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的故事:刘邦两大破天荒,贫民文盲君王凳

刘邦的故事:刘邦两大破天荒,贫民文盲君王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2/11 13:31:57

第一个底层小民做天子

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

是在今天的山东定陶。天寒地冻的北方正月,荒凉破败的氾水北岸,登极仪式进行得如刘邦的流氓习性一样潦草而随意。假戏真做,刘邦的诸侯将相们先来一番“请登帝位”的乞求,刘邦接着假惺惺地来一番谦让。群臣煞有介事地再来一番劝进,虽说“大王起微细”,出身不大尊贵,但您“诛暴逆,平定四海”,功高当作皇帝呀。刘邦再摆出一副为众人逼迫,实在“不得已”,只好违心破例,勉为其难的样子,“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嘿嘿,你们硬觉得我当皇帝合适,那就以国家利益为重吧。“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真实地记下了当时的场景。这场景在今天看来,有如三流演员彩排,蹩脚生硬,扭捏作态。然而,却万不可因此忽视了刘邦君臣这场政治游戏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秦末,所有政权的创始者,不管是唤作帝,唤作王,还是唤作天子,唤作皇帝,查其身份,都有着堂皇而悠久的家世渊源,由底层小民“起微细”直接一步跃上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做天子,建王朝,刘邦可谓第一人。

网络配图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王朝和人物为纲,主要记王朝之史的通史,其专记帝王的十二本纪,所记五帝、夏、商、周、秦、汉六个全国性政权的创始者,刘邦之外,其余五人,皆出于世代诸侯之家。打开《史记》,跳入眼帘的第一行正文,便是庄严而隆重地记述五帝之首的黄帝的显赫身世:“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父亲少典是有熊国的国君,自身姓氏也直接标明是公侯之后,你看,如今举世公认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血统何等高贵,起点何等辉煌,可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呀。其后四帝,顺势高扬,“奔流到海不复回”,颛顼、高辛、、舜,一脉相承,皆黄帝子孙。再之后,夏朝开国之君“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灭夏朝而兴商朝的汤,其初祖契,是黄帝曾孙帝高辛的妾生子,“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被舜帝封于商,汤已是第九代地方政权商国的国君。灭商朝而兴周朝的周武王,其初祖后稷,比商汤的初祖契身份更高贵,是帝高辛的大老婆的儿子,以擅长农业而早享盛名,尧时已为天下农官并建国,自那以后,历尧、舜、禹时代和夏朝、商朝,“皆有令德”,到周武王时,已传国十六代,历时一千多年。彻底取代周朝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其初祖大业,是黄帝之孙帝颛顼的外孙,大业之子于帝舜时得国,到秦始皇时已传国近40代。

不仅全国性政权如此,地方政权的开国首领,也必须统统出自贵族之门。《史记》所记吴、鲁、燕、陈、卫、宋、晋、楚、越、郑、赵、魏、韩和姜齐、田齐等诸侯国的第一任君主,没有哪一个不是渊源有自的世代贵族。就连曾一度做过杀牛的屠夫和卖饮食的摊贩的姜太公,其先祖也是吕国国君,所以姜太公姓吕名尚,而他本人其时也正做羌族的首领,率领羌族与周人联盟而灭商,得以做了姜齐的开国之君。后来以田齐取代姜齐的田氏,乃舜帝后裔,陈国公族,从陈国跑到姜齐,世为高官,苦苦经营近200年,历10代,才得以废姜齐而建田齐。

所以,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将刘邦以前的政治史归结为四个字:“无土不王”,没有根基,不得为王。的确,自黄帝起,数千年间的王朝更替和地方政权易主,历史,只重复一个事实,只复述一个常识:开国之君必贵种,野小子们别做梦。

然而,这个铁则,被“起微细”的刘邦在公元前202年那天嘿嘿一笑,就再也铁不下去了。

网络配图

司马迁写《史记》,于本纪和世家,凡记刘邦之前的天子王侯,开篇必记明传主的家世、姓氏、名号,而到本朝开国皇帝的《高祖本纪》,理应更加大书特书,却一改惯例,低调行文,径直写道:高祖,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既不写刘邦的家世,于刘邦及其父亲、母亲也不写名讳,显然是无所可记,只好如实阙如。因为按那个时代的规矩,凡士以上贵族,必定姓、氏、名(包括字、号)俱全,而细微低贱之人,则一般只有姓,无氏,也无名——没有资格论氏起名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够穷了吧?人们也知道他姓颜,名回,字子渊。与刘邦同时的陈胜,“尝与人佣耕”,给人当雇工,社会地位够低了吧?史书也清清楚楚地记载,他姓陈,名胜,字涉。而刘邦一家,祖上无事可记,父子无名可载,只知道时人按模糊叫法,称其老爸为太公——老大爷,老妈为媪——老太婆。刘邦兄弟四人,三人同父同母,按照世俗通行的伯仲叔季的叫法,人们称老大为伯:刘老大;老二为仲:刘老二;刘邦排行老三,就称其为季:刘老三,或刘老幺。至于后来常说的刘邦姓刘、名邦、字季,最早见于东汉末年荀悦《汉纪》,那已是刘邦身后400年的记载了。穷得到处蹭饭赖账,低贱到不知祖宗来历,父子两代都是莫名大王,连雇工也不如,刘邦的家世和身份也真“微细”得没法再微细了。

就是这样一个起于细微的刘邦,居然造反八年,就统一天下,当了皇帝。要说破天荒,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刘邦破的这个天荒也真够大的了。

谈到刘邦这次破天荒的意义,史家的普遍说法,是称刘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细一想,就觉得远远不够。比较到位的评价应该是:刘邦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做了全国性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不仅仅是农民做皇帝而已。

网络配图

在刘邦之前,中国还从未有过社会底层人物登上全国至尊之位,奴隶中没有过,农民中也没有过。当奴隶的,通过个人奋斗,最高获得过相当于后世丞相或宰相的地位,如商代辅佐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就是奴隶出身。先秦的奴隶起义,似乎还没有夺取政权的意识,当然也不会因此从奴隶中产生岀最高统治者来。刘邦之前,农民中已有王侯意识,农民起义已建立过政权,并从农民中产生了王,陈胜就是如此。不过,陈胜虽然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惊天呐喊,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称王而号令天下,但全国性政权尚未建起便迅即失败身亡。刘邦则一举成功,灭群雄,建大汉,称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完全意义的“起微细”而践至尊者。微细而创盛大,草民而登至尊,刘邦以巨大的反差,让历史变色,为天地生色。从骨子里瞧不起刘邦的司马迁,写史至此,也止不住连连感叹,一边问天,一边赞赏:“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史上最苦命的皇帝:光绪儿时饥饿偷吃太监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即公元1875年1月13 日凌晨五点钟左右,这是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载湉在奶妈的怀抱中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穿过重重宫门,进了紫禁城,在养心殿前落轿。两宫皇太后一宿没睡,一边流泪,一边等着嗣子的到来。此时的小载湉又进入了梦乡,太监掀开包裹孩子的小被子的一角,慈安、慈禧看到一

  • 不知道这位太监是否身怀武功最后死于千刀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吉祥

    曹吉祥,明朝宦官。他的名气未必如魏忠贤、刘瑾那么大,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其他宦官不敢做的大事儿——造反当皇帝。在昨晚播出的《女医明妃传》里,太监曹吉祥展现了一次出神入化的刀功,看似一道封喉,却又让已死之人复生。历史上,曹吉祥是不是有次绝世武功不得而知,但是他本人确实因为造反受千刀万剐,被凌迟处死。曹吉祥

  • 秦始皇根本不是暴君:从未屠杀功臣司马迁骗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我这里想还原一个被儒家出于自己的目的,而篡改了的一个真相,当仔细对比后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仁义之君”,会惊奇的发现,这传说中的“第一暴君”,尽然做出的事情比他们更仁慈,更英明!一、秦始皇的日常作为: 秦始皇是历史上最敬业的一位皇帝,他年轻时,几乎只睡3、4个小时,天天忙于政事,即使是史记也从未提过秦

  • 张飞才不是破落户,原来张飞是这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飞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大家都很熟悉,一个肤色黝黑,一脸横肉,胡子拉碴的壮汉,性格鲁莽急躁,有勇无谋,目不识丁,屠猪为生。那么,历史上的张飞真是这样的形象吗?其实不然,真实的张飞相貌端正,有勇有谋,是个有钱又疼老婆的土豪。1、张飞相貌端正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长相粗犷,和英俊相差甚远。然而,历史上

  • 权臣诸葛亮哪四个动作直接导致蜀国走向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权臣诸葛亮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当然,诸葛

  • 张飞的死揭露了刘备惊人阴谋!诸葛亮难逃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飞

    最近笔者在读关于三国演义的研究著作,看到一位汪姓学者撰文写到刘备实际上参与了剿杀关羽的行动。当时大为哑然,看了之后觉得极为有理有据。不久之前,这位学者再次发文写道,关羽之死同样与刘备脱不了干系,并且与诸葛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学者从刘备与张飞的政见分歧入手揭秘了《三国演义

  • 为何皇帝很少被砍头而死?他却是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施以杀手的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前一秒还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就可以给你按个欺君枉上的罪名,没株连你九族算你好福气。相比于西方帝王受到教会的制约不同,在我国天子是高于一切的,他说的说的话就是规矩,所谓君无戏言,只

  • 真实的司马懿不怕承认失败:谋略胜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叡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

  • 周瑜为东吴呕心沥血 孙权却这样对待他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瑜

    作为东吴第一有勇有谋的大都督周瑜,早期辅佐孙策,后期协助孙权,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百万大军,为了吴国的江山社稷仅仅36岁(210年)就英年早逝。历史上记载周瑜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周循,次子名周胤。网络配图长子周循,据称有周瑜遗风,将帅之才。周瑜在世时,娶了孙权之女为妻,本可以继续在吴国继承周瑜的事业,可惜

  • 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忠告:北伐没有实际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