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的军事实力强吗:他是如何消灭楚国的

王翦的军事实力强吗:他是如何消灭楚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4/2/11 14:09:49

王离与秦将王翦是爷孙关系,王离是秦将王翦的孙子。爷孙二人,同是秦朝杰出的将领,为秦朝征战沙场,建立了不少伟大的功勋。秦将王离与爷爷王翦功绩相比之下,还稍逊一筹。

秦将王翦,生活在战国时期,关中频阳东乡人,位于今陕西省富平东北。秦国杰出的名将、军事家。王翦自小对兵法有很大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王翦在军事指挥和兵法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在跟随秦始皇带兵征战中,破赵国灭燕国和楚国……在灭掉五国的战争中(除了韩国之外),发挥巨大的作用。王翦是辅助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秦始皇十分器重王翦,尊他为师。其显著的军事指挥能力,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秦将王离,不知何年生与死,秦朝杰出将军王贲的儿子、王翦的孙儿。在名将风范世家的熏陶下,王离也是秦朝杰出的将军。在建立军功后被封为武城候,继任父亲王贲的将军之职。王离在巨鹿之战中被俘,被项羽坑杀。王离出兵赵国时,有人谈论:“名将王离,率领秦军精锐攻打根基尚未稳定赵国一定会取得胜利”;也有人反驳:“听说名将世家的第三代都逃不过败战的命运。如今的王离,是王家的第三代将军,所以此战必定会败。”结果王离战败被俘。

王离家世将相三代,逃不过”将不过三“的流言,最终陨落。

王翦和白起谁厉害

在战国时期,秦国实力雄厚,兵多将广。其中就有两员大将,他们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王翦和白起,很多人会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认为谁更厉害。其实评价两个人,得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两个人。

白起是在秦昭王时期出名,他的军旅生涯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大小战争无数,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战,莫过于长平之战,把45万赵国俘虏都给坑杀完,后人对此的评价更多是批评为主。虽然王翦在帮始皇帝扫荡六国的时候,也是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白起的那个年代,秦国的实力并没有领先于诸侯国这么多,七国实力相差没有这么悬殊,而到了王翦那个年代,秦军的综合实力已经很高,可以说白起的战斗力更强,毕竟在同等实力的赵国面前,白起依旧能够大败赵国。

从政治方面上,王翦反而领先一头。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本来白起应该是受人尊敬,毕竟他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但是赵国的人花钱收买了秦国的相国,导致白起打完胜仗之后,反而要交出手中的兵权,班师回朝。白起心中可是极其的郁闷,对秦昭王存有不满,致使他日后称病不起,根本不去参于政事。日后,秦昭王还要去攻打赵国,白起就托病说不去,结果另选的将领率兵前往,被赵军打败。打了败仗之后,秦昭王本来就很不爽,而白起还在那里说风凉话,一怒之下,就把白起贬为士兵,之后,还赐他一死。而老将王翦,他深知秦王政的心思,向他索要万亩良田,来避免秦王政对自己的猜忌。他也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导致凄惨的晚年,可以说王翦的政治才能较高。毕竟生活在这社会上,不懂得政治的人,往往死的凄惨。

王翦伐楚

关于王翦对楚国的攻打,其实在秦国把其余5国给消灭完之后,集中兵力再去攻打楚国。耗时也没用多少年,就把实力雄厚的楚国给消灭掉,可见秦军的实力之强,在不断攻打各国的同时,不断补充自己,用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在公元前224年的时候,秦王为了如何灭掉楚国召开了一次群臣会议,当时的大将王翦提议,他认为如果没有60万的大军,根本不可能灭掉楚国,而李信说:“我只要20万大军足以。”李信的话让秦王大喜,认为王翦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就派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去攻打楚国。正在此时,王翦说自己生病了,跟秦王辞官,准备返乡。

不久之后,楚国先是不断地示弱,往后方撤退,诱使秦军深入,然后保留精锐实力,突袭李信,使秦军失去了两个营的兵力以及斩杀了几个都尉,可以说这是秦军灭六国中少有的败仗。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大怒,觉得李信带兵根本不可能灭的了楚国,就驾车去频阳,想要请王翦出山。见到王翦之后,他就说:“当初我没有听从你的建议,现在秦军在楚地深陷,老将军虽然身怀重病,但是你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没有回答,只是说:“我已经够老了,不中用了,恳请大王可以另选名将。”而秦王就再次道歉,说:“老将军不要再说了。”王翦就说:“想要我出山,你就得给我60万大军,不然我不去。”秦王就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王翦就率领60万的大军前往楚地。

王翦率领60万大军,他知道秦王心性多疑,假如自己不索要点钱财或者利益的话,秦王会觉得自己会拥兵自立。因此王翦就要求在自己归来之后,可以获得秦王赐予的大量土地和钱财。

次年,王翦的大军到了楚地之后,先是按兵不动,花了一段的时间,就是吓唬楚军,天天玩耍。而楚军自知自己兵力少,想先发制人,却被王翦逮住了空档,一把攻破了国都,消灭了楚国。

王翦灭了哪些诸侯国

可以说秦灭六国,其中就有5个是王翦父子所灭,虽然说王翦只是灭了三个国家,其中他灭的两个国家实力都算雄厚的,无人敢说赵、楚弱,因此他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陉这个地方,跟杨端和的军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待士兵们养精蓄锐,就一举攻破赵国。原本以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的就是遇到了赵国的将军,这名将军可不是一般的将军,而是名将李牧。双方在赵国境内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谁也没有优势。王翦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就采用了反间计,让赵王把自己手下大将给除掉,只要李牧一死,赵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块肥肉。没过多久,王翦率军就接连大败赵军,把赵国的主将赵葱的脑袋砍了下来。把赵国的土地收复之后,纳入为秦国的一个群。

过了两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那就是荆轲刺秦王,虽然秦王没事,但是他大怒,派王翦立马去攻打燕国。于是,王翦率军攻破了燕国的首都,逼迫燕王逃亡到辽东,可以说燕国也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他灭的第三个国家,那就是楚国,楚国就是在他儿子的合力喜爱所灭。虽然楚将项燕拼死的抵抗,但奈何实力过于悬殊,只能是战死沙场。

王翦的一生战争无数,但都是智取,没有过多的损耗秦军实力,对于秦国来说是福音。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揭秘拿破仑死亡之谜:死于胃癌还是砒霜中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拿破仑

    本文转载人民网,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原题为:《拿破仑死亡之谜:死于胃癌还是砒霜中毒?》法国历史上各个皇帝里,我自己最感兴趣的其实是那个弗朗索瓦一世。这个皇帝当年居然能把脾气乖戾的达•芬奇从意大利哄到法国来安度晚年,还在自己的澡堂子里给法国留下一张如今每年赚取无数外汇的《蒙娜丽莎》。由此想象,弗朗索

  • 揭史上最窝囊的国君:被父亲扒灰 被弟弟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鲁隐公,鲁惠公

    提到“窝囊”二字,如何也不能与国君划为等号。不过古代恰恰有这样的君主,不仅老婆被父亲大人笑纳,连自己的小命也被儿子的弟弟给宰了。这个“仁慈的君主”就是春秋时期的鲁隐公。网络配图鲁隐公的父亲是鲁惠公,曾经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君主,可能是英雄都爱美女吧,鲁惠公也对漂亮的美眉情有独钟。当然后宫佳丽颇多,不过

  • 帮助薛仁贵建立丰功伟绩的究竟是不是柳金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薛仁贵就是薛礼,是唐朝的著名的将领,他的妻子是在落魄的时候跟随了他,一直相濡以沫。薛仁贵本是家族不凡,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还由于他花大量的钱财去学习,不仅学习文学知识,还找师傅练习武艺,使得家徒四壁。他最开始不能展示自己的抱负,在家务农,到当地大户柳家做工,结识柳家大小姐柳氏,并结婚生子。他听从妻子

  • 聪明的刘伯温为何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伯温

    中国古代人物,最聪明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刘伯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二人能掐会算,前推八百年,后算八百载。不过这两个人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刘备的军师,被刘备奉为上宾,后来做了丞相;一个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帮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两个人的结局都很惨,诸葛亮死于北伐的五丈原;刘伯温却被皇帝朱元璋偷偷害死在

  • 历史上的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网络配图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

  • 一个草根老汉登上皇位,把中国带上黄金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

    秦朝末年,在严刑峻法、急政暴吏的逼迫下,社会矛盾严重激化,从南到北的广大农民蠢蠢欲动,磨刀霍霍随时随地准备举起反抗大旗。终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这其中,就有一位年近半百的草根老汉也乘势而起,投身到反秦的浪潮中去。八年后,

  • 揭清朝皇帝与后宫嫔妃夜不同床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后宫

    按照通常的道理,进入后宫的女子就等于嫁入了后宫,就是皇帝的妻子,那么夫妻之间住在一起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但事实上,皇帝与后妃们是不能住在一起的,这显然很违背常理。紫禁城为什么会有这样近乎不近人情的规定呢?网络配图紫禁城里的规矩十分严格,即使是夫妻也不能住在一起。明代,不少皇帝因为沉湎女色而荒废政务,

  •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都绝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

    清代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结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晋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单从大婚之日算起,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已属不可思议。光绪帝本人三十八周岁死去,身后

  • 揭秘风光无限的顾命大臣为何会凶多吉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命大臣

    “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尚书·周书》是一篇周朝初年的重要文献,记载着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的过程。从此,中国历史上便有了顾命大臣一说,而这时的顾命大臣不过是辅助朝政罢了。但是,到了秦朝出现了指鹿为马的赵高之后,顾命大臣便开始直接摄政了。摄政,就是代替皇帝掌管朝

  • 杨一清不仅政治上有所成绩文学上也是成绩斐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一清

    杨一清,明朝人士,字应宁,号邃庵,民族为汉,老家位于云南安宁。于成化八年,他正式踏入仕途,后又因自己的努力而升官数次,最后身拜内阁首辅之职。历经四朝,杨一清在朝廷勤勤恳恳地当官五十多年,做出了不少功绩,他的才能被世人所敬仰,被赞为可以与唐代时期的名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在当官期间做了不少有利于明朝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