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大将是谁?他为何被羞辱

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大将是谁?他为何被羞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59 更新时间:2024/1/3 16:59:21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场上,一时的投降让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后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于禁这个人很有名,因为关羽的水淹七军,他也跟着“留名千古”。更因为关羽成了关老爷,这个于禁就更是大大的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是为了成全关老爷而出的。其实,于禁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还是很有功劳的,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大将而和关羽对垒。

于禁是泰山郡巨平县人,原来属于鲍信的兵士,后投奔曹操,经过王朗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在曹操攻打陶谦、吕布和黄巾军余部黄邵等人的战斗中有功,逐步升迁至平虏校尉。真正让于禁出名的是在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

曹操进攻宛城,逼迫张绣投降。可是,曹操却把张绣孀居的婶婶纳到自己房中,张绣感觉受到了羞辱,就对曹操产生了怨恨。曹操想除掉张绣,机密泄露,张绣率兵袭击曹操。曹操猝不及防,在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等人以命相拼的保护下,这才返回舞阴(南阳境内)。当时曹操的军队非常混乱,各个部队都抄捷径小道返回曹操的大营,只有于禁约束几百名部下,且战且退,虽然有人负伤有人战死,却仍然保持着战斗阵型。等到敌人追击的势头稍稍有所缓和,于禁就慢慢整理好队伍,敲着战鼓回营。途中,于禁看到十几个带伤裸奔的士兵,问清了是被青州兵抢劫,于禁就率兵讨伐他们。青州兵原属于黄巾军,曹操讨伐时投降,是曹操讨伐董卓时的骨干力量之一,曹操对他们多有宽容。当这些人遭到了于禁的问罪,就先跑到曹操那儿去告状。有人劝告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到曹公那儿去告你的状去了,应该赶紧到曹公那儿去分辨。”于禁说:“现在敌人还在后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追来,不事先做好防备,用什么来抵抗敌人?况且曹公通达明智,诬告我又能起什么作用?”于是就挖壕沟、立营寨,等一切都布置好了,这才去见曹操。等于禁把事情经过汇报过,曹操非常高兴,说:“淯水(曹操被袭击的地方)的危难,我已经惊慌失措,将军能在混乱中整顿队伍,责讨抢掠的罪行,安营筑堑坚守阵地,有不可动摇之节操,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超过你啊!”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前前后后的功劳,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于禁更加被曹操所重视。

于禁的另一次优异表现体现在曹操和袁绍的争战上。到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于禁被曹操委以重任,独立守卫延津。刘备在徐州反叛,曹操亲自东征刘备。袁绍这时候来攻打延津,于禁坚守,袁绍始终不能攻破于禁的营垒。于禁又和乐进等人率领五千名步骑兵,攻击袁绍沿黄河设立的营寨,从延津到汲县、获嘉县,总共烧毁了袁绍三十多个营寨,杀死俘虏了几千人,袁绍部有二十几名将领投降。曹操又令于禁率军屯驻原武城,于禁又攻破了袁绍在杜氏津的其他营寨。于禁被升为裨将军。官渡之战的时候,于禁回到曹操大寨。相持阶段,曹军和袁军都把各自的营寨连接起来筑起土山对峙。袁绍的部队向曹营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伤,曹军都很害怕。于禁督守土山,奋力作战,气势高昂。袁绍被打败后,于禁被升为偏将军。

袁绍死后,曹操又打败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平定了冀州。可这时候昌豨又一次反叛了曹操,曹操就派于禁前去征剿。一时没有攻克,曹操就派夏侯渊和于禁一道攻打。于禁急行军攻击昌豨,由于昌豨和于禁过去有交情,就主动前往于禁大营请求投降。诸将都认为于禁会把昌豨送到曹操那儿去,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令,这是下属服从上级的基本规则。昌豨虽然是我的老友,但于禁我会因此而失节吗?”于是亲自同昌豨诀别,流着泪将他斩了。这或许是一种另类的“挥泪斩马谡”吧!当时曹操听说过这件事情以后,叹息说:“昌豨不到我这儿投降,而是去找于禁,难道这不是命吗?”从此更加器重于禁。等到完全平定昌豨所在的东海郡以后,任命于禁为虎威将军。这时候的于禁,其名声地位已经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齐名。

于禁带兵严肃齐整,缴获的财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赏赐特重。但他以法令约束部下过于严厉,所以也不得人心,也就是属于那种令人畏而不令人敬的类型。有一个例子:曹操非常恨朱灵,想夺了他的军权,考虑到于禁威严过人,就派于禁去执行这件事。于禁带着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入朱灵军营,解除了朱灵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没有人敢动。朱灵被解除兵权后,只担任了于禁手下的督军,其他人都很震惊和服气,这就是于禁的行事。于禁升任为左将军,假节钺,连儿子也沾光,被封为列侯。

于禁的名声毁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这一年,曹操命令曹仁去樊城讨伐关羽,派于禁去协助。时值秋天,连下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这就是有名的“水淹七军”故事。于禁同众将登上高坡,望着一片汪洋,无处躲藏又无路可逃,关羽又乘着大船逼近攻击,于禁只好投降。在这次战役中,同为将军的庞德被关羽所俘,不降被杀。

后来,东吴偷袭关羽,关羽丢失了荆州,死后其部下被俘虏,于禁也到了东吴。魏文帝曹丕登基当皇帝后,东吴暂时称藩国,将于禁送回到了魏国。曹丕召见他,于禁已经须发斑白,面容憔悴,流泪不止。曹丕用春秋时秦国秦穆公的大将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魏文帝准备让于禁出使吴国,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预先让人在陵堂上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投降的图画。于禁看到以后,惭愧的无地自容,发病而死。

曹丕为什么不剥夺于禁的封爵,还继续任命他为将军,却又要这般羞辱一番呢?大概这就是帝王所玩弄的权术吧!一方面,曹丕让汉献帝禅让出皇位,为避免天下人说他篡逆,必须对父亲的一班老臣给予安抚,更何况天下还有另外两个政权存在;另一方面,他对于这种背叛自己阵营的人有着内心的厌恶。只不过,这种厌恶是不能公开表达的,张郃、张郃、徐晃等人都是曾经的叛将,只不过他们是敌对阵营中的叛将投归了自己而已。这种内心的厌恶曹操就有。听说于禁投降,曹操哀叹很长一段时间,说:“我了解于禁已经有三十年了,哪里想到到了临危处难的关头,他反而不如庞德呢!”就是在这次战役当中,庞德也是被水淹,但他杀了想要投降之将,箭射完了,就用短兵器搏杀,抱着必死的决心,直至落水被俘。关羽想劝降他,庞德的回答是:“我宁可为国家而死做鬼,也不会做贼为将苟且活着!”庞德最初不是曹操的将领,而于禁是跟随曹操一步一步升至将军的,两相比较,其差别该有多大!这种内心极度的厌恶不能直接表达但还是要表达的,这就是曹丕也要羞辱于禁的原因吧!

于禁曾经在杀昌豨时说,不会因为古旧老友就失去做臣子的节操,可惜,他的投降,不仅失去了做臣子的节操,还失去了做人的节操!好在他还有一颗羞愧之心,这也是人们没有给他过多责难的原因吧!

标签: 三国曹魏于禁

更多文章

  • 解密:杜甫科举失利穷困潦倒是因为哪位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诗人,唐朝,

    杜甫自公元746年进长安以后,就没有得到实质的官做,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科考落榜(实际是李林甫“野无遗贤”造成,当年科考无一人中榜)。杜甫在长安全部靠郑虔(大唐三绝)帮助,后来还有严武、王维、高适、苏源明、岑参等人接济。杜甫在长安虽说也是出入豪门,但是得不到真心朋友的帮助和引荐,曾经陷害李白的

  • 解密:江湖术士王郎是如何在西汉末年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汉,刘秀,术士,

    新莽末年,盗寇四起,群雄揭竿,绿林、赤眉,各种名头不一而足,更始、建世,自制冠冕花样百出。闹到后来,各路人马不约而同地悟到一个诀窍,那就是,要想壮大队伍、号令天下,非得竖个正宗的牌子不行。哪个才算正宗的老字号?汉刘呀,黎民百姓眼中,高皇帝那才是正统!——二百年后,贩履织席的刘备,用的还是这个牌子。发

  • 揭秘武则天最喜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的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历史中太平公主为何会死?是自己选择终结了自己的一生?还是被赐死的?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她难道不会想把皇位传位于她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让太平公主出现了不得善终的的结局?接下来就和未解小编一起来看看太平公主的一生吧!私生活风流放荡的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母,她既是“唐隆之变”的积极参与者,

  • 名将陈汤是因何事说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名将,陈汤,西汉,

    纵观中国历史,汉族军队很少有“出国”远征的记录。而在很少的记录中,西征少之又少。那么,汉军西征,到达的最远地方是哪里呢?那就是郅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国的塔拉斯河。著名的“郅支之战”就发生在此地。此战发生于公元前36年,此时系西汉中后期,汉元帝建昭三年。世界公认,汉民族中原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辉煌的

  • 谁才是和珅真正的死对头?并非刘庸和纪晓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杰,和珅

    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状元。 王杰中状元之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

  • 解密: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渊明,文人,东晋,

    话说公元405年,陶渊明总算在彭泽做了县令。陶渊明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上下打点,不搞贪污腐化。所以即使当了县太爷也是清贫的很。真可谓清水衙门。那年头,朝廷拨下来的办公费很少。又要负责三班衙役以及师爷的工资钱,仅仅靠俸禄是难以应对的。但是工作任务很繁重,主要是负责朝廷摊派的各类的税赋和贿赂上级的银

  • 清官之死:海瑞的清廉为何救不了腐朽的大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海瑞,明朝,清官,

    1587年初冬,一个普通的中国官员海瑞病逝于南京。这是一个把清官做到极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他无朋无党、无亲无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独的一生,只为替这个国家树立起一个清廉的标杆。然而他的清廉救不了这个国家,他死后57年,大明覆灭。海瑞在身后深远地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寄幸福于清官,国家寄希望于

  • 海瑞同僚狠抓反腐:曾在一个月内举报数十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海瑞,清官,明朝,

    说起明朝铁面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人也许是海瑞。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之同朝,并同样以“廉洁”著称的官员--重庆巫溪县人谭启。不过,因为史料极度缺乏,谭启并不知名。近日,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刘朝敏完成了对谭启5年的潜心研究,首次公开谭启的求学故事与为官生涯,填补了历史空白。16

  • 武大郎被砒霜毒死?或因西门庆一脚脾破裂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大郎,西门庆,潘金莲,

    武大郎心窝中了西门庆一腿后可能发生脾包膜下破裂,随后潘金莲灌他喝砒霜时骑在他身上,挣扎之间导致包膜破裂大出血,武大郎迅速死于失血性休克武大郎是怎么死的?读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他是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伙用砒霜毒死的。这是作者施耐庵的情节设定,但是他的文字描写却引起了现代医学专家的争议。著名

  • 赵飞燕宠冠后宫为何无子:媚药危害身体致绝育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飞燕,赵合德,后宫,

    南越国曾进贡给汉成帝一件云芙紫裙,碧琼轻绡,柔弱滑腻。赵飞燕穿上以后,显得非常妩媚,如凌波仙子一般。于是就在汉宫的太液池里,成帝专门为她造了一艘沙棠木做的船舫,用紫色的文桂木做舵与桨。让她穿上云芙紫裙,在高榭之上轻歌曼舞,表演《归风送远之曲》。成帝非常欣赏,情之所至,也与之合乐同舞。他用犀牛角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