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狠了!雍正对付亲兄弟的四大手段

太狠了!雍正对付亲兄弟的四大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12 更新时间:2024/2/11 14:58:09

他们为什么质疑?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争来争去,几败俱伤,没想到最后的胜利果实让你给摘了,凭什么?面对质疑,雍正很生气,他把这归结为兄弟们的嫉妒,就像凤姐面对质疑她长相的网友们,所归结的原因那样。雍正从来不是个胸怀宽广的人,手握无上的权力后,他开始采取措施,狠狠地蹂躏那些“嫉妒”他的兄弟们。采取了哪些手段呢?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排名不分前后):

网络配图

第一,改名。老八胤禩被更名为“阿其那”,意为“猪”;老九胤禟被更名为“赛思黑”,意为“狗”。为什么要对老八和老九如此羞辱呢?因为老八一直是雍正的对手,而老九是老八最铁杆的死党。

第二,看守皇陵。老三胤祉、老十四胤禵、老十五胤禑,这哥儿仨全被发配到了遵化,给他们的老爸康熙看坟。名为看坟,其实就是变相软禁,而且是无期的。

第三,幽禁。老大胤褆(康熙时开始幽禁)、老二胤礽(原太子)、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全都被幽禁关押。除了老十胤誐外,其余那哥儿四个,全都死于幽禁之中。

第四,降爵。老十二胤祹,从履郡王一路被降到贝勒、贝子、镇国公。幸好这哥们儿活得长久,最后由雍正的儿子乾隆给他恢复了履郡王的爵位。雍正为何将自己的十大罪状出版成书?逼母又屠弟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是在其著《知几录》、《知新录》中多有抒发愤懑的“悖逆”文字。

网络配图

曾静还将思想付诸行动。雍正五年(1728年),曾静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乡去访书。此时吕留良已过世。张熙于途中听到手握三省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已上书指责雍正帝(实无此事)。这使希望“变天”的曾静产生了将要“变天”的感觉。他决定以岳钟琪为策反对象。雍正六年,曾静与张熙商拟策反信,派张熙前往投呈。九月二十六日傍晚,张熙在陕西西安的一条大街上,拦住正乘轿回署的岳钟琪。岳钟琪接过书函,见封面所写收件人名号是“天吏元帅”,不由十分诧异,当即把投书人带进署中交巡捕看守,自己连忙拆读书函。原来,“天吏元帅”是写信人对岳钟琪的敬称,写信人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信中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又认岳钟琪为岳飞后裔,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

岳钟琪是雍正帝破例重用的汉大臣,早就遭到部分满洲贵族的忌恨和猜疑;但雍正帝仍对他格外信任,当然会令他感恩图报。然而,“张倬”心存警戒,无论是套供还是动用大刑,均不肯实说。次日,岳钟琪单独见“张倬”,假意与之盟誓,表示愿意聘请“夏靓”同谋举事。“张倬”信以为真,于是将实情通通说了出来。

案情弄清之后,雍正帝在震惊之余,一面作朱批赞扬岳钟琪,一面传谕捉拿吕留良亲族、门生和曾静、诸“同谋”及各家亲属。雍正六年十一月,雍正帝又派刑部侍郎杭奕禄到长沙审问曾静等人。经过一番攻心战,曾静当场痛哭流涕,俯首认罪;后来又照清廷的安排写了悔罪颂圣的《归仁录》,颂扬雍正帝得位之正和勤政爱民的圣德。雍正七年,所有在押人犯被解到京师等待最后处理。成竹在胸的雍正帝得意地向宠田文镜、鄂尔泰说:“遇此种怪物,不得不有一番出奇料理,倾耳以听可也。”雍正帝的处理方式真可谓奇特:

网络配图

曾、张案件中牵涉到大量“反面材料”,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曾静列举雍正帝谋父、逼母、游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侫的“十大罪状”。按理说,这类材料应该严格保密,可雍正帝却有意公开。他下令编辑两年中关于此案的《上谕》,附以曾静口供及其《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一书,让大量“反面材料”公开成书。雍正帝命免罪释放曾静、张熙,同时宣布将来继位的子孙也不得诛杀他们。理由是:岳钟琪已与张熙盟过誓,岳是股肱大臣,不能使他失信;曾静遣徒投书,使朝廷得以顺藤摸瓜,查出谤言的制造者。这样说来,曾静当“有功”。

《大义觉迷录》刊印后,雍正帝下令颁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玩忽者治罪;又命曾静到江宁、苏州、杭州等地,张熙到陕西各地去宣传这部奇书,为雍正帝作宣传。然而,雍正帝驾崩仅两个月,雍正十三年十月,已经继位尚未改元的乾隆帝即违背父训,公开翻案,于十二月下旨把曾静、张熙二人凌迟处死。当初雍正帝的宽容,是为了显示自己光明正大,问心无愧。而乾隆帝这样做,说明他极不赞成雍正帝对此案的处理。本来,禁毁谤书才是封建统治者的一贯立场与方法。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故事一再上演。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于是旁系子孙,家庭已经破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门客。此

  • 探秘清朝初期的“五大臣”:与国休戚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是皇太极改掉的名字,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是少不了这五个人的帮助的,他们就是清朝初期地位显赫的五大臣。天命九年(1624年)秋,后金朝廷最后一位开国元勋、64岁的何和礼病卒于沈阳的官署之中,风烛残年的努尔哈赤闻讯后悲伤不已,他向苍天哭诉道:“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

  • “崇祯之死”的不同叫法:从自缢到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

  • 元顺帝身世之谜 宋朝皇帝与元王妃偷情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顺帝

    算起来,迈来迪死的时候最多也不过就是二十岁上下,这个直到死都还没来得及发育完全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在死去若干年后当上“贞裕徽圣皇后”,更不会想到,一世身不由己的自己竟在野史中跟三个皇帝扯上了关系。妥欢贴睦儿既然能够被立为皇帝,从另一个侧面应该也能反映出当年他被斥为“非明宗子”的说法站不住

  • 历史上勾搭小姨子皇帝最终结局出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成帝

    历史上多女共侍一夫很常见,很多情况是发生在皇帝和权力者身上的。她们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这是她们的悲哀。但是玩了姐姐再去勾搭小姨子的皇帝也是少数的,娥皇女英算一对,那下面这个就更是勾搭小姨子的真实写照了。汉成帝刘骜(前51~前7年),赫赫有名的昏君之一。他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

  • 史上第一刽子手:嗜杀成性一生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

    说到杀神,也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白起。毕竟当年的他大杀四方,更是坑杀了降军40万人,造就了一副人间地狱场景。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上曾经称过帝的人,一生杀人八百万,说其是修罗简直一点不为过。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残暴毒虐,嗜杀成性,连无辜的人的都不放过。当时民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黄巢杀

  • 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特点 :自信过头而错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

    失察:韩信的寒心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 “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比如韩信。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建议。他

  • 秦始皇首开卖官先河:一个村官10万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在中国古代,卖官鬻爵并不鲜见。追溯起来,首开卖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不过,古代封建王朝连天下都是皇帝的,卖个“官儿”算啥?秦汉时期,买官卖官名气最大的当属曹操的父亲曹嵩。当时已继袭了老爸曹腾“费亭侯”封号的曹嵩,为了“侯升公”,居然用两吨半黄金买了个太尉当!东晋以后,官员多头戴乌纱帽,演变到明代,“

  • 他是朱元璋的玩伴 也是唯一走到最后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汤和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形容功臣下场的话用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大杀功臣,当初和他称兄道弟,生死相依的兄弟们几乎被他斩尽杀绝。网络配图仅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的胡惟庸案就牵连了十年之久,在这期间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皆被满门诛杀。之后发生的蓝

  • 为何宋江铁了心招安,与宋朝什么国策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名好汉被迫落山为寇,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杀富济贫。如果没有宋江的招安的话,众位好汉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下场。有人说,宋江深受儒家愚忠思想的毒害,也有人说水泊梁山军事实力不行。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宋江贴心招安,与宋朝的一项国策有着重要关系。网络配图一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