冲帝,再立质帝,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她的哥哥梁冀封为大将军,手握实权,飞扬跋扈,汉质帝就死在他手里。质帝死后,梁太后又立桓帝。为了控制桓帝,握紧权力,梁冀又让另一个妹妹入宫,也成了桓帝的第一任皇后。桓帝十五岁即位,146年—167年在位,当了

  • 揭秘:清朝重臣曾国藩如何从“愤青”变成“老奸巨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但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我们可以切身感受曾国藩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与“人欲”,更真切

  •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疯狂私生活:竟想立弟媳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政治和私生活是两码事,他并没有因为私生活影响了政治建树。李世民好色,性功能也很强大,这一点,可以从他生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的战绩上略见一斑。《旧唐书》所载“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阴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

  • 李世民娶寡妇韦氏背后内幕:因其是名模高一米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唐朝,韦氏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史上被忽视的大唐皇帝:在位期间平叛乱灭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上,大唐,皇帝

    唐高宗李治,一个开创了“永徽之治”的大唐皇帝。很多人认为李治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则天大圣皇帝面前,唐高宗李治的确有些弱。唐高宗李治真的弱吗?且看他在位三十四年间所做的几件影响了大唐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平定农民起义。唐永徽四年,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陈硕真与妹夫章叔胤在

  • 李氏由宫女跃升皇后因皇帝提到宫女两字大发雷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载垕,孝懿李皇后,明朝

    古代的女孩子,如果家境不好,往往自愿卖身为奴,解决生计。李氏的出身过于贫寒,父亲是个泥瓦匠,每天干又脏又累的活,吃得很不好。风沙侵扰、三餐不继,并没有让李氏面黄肌瘦,反而让她一天比一天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李氏不仅貌若天仙,还聪明伶俐,就是我们说的,“人精似的”那种女孩。她长大后见父亲养家艰难,就主动

  • 三国史上敢和武圣关羽叫板的江东第一猛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关羽,东吴,甘宁

    东吴孙权手下战将不少,但论武力,似乎都不够资格入选三国超一流武将序列。孙坚、孙策,以勇武素著,名满天下。尤其是孙策,在三国江湖的地位非同凡响,人称“小霸王”,绝非浪得虚名。论武力,孙策绝对是三国一等一的猛将,但孙策一死,东吴的超一流的猛将似乎一下子人才断档。一个骁勇的太史慈,还英年早逝了。孙策、太史

  • 揭秘: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最远都到达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和下西洋,明朝,郑和,朱棣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郑和一队人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差不多一年之后,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害怕明朝的军队还过来攻打,于是就赔了郑和六万两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