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明知武则天威胁社稷为什么就是不杀她?

李世民明知武则天威胁社稷为什么就是不杀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60 更新时间:2024/1/21 6:03:53

抛开现代思维的诸多因素不讲,单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武则天绝对算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则是,女人干政,窃取李唐天下。而恰恰是这一壮举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和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李世民对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察觉,如果他察觉到了为何不将她除掉呢?

网络配图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武则天太优秀了,从而导致躺枪中弹。或许正是因为武则天过早地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政治才能,才让许多人对她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而恰好,李世民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君主。

之所以称之为明主,很大程度上在于独立思考,绝不人云亦云,自乱阵脚。因此,当“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的预言出现后,作为一代明主的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李世民更相信,许多谣言都是权力争斗的产物。中国历来就不乏装神弄鬼之人,李世民不可能为一个子虚乌有的谣言大动干戈,更不会随意去杀掉一个地位低下的才人。

那么,这个预言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相信李世民应该心知肚明。究其源头,一是来自后宫争斗;二是来自朝堂之争。总之,都是有意传出去的。作为后宫来讲,可以此为打压手段,除掉日益受宠的武则天;作为朝堂大臣,有的属于担心社稷安危,有的则属于借机发挥,攻击政敌。

网络配图

后宫连着朝堂,从来就理不清、斩不断,难以分割。而这些争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李世民很愿意看到的。帝之术,讲究“制衡”,靠一方压制另一方,以免出现一方独大,不好控制。而此时,武则天只是一枚棋子,真正的危险恰恰不是武则天,而是隐藏在深处的权力角逐者。对此,极具洞察力的李世民不会不清楚。既然他们可以为一己私利,拿一个才人大做文章,李世民又何乐而不为呢?换句话说,既然这枚棋子对李世民也有用处,他又怎么可能去杀掉武则天呢?

更何况,尽管武则天确实貌美,但李世民更欣赏她的智慧。当然,李世民还是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的,像感业寺出家、等级上压制等,按李世民的想法,只要不让她生下子嗣,就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果仅凭一个预言就风声鹤唳,用杀掉一个女人来维护李唐正统,有辱皇家威严不说,也非大丈夫所为。

网络配图

至于后来武则天逐渐坐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武则天的能力太强了,游走于李世民身边尚且如此,一个懦弱的李治又如何玩得转呢?况且,李治的身体本就欠佳,他需要一个帮手来应付日益繁重的政务。可以想见,李治为帝后期,与其说是颓废倦怠的李治在踌躇满志、日理万机,倒不如说是武则天在日夜操劳、总揽一切。由此可见,是历史让武则天走上了前台,也是历史让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二把手”的鼻祖:萧何忍辱负重一生方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何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翻遍二十五史,一同打江山的副手大多是白忙活,最后不但没有好处,就连

  • 张良的世孙张鲁为何会与曹操结为姻亲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鲁

    张鲁,东汉末年沛国丰县人,历史上一直传说,张鲁是西汉时期张良的世孙,也是天师道教主张陵的孙子。说到了张陵,这可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创造了著名的五斗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师道。而作为张陵孙子的张鲁,自然也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五斗米道教,成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在历史上,

  • 他是最成功的皇帝!却患有不孕不育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不逊唐宗宋祖甚至康熙的大帝,也是谜团多、做事多、争议多的人物。网络配图1405年7月11日,在明成祖朱棣的指派下,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航海壮举,这成为最为后世瞩目的大事。但至今,史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宣扬明朝国威,有人说是扩展海外贸易,有人

  • 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既空前、又绝后的女皇帝。从秦代开始实行皇帝制度以来,皇帝的宝座就只传男,不传女,所以历代都没有女皇帝,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网络配图武则天是个权力狂。不仅在当时她一定要登上权力的顶峰,还想改朝换代,传之后世。所以诛锄异己,陷害无辜,为必不可少之举措。这种事情,君子贤臣是不肯干的,还是

  • 隋文帝杨坚统治时被后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文帝杨坚

    杨坚为中华民族大一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公元581年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得了政权,创立了隋朝政权,结束了汉族几百年被异族统治的局面。他把年号设为开皇,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勤政爱民,以身作则,他所统治的时代被历史学者称为开皇之治。治,代表朝代兴旺,表示明君之治。历史上成为治的君主并不多,隋文帝用他睿智,英明

  • 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离任时将多数薪俸留官府仓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提起唐代的白居易,很多人对这位大诗人的《琵琶行》、《长恨歌》、《新乐府》、《秦中吟》等诗歌代表作铭记在心,但并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网络配图 他在杭州任刺史三年,离任时,把自己的大部分薪俸都留在官府仓库。离任后他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三年为刺史,饮冰(为国担忧)复食檗(

  • 走投无路的反抗: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代表作《史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陈涉世家》。讲的就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我们可能知道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世家指的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陈胜作为农民被列入世家,可见司马迁是对他非常肯定和推崇的。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呢?秦始皇想长生不死,于是派

  • 巨贪和珅凭借什么"反腐"高招赢得乾隆帝赏识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珅

    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选择李侍尧的“家人”(古时称仆人为“家人”)张永受作为李侍尧案的突破口,刑讯张永受,他终于开口说话,交代了李侍尧以下罪状:借办贡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属勒索银两;将珍珠卖给下属,收取银两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属银两共计3万余两。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

  • 揭秘鸿门宴上项伯为何要出卖项羽救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务。每当谈到这段旧事时,项伯老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之以是云云,是由于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动静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掩护了刘邦。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为什么要在大战前夜

  • 建文帝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也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但是朱允文并不是朱元璋的儿子,那么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