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临终疾呼大臣亡国:他不用为亡国负责吗?

崇祯临终疾呼大臣亡国:他不用为亡国负责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53 更新时间:2024/1/25 12:05:49

明崇祯帝朱由检临死前,写下一段著名的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显然,这位亡国之君把亡国之责算在了手下大臣头上,而在此前后,崇祯手下重臣从洪承畴吴三桂纷纷倒戈降清,似乎验证了崇祯对诸臣责难不虚。

崇祯与大臣,究竟谁毁了谁?

不可否认,一些曾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的大臣的确戏弄了崇祯,诸如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暗地里已经变节投敌,而崇祯皇帝却以为其壮烈殉国,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未完,传来确认的“洪承畴降敌”消息,搞得主子好不难堪!

然而,如果据此把大臣的的作用夸大到“亡国”的地步,则对大臣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事实上,明朝自朱元璋废掉丞相以来,皇帝独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体制上还是行政设置上,不存在大臣架空皇帝的可能,所以从根本分析,崇祯与大臣,首先是谁能毁谁,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配图

危如累卵之下,谁能替皇帝撑住江山?只能依靠同一个战壕的人。而崇祯却把朝廷大臣视为“贼寇”与“鞑子”之外的“第三股敌人”,故此边用边毁,股肱之臣在他手下无一善终。

我们可以替崇祯皇帝算算这笔账,自崇祯皇帝执政之后,从卢象升袁崇焕,他毁掉了多少股肱之臣——崇祯在位17年,前前后后换过50位内阁,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高级官员多达几十人。

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占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一成比例。

纵观崇祯一朝,并非无人,袁崇焕、祖大寿、卢象升、孙传庭等等,都是一时杰出的将帅。文官如文震孟、刘宗周等等,也都可圈可点。然而,这些人的下场都是悲剧。令皇太极胆寒的袁崇焕和直声满朝的翰林院庶吉士郑?,以千刀万剐的酷刑被处死。在剿“寇”战场上曾俘获高迎祥、几乎使李自成全军覆没的卢象升和孙传庭,在谗言中一个受重惩,一个被下狱达3年之久。最后,在监军太监的淫威和朝廷的瞎指挥下,两人均无谓地战死,死时卢才39岁,孙也不过51岁。

在无常而又勤快的崇祯皇帝折腾下,股肱之臣只有两条路可走:一者牺牲;二者投敌。就是不能伴崇祯这个君主太久,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网络配图

就拿宿将卢象升来说,得到崇祯的重用得不到崇祯的信任,崇祯派他打仗却不放开兵权,卢象升作为堂堂总督、总理,真正能够完全控制的人马不过区区六千人,如何能打赢国家级别的大战役?

最后,这个股肱之臣所能做的,就是只求一死。因为他明白,回到这样的朝廷,自己也早晚会成为“岳飞第二”,与其窝窝囊囊地回去让主人整死,不如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史曰:文官不贪财,武将不畏死,则天下太平矣!而一个皇帝,一旦逼得股肱之臣心死,则天下易人亦不久矣!

即便是洪承畴这样的贰臣,也不排出除迫于崇祯的压力的缘由。洪承畴自知打了败仗回去没好,不会得到崇祯的宽容,不如改换门庭,一降了之的好。

主子的性情决定臣下的工作作风。在崇祯这个生性多疑、用人不专的皇帝手下做事,大臣没有一点安全感,朝中人人自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是主子逼出来的结果。

网络配图

在反复无常的主子手下,只有“牺牲”能博得最终好评。崇祯皇帝特别希望大臣以牺牲来报答皇恩,如果你不“牺牲”,就得不到褒奖,甚至很难善终。

在这种几乎变态的“崇拜牺牲”氛围下,大臣不想被皇帝毁掉,就只能一边应付做“准备牺牲状”,一般寻找自己的生路了。这是任何一个不想白白送死人的本能反应,如何怪得了大臣?怪只怪小儿崇祯,不识人事,对大臣们的人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由是,必然遭致大臣的“反毁”!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是残暴换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成祖朱棣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

  • 齐桓公为何被活活饿死 还被康熙当成了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桓公

    令康熙皇帝掉泪的一位英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齐桓公,他悲惨的暮年,令康熙有同病相怜之感。当时,诸位皇子贝勒,正在明争暗斗,对皇帝宝座虎视耽耽。年老体衰的康熙担心自己成为“齐桓公第二”。齐桓公,曾是春秋时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重量级人物。当然,这种威望和实力绝不是吹牛骗来的,谋臣管仲是

  • 白莲教领袖唐赛儿做尼姑是为了躲避朝廷追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莲教领袖唐赛儿

    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那么唐赛儿究竟是不是尼姑呢?她为什么要藏身尼姑庵?白莲教发源于宋朝时期,到明朝时期已经是支派林立,白莲教自创立时期就有两种极端色彩,向善,即引导民众向善;叛逆,即成为教众想改变社会

  • 太监也有老婆:魏忠贤曾与他人共用一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忠贤

    客氏之所以要力挺魏忠贤,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俩是“两口子”,伴侣关系。在古代宫廷中,太监和宫女长期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生理和心理不免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流行一种“对食”关系。从字面上看,是男女合伙吃饭的意思,实际就是临时夫妻。两人虽不能真的“那个”,但意思意思也聊胜于无。网络配图早在汉代,

  • 历史上专爱偷大臣家的东西的著名小偷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桓帝刘志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大臣家的东

  • 堂堂一个皇帝死后头颅竟被人做成了酒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理宗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一言不合就施以杀手的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前一秒还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就可以给你按个欺君枉上的罪名,没株连你九族算你好福气。相比于西方帝王受到教会的制约不同,在我国天子是高于一切的,他说的说的话就是规矩,所谓君无戏言,只

  • 唐太宗宋太宗都是弑兄上位为何后人评价差异如此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唐太宗、宋太宗都是弑兄上位,为什么对他们的历史评价截然不同?两人的上位都名不正言不顺,只是唐太宗逆取而顺守之,又大略雄才,在历史上开创了贞观之治,登顶的手段自然大家都不在乎了;赵二要是能北灭契丹(李世民征服东突厥),西剿党项(李世民灭吐谷浑),甚至再拿下河西进驻西域,那.....名声只会比李世民更响

  • 秦始皇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竟是自卑作祟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的野马,从不后顾,只知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

  • 揭秘明朝开国第一元勋 一生纵横八方驱除鞑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达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虽然知名度上可能与春秋战国,三国,大唐时代上相比有所欠缺,但是明朝将领的传奇色彩却一点不逊色于古代的名将,只是我们可能了解不多。现在,就让小编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位千古名将吧。这里要说的就是明朝的开国功勋——徐达。网络配图徐达农家出

  • 汉明帝反腐绝招:只要贪污不管涉及谁一查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明帝

    汉代董仲舒说过:“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从历史来看,一种弊端产生了,就会出现新措施来纠正它,但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原有的新措施往往会过度发展,产生新的弊端,最终不得不加以改革。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屡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借鉴先秦诸侯割据,天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