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宋高宗赵构简介 盛年主动禅位的南宋第一代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46 更新时间:2024/2/16 8:05:12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徽宗时被封为康王。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并要求宋人以亲王宰相各一为人质,才肯与宋和谈,宋钦宗以赵构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为人质,后因金人怀疑其亲王身份,要求更换,故得以回宋。正当赵构获释返回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钦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马勤王,后来金人要求宋人要赵构为使才肯与宋议和,钦宗改派他出使金营求和。赵构前往金营时途经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

(此间有过一段插曲:赵构在磁州时,曾由宗泽陪同拜谒了城北崔府君庙(当地称之为“应王祠”)。该庙位于通往邢、洺州的驿道侧旁,当时此处“民如山拥”,众多百姓因为担心康王取道于此继续北行而聚集在庙宇周围,号呼劝谏。进入祠庙后,康王卜得“吉”签,庙吏抬应王轿舆、拥庙中神马,请康王乘归馆舍。纷乱中,力主使金的王云被杀,赵构则留了下来,并于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后却成为南宋官私记载中极力渲染的“崔府君显圣”、“泥马渡康王”故事的缘起;此亦为赵构将来引作为应天登基即位正统性之证明。)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府造成“靖康之难”时,赵构接到了宋钦宗在开封城破前送出的蜡书,要他火急救援被围困的开封城,于是他按蜡书的指示,于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在河北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自己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次年三、四月间,徽、钦二帝被金军虏掠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南逃到应天府(亦称之为归德府,今河南商丘,非江苏省的南京市)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建炎改元时,赵构遥尊被掳到金国的其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

赵构被金兵追杀,一度在海上飘泊,至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七年(1137年),赵构生父宋徽宗的死讯传到南宋。‘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赵构号哭,对大臣说:“我母亲年岁已经大了,我考虑到她老人家没能呆在安宁的地方,于是委屈自己向金国求和,正是为了这事。”)翰林学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适的事,请赵构遥尊韦氏为皇太后,赵构听从。

绍兴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伦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销伪齐,把包含东京开封等三京(东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陕西归还给南宋,但高宗生母韦太后尚未归还。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撕毁协约,重新攻占陕西、河南之地。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先在开封正南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颖昌,在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对南宋示好,将死去的宋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在押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为一品,原来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公爵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同时,在宋军中最强大的岳家军根本未参战的情况下,完颜宗弼的金国最精锐的部队又在淮西柘皋先败于张俊部下杨沂中和刘锜的联军,后来虽然因为张俊抢功调走刘锜,完颜宗弼在濠州胜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但由于韩世忠军和岳家军赶到,完颜宗弼不得不退军北上。四月下旬,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张俊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议和。

十一月,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议和条件。此时赵构生母韦氏托人将一封信送到赵构手里。‘洪皓在燕,求得(韦)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韦)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我拥有天下,但却不能赡养亲人,我父亲徽宗已经死了!现在我发誓,我要公开要求金国归还我母亲韦太后,我不以议和为耻。不然的话,我不怕向金国用兵!”),萧毅等还,帝又语之曰:“(韦)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如果我母亲韦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当谨守我们订的和议誓约。如果回不来,有和议誓约也是一纸空文。”)当月,《绍兴和议》最后的书面内容即达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据《宋史》载这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为《绍兴和议》所设的前提以防止岳飞的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至此,赵构和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宋金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赵构也于斩杀岳飞后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韦氏。《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按照当时信息的传递方式,岳飞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杀,南宋使节立刻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带着正式照函从岳飞被杀的临安(今杭州)去金国禁锢宋钦宗和韦氏的五国城(今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接人,韦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韦氏到达宋都临安。从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时在行程脚力上,没有丝毫拖延。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炀王完颜亮撕毁。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赵构禅让于太子赵眘,是为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寿81岁。

标签: 宋朝皇帝宋高宗

更多文章

  • 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王安石,变法,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 “黄花”就是菊花,

  • 揭秘:宋仁宗为何能创造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宋仁宗,皇帝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

  • 郑珙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把自己喝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珙,五代十国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一个喝酒的社会,关系陌生的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几杯酒下肚,大家自然话就多了起来,关系也自然就会慢慢熟络起来。毫不避讳地来讲,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必须的,这已经成了中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官场上更是如此,位居高位的人,身后又多少人跟在他后边,想要请他喝酒吃饭,好找他帮忙,所以一些高官

  •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实为胡编乱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左宗棠,林则徐,清朝,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有个单恋林徽因的人叫徐志摩。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

  • 奇葩上吊皇帝:史上因被废而上吊自杀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朝,皇帝,历史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历史悠远,不缺笑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承着诸多的文化记载和典故传说。帝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在常人眼中,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恣意玩弄;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尽在掌控。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帝只有一

  • 东晋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将致力北伐 忧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名将,祖逖

    大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但无远见,无助于北伐,而且自己既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却突然由如此从容不逼的文臣统领,心中甚为不快。同时,祖逖忧虑权臣王敦和宠臣刘隗对立,内乱将会爆发,北伐难成,因而忧愤成疾。祖逖虽然

  •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朝,司马师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

  • 梁武帝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敲竹杠"也是一把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梁武帝,皇室,和尚,

    梁武帝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为了钱,他在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的合作下,发明了“敲竹杠”: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作

  • "造词帝"司马迁:《史记》最早提到"中国人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史记,史学家,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

  • 创意无限的赵匡胤:为整肃朝堂纪律发明长翅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赵光义,宋朝,

    赵匡胤因“杯酒释兵权”而为大家熟知。但罕为人知的是,当时流行的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长翅帽也是这位皇帝的发明。话说有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谦恭。寇准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