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康熙皇帝到底是讲了崇祯皇帝的什么笑话?

解密:康熙皇帝到底是讲了崇祯皇帝的什么笑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4/1/21 18:50:13

康熙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任皇帝,而崇祯皇帝则是大明朝的末任亡国皇帝(后来虽有南明新皇帝仍然抗清,但主流历史仍以崇祯亡为明朝的终结)。所以,康熙皇帝总是对崇祯皇帝不以为然,还常把崇祯皇帝的一些宫庭佚事,当成笑话讲给臣子听。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在与大学士谈到明朝佚事时,这位陛下总结道:“又明季所行,多迂阔可笑之事。”还专门讲了两则关于崇祯皇帝的笑话。

一是崇祯皇帝修大内,要用建极殿后阶的一块巨石为基。这庞然大物,高厚数丈,是从外地经运河运抵通县,再人挽马拉,耗时费赀,移至紫禁城中建极殿的。现在,要将它运到大内,另派新用场,这可难坏了一帮工匠。因为,石大门窄,无法进宫,石又断不能切开(切开石则无用),门又断不能拆掉(破坏风水龙脉,谁敢担待)。将作部门只好奏崇祯皇帝,说这块石头不肯进午门,今请示陛下,除非破门而入,否则不知如何处置是好?崇祯皇帝大怒,当即吩咐:真是岂有此理,朕要用为良材,竟敢抗命不从。将它捆起来,打六十御棍!不知是不是崇祯气糊涂了,还是平时这样下令惯了?反正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谁敢抗命?下面有只好硬着头皮,着人扛着御棍,去打那块巨石,一顿暴打后,石头依旧,御棍却打断了不少。可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还是有人故意编排?

二是崇祯皇帝学骑马,当时,边关战事吃紧,崇祯要偃修武,身先士卒。兵部尚书建议,先掌握御马之术。会不会打仗无所谓,检阅三军,皇帝骑在马上,接受山呼万岁的场面也是很壮观的。崇祯皇帝动心了,决定先练骑术。可怜崇祯皇帝从小长在深宫中,何时学过骑马?皇帝学骑马是件大事,选了个良辰吉日,牵来匹良种骏马,派了位优秀骑师。上马时,两人执辔、两人捧镫、两人扶靴,七八个太监,或蹲或趴、或推或抬,刚刚将皇帝送上马背,还未坐稳,就滑落下来。尽管有人接着,尚无大碍。面子上过不去的崇祯,大发雷霆:这是什么破马!如此不识抬举,先将此马打四十大鞭,再罚往边远驿站当差!

讲到这里,康熙不禁感叹:“马犹有知识,石则何所知乎?如此举动,岂不令人发一大噱?总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玄烨怕人不信,还说,这是他从宫中当年留下来的明朝太监那里听来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向大明遗留太监调查研究过的玄烨,讲得言之凿凿,振振有词。又有谁知这些大明遗留的阉人,不是为了讨好新主子,而编排旧主人的呢?

应该承认,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使清王朝达到全盛状态,算得上一位比较杰出的君主。而且,他本人好学敏求,勤于政务。如果不搞那些文字狱和奴化专制,早年和壮年的玄烨确实称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所以,他有本钱嘲笑前朝的末代皇帝。但是,这位被称为“盛世之君”的圣上,到了晚年,精力不逮,暮气横秋,吏治渐弛,纲纪不振。因而,致使官员腐败,贪风日炽,税赋失征,国库虚空。等到他的第四子雍正接班上台,康熙老子留给雍正儿子的固定资产,尽管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但国库里真金白银的流动资金,却只剩区区七百万两银子了。真是到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地步。雍正在位十三年,就是想尽办法搞钱。苦扒苦挣,才有了五千万两存银的积累。

近些年,写清代皇帝小说的,演清代皇帝电视剧的,颂扬“康雍乾盛世”的,最为津津乐道者之一,莫过于雍正苦扒苦熬攒下的这笔银子。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个康熙皇帝最瞧不上眼的崇祯皇帝,当他在景山上吊的时候,他的国库里的存银,是康熙死时的十倍,为七千万两,比雍正用十三年功夫挣下的还多出二千万两。看来,以国库存银而论,姓朱的亡国之君,要比姓爱新觉罗的两父子,号称盛世帝王的康熙、雍正捆在一起,腰还要更粗一些呢!如果不是明朝皇帝不争气,真还不知是谁该笑话谁呢!

所以,在讲别人笑话时,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笑话让别人讲!

标签: 康熙崇祯笑话

更多文章

  • 乾隆晚年遇到大喜事:红毛国英吉利主动来纳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英国,朝贡

    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秋天,皇帝接到了两广总督的一封紧急奏折。奏折说,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陌生国家,派人到广州来送信,说打算要来朝贡天朝。奏折后面还附上了翻译成中文的英国“商业总管”“百灵”的“禀文”。这封禀文极具“中国特色”,内容如下:英吉利国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呈天朝大人,恭请钧安

  • 奇才廖立为何被诸葛亮一再打压 最终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廖立,三国

    刘备攫取荆州后,廖立先被任命为从事,后出任长沙太守。长沙被吕蒙攻陷后,廖立逃回成都,刘备不只未追究失地责任,还升他为侍中。侍中位置尽管不高,但与皇帝十分接近,由此可见刘备对他的器重。孙权曾派使者问询荆州人才中谁最鹤立鸡群,诸葛亮引荐了庞统、廖立。能和庞统混为一谈,可见廖立的才干确实不一般。诸葛亮率兵

  • 梅妃:杨贵妃情场上真正的对手是否真有其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梅妃,杨贵妃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梅妃,不是杜撰出来的,现在还有文物做证。不然世间岂不少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佳人。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

  • 刘禅是阿斗?三国里举世皆输其实唯他一人独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禅

    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故事。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一直被后人作为窝囊废的代言人,直至今日。以下是《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的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

  • 对于不听话的朝鲜 大汉王朝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汉朝,朝鲜

    在战国时期,燕国是个比较弱的国家,可这弱也是相对的,虽然惹不起那些老大哥们,燕国还是比较轻松的搞定了朝鲜,而后在那里设置了官吏,正式统治那块土地。后来秦国灭掉了燕国,在那边设立了一个辽东郡,朝鲜就成为辽东郡以外的一个国家。到汉朝的时候,辽东郡属于燕王卢绾的地盘,后来卢绾造反跑去了匈奴,他的手下也受到

  • 强国穷民:商鞅如何从改革家变成人民公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商鞅

    读《史记》中的商鞅传,商鞅是一个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的人物。令人敬,乃是由于他意志坚定,理想执著,目光远大,行起事来雷厉风行,果断斩决,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他具备了一切改革家应当具备的优点,又有秦孝公始终不渝的信任,二十余年里放着手,放着心,让他这把锋锐的刀在秦国羸弱多疾的肌体上切割剜除,他果真就

  •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却成了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名将,蒙恬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但是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不如、比不上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特别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 揭秘:精通权术的秦朝丞相李斯为何败于宦官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李斯,赵高

    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李斯的成功,有着如此夺目的光辉。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是在当代大师那里拿到了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但最后却败于一个宦官之手。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秦国

  • 清朝苦难天子:光绪儿时饥饿难耐偷吃太监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皇帝,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点钟左右,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载湉在奶妈的怀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穿过重重宫门,进了紫禁城,在养心殿前落轿。两宫皇太后一宿没睡,一边流泪,一边等着嗣子的到来。此时的小载湉又进入了梦乡,太监掀开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

  •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留下最多的却是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秦始皇,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地位。按理说中国历代凡是当上皇帝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因为是秦始皇的创举才使他们成为大权独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