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名将贺若弼灭陈后被处置原因:不听统一号令

隋朝名将贺若弼灭陈后被处置原因:不听统一号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22 更新时间:2023/12/8 10:55:45

开皇六年(586)闰八月,十八岁的晋王杨广应召入朝。十月,被任命为雍州牧、内史令。雍州即京兆郡,因而入主国都长安行政,并理朝政近两年。此间,隋文帝曾“幸晋王第”。开皇八年(588)十月,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同月部署了八路伐陈的兵力,晋王被任命为隋军统帅。

网络配图

既然皇帝不亲征,太子作为国本留居京师不宜远出,次子杨广、将成年的亲王便自然是统帅的当然人选。这次意义重大的统一战争,给了他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崭露头角的宝贵机会。平陈一役,隋廷蓄谋已久。隋朝继承北周时,已与陈国隔江对峙。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二月在任命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后,三月即又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韩擒虎为庐州总管,分别在江北的广陵(治今江苏扬州)、庐州(治今安徽合肥),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虎视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陈政权,准备实现其“并吞江南之志”。开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斥责陈后主陈叔宝“一入后庭,数旬不出”,“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十月,杨广受命任淮南行台尚书令。他和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但九十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大军“皆受晋王节度”。十一月饯行、誓师后,在“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的长江沿线出击。杨广这时向陈尚书令江总发出《遗陈尚书江总檄》。这篇他署名的文件,论述了中国治乱纷争终归一统的历史大势,交代了“惟废伪主”,百官归命可以“身保荣贵”的政策。

这时陈廷君臣深深迷信着长江天堑和金陵王气,对大军压境还满不在乎。后主同他的文人狎客们依旧“奉伎纵酒,作诗不辍”。平陈前,隋文帝使高问方略于李德林,以授晋王。实际隋军在长江全线发动攻势的战略,是根据崔仲方的建议制定的。战役首先由杨素和杨俊在中游打响,消灭或牵制住上方的陈军,使之不能声援下游陈军。

接着在开皇九年(589)正月一日,趁陈军沉浸在元日酒宴之机,隋军在长江下游发起总攻。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占京口(今江苏镇江),韩擒虎自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渡江袭取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境),迅速向建康合围。

网络配图

渡江后一周,贺若弼就进据建康东门外的钟山,韩擒虎也进到西南城郊白鹭洲附近的新林。总攻开始时,杨广亲率大军屯建康正北方向的六合镇桃叶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瓜埠)。陈廷遣南豫州刺史樊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将青龙舰八十艘巡弋于白下以御六合兵,防守今南京城北金川门下筑有白下城的滨江要地。贺若弼、韩擒虎两军渡江时,杨广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三万兵由桃叶山渡江,夺取了石头山(在今江苏江宁西北)。而后遣总管杜彦与韩擒虎合军,步骑二万屯于新林。杨广并将合围建康城的消息报告皇帝。隋文帝闻讯大喜,宴赐群臣以示庆祝。正月二十日,举棋不定的陈后主忽然仓促决定出击,十余万陈军在城东排出二十里长蛇阵与隋军决战。隋军大胜,当天占领建康,俘获了陈叔宝。当时他藏身在景阳井中,开始隋军怎么喊他也不应,待井上扬言要落石,下面才惊叫起来,军士放下绳去,往上拽时感到特别沉重,原来陈叔宝将自己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捆在一起,一道上来了。隋文帝听到这故事时,惊奇不已。两天后,晋王入据台城,将陈后主关押在东宫,斩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徐析、史暨慧等“五佞”于石阙下,以谢三吴。

此役隋军纪律严明。贺若弼渡江后,“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战后杨广又立即处置一些将领的违纪行为,首当其冲的,却是这位名将。

网络配图

因决战时,贺若弼不等统一号令,便擅自以本部八千兵出击,攻陈军十万兵的长蛇阵。初战失利,死二百七十二人,虽后来击孔范部得手,转败为胜,但先期决战,违军令,杨广将他收以属吏,关押待审。隋文帝驿传诏令杨广,非但不加罪,还赐物万段,褒美赏功。还有一个王颁,是被陈高祖袭杀的王僧辩之子,私自夜发陈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报了杀父之仇。事后自缚,向杨广请罪。杨广报告了皇帝,心境极好的隋文帝命赦而不问。建康平后,晋王命陈叔宝手书招上江诸将,派降将樊毅持书去找守江夏(治今武汉市武昌)的陈水军都督周罗,派陈荆州刺史陈慧纪之子陈正业去公安找其父。当时陈慧纪率将士三万、楼船千余艘,正准备入援建康。杨广招降此二人的计划成功,上江皆平。岭南一时还在高凉郡(治安宁,今广西阳江西)太夫人洗氏等控制下,晋王又命陈叔宝致书夫人,谕以国亡,使之归隋。岭南诸州亦定。于是陈国皆平,共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自西晋末以来分裂近三百年的南方,终于又与北方归为一统。

标签: 贺若弼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和诸葛亮可以说是老对手了,诸葛亮是善攻者,可以说没有城池是他拿不下的;而司马懿则是善于防守的,号称三国第一守将。诸葛亮对上了司马懿,无疑是最强矛与盾的对抗。网络配图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就表面而言,司马懿是输给诸葛亮的。无论从空城计来看,还是最后的上方谷一战,都感觉是诸葛亮赢了司马懿。可认真想想

  • 揭秘朱元璋为何不愿承认刘伯温为“儒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村(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武阳,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刘伯温的家乡武阳村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县城有150多里之遥,但读书的风气不衰。刘基的曾祖还曾在宋朝为官,传到刘基父亲这一代,虽非显第,但无

  • 朱元璋欲立朱棣为皇储?实为其在史书上做手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欲立朱棣为皇储

    朱标死后,悲痛欲绝的朱元璋在大臣们的劝解之下,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就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根据明成祖朱棣钦定的《明太祖实录》记载:就在朱标太子死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在明皇宫的东角门召集朝中重臣,讨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朱元璋说:“朕年事已高,太子朱标又不幸夭折,我大明遭此厄运,都是命中注定的

  • 明万历皇帝为何只是个“牌位”?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的生活,真的像一个牌位,放在那里,供人景仰,却如同僵尸,不能够随意动弹,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呢?这要从明代实行的内阁制说起。明代内阁由一群文官组成,文官制度早在唐代大兴科举时就已形成,但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在于更好为皇帝服务,为皇室办事,没有多少独立性可言。网络配图

  • 晚清名臣左宗棠是如何应对官场潜规则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晚清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

  • 揭秘华妃为什么要不留余地的陷害眉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妃

    看过《后宫·甄嬛传》的朋友们对华妃一定不陌生,她可以说是甄嬛传中极为出彩的一个角色。她对人狠辣,争风吃醋,迫害宫嫔。可她对皇帝不加保留的爱情,又让人敬佩,特别是最后得知事情真相后,绝望赴死的泪水,令人心疼。如果说皇后是隐藏在幕后最大的boss,那么华妃就是一直显于人前的大boss。她一生迫害了无数宫

  • 康熙年轻气盛裁撤三藩 竟差点招致灭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

    满清入关后,为了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方的南明政权不得不借助明朝降将的力量。因此,清朝初年就封了三位汉族藩王,他们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到了康熙朝的时候,三藩已经成为清廷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网络配图在康熙智擒鳌拜亲政之后,康熙皇帝雄心万丈,想成为流传千古的有为之君。于是

  •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有多少美女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孝陵,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也是朱元璋的 杰作。明城墙当年分分城与外郭两大部分,当年内城有门十三座,外郭有门18座,此即所谓南京坊间所谓的“内十三,外十八”。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

  • 刘邦与项羽恩怨 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与项羽恩怨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死于骨肉相残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帝

    东晋时,中国北方一度并存的前赵、后赵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攻伐不断。后赵太和元年(328年),前赵皇帝刘曜被后赵王石勒俘杀,其幼女安定公主随同其兄 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次年,石勒的侄子石虎攻陷上邽,俘获了“年十二,有殊色”(《晋书》)的安定公主,因贪恋其美貌,遂强占其为妾。石勒死后,石虎 废掉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