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本来无缘帝位 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他本来无缘帝位 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37 更新时间:2024/2/11 8:23:46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明武宗膝下无子,也无在世的兄弟,孝宗一脉已然断绝。最后,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皇子之中,这个馅饼却偏偏砸中了朱厚熜?这里头大有文章还是纯属巧合呢?

网络配图

我个人认为并非完全巧合,张太后与老谋深算的杨廷和偏偏挑中了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血缘最近。朱厚熜乃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他是当时诸位王子中与朱厚照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朱厚照驾崩之时,膝下无子,而孝宗皇帝膝下二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却早已夭折,故而孝宗一脉再无他人。而宪宗一共生有14子,皇长子生下不久尚未命名便夭折,第2个儿子朱祐极,4岁夭折,第3子便是明孝宗朱祐樘,第4子兴献王朱祐杬。

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应当由第4子兴献王朱祐杬接替皇位,但是当时朱祐杬已故,膝下传有二子,长子乃是岳怀王朱厚熙,生后五日便夭折,次子便是朱厚熜。因此,当时诸皇子当中,朱厚熜乃是与明武宗朱厚照血缘最近之人,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祖训,应该由朱厚熜来接替皇位。

二、聪慧过人。《明实录明世宗实录》里记载:“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

网络配图

意思是说兴献王次子朱厚熜聪明仁慈孝顺,少年老城。据传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兴献王教他读诗几次后便能准确背诵。年长以后,又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各种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兴献王还让其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朱厚熜虽然年幼,不仅熟读儒家典籍,深知治国之道,而且还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三、少年老成。正德十四年,兴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王爷,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开始接管王府,并且治理起来井井有条。后来,杨廷和安排礼部要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但朱厚熜拒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从这里我们能很好的体会到朱厚熜的少年老成,非常人所能比。

网络配图

四、年少易控。杨廷和历经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不仅是一个官场上的老油条,而且也是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治世能臣。在武宗去世,朝中无君的日子里,他总揽朝政,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并加封左柱国。他在正德年间担任首辅,受尽了武宗叛逆,贪玩,不听劝告的苦头。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治国发略,他自然要挑选一位肯听话,容易控制的君主,当时年仅15岁的朱厚熜便是最佳人选。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血缘最近、聪慧过人、少年老成和年少易控等原因,杨廷和这才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朱厚熜也因此幸运地登上了这千百年来世人梦寐以求的宝座,开创了明朝中兴的局面。

标签: 帝位

更多文章

  • 刘禅智慧不输刘备 诸葛亮都没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刘备,诸葛亮

    在历史上,刘禅一直被当作烂泥扶不上壁!原因无它,小的时候被愤怒刘备砸在地上,我们也就默认了它脑震荡的事实!其次,诸葛亮实在太聪明了,没有太大余地让刘禅发挥!等诸葛亮死了,魏国又打过来了!没办法,只有继续装傻!网络配图众位看官,这样的表现能是一个傻子吗 ?按理说,刘备不止一个孩子,但对这“傻子“ 情有

  • 两位最伟大的皇帝但历史记忆却差距如此之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文明璀璨,各大王朝都留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那今天我们提到的两位帝王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存在,两位的功绩可谓是不分上下,但最后的的历史记忆却相差极大,分别是——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网络配图若大家对于历史感兴趣,那么这两个相接的王朝,隋朝、唐朝那一定很熟悉,两大王朝都有过空前

  • 吴三桂为清朝打下半个江山 却做不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三桂

    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是明末出色的军事家,屈服了清政府,为清政府打下了半个江山,又被削掉兵权,走投无路奋起谋反,被清政府灭族,他的下场很悲凉。假如吴三桂身边有一个超卓的谋士,为他规划全国,他完全能够成就一番大功绩,做一个开国皇帝。网络配图 回顾吴三桂的终身,尽管英雄过人,却在最关键时刻走错了方向。吴三桂

  • 太狠了!雍正对付亲兄弟的四大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

    他们为什么质疑?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争来争去,几败俱伤,没想到最后的胜利果实让你给摘了,凭什么?面对质疑,雍正很生气,他把这归结为兄弟们的嫉妒,就像凤姐面对质疑她长相的网友们,所归结的原因那样。雍正从来不是个胸怀宽广的人,手握无上的权力后,他开始采取措施,狠狠地蹂躏那些“嫉妒”他的

  • 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故事一再上演。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于是旁系子孙,家庭已经破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门客。此

  • 探秘清朝初期的“五大臣”:与国休戚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是皇太极改掉的名字,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是少不了这五个人的帮助的,他们就是清朝初期地位显赫的五大臣。天命九年(1624年)秋,后金朝廷最后一位开国元勋、64岁的何和礼病卒于沈阳的官署之中,风烛残年的努尔哈赤闻讯后悲伤不已,他向苍天哭诉道:“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

  • “崇祯之死”的不同叫法:从自缢到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

  • 元顺帝身世之谜 宋朝皇帝与元王妃偷情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顺帝

    算起来,迈来迪死的时候最多也不过就是二十岁上下,这个直到死都还没来得及发育完全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在死去若干年后当上“贞裕徽圣皇后”,更不会想到,一世身不由己的自己竟在野史中跟三个皇帝扯上了关系。妥欢贴睦儿既然能够被立为皇帝,从另一个侧面应该也能反映出当年他被斥为“非明宗子”的说法站不住

  • 历史上勾搭小姨子皇帝最终结局出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成帝

    历史上多女共侍一夫很常见,很多情况是发生在皇帝和权力者身上的。她们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这是她们的悲哀。但是玩了姐姐再去勾搭小姨子的皇帝也是少数的,娥皇女英算一对,那下面这个就更是勾搭小姨子的真实写照了。汉成帝刘骜(前51~前7年),赫赫有名的昏君之一。他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

  • 史上第一刽子手:嗜杀成性一生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

    说到杀神,也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白起。毕竟当年的他大杀四方,更是坑杀了降军40万人,造就了一副人间地狱场景。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上曾经称过帝的人,一生杀人八百万,说其是修罗简直一点不为过。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残暴毒虐,嗜杀成性,连无辜的人的都不放过。当时民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黄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