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是阿斗?三国里举世皆输其实唯他一人独赢

刘禅是阿斗?三国里举世皆输其实唯他一人独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2/16 8:05:56

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一直被后人作为窝囊废的代言人,直至今日。

以下是《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的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这段话大概描述了一个亡国之君到了别国,没有一丝的丧国之痛的形象。笔者不论刘禅到底是出于聪明,为求自保,还是真的是没心没肺。因为这事不好说,谁都不是刘禅,谁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彼时的刘禅已经至少五十五岁了。一个五十五岁的小老头,说出这话来,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说出这话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读到此处,诸位有没有觉得这个老顽童好熟悉,似在哪里见过?不错,笔者以为,纵观我千年历史,可堪与阿斗乐不思蜀相提并论者,唯庄周鼓盆而歌是也。

(图)庄周梦蝶

庄周晚年丧妻,鼓盆而歌。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人死了不过是去了另一个地方而已,或者说死亡既然不可避免,不如积极面对。同理,国家何不是如此?

刘禅当皇帝,做出过多少好事,多少成绩,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是不明显。但是刘禅确乎是没做过什么坏事的。他屠戮忠臣?他滥杀无辜?他苛捐重税?他纵容手下为非作歹?他逼得蜀地民不聊生?好像都没有。诸葛亮在世时,他事事依从诸葛亮。如果你赞同诸葛亮的才能,那么刘禅所为,无可争议。直至后来,诸葛亮挂了,他重用的姜维、蒋琬等人也都不是庸才。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对此,孙盛有如下评价:“禅虽庸主,实无、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这话的意思是,这逗逼虽然可能有点傻,但他至少是个好人,不干坏事。

我们如今摒弃成见,客观点来看这件事。其实刘禅才是人生的赢家。

邓艾大军兵临城下,诸葛瞻战死绵竹。投降有错么?退一万步说,即便守住了。守得今日,明日奈何?事实上自从吕蒙白衣渡江弄死关羽之后,孙刘联盟就彻底破裂了。刘备脑子发热,还亲自领兵又去找东吴算账(可以看出刘备这个人没什么大局观的,自己瓜荆得益,背后捅别人刀子的时候就可以,被人家弄一刀就受不了了,人在江湖飘,哪儿能不挨刀)。结果一仗下来,自己又挂了。本来两家如果真的联手,是可以三足鼎立对抗曹魏的。

(图)魏灭蜀形势图

事实上夷陵之战之后,注定了这局三国游戏两家已输,结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东吴政权到了后期,也开始四分五裂,乱七八糟,各种内讧。难道要和这种猪队友接着联手打最强王者?仔细想想,本来就打不过对面,你队友还疯狂送人头,你此刻的心情除了骂娘,不就是二十投了么。

与之相反,选择投降则是百利而无一害。提前结束战争,少死人是肯定的。从今天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刘禅此举大仁大义。按谯周的话说,你要投降就投降曹魏。为什么呢?你投降了东吴那猪队友,他肯定是要被曹魏灭的,这个能达成共识是吧?既然他肯定要被灭,你投降了他,再投降曹魏,就是投降了两次。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投降曹魏了。刘禅好像还有退守南方接着干的意思,谯周又说了,如果坚持抗战,退据南方,有四点不利。

其一,那地方人不待见你。孟获之所以服,是诸葛亮带兵打服的。你现在落难了跑人家地盘,不是作死么?

其二,说白了魏国是要灭了你,你以为你跑到南边人家就不接着干你了?

其三,南方那旮瘩穷啊!你去了拿什么养活你啊?

其四,你老子当年吹下的牛逼,你一跑全没了。综上所述,你跑毛啊,乖乖投降就好了!

(图)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再强调一次,这时候的刘禅已经五十五了。按现在的话就是,他已经满十八了,十八禁的东西他也就不禁了,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大叫一声,说的好!咱跟着曹魏混了!

终于他在历史上沦为笑柄,但他确实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没有为了虚无的刘氏正统去草菅人命,免去了一场战乱,救下了万千性命。他不做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知道天下之事,雄图霸业、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而乐不思蜀中的乐,才是最宝贵,最真实的财富。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换言之,笔者以为,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由此百年,天下皆输。所谓胜者,唯阿斗一人而已。

标签: 三国刘禅

更多文章

  • 对于不听话的朝鲜 大汉王朝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汉朝,朝鲜

    在战国时期,燕国是个比较弱的国家,可这弱也是相对的,虽然惹不起那些老大哥们,燕国还是比较轻松的搞定了朝鲜,而后在那里设置了官吏,正式统治那块土地。后来秦国灭掉了燕国,在那边设立了一个辽东郡,朝鲜就成为辽东郡以外的一个国家。到汉朝的时候,辽东郡属于燕王卢绾的地盘,后来卢绾造反跑去了匈奴,他的手下也受到

  • 强国穷民:商鞅如何从改革家变成人民公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商鞅

    读《史记》中的商鞅传,商鞅是一个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的人物。令人敬,乃是由于他意志坚定,理想执著,目光远大,行起事来雷厉风行,果断斩决,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他具备了一切改革家应当具备的优点,又有秦孝公始终不渝的信任,二十余年里放着手,放着心,让他这把锋锐的刀在秦国羸弱多疾的肌体上切割剜除,他果真就

  •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名将,蒙恬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但是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不如、比不上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特别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 揭秘:精通权术的秦朝丞相李斯为何败于宦官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李斯,赵高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李斯的成功,有着如此夺目的光辉。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是在当代大师那里拿到了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但最后却败于一个宦官之手。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秦国

  • 清朝苦难天子:光绪儿时饥饿难耐偷吃太监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皇帝,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点钟左右,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载湉在奶妈的怀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穿过重重宫门,进了紫禁城,在养心殿前落轿。两宫皇太后一宿没睡,一边流泪,一边等着嗣子的到来。此时的小载湉又进入了梦乡,太监掀开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

  •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留下最多的却是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秦始皇,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地位。按理说中国历代凡是当上皇帝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因为是秦始皇的创举才使他们成为大权独揽、

  • 好色宰相冯延已为何从爱吃鸡肉变成害怕老母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延已,李后主

    冯延已非常爱吃鸡肉,不惜花重金,养了个养鸡场,只为了吃鸡肉。有一日,冯延已病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李后主与冯延已是好友。因此,请了周太医去帮忙看病,周太医果然是医术高明,将冯延已医治好了。受了如此的恩情,冯延已将周太医送到门口。可是这时,周太医的妻子小乔因为听说周太医在此,就抱着孩子来接周太医。而冯

  • 诸葛亮不仅有计谋也有颜值 竟用美男计推销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三国

    说起三国,不得不说的就是诸葛亮。他被世人称为“卧龙”,他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位谋士智圣。诸葛亮熟读孙子兵法,一生用计无数。三十六计,我们见过他使用过多种计谋,可唯独没见过美男计,是因为他颜值不够吗?不是,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故事。我们只知道诸葛亮的妻子是才女,也是丑女。而诸葛亮也是一个公认的大帅哥,他身

  • 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皇帝,宋高宗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

  • 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王安石,变法,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 “黄花”就是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