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贞观大将李大亮:苦谏唐太宗不要再征讨高句丽

贞观大将李大亮:苦谏唐太宗不要再征讨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58 更新时间:2024/1/22 1:54:20

李大亮(586年-644年),京兆泾阳人,唐朝开国功臣。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曾孙。

原为隋将庞玉部下行军兵曹,与瓦岗军作战被俘,随即获释,李渊兵进长安,李大亮投归辅助李渊开国有功,被封为金州总管司马,旋擢迁安州刺史。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禅让帝位予秦王李世民,次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改元贞观。

在贞观年间,李大亮出任过交州都督 、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剑南道巡省大使、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晋封武阳县公。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大亮领兵征伐从吐谷浑进犯而来的番兵番将,贞观十五年(641年)击败薛延陀番将,受封为行军总管。

李大亮从金州总管晋升到行军总管,对唐朝初年稳定政局贡献极多。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留李大亮协助房玄龄驻守长安,不久去世,年五十九岁,家无余资,甚是清贫,太宗恸哭不已。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

出身官宦

李大亮的先祖本是陇西狄道人,世代为当地有名的大姓。是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北魏南岐州刺史李纲的孙子,隋朝朔州总管、武阳郡公李充节的儿子。李大亮本人于公元586年(开皇六年)出生,他从小就具有文武才略。隋朝末年,李大亮在庞玉的行营任兵曹。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当瓦岗军李密进攻东都时,庞玉的军队被李密军打败,包括李大亮在内许多人被俘虏。李密的大将张弼见到李大亮“异之”,于是,张弼把与李大亮一起俘获的一百多人全部就地斩杀,而唯独留下李大亮不杀。在与李大亮长谈之后,两人成为至交,留在幕下。

土门县令

李渊起兵进占长安,建立唐朝以后,李大亮投奔了唐朝。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授他为土门县令。当时,正赶上当地闹饥荒,县境出现许多盗贼。作为县令的李大亮对逃荒的老百姓,“招亡散,抚贫瘠”,甚至卖了自己乘坐的马,帮助百姓,劝大家垦田,当年该县粮食果然丰收,他又出击平息了盗贼,秦王李世民到北境巡视时,下书奖劳,赐马五乘(有说一匹),帛五十段。

后来,突厥又来进犯,李大亮考虑自己一个小小的县城没有力量相拒,于是,他大胆地单骑出城赴敌营,说服其豪帅,突厥兵感服,李大亮又杀掉自己的马与之宴乐,自己徒步返回土门,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唐高祖特别高兴,升任李大亮为金州总管府司马。后又奉命出兵荆襄一带,当时,割据势力王世充派其兄之子王弘烈占据襄阳,唐高祖下诏李大亮前去安抚樊、邓。李大亮率军进击,下十余城,高祖下书安勉,升李大亮为安州刺史。在出使广州巴东至九江时,遇上辅公祏反叛,李大亮设计生擒其将张善安,又被升为越州都督。在越州,曾写书百卷,调任后,他都留给越州都督署。

劝谏太宗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李大亮为交州都督,封他为武阳县男。后召回京城封为太府卿。之后,又任命其为凉州都督,在任期间,李大亮以惠政闻。有一次太宗派遣台使者去凉州,看见李大亮有一只名鹰,这位台使就让他献给皇帝。

李大亮秘密向唐太宗奏道:“陛下谢绝打猎已经很久了,而使者要猎鹰,如果是您的意思,我照办;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我认为是使者不称职。”唐太宗回书称赞李大亮:“有臣子如此,朕还有什么忧虑的呢?”于是赐胡酒一瓶,并赐荀悦《汉记》一部。[当时,东突厥被攻灭,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胡人,投降的各部,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李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中原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胡人是枝叶。损害根本,优待枝叶,来求得国家安定,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应该牵制利用他们,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怀您的恩德,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多年来被胡人困扰,州县萧条,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财力损耗得厉害。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减少劳役,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总管灵州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李大亮被任命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十二月,吐谷浑侵犯凉州,唐太宗命尚书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大总管,统帅凉州都督李大亮等五位行军总管,各率军出击吐谷浑。李大亮与李靖都出北路,“涉青海,观河源”,与吐谷浑战于蜀浑山,大败吐谷浑,俘获其名王二十人,斩杀数千,并获杂畜二十万。其首领伏允逃走,其妻被唐军俘虏。吐谷浑的侵扰被平息,另以该部慕容顺为西平郡王。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顺不能服众,于是,还派李大亮率数千兵为之声援。此次战争之后,李大亮被晋爵为武阳县公,拜右卫大将军。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以同罗、仆骨、回纥、靺鞨二十万之众(一说八万),渡过大漠,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举南下。唐太宗任命营州都督张俭统所部压薛延陀东境;任命兵部尚书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统兵六万、骑千二百,屯羽方;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境内)道行军总管统兵四万、骑五千,屯灵武,分道以御薛延陀。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兼三职,宿卫两宫。每次到李大亮值勤时,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因为张弼曾经让他免去一死,到他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张弼。当时张弼担任将作丞,躲避不见大亮,大亮找不到张弼。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起来。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对太宗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全是张弼的力量啊,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唐太宗因此升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夸耀自己。

大将逝世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御驾到洛阳时,下诏李大亮为房玄龄副手,房玄龄对李大亮非常称赞,他对太宗说:“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这一年,唐太宗正准备征高丽,当时,李大亮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视,亲自给李大亮药物,十分关怀。临终前,李大亮还上表给唐太宗,苦谏唐太宗不要再进行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了,希望他重点把“京师宗庙所在”的关中经营好。但是,唐太宗没有采纳。李大亮不久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九岁。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标签: 李大亮贞观唐太宗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的“正德八虎”:十常侍后又一宦官集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八虎,刘瑾,张永,

    1505年5月时值壮年的明孝宗朱祐樘病死,15岁的少年朱厚照继承皇位,次年改元正德。史书记载,朱厚照“性聪颖,好骑射”,本来可以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他喜动不喜静,在周围一帮太监的指引下,贪玩成性,建豹房、建皇店,荒废学业,怠于政事。而朝廷大权逐渐落入几个太监之手,人们称他们为“八虎”。通常认为“

  • 隋唐名将秦琼参与两百多场战斗堪称隋唐第一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名将,秦琼,

    在演义中,隋唐时有十八条好汉。其实,除了来护儿、秦琼、尉迟恭、单雄信,其他都是虚拟人物。而秦琼无论勇武还是统兵作战,都在来其他三人之上。秦琼本事山东历城人,最早是隋朝大将来护儿手下的一个小兵。来护儿对秦琼很看重,在秦琼母亲去世的时候特意派使者前去吊唁。后来,秦琼追随隋朝另一位大将张须陀前往讨伐叛军。

  • 晋惠帝司马衷并非“白痴皇帝”?真实的晋惠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朝,司马衷,白痴皇帝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国家发生了大范围的荒乱,百姓无粮可吃,乡里饿死无数,司马衷感到纳闷,“他们怎么不吃肉粥呢?”不少人根据

  • 古代历史上用宠妃腿骨做乐器的残暴君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暴君,高洋

    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在称帝前任京畿大都督,掌管外朝大政,但是他假装愚钝憨直,连他的妻子被他哥哥齐王高澄多次调戏他也假装不知道,无论国事家事,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相安无事。可是,当高澄因为专横跋扈被杀死后,他忽然变得办事井井有条,一清二楚,推行新法,把一个晋阳城管理得市井繁荣,井然有序。东魏帝

  • 揭秘:为什么唐代的教数学的老师官品最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老师,官职

    唐朝为了在全国选拔数学人才,在科举考试中首创明算科,考试只考数学一科。只要考试“得中”,便可直接授予官职。这一举措对数学教学推动极大,大大调动了人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显庆元年(656)唐朝在国子监开办了数学专科学校 “算学馆”,设算学博士和算学助教主持日常数学教学工作。这样国子监内就有了国子、太学、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唐朝,打仗,帝王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创造无上权威的帝王:汉武帝刘彻的三大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汉武帝,皇帝

    一、气吞万里的伟丈夫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自战国以来,匈奴的侵犯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汉朝建立后,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但几名公主和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送东西他们收下,送公主他们留下,但只要机

  • 揭秘从青楼里走出来的女将军:韩世忠妻子梁红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红玉,宋朝,女将军,韩世忠

    当佳节遇上了战火,就像黑夜炸响了惊雷。公元1135年10月(南宋绍兴五年),中秋刚过,楚州(今淮安)城内已是一日数警,号角阵阵。淮东宣抚使韩世忠随即沙场点兵,与妻子梁红玉分头迎敌。那一刻,楚州人民犹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分明是一张明眸皓齿的笑脸,由近及远,渐行渐逝……滚滚红尘,一笑沧桑似梦梁

  • 皇帝也难当:谁是中国历史上女色误国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皇帝,夏桀

    传说时代结束后,半信史时代开始。半信史时代中,事实成份大大地增多,而且一部份已得到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但属于神话和传说的史迹,仍然不少。半信史时代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8世纪,约1500年,由夏商周三个王朝组成,因此也称“三代”时期。“三代”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为夏朝,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

  • 项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敢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燕,秦朝

    项燕(?-前223)楚国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宿城区),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是抗秦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他兵败被杀。一说自杀。据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其家族被封于项国,是天下项姓的祖先。项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