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揭秘: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历史揭秘: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64 更新时间:2023/12/11 9:49:28

导读:对于忽必烈来说,如果可以与日本重建朝贡关系,那么就可以在汉人心中树立自己的高大威武形象,或许这是任方法都无法比拟的。于是做出重大决定,进行一场海战,但是他降伏日本的计划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忽必烈高丽人提出的要求或许是最苛刻的,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4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状态。9世纪中期日本与中国逐渐疏离,直至最后决定几乎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和化联系。忽必烈急于博取汉人赞赏的心态,促使他决定一定要与这个日出之国建立联系。但直到那时为止,蒙古将领还从未参加过海战。这也是降伏日本失败的必要原因。

网络配图

高丽人不喜欢日本人,但是他们并不热衷在忽必烈控制日本的计划中担当中介的角色。自从1223年以来,高丽沿海地区就一直遭受着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盗的袭击和抢掠。日本海盗利用高丽遭受蒙古入侵而无暇防备的机会,大肆侵扰高丽的沿海地区,直至1263年。但是高丽室认识到,日本海盗的行为并不是由日本政府或者日本军事政权支持或认可的,因而没有对日本宣战。他们仅仅派遣使者抗议日本海盗的袭击。一旦日本海盗获悉蒙古人巳经征服了髙丽,而朝鲜半岛战事已消除,他们便停止了袭击。因此,高丽人并无特别的兴趣帮助蒙古人与日本建立联系。

然而,忽必烈另有想法。在1266年的秋天,他派遣使节向日本人通报了新朝在中国建立的消息,并请他们向新皇帝进贡。髙丽人负责帮助使团横渡海峡。负责接待忽必烈使团的高丽人试图劝阻他们执行使命,并警告他们说,口本列岛附近的海面风急浪髙,气候恶劣,异常危险。事实上,髙丽人根本不想被卷人蒙古和日本的关系之中。髙丽人的恫吓终于奏效,蒙古使者对充满危险的赴日旅程感到气馁,于是匆匆返回中国。他们的报告激怒了忽必烈,他也认为髙丽人不值得信赖。在1267年的夏天,他给高丽王室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斥责他的“属民”不仅不协助他的使节,反而阻挠他们前往日本。他决心排除髙丽人的干扰,再作尝试。

1268年,他再次派遗使团前往日本。这一次高丽人比较合作。特使中包括一位礼部官员和一位兵部官员。忽必烈指示他们向日本人通告他已经登基的消息,并向他们表明,日本应该向他称臣纳贡。

日本人并不欢迎蒙古使团,他们的行动正好为在政策上一意孤行的忽必烈提供了进攻日本的借口。位于京都的日本皇室实际上非常软弱无力,真正的权力掌握在镰仓幕府手中。幕府里,幕府执权北条时宗是最终的决策者,而他并不打算顺服蒙古,自恃拥有骁勇善战的武士阶层,凭借偏居大洋、易守难攻的日本列岛,他和他的前任执权北条政村一样,断然拒绝了蒙古使者的建议。忽必烈在信函中曾提到日本天皇是一个“小国国君”。

网络配图

在初步讨论了应该如何回复忽必烈这封信之后,幕府决定干脆直接把蒙古使者遣送回国,连只言片语也不回复。虽然朝廷官员巳经起草了一封和解信并抄寄了一份给幕府请求批准,但幕府执权没有批准寄出公函。忽必烈并不为日本政府的反应所动,在1271年初再次派遣使团带有同样的信息赴日。负责护送蒙古使节的髙丽人秘密地警告日本人,他们将面临蒙占人的军事威胁。可是日本人再次拒绝蒙古使节进人王廷。在返国途中,蒙古使节抓住了两个日本渔民,把他们带回中国。忽必烈热情款待了日本渔民,命令他们请求他们的统治者对中国皇帝和蒙古大汗表示适当的尊敬 。尽快派造使者前来进贡。然后忽必烈派人护送他们经髙丽返国。可是,日本方面对忽必烈释放被扣留的日本渔民没有任何反应。

此时,忽必烈确实已被日本人的“傲慢”弄得茫然失措,心烦意乱。他决不允许他们一直这样公然蔑视他,反抗他。他的双重角色,无论是作为蒙古大汗还是作为中国皇帝。都不能容忍被一个小国如此羞辱,蒙古风俗要求适当招待外国使节,而中国传统则要求所有国家接受中国皇帝为天下共主。这样明晰的天命,意味着忽必烈不能继续容忍他的使节在日本受到怠慢。

然而,在决定动武之前,他再一次派遣使节到达日本。他选派的特使赵良弼(1217—1286)于1272年春出发,并于同年的10月在九州岛东岸的今津町登陆。当他觐见日本天皇的要求被粗鲁地拒绝后,他发出了最后通牒:日本天皇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对忽必烈的信函作出反应。日本天皇愿意对蒙古作出一个平和的模棱两可的回答,但幕府拒绝任何妥协。镰仓的武士占了上风,他们把中国特使驱逐出境。幕府的粗暴无礼被描述为“等同于宣战”。赵良弼于1273年6月返回中国,向忽必烈报告了日本的风土民情,可能还包括防务情况。赵良弼描述了他在日本受到的羞辱,这深深地激怒了忽必烈。他不能再耽延,因为耽延只会使日本人更加肆无忌惮。在赵良弼返回前几个月,蒙古人刚刚在襄阳取得了征宋战役的重大胜利,因此忽必烈可以抽调―小部分军队前去征讨日本。同时,他的对日战役也是他征宋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必要的。日本人一直积极地与忽必烈的夙敌南宋开展贸易活动。击败日本人,他便能切断两个劲敌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南宋。

忽必烈的征日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他命令高丽人制造船只,运送他的军队横跨日本海,从日本列岛的最南端发起攻击。

1274年11月,他派遣了一支由蒙古人、汉人、女真人组成的1.5万人的军队和6000-8000名满心不悦的高丽士兵(他们并不想参加这场战役》,由大约7000名高丽水手引导,从合浦(在现在的韩国釜山附近)出发,开往日本。蒙古军分乘300艘大船和四五百艘小船,首先在对马岛和壹岐岛登陆,轻易地荡平了驻守在那里的日军。但是,忽必烈派往日本的军队无论规模上还是实力上都不足以彻底扫平日本列岛。他肯定定低占了日本人的抵抗能力。

网络配图

最关键的战斗自然将在九州岛进行。虽然日本人知道蒙古大军正在开过来,但是他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很粗略。他们的经济状况无法在九州岛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他们也没有一个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政权去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投人战斗。他们根本无法对付蒙古人的远程武器,包括十字弓和各种各样的弹射器。他们的指挥官缺乏实战经验,与身经百战的蒙古统帅无法相比。日本军队长于肉搏,但是蒙古军队习惯于以组织严密的小组为单位集体作战。这种战术是日本人所不熟悉的。所以,当蒙古军于11月19日在九州岛东岸的博德登陆时,日本人处于绝对的劣势。蒙古军在进军之前鼓乐齐鸣,其战阵和攻击方法使得日本人毫无招架之力。第一晚的战斗便使日本军队遭受了人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他们的残兵败将更是不堪一击。溃败看来是在所难免了,那天晚上,唯一使他们大难不死的是无边的黑暗。

但大自然为日本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就在同一天晚上,海面突然起了风暴。高丽水手马上对蒙古将领说,他们必须回到船上,把船开往海上,直到风暴消退。否则,他们的船只就会与岸边的岩石相撞而沉没,那样,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撤退工具。蒙古人勉强同意了,并开始从博徳撤退。

一些日本人追击并杀死了一些正在撤退的蒙古兵。然而,那天晚上蒙古兵遭受的大多数伤亡都发生在海上。狂风、巨浪和礁石把几百艘船击成了碎片。根据一些记载,蒙古军有1.3万人因此丧生。日本人因这场风暴而大难不死。蒙古人的远征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结束,残余的蒙古军驶回了老家,向忽必烈报告了这次惨败。

由于大汗正把全部精力投人到征服南宋的战役中,他无法腾出手来立即向日本人复仇。相反,1275年忽必烈又向日本派遣了一个使团,由杜世忠和何文着带领,要求日本称臣,以免再度兴师入侵日本。日本当局正因为最近的军事胜利而趾高气扬,并相信他们的神拯救了他们,于是把不幸的使节处死,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国王朝的嫌隙。对蒙古人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这种行径更可恨的了。

13世纪70年代中期,忽必烈已经平定了高丽,甚至把他们变成了征日战役中的帮手,尽管高丽人并不情愿这样做。但他无法以同样的手法降伏日本人。他在别处有更多需要操心的事情,特别是对他的帝国领土完整的现实威胁。

忽必烈决不能允许日本以这样一种暴行逃过惩罚。但是,忽必烈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讨伐日本,中国向他做出了更加严重的挑战,忽必烈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直到好几年后他才腾出手来再次兴兵讨伐日本。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宋仁宗无亲生儿子 遭遇“立储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仁宗

    北宋建立不过才百年,就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政治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宫廷政变,不是将帅谋反,而是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仁宗是真宗第六子,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真宗开始,皇嗣便接连出现厄运,真宗生了六个儿子,五个早死,只剩下仁宗这根独苗。仁宗时,不仅子嗣稀少,死亡率

  • 光绪西狩途中密传”衣带诏” 号召臣工杀慈禧勤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西狩途中密传”衣带诏”

    光绪西狩途中密传“衣带诏”号召臣工杀慈禧勤王?老管家说自己终究是个下人,如果真有秘密的话,最可能知道的,是耿及贞的二弟耿及静。本文摘自:天津网,作者:佚名,原题为:《私藏皇帝旧衣治死罪》光绪皇帝的一条破旧中衣,竟然会在多年后引出一桩滔天大罪,多少人为此丢了性命,可悲,可叹……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在天津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诛杀功臣的顺序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诛杀功臣,是从廖永忠开始的。之后一路杀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关系的远近了,关系越远,被杀得越早。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的濠州旧部,还继续扩大着优势地位。直到朱元璋这一朝终了,功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个格局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网络配图朱元璋最早是因为参加

  • 交趾郡:铁腕皇帝朱元璋愧对中原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

    导读:不少人觉得越南人现在太嚣张了,国内主战气氛变浓。其实,越南人在历史上就不安分,周边文莱什么的,都被其侵略过,在中国南疆也未少作乱,特别是在明代,明政府为此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越战”。而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面对越南的不安分,以铁腕着称、酷刑闻名的马

  • 他是暴君 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不杀功臣的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

    千古第一人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称帝之人,统一文字、货币、度衡量,改写历史的千古一帝,后代多骂秦始皇是嗜杀、暴虐的暴君。网络配图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帝暴虐,杀害忠良、荼毒百姓的典故太多太多: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因猜忌,对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残忍杀之;布衣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猜忌:对徐达、李文忠

  • 当年蒙古大军西征为何所向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古大军

    导读: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这支蒙古骑兵摆脱了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种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下面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

  • 蒙古东征高丽:忽必烈时代彻底征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忽必烈

    导读:从1231年至1273年,元朝(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下面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去了解

  • 宋江侧面:不择手段骗取好汉上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江侧面

    一天,江州府外杀气重重。“梁山”老大晁盖和花荣、燕顺、阮氏三雄等十七位梁山首领及一百多弟兄,乔装打扮潜入城中。而与此同时,江州府城内人山人海,六七十个狱卒把两名死囚犯押至刑场,单等午时三刻的到来。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之时,梁山好汉从四面八方杀入法场,杀得官兵们

  • 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 中国历史的唯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最为值得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所以,作为秦始皇的臣子,从来就不用担心鸟尽弓藏与兔死狗烹,而且,秦始皇从来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虽然王翦灭楚前曾经有一段话关于担心受秦始皇猜忌,除了王翦机密于朝廷外,其实秦始皇也没如王翦所云的,也是给了王翦足够的权力,没有干涉

  • 揭秘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 竟和包拯有一拼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拯,张承业

    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宦官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电视剧、小说作品中,宦官们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污受贿,甚至威胁王朝社稷。那么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好太监吗?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多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好太监。网络配图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宦官张承业可以算得上是个好人了。在唐昭宗时期他是河东监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