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的排名怎么是垫底?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的排名怎么是垫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3/12/22 9:01:44

西周末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发,我们后世称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又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节点,我们现代人大致将“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为“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还算有些收敛,大家还稍微顾及一点周王的颜面,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方式也是愈演愈烈,战争由春秋时期的“崇礼”逐渐朝着“诡诈”这个方向演变。

随着上百年的征战到了战国末期西周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由原来数百个小国不断组合成了七个国家,这其中就数秦国最为强大,西周的王室血统燕国最为弱小。在秦国与六国之间的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绝世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尊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一书中就有评价他们四人的话语: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在这份榜单上或许就有人提出了异议,为什么吴起孙膑乐毅等等春秋战国时期同样著名的人物没有榜上有名呢?

其实很简单,上述人在牛也没有牛到建立一个王朝而在战国末期的这些人却是这个时期的特有产物。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最准确的说法是仅仅形容战国末期。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他们四人如果进行排名究竟是哪一位的才能排到倒数第一呢?

其实这一点真的不好说,上述我们谈到《千字文》中的一句话“起翦颇牧”究竟是不是他们的排名?如果你简单地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排名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古时候的人写文章就喜欢押韵,之所以这样排序是为了押韵,并不能代表他们在军事上的能力。

01战国四大名将之白起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白起。白起生活的那个年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很强大了,再加之秦昭襄王是以为野心勃勃的王者,所以再带是那个时代白起的出现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襄王屡立奇功。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24万,为秦国彻底扫平了东出之路。在征伐楚国的战争中,攻陷了楚国的国都。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精锐四十万人,攻城70余座,为秦国开疆拓土,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后被封为“武安君”。然而一个人的功劳太过巨大的时候,已经到了威胁统治者地位的时候,那么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危险,后来在秦昭襄王五十年也就是前257年,一代名将白起被赐死于杜邮。

02战国四大名将之李牧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李牧。李牧的军事才能也是不容置疑的,李牧的一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在赵国北部边疆与匈奴作战。也正是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让李牧一战成名。后期主要是与秦国的作战,并在宜安这个地方重创了秦军,并获得了“武安君”的称号。可见赵国对于李牧的功劳是有多么的认可,直接将他与白起齐名。战国末期的赵国唯一可以依靠的老将军也只有李牧了,李牧是赵国唯一可以依靠的且支撑赵国危局的良将,只可惜赵王迁中了王翦的离间计,听信了郭开的谗言,李牧被夺了兵权,不久之后就被郭开给杀了。

03战国四大名将之廉颇

再者,我们来讲一讲廉颇。我们所熟知的廉颇最有名的故事其实不是廉颇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六个国家作战的故事,相反我们对他很深刻主要是“负荆请罪”与“尚能饭否”两个历史典故。就军事上来讲,廉颇其实也仅仅只能算得上一位出色的指挥官,谈不上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真正的军事奇才能够做到“以正合、以奇胜”,而廉颇这个人善守不善攻,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奇胜”。而廉颇的主要战绩是赵孝成王十五年,大破燕军,击杀燕将栗腹,燕国迫不得已割五城以求和。赵悼襄王时期受到了佞臣郭开的排挤,逐渐远离了赵国军界,跑到了魏国定居,只不过却未得到魏王的重用,后来赵悼襄王想重新用廉颇,只不过这次机会还是被郭开给破坏了。再后来廉颇来到了楚国这个地方,死于寿春这个地方。

04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王翦。王翦一生的战绩卓越,他之所以如此耀眼是因为他帮助了秦王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王翦这个人自幼就十分的酷爱军事,在后期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了三晋地区,攻破了燕国国都蓟,不仅如此还消灭了楚国。在灭国之战中王翦与他的儿子无疑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秦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后来王翦被封为“武成侯”。不过要说这四位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真正聪明的要数王翦,为什么这么说呢?王翦在帮助秦王政统一六国,立下了绝世功勋之后并没有选择像白起一样居功自傲,相反他激流勇退,所以后期才得以安享晚年。

其实他们四人都很优秀,在军事上的才能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尤其是白起与李牧两人的军事才能更是不容置疑的,即便是放在我国古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他们的成就依旧是烁烁发亮的。相对来比廉颇与李牧两人与上述两人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优秀了。战国四大名将如果非要排出倒数第一也只能在王翦与廉颇两人中间产生了,两者中笔者更加倾向于王翦来当这位倒数第一。

其原因也很简单,王翦是一位出色的统帅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他和廉颇一样都擅长大兵团作战。然而他还是比不了白起七万之众鄢郢之地,比不了李牧在赵国极其虚弱的时候还能北击匈奴,西抗强秦。

王翦统兵为秦国立下了卓越功勋的那个时代的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那个时候的六国就如同六棵腐朽的大树,即便有抗秦的心但是却没有抗秦的实力。这个时候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里稍微用点力这六棵腐朽的大树便能够连根拔起。纵观王翦的每一次战争我们不难发现,王翦的每一次进攻都准备的十足,都是重兵压境。单单是强大的攻势就足以将对方吓得毫无还手之力。并且在灭国大战中王翦也并未有过奇胜,每每一步都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秦国作为强大的后盾为前提的。

公元前229年,这个时期的赵国连连战争根本没有得到过好的休整,在加之赵国北部的地震,赵国一度出现大面积的饥荒,而这个时候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这次秦国派出的将领正是王翦。可即便是赵国到了这种程度王翦还是被李牧给阻挡了脚步,后来还是因为秦国的反间计才将李牧给杀害,当灭赵国的道路这才变得顺畅无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翦不单单只是以为军事家,而且还善于玩弄诡计。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要数白起、李牧还有廉颇这三人是比较单纯的一点的将领,情商相对来说要比王翦要低,但他们的所有事迹都让人肃然起敬。相比之下王翦并不是一位单纯的军人,其中还掺杂着政治因素,总的来说王翦缺少了前三位身上所具有的纯粹军人的直率与可爱之处。我们经常性地认为廉颇才是他们四人中的倒数第一,在我看来他们中的倒数第一并不是廉颇而是王翦。

标签: 王翦战国

更多文章

  • 秦琼、程咬金是如何离开王世充的?又为何选择投奔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琼,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大将来护儿功劳颇高。来护儿帐下有一位亲兵,长得一表人才,但平时为人低调,很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日,这位亲兵突然告假回乡,说家中老母去世。来护儿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去吊唁这位亲兵的亡母。来护儿曾

  • 刘备入川后没有选择先占汉中再夺益州,有何顾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国

    入川后刘备为何不先占汉中,再夺益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211年,刘璋听说曹操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于是心生恐惧,当时张松趁机劝说刘璋,他称如今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被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很有可

  • 唐宣宗统治时期也有很多问题,但为何更多的是溢美之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宣宗,溢美之词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宣宗在位期间,“河湟归地,朔漠消氛”,“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按照这套说法,唐宣宗统治时期,确实可以算上盛世,但是如果我们分析具体的史料,就会发现许多问题!上述的这些话,不过时后世对唐宣宗的溢美之词罢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隋朝末代皇帝隋恭帝,为何会将皇位禅让给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恭帝,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恭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般人都认为,隋朝和秦朝一样,传二世即亡国。其实,隋炀帝杨广并非是隋朝的末代皇帝,隋朝的末代皇帝是隋恭帝,而且有两位,而且他们还将隋朝禅让给了不同的大臣,一个禅让给了唐高祖李渊,另一个则禅让给了“郑国”皇帝王世充。据史

  • 同治皇帝为什么给留下子嗣 这事情和慈禧脱不开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同治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同治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治皇帝年满18岁后,作为成年人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母亲慈禧已经提前下过懿旨要他必须“恪遵慈训”,这严重束缚了同治皇帝的自由,令他长期郁郁寡欢,更不幸的是作为一国之君,同治拥有一个皇后和四个后妃,五人全部生的花容月貌,却没有一个

  • 为什么张良的评价会高于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良,西汉

    张良对大汉的功劳主要在于国家政策的建立,每次有重大转折性策略都是张良策划和劝说,陈平只是在具体事件中做参谋,是局部谋略,且其主要是阴谋,张良是阳谋高手。张良与陈平的高度不同,张良是统筹全局的战略家,陈平则更像是局部战争的战术指挥家。陈平可以是一名谋士,张良则是刘邦的左臂右膀。所以张良可以是汉初三杰,

  • 武则天开了女子称帝的先河,韦皇后为何却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韦皇后

    唐朝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有一位很特殊,以皇帝妃子的身份取代了李唐的天下,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一代女皇,她就是武则天。正是因为武则天开了女子称帝的先河,所以后来的唐朝历史上也有女子干脆就将和武则天一样成为女皇定为自己的目标,今天要说的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就是抱着这样想法的一员。从某些方面来说,她和武则天的境

  • 唐中宗再次登上帝位后,安乐公主如何走上作死的道路?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安乐公主,唐中宗

    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女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她虽贵为一国公主,却随着父亲李显的被贬,一起度过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宗再次登上皇位之后,对与韦皇后一起生的这个女儿可以说是非常宠爱了。但是安乐公主李裹儿的最终结局却是在唐隆之变中,被堂兄弟

  • 朱棣坐了22年皇位,为何后宫没诞下一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明朝

    两年前,《大明风华》一经上映,便凭着气势恢宏而又细致入微的精良制作,诙谐幽默却又严肃残酷的故事情节,在清宫、魔幻、抗战等剧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以别具一格的特色席卷大江南北,成了2019年度最受欢迎的历史古装大剧。而在该剧中,除了朱家父子笑料百出的权谋争斗、媳妇妯娌之间的尔虞我诈、气势宏大的铁马金戈之

  • 既然朱高炽身体虚弱与形象欠佳,他为何还能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炽,太子

    历史记载,明仁宗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而且据说身有脚疾,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这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说,身体虚弱,形象欠佳的朱高炽并不是他满意的接班人。但选太子又不是选美,看重的是能力德行,而不是外貌。朱高炽胖得快走不动道,并不代表其就因此被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