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居正被清算归结于万历?权臣张居正十分跋扈

张居正被清算归结于万历?权臣张居正十分跋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80 更新时间:2023/12/19 15:58:46

敢于任事、通达识变的张居正没有海瑞那样的道德洁癖,对于官场的潜规则,他从二十三岁进入官场时就明了在心,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运用得越来越纯熟。

凡做大事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偏执,总认为自己开出的济世药方是最管用的,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和海瑞差不多。但海瑞因为清廉,专断固执的性格固然也是缺陷,但能被世人接受并显出几分可爱。而张居正柄权后,专横跋扈和贪腐互为催化剂,便成为让人诟病之处,也成为身后被万历帝清算和政敌报复的理由。

脾气随着官爵见涨,这几乎是一种规律,五百年来如王阳明、曾国藩这类大儒身居高位后,还能常存敬畏警惕之心的能有几人?隆庆帝在位时,内阁中先有徐阶,后有高拱为首辅,张居正不能不多有掩饰,等徐阶退休,高拱被逐后,小皇帝对他言听计从,又有大太监冯保的亲密协作以及太后的支持,张居正所掌握的权力几乎不受制约,那么他没办法不专横跋扈,他和他的家人也没办法不贪污腐化。不仅张居正在这种权位上很难抵抗,我估计即使换上王阳明和曾国藩也够呛,因为王、曾从来就没有掌握张居正这样大的权力。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后只是一个封疆大吏,武宗及其身边的近臣高高在上,阳明先生不得不小心谨慎奉迎;而曾国藩头上一直就有着慈禧太后为首的满蒙集团给套上的紧箍咒。

网络配图

《明史。张居正传》说,“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其性格自经历父丧后愈加恣肆专横的原因,我分析一是对包括门生、同乡在内弹劾声浪的一种反弹,越攻击他霸道,他便更加以霸道的面目出现;其二是在考成法实施、夺情等风浪中,他用霹雳手段打击惩罚了持反对意见的人,取得了全面胜利,手中的权力更加巩固。没人在敢给张相爷提反对意见了,满耳听到的只有赞扬、奉承之声。比如说,有一个官员送了一副黄金锻造的对联给张居正,上下联为:“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岳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居正号“太岳”。这马屁拍得太过分了,把张居正和天子并列,简直是把张居正放在火上烧烤。张居正的同年进士、大文豪王世贞对这位年兄颇有微词,说张居正“一事小不合,诘责随下,敕令其长加考察。以故御史、给事中虽畏居正,然中多不平。”内阁中如吕调阳、张四维等大学士,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只能在首辅的后面亦步亦趋,几乎成了张居正的小伙计。

有一件事能说明张居正跋扈到何等的地步。前文已说过,张居正回家葬父,湖广巡按赵应元说自己差使已经办完,正在和新任者办接交手续,且身体有病,因而没参加,张很不高兴。出自他门下的佥都御史王篆,怂恿都御史陈(“火”+“介”)弹劾赵应元故意借病规避,赵因此被削掉官籍。有一位叫王用汲的户部员外郎(约副司长的级别)为找应元打抱不平,上疏劾陈(“火”+“介”),说生病是正常的事情,朝廷大小诸臣生病请假的多了去,为什么陈都御史不弹劾别人,只劾赵应元?你陈都御史在嘉靖朝养病十余年,现在攀附权贵骤然任重要官职,自己做过的事情,反而用来指责别人,何以服天下?

网络配图

王国汲最有杀伤力的一段话是,“孟子曰‘逢君之恶其罪大’,臣则谓逢相之恶其罪更大也。”也就是说张居正的威权比皇帝还大。居正大怒,想让王国汲下狱廷杖。当时拟票的大学士张四维建议从轻发落,仅仅对王国汲削职,皇帝同意了,居正迁怒张四维,好些日子不给张四维好脸色看。张居正死后,许多人怀疑四维参与报复张家,这大概是一个原因。

一个有权者是否清廉,不仅要看本人,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看他能否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张居正祖上是跟着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从凤阳起事的底层军官,定居江陵后,一直没出什么大官,到了张居正父亲张文明这一代,也就是个亦耕亦读的小康之家。万历四年刘台上疏说张居正,“辅政未几,而富甲全楚,何由致之?”

那个时代,官做到这个份上,财富是挡也挡不住的。张居正的老师徐阶个人操守尚可,年少时家贫,做到首辅后,两个儿子在松江老家横行霸道,大肆敛财,致良田万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地主,罢相后碰上海瑞这个不讲情面的硬汉巡抚应天,生生让徐家吐出一半田地。

徐阶管不住自己的儿子,而张居正当首相后,老父尚在,那父亲就更难管了。加上湖广的地方官想方设法巴结张府,张老太爷这个窝囊了几十年的落魄秀才,这下能不飘飘然么?张居正自己也承认:“老父高年,素怀坦率,家人仆辈,颇闻有凭势凌铄乡里,混扰有司者,皆不能制。”万历元年,当地衙门就主动为张家修建宅第,让武装警察——锦衣卫上工地当工人,这在明朝是超级犯忌的事情,朱元璋时代,不管功劳多大的官员,用锦衣卫做私事,被他知道后必定严加惩处。张居正在给湖广巡抚的信中为此自责一番:“是仆营私第以开贿门”。长江中间的泥沙淤积成为可耕的沙洲,当地官员慷慨地把这块国家的土地送给张居正。张居正的贴身仆人游七也掏钱买官,和士大夫称兄道弟,在重出身的明代,世人对此当然十分厌恶。不过想想《红楼梦》中走下坡路的贾府都能保举世仆赖尚荣为县令,何况权倾天下的张相爷。但满清入关后,贵族家包衣奴才保举为官是常态,而明朝士仆的阶层分野更为明显。

网络配图

官员们如果直接把贿赂送到北京张居正的官邸,张居正也许会拒绝,于是官员就直接送礼上江陵张府,家里的人更挡不住这轮番的糖衣炮弹。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提到,给张家送礼最积极的是两广的官员,大概岭南之地,自古富庶,而且也没有中原那么多礼仪廉耻之类的道德说教。张居正在一封信中说道,“所却两广诸公之馈,宁止万金,若只照常领纳,亦可做富家翁矣。”也就是说,到了他这个位置,不用去贪污,拿拿官场的常例钱,也能做富家翁。他给一位姓傅的御史信中讲到一位知县给他送礼,“屡却不已,愈至愈厚”,人家以为相爷嫌少,最后给他送上一条玉带。——他十三岁时湖广巡抚顾就慧眼识才,说他日后有用玉带的命。果然,到了腰玉的级别,别人主动送玉带上门。张居正大为惊异地说,这腰间的白玉,尤为殊异珍贵,这样的宝物,从哪里得来的?恐怕不是一个县令所应有的。

至于被后人多有提及、认为是张居正品行上污点的是他的私生活问题,而我觉得,比起亲属受贿、重用亲信等问题来说,个人生活问题是危害最小的。因为前者是发生在公共领域内的腐败,伤害的是公共利益,后者是私德问题。王世贞说张居正因为内宠太多,而年岁渐高,于是常服春药,这种药阳而燥,则饮寒剂排泄,冰火交加,郁结于下引起痔疮,又引起脾胃不能进食,而往上走毒深入脑部,阳亢之药性引起头部发热,再冷的冬天都不用戴帽。——据说严冬时张相爷不戴帽子,官员入内阁见张居正时,一定要摘下帽子。

网络配图

朱东润以同情的笔调为居正“辩护”:“明朝的政治,充满无数腐化的因素。现代认为不应存在的事实,在当时只是一种习惯。最痛苦的是在未经指摘的时候,尽管认为习惯,但是一经指摘后,立刻又成为贪污。因此从事政治生活的人,随时随地,都受着物质的诱惑,也就随时随地,会蒙到仇敌的指摘。”张居正毕竟也是生活在文化和制度下的凡人,强大到无处不在的制度和文化,他哪能抵御呀!

标签: 张居正

更多文章

  •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为什么会如此忌惮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文帝刘义隆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宋文帝,他在位的三十年被誉为他所处朝代国力最昌盛的时期,谢安、嵇康、陶渊明等流传于世的学者皆出于这个朝代,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宋文帝所在的朝代是什么?宋文帝所在的朝代由来是什么呢?这些疑问的解答要从宋文帝的父亲宋武帝刘裕说起,刘裕本是东晋北府军的将军,后来先是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又于两

  • 李元吉选择李建成真的是因为被李世民所不喜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元吉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最小的孩子时最受宠爱的,但是李元吉却不受父母待见,原因就是他一出生就天生皮肤黝黑,面目凶煞,父母见到他这个模样非常惊讶,从此就对他非常厌恶。这个李元吉不仅长得很不好看,而且为人阴险狡诈、非常凶残,而且还沉溺女色,经常做出

  • 李元吉为什么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元吉

    李建成打小就非常受父皇的喜爱和信赖,自从被立为太子,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就不断激化,李世民不甘心将来做皇帝的是李建成,于是想要将李建成赶下台,自己成为太子。于是开始伺机陷害。在李世民先后两次对他进行陷害后,李建成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于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不再受李世民的陷害,便是想要

  • 左宗棠批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 比不上一个李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鸿章

    导读:在中法战争以签订有利于法国的条约结局之后,对当时主和的作出以下批评: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 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毁之者往往总是

  • 乡野无赖竟可以灭掉大唐 朱温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温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温的出身算是相当寒微的。安徽砀山午沟里,一间简陋的庐舍,就是朱温的出生之所。父亲朱城,母亲王氏,生有三子,朱温排行老三。朱城死得早,王氏不得不带着三个儿子“养寄”于萧县刘崇之家。“寄养”二字,让人玩味。试想,一个寡妇带着仨孩子,凭什么要刘崇这个外姓男人养活?《旧五代史·朱温传》中

  • 咸丰皇帝:大清王朝最为昏庸风流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皇帝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共历经了276年,共有十二位皇帝,那在这十二位皇帝当中,谁是最为昏庸无能且风流的皇帝呢?嘟嘴翻看完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简历后,觉得咸丰皇帝是最为昏庸无能且风流的皇帝,那他是怎么个昏庸与风流?咸丰皇帝,名为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的第七位皇帝,

  • 揭秘朱元璋鼓励越级上访却成全公报私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

    导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似乎是个特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穷孩子,夺得天下后,非常看重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唯恐官吏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把朱家天下搞败搞垮。他在《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里苦口婆心地对官员说:朕设立地方各级官员,本是为了治理百姓。然而所任命的这些官员,都是些不堪之徒,到任后就与当地吏员、皂隶以

  • 揭秘左良玉的八十万兵士真的都是乌合之众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左良玉

    根据《明史》和顾城的《南明史》记载,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之后,盘踞在武昌一带的左良玉,拥兵八十万,号称百万。这个数字确实可信吗,左良玉真有八十万吗?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车箱峡被明朝将领陈奇瑜击败。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的起义军,明朝方面决定动用合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兵力,

  • 还原真实的项羽 并非大英雄乃是大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还原真实的项羽

    楚霸王项羽,一直都被人为是一个悲情的英雄人物。但是,在“大英雄”的面貌之下,却是一个真实的令人心悸的恶魔!为什么这么说,先来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历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

  • 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对朝鲜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位高权重的大臣韩明浍

    韩明浍简介中需要提到癸酉靖难,韩明浍在这次政变中帮助朝鲜世祖取得了政权,成为当时位高权重的大臣,被朝鲜世祖称为“我的张良”。癸酉靖难是韩明浍的转折点,他依靠癸酉靖难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韩明浍出生在朝鲜的官宦世家。大院君在位的时候,韩明浍被选为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当时大院君的贴身武士只有三十名,可见韩明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