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执掌朝政的何进为何被宦官所杀?犹豫不决要命

执掌朝政的何进为何被宦官所杀?犹豫不决要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05 更新时间:2024/1/1 22:17:22

公元189年,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已经和以蹇硕、赵忠为首的宦官势力到了难以共存的时候。就在这一年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即位,由少帝之母何太后听政,少帝之舅大将军何进辅政。在当时,何进手握天下大权,已经有了出兵剿杀宦官的权势,并且有少帝刘辨在手,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编造所谓诏令。加上当时以袁绍为首的贵族集团都团结在何进周围,支持何进除掉宦官集团。可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何进为什么还犹犹豫豫,难以下定决心,以至于最终被宦官集团抢先下手,身首异处呢?

网络配图

何进并非不想除去宦官,他也知道宦官集团和自己已经是水火不容,二者只能有一生存。何进和蹇硕的竞争,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争权夺利,更是以少帝刘辨和少帝之弟渤海王刘协为首的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在汉灵帝晚年,因为多个儿子都连续死去,于是,当何皇后生下刘辨之后,就没有在皇宫抚养,而是放到了宫外秘密抚养。而王美人生了一个儿子,则由汉灵帝之母董太后亲自抚养。

两位皇子一个有何皇后支持,一个有董太后支持,让汉灵帝左右为难。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汉灵帝觉得刘辨举止轻浮,没有作为皇帝的威仪,就想让刘协继任太子。不过还没有最后确定。当时,何进担任大将军,保护着自己的外甥刘辨,汉灵帝为了包拯刘协的安全,就把孩子交托给当时担任西园新军首领的蹇硕。继承人的事情还没有最终搞定,汉灵帝就撒手而去了。

网络配图

于是,谁能够抢先即位,谁就在这场皇权的争夺中占据了控制权。蹇硕身在皇宫,得知汉灵帝死去的消息之后立刻封锁宫门,禁止消息传递,然后派人召唤何进入宫。何进不明真相,就驾车前往。来到皇宫附近,何进看到前方有许多士兵,皇宫仿佛已经有大变发生。当时,蹇硕为了打消何进的疑虑,派遣自己的几个心腹去迎接何进,其中就有他的司马潘隐。没想到潘隐这个人和何进的私交不错,两人见面潘隐就一个劲的使眼色,何进立刻明白此去皇宫,必定是个陷阱。

何进立刻调转马车,抄近道奔往自己率领的军营,并且派军队将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全部都控制起来,严防诸侯王和蹇硕勾结。刘辨是皇后之子,属于嫡出,在皇位继承上自然具有优先权,何况此时朝廷公卿都投靠了何进的怀抱,于是何进率领兵马,拥入皇宫,武力拥立刘辨登基。但是,蹇硕手中拥有西汉最强大的西园新军,校尉基本上是蹇硕的亲信。只要蹇硕有新军在手,何进就不敢贸然行事。但是,蹇硕不除,何进难安。

网络配图

就在何进苦恼的时候,宦官集团内部却出现了分裂。宦官集团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蹇硕为首的西园新军势力,控制京城禁军;一派是以赵忠为首的中常侍势力,控制皇宫。当刘辨即位之后,中常侍郭进因为与何进是老乡,平常关系也不错,就劝说首领赵忠,他们认为刘辨即位了,何进有大义在手,左右朝政,要正面交锋,自己一方胜率不高;而何进真正痛恨的只有蹇硕,只要蹇硕死了,何进就会放过其他宦官了。

于是,在中常侍赵忠等人与何进的联手进攻下,蹇硕被捕杀。何进接管了西园新军。蹇硕一死,董太后就孤掌难鸣,于是何进又除去了董太后一党,使得刘协成为光杆司令,因为是刘辨仅有的弟弟,并且没有什么势力,刘协得以苟延残喘,活了下来。此时的何进,志得意满。袁绍在这时提出,希望何进趁着大好形势,把宦官全部诛杀,何进自然就有些犹犹豫豫了。

更多文章

  • 谁说忠孝两难全?孙承恩因“忠孝”被选为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承恩因“忠孝”被选为状元

    清朝顺治年间,常熟人孙承恩的弟弟孙旸,卷入“科场案”,本来被判死刑,后遇大赦,改为流放辽宁尚阳堡。网络配图清顺治十五年,孙承恩又参加考试,在大殿唱名的头个晚上,顺治帝边阅读孙承恩的考卷,边赞叹说:“克宽克仁,止孝止慈。”不过,当他拆开考卷看见考生籍贯时,不禁怀疑是不是同那孙旸是一家人呢?于是连忙派学

  • 成吉思汗创中国一夫多妻记录:史载娶妻44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

    在中国,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对一些史料进行分析后,会发现: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个,创此“中国纪录”者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最少者不过2人。在中国,谈到皇帝们的婚姻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人从“一夫多妻”制推论出每

  • 揭秘萧何为何要帮刘邦诱杀自己的好友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萧何

    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庸信徒,其本质大都是趋炎附势。他们没有主见,也没有善恶,有的只是永远跟着最有实力的主子走的“信念”。网络配图西汉首任丞相萧何就是“好好先生”的祖师级人物。这

  • 崇祯皇帝性格孤僻多疑原因:童年丧母伤害太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

    核心提示:崇祯帝见到母亲画像,往事回忆,思绪万千,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帝雨泣,六宫皆泣。”(《明史·后妃传》卷一百十四)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悬挂在宫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丧母对他的伤害至深。网络配图乾清宫的悲剧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和末日疯狂之悲

  • 宋代武官地位低?学者称赵匡胤怕被枪杆子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怕被枪杆子夺权

    从唐代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多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军旅出身的宋朝开创者赵匡胤决定,从制度建设上终结武人的时代。对五代十国,欧阳修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

  •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原因:他成了联吴抗魏绊脚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关羽

    核心提示:船山先生的分析何其精辟,不由人不喟然叹服!既然关羽已成为诸葛亮联吴抗魏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的事,我们又何必为之惊讶呢!网络配图原内容提要: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提出的:“葛氏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的见解虽仅是猜测,但确实很有道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

  • 汉武帝本想让他成为第二个卫青他却投降了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广利

    汉武帝刘彻有个爱好,那就是打匈奴。在打匈奴时,他有另一个爱好,那就是任用小舅子为将。比如,威名赫赫的卫青大将军,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许是看到启用卫青的效果不错,汉武帝就想把这个用人模式推行下去。恰好,汉武帝有一个宠妃叫李夫人,李夫人有一个哥哥叫李广利。于是,汉武帝大手一挥,让李广利也做了将军。咱

  • 汉武帝杀钩戈夫人:要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就得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杀钩戈夫人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例如王政君、武则天、孝庄太后、慈禧等。网络配图当然凡事也

  • 揭秘战国秦将白起“腥风血雨”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起

    自远古时代起,诸侯之间的攻伐、强国对弱国的吞并、皇室之间争夺帝位、外族的入侵、不同规模的农民暴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频繁的战争。而消灭 敌对方的军事力量、占领对方的城市土地,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交战双方的军队拼死搏杀、攻城略地的同时,必然祸及无辜的百姓。网络配图而在古代农耕社会,敌对双方处

  • 你所不知道的清朝始祖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努尔哈赤

    1清太祖 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姓爱新觉罗,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在祖居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