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武帝刘秀有十一个儿子,他到底是想立嫡还是立贤?

光武帝刘秀有十一个儿子,他到底是想立嫡还是立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4/1/17 17:22: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光武帝刘秀有十一个儿子,据说其中最聪明的是第四子刘阳,为什么说他最聪明呢?史书上给出了两个例子。

天下大定之后,为了弄清东汉到底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多少GDP,刘秀下令进行全国经济大普查。

接到命令之后,各地的官员就开始行动了。但是,各地掌握的尺度不一样,有的优待豪强,有的侵略小民。

不久之后,刘秀让各地汇报大普查工作进展情况。那时候,蔡伦还没有造纸术呢!奏折都是写在竹片上。

于是,各郡县就交来一大堆竹片。刘秀在翻阅奏折的时候,偶然间发陈留郡写来的奏折的背面隐隐约约有字。

上面写得什么呢?经过仔细辨认,上面写的是“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就问陈留郡,这是怎么回事。

陈留郡的官吏谎称,这个竹片是在长寿街上捡来的,因为写奏折的时候,发现带来的竹片不够用,就废物利用了一下。

刘秀听完,不由得大怒,心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特傻,竟然这样糊弄我,难道还想让我表扬你们的艰苦奋斗?

这时,12岁的刘阳(后改叫刘庄,继位为汉明帝)正在大殿后边玩耍。他就对刘秀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得到允许后,刘阳说,那是小吏接受了郡守的指令,想要打听其它郡丈量土地的情况,以便和自己做个比较。

刘秀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就想进一步考考他,于是就问刘阳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

刘阳解释说:河南郡是京城所在地,大官多;南阳县是皇上的老家,皇亲多;这俩地方都很特殊,所以不能作为参照对象。

于是,刘秀命手下人审问那个官吏,那个官吏的供词跟刘阳猜测的一样。刘秀因此愈加疼爱刘阳,觉得他是个神童。

还有一次,单臣、傅镇等人在原武城聚众造反,刘秀命臧宫率兵平叛。城是围住了,但是久攻不下,士卒伤亡严重。

刘秀召集王公大臣商讨对策。大家都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应该悬重赏缉拿主犯。唯独16岁的刘阳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说,这些人是受单臣、傅镇等人胁迫才造反的,看到朝廷大军前来平叛,必定有人已经后悔了,想逃亡,想投降。

但是,我们围得太严,那些人找不到机会。我们应该网开一面,放他们出来。到那时候,很容易就把他们打败了。

刘秀很认同刘阳的做法,于是下令让臧宫后撤,解除包围。贼众果然四散奔逃,大军很快就拿下了原武城。

如果说,16岁刘阳知道围三阕一,并不算什么稀奇的话。那12岁的刘阳就知道人情世故,就有点早慧了。

那么,刘阳是不是真的就像史书中说的那样聪明呢?大鹏认为,也不能排除刘洋为了争帝位,在身边雇了智囊团。

当初因为要借助郭家的势力,刘秀不得不将郭圣通册立为皇后,郭后所生的嫡长子刘彊(qiang)也自然被立为太子。

众所周知,刘秀和郭圣通的感情并不太好,刘秀更钟意刘阳的母亲阴丽华,曾一度想立她为后,但被阴丽华拒绝了。

虽然,刘阳不是嫡长子,但是,不是还有立贤的说法么?于是,刘阳身边的谋士就想方设法把刘阳打扮成天才儿童。

经过刘阳的不懈努力,加上郭皇后确实不给力,公元41年,刘秀决定废掉郭圣通的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

郭圣通被废后,她的长子、皇太子刘彊心里一直不踏实。当初自己子凭母贵当上了太子,现在母亲被废,自己怎么办?

他老师郅恽劝告他:“太子之位已经不稳,与其上违孝道,下临险境。不如主动离开皇太子的位子,专心奉养母亲。

于是,刘彊屡次通过刘秀的身边人以及兄弟们向父皇表达他的意思,说自己不愿意当太子了,想退居藩国。

刘秀有点为难,毕竟刘彊也没有什么过错,难道因为母亲被废,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人家不是嫡长子吗?

所以,刘秀拖了两年才作出决定:立储君要看出身是否高贵。刘阳的母亲是皇后阴丽华,应该继承大统,改名刘庄。

原皇太子刘彊非常懂事,自愿退居藩国,我这个做父亲的,不应该让他久不遂愿。特封刘彊为东海王。

从经济大普查刘阳抖机灵开始,到太子刘彊迫于压力主动让贤结束,光武朝最大的政治斗争历时四年,终于落下帷幕。

标签: 刘秀汉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光武帝刘秀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文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秀,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纵观中国历史,开国皇帝坐稳江山后,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往往会对功臣采取“狡兔死,走狗烹”的方法。不过,汉武帝刘秀在这一方面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天下大定之后,刘秀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有功之臣。为了消除骄臣悍将的威胁,他采取

  • 文聘:荆州第一名将,曾两度击败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聘,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文聘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此人名为文聘,字仲业,是荆州宛人,原本是刘表的麾下。众所周知,刘备自公元201年左右,就前往了荆州依附刘表,并在此经营了七年。在这七年中,他不但厚树恩德,收拢众心,赢得了荆州的民心,还一直在寻访人才。他向名士司马徽问贤,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彼时早已成为了

  • 高顺:三国被埋没的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高顺,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高顺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吕布麾下的高顺。高顺,表字不详,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少得可怜。当初他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不受吕布重用,甚至吕布将剥夺了他的兵权,交给魏续,只在需要行军打仗的时间,才交还给他,他也不生气。《英雄记》记载:“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

  • 明朝兵部尚书熊文灿,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熊文灿,明朝

    对熊文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年,大明的整个战局日益出现严重危局的现象,自从兵部尚书张凤翼兵败自杀后,环顾整个朝臣,竟然很难选任一位能通晓军事堪当大任的人。不久,他想起了此前回乡守丧的宣大总督为杨嗣昌,于是任命他做兵部尚书,希望能够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

  • 光绪为什么不效仿康熙直接动手抓慈禧呢 真相却不是想的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光绪

    光绪为什么不抓慈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这样的事情,也许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事实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有的是必然的,有的则更应该归因于运气。在这种夺权的游戏当中,或者是如唐太宗李世民,又或是明成祖朱棣,自身的实力本身就不凡,硬杠;或者说是取巧

  • 老佛爷一词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光绪会叫慈禧为亲爸爸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光绪,慈禧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光绪和慈禧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过《还珠格格》的人一定记得剧中对太后的称呼“老佛爷”,这个称呼其实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慈禧就被人称作老佛爷。不过,老佛爷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用来称呼什么人的?除了这个,光绪还叫慈禧为“亲爸爸”,这就更奇怪了

  • 都姓的起源是哪里?中国和韩国的都姓原来来源于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公孙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都姓的起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部《来自星星的你》捧红了现实世界的金秀贤,也为艺术画廊增添了都教授这个人物形象。都教授虽然是来自太空的外星人,可他的名字却是典型的韩国姓名。都姓在韩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姓,在中国则是一个小姓,但是,韩国的都姓来自于中国的都姓,他们拥

  • 郭子仪干过哪些“蠢事”?看似愚蠢其实大智若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郭子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子仪干过哪些“蠢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玄宗时期,有一位武将,名叫郭子仪。郭子仪用兵如神身救国20余次,为唐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没有成名前,在朔方节度使麾下当牙将。当时,朔方节度使麾下还有一位牙将,名字叫李光弼。郭子仪与李光弼性格不合,

  • 24岁封万户侯当宰相,邓禹是怎么办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禹,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邓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东汉朝代中,最强的青年就是邓禹。邓禹从小就非常的勤奋好学,据说他在13岁的时候就能够通读诗经,被人称为神童。后来邓禹到长安去学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遇见了刘秀。当时刘秀还没有发迹,两人因为性格相投,所以成为了

  • 70岁老臣死前喝了三杯酒,乾隆为什么就赦免他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尹嘉铨,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尹嘉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在位时期,文字狱达到了130多起,而尹嘉铨案是最为典型的。尹嘉铨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是雍正朝的尹会一,为官清廉,精通理学。而尹嘉铨在父亲的引导下,也成为了一代学问高深的儒臣。乾隆46年,乾隆外出路过保定,按道理尹嘉铨是应该去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