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预见丹阳出皇帝 秦始皇斩龙脉破王气

预见丹阳出皇帝 秦始皇斩龙脉破王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30 更新时间:2024/1/17 5:22:56

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

将“云阳”更名为“曲阿”

公元前538年,楚国讨伐吴国,为维持军事交通,在今丹阳、丹徒地区的前线设置“云阳驿”,这是史书上首次出现的“云阳”这一地名。此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楚威王又南下灭了越国,公元前334年,“云阳驿”改为“云阳邑”。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强化郡县乡机构的管理,实施连坐法,在县和乡里都有伍、什编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什伍要连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以此来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秦始皇经常组织大臣出巡,视察各地的防务,及时打击企图复辟的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前后11年中,秦始皇曾带领群臣5次大规模出巡,视察各地防务,加强对多民族的统治。

网络配图

专门研究丹阳历史的眭书义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的“风水”,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县。

秦朝虽然很快灭亡了,但曲阿县却流传久远,除三国、东吴和两晋初期一度复称“云阳”外,上起东西汉、东晋,下至南朝的宋、齐、梁、陈直到隋朝,一直沿袭“曲阿”名。直至唐玄宗天宝元年,“曲阿”改名为“丹阳”县,一直到1987年撤县建市至今。

“预见”丹阳要出皇帝

秦始皇开创了诸多有利于统一和发展的事业,不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还修建了通向四方边区的驰道,并统一道路的宽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帝国。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秦始皇在丹阳这块土地上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尤为深刻的,是秦始皇在世时曾预见丹阳要出皇帝。果然,秦始皇死后430年(公元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今丹阳司徒镇),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公元549年在一场大祸中死亡,享年85岁,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网络配图

凿北岗山斩断“龙脉”

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中国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那时各国为了防范别国入侵,都在国土边疆修筑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沟通河川就与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同样重要了。

秦时长江涨潮,江水随自然河流流向镇江、丹阳交界处,至丹阳新丰附近遇丘陵而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郡,他细察江南地势后,认为要加强和控制东南地区,必须有一条与会稽道并行的水路,同时也是为了破“风水”、斩断“龙脉”,于是派“赭徒”(罪人)凿开了丹阳的北岗山(大致在今新丰一带),引长江水穿过丘陵地带,过丹阳,直下江南平原。

据历史记载,大运河的苏州至杭州段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战国时吴王夫差为从水路进军北上,并吞楚国,开挖了苏州至常州奔牛的运河。这样,秦始皇开凿的镇、丹通江水道与奔牛运河自然连接起来,这为隋炀帝开通整个京杭大运河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大运河的苏南至杭州段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已经开通了。

修筑驰道截直取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还立即下令捣毁战国时各国边境的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东南两个方向延伸: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当时的丹阳已由秦始皇改名曲阿县,地处吴楚地区,驰道正从这里经过。

据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训介绍,秦始皇37年,他最后一次东巡,是从“会稽驰道”经过曲阿县小辛村(一般文献古籍称之为“小辛道”)。东汉袁康所著《越绝书》有秦始皇回咸阳时“奏(走)曲阿、句容、度牛渚”的记载。旧县志记载:“驰道在县北18里,其地叫小辛。”这条“小辛道”北接江东丹徒的“驰道”,原路现在虽已无影无踪,但蛛丝马迹仍有处可寻,今天丹阳开发区大泊镇境内仍有小辛村,丹阳、丹徒交界处也有后小辛村,两村都距离丹阳市区约10公里左右,都在大运河的东岸,这很符合古代水陆相伴而行的造路习惯。

网络配图

秦驰道的规模,《汉书·贾山传》中留下一段叙述,可以窥其一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就是说,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驰道是按照一定规格修筑的,路基筑得又高又牢固,宽度为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通向四方边区、统一了车轨的驰道,对于促进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也为后代道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驰道基本上都较直达,而据文献记载,向南的“会稽驰道”经过丹阳时却弯弯曲曲,这是为什么?原来秦始皇在修丹阳驰道时特地“截直道使曲”(《吴录》),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目的还是同改“云阳”县为“曲阿”县、凿北岗山斩“龙脉”破“风水”(据《舆地志》)一样,都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当然,今天看来秦始皇这样的想法毫无科学根据,但这样的做法倒也不无水利、交通以及文化上的重大意义。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贞观第一贤臣魏征其实家财万贯富得流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征

    魏征一生节俭,生活清贫,宅无正寝,素褥布被,这是人们对他的一贯印象。其实,作为朝廷重臣,魏征除了工资高外,隐性收入也是相当惊人的。与其他官员不同的是,他的外快大多靠的是进谏的硬功夫。武德九年(626年),右仆射封德彝上奏要征招未满18岁的壮男当兵,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反对,不肯签署。太宗大怒,将

  • 崇祯帝误中反间计 袁崇焕西市被分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崇祯

    西市,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解释为明代刑场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四附近,专为处决官吏之用。明朝末年杨士聪撰写的《甲申核真略》中记载:"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还有两本书,一本叫《旧京遗事》,一本叫《明季北略》,也同样记载了西四牌楼时称"西市"的说法,还记载了行刑时的一些情况。这段

  • 中国历史上最致命的腐败:​王莽​自杀式腐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莽​

    何为腐败?腐败分为思想腐败和行为腐败,一般多指官员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寻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利、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

  • 解密贪官和珅一生做的最糊涂的事不是太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提起和珅,人们首先会想到贪,然而和珅终其一生,所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太贪,而是没想到“乾隆死了我怎么办”。他明白的知道,乾隆就是他的一把铁杆保护伞,只要有乾隆在,他就不会倒台。他还知道,只要自己不和乾隆争权,乾隆就不会下决心搞掉他。然而,乾隆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他死了呢?这也是和珅一生做的最糊涂的事。

  • 古代皇帝批奏折写什么?雍正帝竟是段子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

    康熙皇帝批阅奏折文笔简洁他的儿子雍正也是笔风清奇,一起来感受一下。最有名的莫过于此句↓【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皇家霸道总裁版向大臣表白好好跟着朕干,日后保你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相信朕,妥妥的~故宫还为此句推出了专门的创意工艺扇回复年羹尧的奏

  • 洪承畴为何反对招抚农民军?明政府无粮养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洪承畴

    陕西农民起义正蓬勃兴起的时候,洪承畴来到陕西做官。万历以来,陕西、山西一带灾荒连年,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史书记述当时秦晋灾情,就有民“食土”的现象。到崇祯初年,由于连年干旱无雨,百姓无以为食,只好争食山间蓬草籽。十月以后,草籽食完,只好剥树皮吃。至年终,树皮也都食光了。不得已只好掘山里一种叫青

  • 朱瞻基事件的教训: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瞻基

    早些年初中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促织》,文中提到了一位爱斗蛐蛐的皇帝,当年学习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只觉得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靠谱的坏皇帝。但随着知识地不断增长,后来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年少时很优秀,不但聪明伶俐,还被朱棣认为“类己”,应该说他的残

  • ​解密​:​历史​上的各朝皇帝们是如何炒作自己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

    古代的一些皇帝很会炒作,通用的手法就是制造一些神奇的“符瑞征兆”神化自己,为获得并巩固“真命天子”的地位服务,编织五花八门的谎言,愚弄老百姓。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宋朝第一任皇帝。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世家,公元927年,小赵在洛阳夹马营中呱呱落地。他从小就喜爱习武,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乱世,他的背景和特长对于攀

  •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洪承畴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知人善用”的第一步是“知人”。知道人才的分量

  • 孝宗皇帝只有一个老婆?但结局却是悲惨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皇后

    芈月传终于播完了,有人说,芈月传应该改名,叫做,我的好姐妹抢了我老公。问题是能不抢么,哪个朝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都围着皇帝邀宠呢。这是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皇权至高的结果。要说也有例外,明朝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就只取了一个老婆张皇后。古今中外,他算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把裤裆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