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7 更新时间:2024/2/11 14:58:01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故事一再上演。

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于是旁系子孙,家庭已经破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门客。此人不甘心久处人下,少年时刻苦向学,史称其“好刑名之学”。———刑名之学,就是法家的学说,走的是李悝吴起的路数,和后世“法治”辞相近而意相差甚远。中国古代的法家不以保障普通人的权利,而限制官家权力为基础,相反乃是提倡官家特别是君主进行集权,用严刑酷法来威慑与管理官吏和百姓。凡法家者,多刻薄寡恩之人,商鞅也不例外。

网络配图

他的主人公叔痤在临死前对魏惠王说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惠王以为老相国病得厉害,说胡话了,没当回事。商鞅逃过一劫,跑到相邻的秦国。不久,深得秦孝公之大用。商鞅如何取悦于国君,《史记》中有一番精彩的描写。商鞅在用言辞打动孝公后,对秦国的宠臣、他的朋友景监说:“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可见商鞅未必不想建立一套更为人性、造福更久远的制度。但是,他向国君介绍三代时舜禹成就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说商鞅是个妄人,因为这样做太难了,需要数代帝王的努力,他等不及了。于是商鞅再次拜见秦孝公时,就开了一张见效快但副作用大的”猛药“药方。

这剂猛药,就是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的切入点就是建立政府的“威信”,以厚赏取信于民,这便有了著名的“厚赏徙木”的故事,而要立威,则采取严酷的刑法。

网络配图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颁布严厉而明确的法律;奖励军功;鼓励农桑;推广郡县制。其中有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极坏,即“告奸”,鼓励民间相互告密,告密者可获得官府奖赏,而知情不报者则连坐。另一些内容则得罪了秦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将他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他用法律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如以军功而不是以出身定爵位,敢拿贵族开刀。变法之初,太子犯法。

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要按律法处罚太子,太子是继承人,不能受刑,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这个威慑效果很明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这种做法,是霸道而非王道,历代儒家多不持赞成态度,但是很管用,过程、手段是否仁厚、文明、合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目的。目的高于一切,这种“成功学”对国人影响深远。

等到秦孝公去世后,当年被商鞅侮辱的太子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商鞅的好日子到头了。当初被他判处刑罚的太傅公子虔向国君告发商鞅谋反。———谋反这类罪名是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是收拾政敌的最佳武器。

网络配图

秦惠文王未必不知道当初商鞅那样做是为了秦国的强大,但是,秦国富国强兵的目的已达到了,商鞅已无什么价值了,再说啦,他得安抚旧贵族,顺便报自己的私仇。———于是,商鞅必死无疑。

商鞅又重复当年从魏国逃走之故伎,然而,这回他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在逃离秦国边关前,想住旅店,店主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拒绝了这个逃犯。商鞅叹息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这就是作法自毙的来由。后来他逃到魏国,魏国恨他当年打败了魏国,不得拒绝收留他,反而把他遣送回秦国。他被秦国军队杀死在渑池,秦王下令车裂其尸首以示众。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探秘清朝初期的“五大臣”:与国休戚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是皇太极改掉的名字,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是少不了这五个人的帮助的,他们就是清朝初期地位显赫的五大臣。天命九年(1624年)秋,后金朝廷最后一位开国元勋、64岁的何和礼病卒于沈阳的官署之中,风烛残年的努尔哈赤闻讯后悲伤不已,他向苍天哭诉道:“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

  • “崇祯之死”的不同叫法:从自缢到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

  • 元顺帝身世之谜 宋朝皇帝与元王妃偷情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顺帝

    算起来,迈来迪死的时候最多也不过就是二十岁上下,这个直到死都还没来得及发育完全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在死去若干年后当上“贞裕徽圣皇后”,更不会想到,一世身不由己的自己竟在野史中跟三个皇帝扯上了关系。妥欢贴睦儿既然能够被立为皇帝,从另一个侧面应该也能反映出当年他被斥为“非明宗子”的说法站不住

  • 历史上勾搭小姨子皇帝最终结局出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成帝

    历史上多女共侍一夫很常见,很多情况是发生在皇帝和权力者身上的。她们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这是她们的悲哀。但是玩了姐姐再去勾搭小姨子的皇帝也是少数的,娥皇女英算一对,那下面这个就更是勾搭小姨子的真实写照了。汉成帝刘骜(前51~前7年),赫赫有名的昏君之一。他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

  • 史上第一刽子手:嗜杀成性一生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

    说到杀神,也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白起。毕竟当年的他大杀四方,更是坑杀了降军40万人,造就了一副人间地狱场景。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上曾经称过帝的人,一生杀人八百万,说其是修罗简直一点不为过。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残暴毒虐,嗜杀成性,连无辜的人的都不放过。当时民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黄巢杀

  • 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特点 :自信过头而错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

    失察:韩信的寒心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 “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比如韩信。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他

  • 秦始皇首开卖官先河:一个村官10万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中国古代,卖官鬻爵并不鲜见。追溯起来,首开卖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不过,古代封建王朝连天下都是皇帝的,卖个“官儿”算啥?秦汉时期,买官卖官名气最大的当属曹操的父亲曹嵩。当时已继袭了老爸曹腾“费亭侯”封号的曹嵩,为了“侯升公”,居然用两吨半黄金买了个太尉当!东晋以后,官员多头戴乌纱帽,演变到明代,“

  • 他是朱元璋的玩伴 也是唯一走到最后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汤和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形容功臣下场的话用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大杀功臣,当初和他称兄道弟,生死相依的兄弟们几乎被他斩尽杀绝。网络配图仅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的胡惟庸案就牵连了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皆被满门诛杀。之后发生的蓝

  • 为何宋江铁了心招安,与宋朝什么国策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名好汉被迫落山为寇,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杀富济贫。如果没有宋江的招安的话,众位好汉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下场。有人说,宋江深受儒家愚忠思想的毒害,也有人说水泊梁山军事实力不行。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宋江贴心招安,与宋朝的一项国策有着重要关系。网络配图一众所

  • 光绪皇帝两次扫黄内幕:为何妓女一个不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光绪皇帝两次扫黄内幕

    从咸丰之末到光绪之初,这中间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让八大胡同积攒了经验,积蓄了力量,网罗了人气,吸纳了势力,而羽毛渐渐丰满起来。这真是它的爆发期,像暴发户一样迅速地发达起来了。于是,八大胡同,觉得自己有了底气,有了资本,不满足于眼前的地位和态势,想要发展、扩充自己的地盘,更想把原来老北京在东西城曾经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