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宫秘史:杨贵妃是名门之女还是抱养的贫家女

唐宫秘史:杨贵妃是名门之女还是抱养的贫家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3/12/31 15:06:41

杨贵妃姓杨,这没疑问,她属于杨氏哪一支,有不同说法。《新唐书》说,杨贵妃是隋朝梁郡通守杨汪四世孙。按这种说法,杨贵妃属弘农杨氏,是名门之女。翻开唐朝皇帝后妃表,会发现杨姓嫔妃反复出现。唐高祖有大杨嫔,小杨嫔,还有一位杨美人,唐太宗有大杨妃,小杨妃,还把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接进宫中,成为他的姬妾之一。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也有个姓杨的宫人。武则天的母亲姓杨,武则天也算半个杨氏女。

唐朝特别看重门第,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以娶名门之女为荣。弘农杨氏是唐代名门之一,隋朝皇帝就出自弘农杨氏。唐太宗的大杨妃是隋炀帝之女,齐王李元吉之妻杨氏是隋宗室女,都出自弘农杨氏。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据说也是隋宗室之后,但这个存疑,武则天有可能抬高她母亲的身份。

网络配图

在《容州普宁县杨贵妃碑记》中,对杨贵妃身世有不同说法。按这碑文所述,杨贵妃是容州杨冲人,小名叫玉娘,父亲杨维,母亲叶氏。杨维曾遇到一个术士,术士说他家的祖坟再高出数尺,就能出贵子,可惜有点低,只能出贵女。杨维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孩儿怀孕十二个月而生,出生时满室馨香,胎衣像莲花一样,这就是杨玉娘。杨玉娘出生三天不睁眼,杨维晚上梦见神人用手抚拭女儿的眼睛,第二天女儿就睁开眼,目光如漆,又黑又亮,抱到太阳底下,也不眨眼。杨玉娘皮肤白皙,出奇漂亮。一个叫杨康的人给了杨玉娘的父母一笔钱,把杨玉娘要去做了自己的女儿。

杨康的两个儿子读书,三岁的小杨玉娘坐着听,长大后就明白了《论语》《孟子》。这事被长史杨琰知道了。杨琰说:“这个女孩儿姿质非常,有贵人之相,我家两个女儿远远比不上。”就要给杨康一笔钱,把杨玉娘要来做他的女儿,杨康不肯,杨琰胁迫他,杨康夫妇只好哭着把杨玉娘交了出来。后来杨琰带着杨玉娘到了长安,请人教女儿们读书音乐,杨玉娘天份最好,通音律,明经史,后来成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四年,唐明皇把杨玉娘召入宫中,号太真,大受宠爱,天宝年间,册封她为贵妃。

按这碑文说法,杨贵妃是今广西容县人,本是贫家女,后来成为杨琰的养女。这碑文中的内容多有神奇之处,本不足为信,但是,这碑文写于天宝四年,杨贵妃正受宠时,作者许子真是唐玄宗时的四门助教,学界名人,不大可能信口雌黄。本世纪初,人们通过对高力士墓的发掘,发现高力士原藉也是容州,跟杨贵妃是同乡。唐玄宗终生对高力士信任不疑,杨贵妃入宫很可能得到这位老乡的关照。这碑文中,除了杨贵妃的籍贯与唐书不符,杨贵妃的名字也与后世的称呼不同。

网络配图

我们通常认为,杨贵妃的名字叫杨玉环,碑文中说她叫杨玉娘。杨贵妃到底叫什么名字?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只说她初入宫,号“太真”。这是唐玄宗为掩人耳目,先让杨贵妃当了一段时间女道士,“太真”是她的道号。晚唐的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说“杨贵妃小字玉环”。晚唐另一位名人郑嵎在《津阳门诗注》中说:“玉奴,太真小字也。”这样,唐人记载中,杨贵妃有三个名字,一个是杨玉娘,一个是杨玉奴,一个是杨玉环。

这三个名字中都有个“玉”字。“娘”“奴”“环”是怎么回事?“娘”是唐代对少女的称呼,比如武则天被李世民赐名为“媚”,人称她为武媚娘。“奴”是唐代小孩儿的人名常用字,比如唐高宗小名叫雉奴。“环”是丰胖之意,唐玄宗的二哥李成义是个胖子,《新唐书》中说他“仪貌环重”。

网络配图

以上可以看出,杨贵妃的本名是个“玉”字,“玉娘”“玉奴”“玉环”皆是昵称。古人既不领身份证,也不申请银行卡,名字很不规范,尤其是女儿的小名,怎么喜欢就怎么叫。这个姓杨的女子,人们有时叫她玉姑娘,有时叫她玉娃儿,有时叫她玉胖胖。至于她的正式称谓,那就是杨贵妃,或贵妃杨氏。

标签: 杨贵妃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竟然40年不近女色:为何有如此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皇帝

    古代的皇帝大都有三宫六院,整个后宫都是皇帝的女人,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事」,天监十二年(西元513),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推算,这位皇帝有将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了。网络配图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

  • 曹操请诸葛亮出山被拒绝 而后竟为孔明 “上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

    史料证明,曹操也请过诸葛亮出山。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道:魏武帝闻听诸葛亮大名,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结果孔明先生拒绝了,说自己还是喜欢种地、啸歌。于是曹操便很客气地回复道:我虽渴望先生出山,但决不让高洁志士违心出来做官!网络配图在《诸葛亮集》附录(卷一)中,有一封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信,内容是:今奉鸡舌

  • 一代开国皇帝却被自己的妃子和亲弟弟杀害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冯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的开创者,家里一共四兄弟,可是三个弟弟都不学无术,唯独他勤奋好学致力于家业,所以父母从小就特别器重他。网络配图成年后的冯跋被后燕皇帝慕容宝任命为中卫将军,可是当昏暴的慕容熙继位之后,因为冯跋和弟弟冯素弗得罪过他,他便要杀死他们兄弟二人,二人无奈逃到深山。慕容熙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 朱元璋杀功臣的隐情:为子孙扫除当皇帝的屏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

  • 揭秘:为什么奸臣和珅会受到乾隆宠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

    乾隆帝算得上是明君,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身边竟时刻跟随着一个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和珅。和珅蒙受乾隆皇帝的庇佑,在其执政的几十年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嘉庆帝将其革职查办之时,查抄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将近有八亿两白银的赃款,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一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 李鸿章竟评明治维新成果:改变风俗荒唐无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史上最奇葩的皇帝:开个玩笑竟被妃子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开玩笑。他嗜酒如命,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目瞪口呆,有一天司马曜吩咐在延寿堂欢宴群臣。司马曜酒喝得有点儿高,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的治国才能如何呀?”网络配图群臣中一些马屁高手一看机会来了。争先恐后地答道

  • 唐太宗李世民竟然容易冲动好杀人事后再反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

  • 关羽如何从平民到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

    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关羽作为一个兵败身死的武将最后却被尊为“武圣”,靠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治”,是其自身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从武将、忠臣、义士、财神到“关圣帝君”,关羽的文化符号逐渐升级,遵循着“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神化轨迹。自三国时代起,官方的宣扬与民间的崇拜使“

  • 揭秘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自古帝王欲坐稳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的人均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表示万分鄙视,或者人们便以“功高盖主”的理由嘲笑权臣的不识时务。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尽“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千古的唾骂,却依然喜好为之,原因究竟为何呢?其实可以总结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