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东汉才女如何跳过三场婚姻的苦难人生?

一代东汉才女如何跳过三场婚姻的苦难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3/12/10 23:57:10

“血战”之后,著名的都市——长安城忽然丢了。无辜百姓,只能在铁蹄之下哀号、流窜。比长安沦陷稍晚些时候,大约是汉献帝兴平年间(194—195年),19岁的蔡家小姐也挤进了难民队伍,她蓬头垢面,神情恐慌,像只无头苍蝇似地,满世界乱撞。还有什么比逃命更要紧呢?能像猪狗一样地活着就很不容易了。她丢光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舍弃千金小姐的尊严与风度。很不幸,蔡文姬还是让贼兵揪住了,和金银珠宝一样,年轻美貌的姑娘做了“战利品”。

蔡文姬天生丽质,破衣烂衫哪里遮掩得住?也不管愿意不愿意,她被连推带搡,进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帐篷。南匈奴,左贤王,一眼就相中了这位中原女子。抢来的媳妇还讲什么爱情?拽进被窝儿便成了夫妻。

有人褒贬,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这才叫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衣冠楚楚、满腹经纶的道学家,哪个因为外族当权而抹脖子上吊了?偏偏逼迫一名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尽忠全节”——真是无耻!

南望中原,乡愁袅袅,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痛。倘若蔡文姬能忍一时,度一世,在南匈奴热汤热水地生活几十年,也算大有造化。可惜,老天爷只给了区区12年,“搅局者”便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是对她变本加厉的感情灾难。

正当蔡文姬撕心裂肺地思念家乡时,中原也是战火连天。父亲昔日的知音、好友曹孟德挥师横槊,南征北剿。长江以北大部分地盘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傀儡皇帝刘协被人牵着鼻子走,从长安到许昌,又从许昌回洛阳。曹操成了手握重兵的实权派,他借助皇帝那两片嘴儿,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

平灭北方之后,中原呈现出一片太平局面。曹操忽然想起了先生辈的蔡邕。可叹,旷世逸才,灭门无后,蔡家连延续香烟的人都没有。据说,蔡家小姐流落匈奴,曹操心弦一动——还是花俩钱儿,赎回来吧。他做事干净,随即派人出使南匈奴。礼单极其厚重,包括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名义上客客气气地送礼,实则叫你无条件放人。曹操胳膊粗,谁敢不给面子?很快,蔡文姬便接到了返乡通知。这条好消息,梦寐以求,竟给流落他乡的才女,凭添了无穷烦恼。

在中国历史上,哪位当权者像曹操这样看中“文才”?文才,多指安邦定国的谋略与智慧;可蔡文姬的文才,不过是风花雪月,题诗作赋。说白了,这种才能不属于应用学科,太虚,几乎没有任何“短线价值”。曹操愣是不恤血本,把人赎了回来,这才叫“爱才癖”呢——涵养文士,为国储贤。

文姬归汉,曹操是贵人。告别匈奴,他又成了搅局者。蔡文姬那些传世之作,不外乎两大主题:一,战争残酷;二,思乡怜子。真叫人纳闷,那位跟她同床共枕了12年的左贤王,却一个字也没露。莫非他俩始终同床异梦?即便如此,也不奇怪,天下将就混日子的夫妻,多了。倒是两个小儿子,羁留匈奴,摘走了蔡文姬的心。

曹操,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何必叫这家人骨肉失散、生离死别呢?干脆,全家老少一块走吧。想想也难,左贤王及其亲骨肉,绝不可能轻易进洛阳。本来南匈奴国力就弱,难道还自投罗网,送人质上门吗?两位小王子,根在匈奴,只有“左贤王妃”是“外乡人”。如今,娘家人就等在门口,而且催得很紧,不拆散这个家庭,行呢?

走,也是扫地出门。蔡文姬曾经哭着喊着要“归汉”,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一天,她却“赢得猫来输去牛”。天下找不到一杆称量万物的巨秤,比如,究竟是乡情沉,还是亲情重?蔡家小姐也无法核算这笔庞杂的感情债。

208年早春,两眼红肿的蔡文姬,踏上了归程。如果细算家庭关系,蔡文姬已经投身于两个丈夫,眼看就要涉足第三场婚姻了。曹操出面撮合,将她许配给屯田都尉、陈留同乡——董祀。显然,其中并不存在利益交换,也算不上什么政治婚姻。倒是曹丞相热心肠,愿意蔡文姬摆脱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归汉,就是回家,光身一个人,还有什么天伦之乐呢?

成亲之后才发现,曹操也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小小的屯田都尉居然没把女诗人放在眼里,他以为,蔡文姬这种残花败柳,根本就配不上他潇洒英俊的帅小伙儿。无非看在丞相面子上,凑合着过吧。这种婚姻,有什么滋味?蔡文姬的《悲情诗》恰在此时完成。把眼泪都流在纸上了,这不算巧合吧?

后来,董祀犯事儿当死,蔡文姬仍然顾念夫妻之情,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替他开脱。她像疯了一样,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闯进了相府,为救丈夫一条命,这个女人已经顾不得娇羞和脸面了。她想明白了:有丈夫,才算一个完整的家;一旦失去了,自己便沦为行尸走肉,孤魂野鬼。蔡文姬终于摒弃了小姐、诗人、才女和名流的架子,结结实实地做了一回“董祀之妻”。

蔡文姬当着满座公卿,苦苦哀求曹操“刀下留人”。那动情的哭诉、酸楚的泪水,征服了所有人。厅堂上,群臣纷纷掉首,嘘唏不已。曹操鼻子也酸了,他迟疑再三,终于大手一挥,赦了董祀。还表现得格外怜惜,送来鞋袜和头巾。此时,泪光莹莹的蔡文姬被冻得四肢乱颤,嘴唇发青。她从典雅的诗行里突围出来,真正变成了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女人。

据说,董祀感恩戴德,从此在感情上回报老婆。两口子双双迁到了山青水秀的地方,结庐而居。后来,蔡文姬生下一儿一女,女儿徽瑜又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这一点,《晋书·列传》可以作证。

末了,总算修来了几年消停日子,蔡文姬这个个纯粹的女人、一流的诗家,从容地打点着残生余年。各色岁月她都尝过一遍,这辈子,也算值了。

标签: 蔡文姬东汉才女

更多文章

  • 十三阿哥胤祥何以独得雍正信赖?雍正与胤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胤祥,雍正,

    清宫剧中经常能看到许多王爷,这些王爷地位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最有特权的是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铁帽子王共有十二位,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四位属于恩封,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后

  • 赵云:救过刘备之子救过黄忠 60岁还能斩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云,刘备,黄忠

    核心提示:赵云成为完美化身决不是偶然,跟随刘备数十年,无论流离还是发达,无论重用还是冷落,都是忠心不二。他是集战,智、勇、统率、冷静于一身。五虎上将赵云,河北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刘备向公

  • 起于微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亲手赐死贪婪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一、疾恶如仇,执法如山朱元璋是一个有爱有恨、疾恶如仇的人,我们从他惩治贪官的法令中可以看出他对贪官污吏的愤恨: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清,数额小的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赃银超过六十两的处以泉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命令在各府州县衙门的左侧设立皮场庙,就是剥皮的刑场,贪官被押到这里,砍下头颅,挂到竿

  • 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大将是谁?他为何被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魏,于禁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

  • 解密:杜甫科举失利穷困潦倒是因为哪位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诗人,唐朝,

    杜甫自公元746年进长安以后,就没有得到实质的官做,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科考落榜(实际是李林甫“野无遗贤”造成,当年科考无一人中榜)。杜甫在长安全部靠郑虔(大唐三绝)帮助,后来还有严武、王维、高适、苏源明、岑参等人接济。杜甫在长安虽说也是出入豪门,但是得不到真心朋友的帮助和引荐,曾经陷害李白的

  • 解密:江湖术士王郎是如何在西汉末年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汉,刘秀,术士,

    新莽末年,盗寇四起,群雄揭竿,绿林、赤眉,各种名头不一而足,更始、建世,自制冠冕花样百出。闹到后来,各路人马不约而同地悟到一个诀窍,那就是,要想壮大队伍、号令天下,非得竖个正宗的牌子不行。哪个才算正宗的老字号?汉刘呀,黎民百姓眼中,高皇帝那才是正统!——二百年后,贩履织席的刘备,用的还是这个牌子。发

  • 揭秘武则天最喜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的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历史中太平公主为何会死?是自己选择终结了自己的一生?还是被赐死的?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她难道不会想把皇位传位于她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让太平公主出现了不得善终的的结局?接下来就和未解小编一起来看看太平公主的一生吧!私生活风流放荡的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姑母,她既是“唐隆之变”的积极参与者,

  • 名将陈汤是因何事说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名将,陈汤,西汉,

    纵观中国历史,汉族军队很少有“出国”远征的记录。而在很少的记录中,西征少之又少。那么,汉军西征,到达的最远地方是哪里呢?那就是郅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国的塔拉斯河。著名的“郅支之战”就发生在此地。此战发生于公元前36年,此时系西汉中后期,汉元帝建昭三年。世界公认,汉民族中原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辉煌的

  • 谁才是和珅真正的死对头?并非刘庸和纪晓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杰,和珅

    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状元。 王杰中状元之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

  • 解密: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渊明,文人,东晋,

    话说公元405年,陶渊明总算在彭泽做了县令。陶渊明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上下打点,不搞贪污腐化。所以即使当了县太爷也是清贫的很。真可谓清水衙门。那年头,朝廷拨下来的办公费很少。又要负责三班衙役以及师爷的工资钱,仅仅靠俸禄是难以应对的。但是工作任务很繁重,主要是负责朝廷摊派的各类的税赋和贿赂上级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