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寔发迹史:从乞丐奋斗成新朝高官 乱世中活了近百岁

刘寔发迹史:从乞丐奋斗成新朝高官 乱世中活了近百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56 更新时间:2024/2/12 9:46:21

刘寔(shí)(220年―310年),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后,西晋重臣、学者。少年贫苦,靠卖牛衣为生。然而他好学,手里缠绳,口中诵书。为人知识广博、通晓古今,自身品德清洁,行为没有瑕玷。初以计吏身份进洛阳,调任河南尹丞,后迁任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封爵循阳子。泰始初年,进爵为伯,渐次迁升少府。咸宁年间,任太常,转任尚书。杜预伐吴时,以本官兼镇南军司。因子刘夏受贿获罪,而被免官。后被起用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年,进爵为侯,渐升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冀州都督。

网络配图

元康九年(299年),拜司空,迁任太保,转任太傅。

人物出身

刘寔(shí)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奇迹。

他老爹也曾经担任过县长,但魏晋时期是个乱世,县长的日子未必好过到哪里去。据说刘寔还是汉朝皇帝的后裔,但这丝毫不能改变生活现状。可能是老爹死得早,小时候的刘寔家里非常贫穷,他靠卖牛衣(给牛御寒的披盖物)来维持生活。有时候没有吃食了,他就去外面当乞丐。要到东西,他就自己生火做饭,从来不去别人家蹭饭。乱世里这样一个人要想找到工作都是难事,更别指望有什么大出息了。然而,再穷也要读书,刘寔学习非常勤奋,他一边织牛衣,一边诵读着诗书,准备将来自立于天地间。

魏晋时期还没有科举考试,刘寔的书读得再好也无处施展。但是,这孩子实在太优秀了,学问渊博,人品端正,声闻遐迩,享誉四方,尤其精通《春秋》三传。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州郡考察人才,有人推荐刘寔为秀才。然而,面对这么好的出仕机会,刘寔竟然拒绝了。

崭露头角

拒当州郡秀才的刘寔来到洛阳,不知通过什么门路当了计吏,也就是负责代表地方官府定期向朝廷汇报当地社会经济与财政收支情况的官吏,然后步步升调,一直来到司马昭身边,参谋军事。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刘寔的眼光放着秀才不当,原来是想接近核心高层。在当时,北方尚且姓曹、三国未来的局势尚未明朗,他就断然投靠司马氏,真是很会政治投机。后来,靠着这股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刘寔得到司马昭的赏识,被赐予循阳子爵。公元263年,掌控了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出兵伐蜀。他派了两员大将钟会邓艾。这是魏国的大事,很快成为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有人问刘寔“都说你学问渊博,前知百年、后知百年,你说说钟会和邓艾能否灭掉蜀国?”刘寔淡淡地回答“钟会和邓艾都是良将,他们肯定能灭掉蜀国,但是……”

那人奇怪地追问但是什么?刘寔诡秘地说“但是二人都不能活着回来。”那人继续追问,刘寔就故作深沉,笑而不答。

刘寔当然不是那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哗众取宠之人,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验证了他预言的精准性钟会和邓艾顺利灭掉了蜀国,却因为互相争功和企图谋反,双双被司马昭所杀。刘寔是神人吗?他比诸葛亮还神机妙算?也不是,他只是深知钟会和邓艾的性格特质,顺应局势做出推测罢了,但在当时人的眼中,钟会和邓艾简直就是被他算死的。

有着神秘光环的刘寔继续升官。当上高官后,他仍然保持清廉的作风,吃得很普通,住得很简陋,穿得很简朴。工资发下来,他自己用不完就去周济亲朋故旧;大家都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地争抢着去当官,刘寔却写下《崇让论》,倡导大家要互相谦让;在妻子的丧期里,他坚决不与其他女子同床,严格恪守儒家的礼仪……刘寔跟那个奢靡的时代完全背道而驰。

刘寔糊涂一时

西晋是中国最穷奢极欲的王朝,发生了臭名昭著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有一次,刘寔到石崇家里做客,吃罢饭要去上厕所。刘寔来到厕所一看,地上铺着波斯地毯,墙上挂着锦绣蚊帐,空气中飘荡着迷人的熏香,还有两名穿低胸装的美女服侍……刘寔赶紧掉头出去,对石崇说,对不起,我误入了你的卧室。得知那就是石崇的厕所,刘寔顿时目瞪口呆,说自己本是贫寒之人,岂能享用这样高级的厕所?说罢,他就出门找了一个普通的厕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标准的完人却被儿子给坑了。刘寔的前妻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就死了,于是一个姓华的人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刘寔。刘寔的弟弟坚决反对,说华家人都很贪婪,娶华家的女儿恐怕会败坏家门。聪明一世的刘寔却糊涂一时,娶了华家的女儿。华家女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夏。刘夏完全随妈不随爹,什么美德都没学会,却学会了贪污受贿。刘夏东窗事发后,刘寔也因此被免官。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然而,刘寔毕竟是司马氏的死党,那么早就跟着司马昭闹革命了,对于这样的人,司马氏是不会亏待他的。不久,刘寔又被起用,担任大司农,主管全国农业工作,相当于农业部部长。可是,刘寔真不该留下刘夏这个儿子,没过多久,刘夏再一次犯事,再一次坑爹,刘寔又被免官了。

网络配图

反正年纪也大了,刘寔就回到山东高唐老家。在京城当大官的人回来了,父老乡亲都拿着酒肉热烈欢迎,然后问刘寔“为什么您品行那么好,而儿子不成器呢?为什么您不好好教育儿子向您学习呢?”

刘寔摇摇头说“我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人教我。性格决定命运,教也没用。”刘寔的这种观点很值得教育界的人思考。不过,性格、命运和基因、美德到底有没有关系,人们不知道;人们知道的是,刘寔对他这老是坑爹的儿子显然是很失望的。

刘寔的人生奇迹

不过,刘寔既然是一个奇迹,他就坑不倒。没过多久,朝廷再次起用他,让他教太子读书,官拜太子太保。在刘寔80岁的时候,他当上了司空,随后再任太傅,朝廷的三公他当了个遍。公元302年,82岁的刘寔告老还乡,朝廷赐给他侯爵的身份,赏赐金钱无数。

这时,天下已经大乱了,司马氏的那些王爷们刀剑相向,杀得中国大地血肉模糊,天昏地暗,民不聊生。刘寔也在乱军中被劫掠了。老头都多大年纪了,没想到他竟然凭借超人的智慧和相对强健的体魄成功越狱,偷偷跑回了家乡。

公元307年,晋惠帝死了。刘寔自己驾着牛车,从山东老家出发,千里跋涉来到洛阳,到晋惠帝的陵墓前参拜。这一消息很快被西晋朝廷捕获。多忠诚的老头啊!如今的天下,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刚刚上台的晋怀帝立刻封刘寔为太尉,强烈要求他到朝廷上班。对此,刘寔坚决推辞88岁了还在朝廷尸位素餐,试问古来有几人?恐怕只有传说中的太公姜子牙吧,但我怎么能跟姜子牙比呢?晋怀帝不准,刘寔只好拖着老迈之躯在朝廷履行太尉的职责。

网络配图

两年后,刘寔90岁了,眼也花了,耳也背了,腿脚缺钙了,实在干不动了。他再次向朝廷打辞职报告。朝廷想想,再不让刘寔辞职,简直就是虐待老年人,就让他回家养老—可以不必上朝,但是国家有大事还要向他咨询。可以说,刘寔就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顾问。

公元310年,91岁的刘寔与世长辞。这是个什么年份啊?永嘉四年,李白曾这样描述安史之乱“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永嘉那些年就是著名的乱世,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下都乱成一锅粥了。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出身贫寒的刘寔竟然稳稳当当做官,哪怕屡次被儿子坑爹也健康活到了91岁,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标签: 刘寔发

更多文章

  • 关羽失荆州:七大主要因素曝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

    导读:人们常说,关羽失荆州,是因为大意所致。其实荆州之失,责任不全在关羽,更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七大因素。网络配图一是刘备错用关羽。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规划成就霸业、复兴汉室的战略时,曾提出以益州为根据地,荆州为前哨,外结孙权,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则由荆州出兵,夺取中原。荆州归属关乎刘备

  • 朱元璋用了什么高招让贪官污吏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

    明初,朱元璋发动了“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作为司法改革的旗手,首先在法外之法的《大诰》中赋予耆民豪杰可直接将污吏贪官“绑缚赴京治罪”之权,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以行政手段来改造司法,发动旨在重新整合社会的清洗运动,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社会监控网络,是朱元璋惯用的手法。朱元璋仿《周书·大诰》

  • 项羽封三个秦将为王的做法是否正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从常理来看,这三个人确实是将才,能力肯定是有的,章邯用一群骊山囚徒就能打的周文的五十万农民义军找不到北,并且在关东难逢对手,(在遇到项羽以前)。网络配图其次,这三人都是老秦人,他们来统治秦国,也可以平息秦人的怒火,减少被压迫的感觉,让秦人能同心同力帮自己对付刘邦,让自己可以安枕无忧的衣锦还乡,去做

  • 陈庆之辉煌的战绩 就是这样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作为一名将领,打仗很厉害,但是这样的人物,第一次出征时头发已经白了,人到中年,而出征的主要任务,是做接待工作,接受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鲜卑贵族,投降南朝直接原因是,放弃中央,自己宣布独立,想过过皇帝的瘾,但是又扛不住北魏政府军的疯狂进攻,只能投降南朝。元法僧只是一个地方诸侯,宣布

  • 唐太宗妙言示警尉迟恭,是如何劝诫功臣遵守法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妙言示警尉迟恭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阴历9月29日,唐太宗李世民来到庆善宫举行宴会,而且还在宴会上吟诗作赋,有娱乐节目,参与宴会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庆善宫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选择这样的宅子举办宴会,也可以说是比较随和的私人宴会。当然,气氛随和不等于随便,排座次就有讲究。当时参与宴会的有同州刺史

  • 解密崇祯帝朱由检: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崇祯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明君贤臣是最理想也最难得一见的局面,崇祯帝就遇到了一帮令他无奈的臣子。在他费尽心力铲除了气焰嚣张的阉党之后,那帮臣子不思中兴,反而为了门户之争互相倾轧。无奈之下,一心想要中兴明朝的崇祯帝只有事必躬亲。可偌大一个国家,又遇上多事之秋,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愈燃愈炽,崇祯注定

  • 痞子出生的流氓刘邦的流氓精神和流氓性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且不论刘邦到底缘何能夺得天下,但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运气非常地好,能从一个村长级别的屌丝转化成为一代皇帝,除了个人原因之外,机遇也是必不可少的。说到刘邦的性格,和刘邦同一时代的魏豹对其的看法是,傲慢,喜欢侮辱人,尤其在他被封为汉王之后,更是对手下大臣无端辱骂,无礼至极。魏豹对刘邦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事

  • 明末名将左良玉部队人数真的有八十万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末名将左良玉

    左良玉是一位在明朝末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在明末的军事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左良玉在南明初建的时候,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明朝名将左良玉大明左良玉,山东临清人,出身十分贫苦。因此他投效行伍,参加了辽东军,和后金作战。后来由于宁远之战前,蓟辽督师高第撤出了辽东的防线,将大片土地拱手让于后金。孙承宗

  • 卫长公主究竟所犯何事成为唯一被腰斩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长公主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和卫皇后卫子夫的长女、武帝的第一个孩子,号称大汉第一美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其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其表哥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长公主,生年不详,但根据《汉书》记载,卫子夫入宫一年多,得到汉武帝再次宠幸而怀有身孕,因此卫长公主的生年不会早于公元前138年。公

  • 千古冤将赵括:赵国换别人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括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