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于不听话的朝鲜 大汉王朝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对于不听话的朝鲜 大汉王朝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27 更新时间:2024/2/3 6:35:26

在战国时期,燕国是个比较弱的国家,可这弱也是相对的,虽然惹不起那些老大哥们,燕国还是比较轻松的搞定了朝鲜,而后在那里设置了官吏,正式统治那块土地。

后来秦国灭掉了燕国,在那边设立了一个辽东郡,朝鲜就成为辽东郡以外的一个国家。到汉朝的时候,辽东郡属于燕卢绾的地盘,后来卢绾造反跑去了匈奴,他的手下也受到了牵连四处流亡。其中有一个叫卫满的人,他聚集起了几千个小伙伴,一直往东走,就走到了朝鲜那块。那时候朝鲜的中原人还是不少的,很多躲避战乱燕国人和齐国人都去了那里,卫满就把他们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下,然后赶走了原来的朝鲜统治者,自己当上了王,还在王险城建立了国都。

卫满最得意的时候,汉朝正是吕后执政,那时候天下也是刚刚安定下来,辽东郡的太守就和卫满约定,让卫满作为汉朝的外臣,负责看管辽东以外的蛮夷,让他们不要到汉朝来闹事,那些蛮夷的首领要是想见汉朝天子的话,可以托卫满传话。和卫满达成协议之后,辽东太守就把这个事情朝廷报告了,朝廷很满意这个做法。

从那以后,卫满就更得意了,他就仗着自己的武力和汉朝的旗号对付起了周边的小国家,要么你们就向我纳贡,要么我就打的你满地找牙。就这样,附近的真番、临屯这些国家都归顺了卫满,卫满的控制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了几千里。

这卫满的王位就一代一代往下传,等传到他孙子右渠手里的时候,他们渐渐对汉朝就没有那么尊重了。右渠会为汉朝的逃犯提供庇护场所,不但自己从来不去朝拜汉朝皇帝,还不让周边的小国去朝拜。也是该着右渠倒霉,因为这个时候啊,汉朝的皇帝正是汉武帝。

(图)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

公元前109年,针对朝鲜的欺上瞒下作风,汉武帝派出使者涉去责问右渠,希望他能经常来见见主人,另外也不要阻拦其他国家来朝拜汉朝。可右渠不是他爷爷卫满,他从来就没有见识过一个强大国家的厉害,他是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反正就是不肯听汉朝的。

作为一个大国使者,涉何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离开朝鲜来到界河的时候,他就派人把朝鲜派来护送自己回国的一个将军给杀了,而后快马加鞭的跑了。

回到京城以后,涉何很得意的向汉武帝报告,朝鲜人不懂规矩,我杀了他们的一个将军。这汉武帝觉得涉何够勇猛,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封他为都尉。可不知道汉武帝是怎么想的,涉何这个都尉的上任地点,就是在辽东郡离朝鲜不远的地方。

听说仇人来身边工作了,右渠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他就调遣一支精兵前去偷袭,就杀掉了涉何。

这回朝鲜算是提供了一个挨揍的理由了,汉武帝下令,派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人马,乘船过渤海奔朝鲜,左将军荀彘率军出辽东郡,二人同心去攻打朝鲜。

听到汉军要来,右渠并没有太害怕,他马上调兵遣将驻守在险要位置以逸待劳。要说这汉军也是不太争气,先是左将军荀彘的手下进攻被击溃,而后楼船将军杨仆带着七千先头部队又被人家打花了,甚至楼船将军本人都险些丧命。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汉武帝非常生气,他也陷入了沉思。看来有些事情还不能光用武力啊,也许不该这么对待朝鲜,他就派使者卫山去面见右渠,希望他能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右渠也不是糊涂人,虽然打了两场小胜仗,可他也知道,那是趁着人家没有防备。现在好了,这胜仗也算为自己赢得了一些谈判资本,他就开始装可怜了。贵使啊,我哪敢和大汉对抗啊,我是想投降,可就怕你们那二位将军不饶我啊。如今大汉皇帝同意我们投降了,我们愿意归顺。而后右渠就派太子去汉朝谢罪,还带上了五千匹马,外加一些军粮。

这也算是皆大欢喜了,可中间又出岔头了,为了送马送粮,朝鲜派出了一万多人随行,这些人按照习惯,随身带上了兵器。这卫山和左将军就警觉了,他们就让朝鲜人放下武器,本来右渠的太子就不愿意去汉朝,现在看汉朝使者又这样的态度,觉得他们是有阴谋的,就扭头又回去了。

这下子可把汉武帝给气坏了,震怒之下他杀掉了使者卫山,而后下令给左将军和楼船将军,把朝鲜给我拿下。

在皇帝的催促下,在卫山人头的注视下,左将军打起了精神,一鼓作气冲到了朝鲜的都城王险城下,包围了王险城的西北方。而后楼船将军的五万人马也到齐了,他就带人驻守在王险城的南侧。

右渠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下令坚守王险城,双方就这么僵持了几个月。

此时守城的人煎熬,攻城的人也不太好过,不过攻城的两位主帅心情并不相同。那左将军是汉武帝的爱将,这次虽然开始受到点小挫折,可后来是一路凯歌打到城下的,现在他们就等着破城庆功,所以打的非常的猛。

楼船将军就不一样了,这次和对手交战,一开始他们就吃了大亏,自己身为主帅更是把脸丢光了,所以他是一心想跟朝鲜人议和,进攻也没有那么积极。

城外的攻击猛烈程度,城里人是心知肚明,有些朝鲜大臣就暗地里和楼船将军联系上了,约定好要投降,就是具体时间还没有敲定。这头左将军求胜心切,一直想和楼船将军约定个时间发动总攻,可楼船将军有自己的心思,一直不配合。左将军又想问问朝鲜人是不是肯投降,可朝鲜人一心想找楼船将军,也不搭理他。

慢慢的左将军就起了疑心,他认为楼船将军之前打过败仗,前几天还听说他在和朝鲜大臣有往来,现在朝鲜人又不想投降自己,莫非是楼船将军想投靠朝鲜。

就在左将军猜疑的时候,汉武帝也着急了,他派出济南太守公孙遂去前方协调两支军队,希望早日拿下朝鲜。左将军一见公孙遂,就把自己的顾虑讲了,公孙遂一琢磨,是这么个道理啊,就招来了楼船将军,而后把他抓了起来,把楼船将军的手下都归左将军统领。然后把这个事情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知道以后这肺都要气炸了,饭桶、废物,就下令杀了公孙遂,让左将军快点把战争结束。

虽然也受到了责罚,可左将军现在能指挥全部人马了,他就对王险城发动了猛攻。那王险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之前和楼船将军协商的人也没有了投降对象,只好重新找东家,投降了左将军。

右渠依旧在坚持,可他也不用坚持太久了,因为手下很快就拿下了他的人头,向汉军投降了。可那会王险城仍然没有被拿下,因为右渠手下有一个叫成已的大臣造反了,除了坚守城池以外,他还大肆杀害不听的官员,其实我觉得啊,他应该是疯了。

左将军就派右渠的儿子去告诉朝鲜人,不要再做无谓牺牲了,然后,成已被人砍死,朝鲜正式被汉军拿下。

朝鲜已经是汉朝的土地了,汉武帝下令,在朝鲜设置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个郡,从那以后,朝鲜半岛的北部就正式归汉朝了。

标签: 汉武帝汉朝朝鲜

更多文章

  • 强国穷民:商鞅如何从改革家变成人民公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商鞅

    读《史记》中的商鞅传,商鞅是一个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的人物。令人敬,乃是由于他意志坚定,理想执著,目光远大,行起事来雷厉风行,果断斩决,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他具备了一切改革家应当具备的优点,又有秦孝公始终不渝的信任,二十余年里放着手,放着心,让他这把锋锐的刀在秦国羸弱多疾的肌体上切割剜除,他果真就

  •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名将,蒙恬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但是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不如、比不上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特别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 揭秘:精通权术的秦朝丞相李斯为何败于宦官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李斯,赵高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李斯的成功,有着如此夺目的光辉。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是在当代大师那里拿到了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但最后却败于一个宦官之手。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秦国

  • 清朝苦难天子:光绪儿时饥饿难耐偷吃太监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皇帝,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点钟左右,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载湉在奶妈的怀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穿过重重宫门,进了紫禁城,在养心殿前落轿。两宫皇太后一宿没睡,一边流泪,一边等着嗣子的到来。此时的小载湉又进入了梦乡,太监掀开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

  •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留下最多的却是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秦始皇,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地位。按理说中国历代凡是当上皇帝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因为是秦始皇的创举才使他们成为大权独揽、

  • 好色宰相冯延已为何从爱吃鸡肉变成害怕老母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延已,李后主

    冯延已非常爱吃鸡肉,不惜花重金,养了个养鸡场,只为了吃鸡肉。有一日,冯延已病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李后主与冯延已是好友。因此,请了周太医去帮忙看病,周太医果然是医术高明,将冯延已医治好了。受了如此的恩情,冯延已将周太医送到门口。可是这时,周太医的妻子小乔因为听说周太医在此,就抱着孩子来接周太医。而冯

  • 诸葛亮不仅有计谋也有颜值 竟用美男计推销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三国

    说起三国,不得不说的就是诸葛亮。他被世人称为“卧龙”,他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位谋士智圣。诸葛亮熟读孙子兵法,一生用计无数。三十六计,我们见过他使用过多种计谋,可唯独没见过美男计,是因为他颜值不够吗?不是,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故事。我们只知道诸葛亮的妻子是才女,也是丑女。而诸葛亮也是一个公认的大帅哥,他身

  • 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皇帝,宋高宗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

  • 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王安石,变法,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 “黄花”就是菊花,

  • 揭秘: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宋仁宗,皇帝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