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穆宗的帝王之路:朱载垕有多少政绩被后人称赞

明穆宗的帝王之路:朱载垕有多少政绩被后人称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01 更新时间:2024/3/11 22:32:49

明穆宗朱载垕,是明世宗杜康妃之子,但是皇帝的儿子多了,难免顾此失彼,且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藩裕王,开始了独立生活,过早的离开了父母,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本来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成了皇帝,统领整个大明。作为一个王爷,他能够比普通老百姓与皇宫中的人更多的了解民间疾苦,更多的针砭时弊,对严蒿乱政,外忧内患有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他登基后的作为有很大的影响。

惩奸除恶、革除弊端、平反冤狱

穆宗一上台,就有人要倒霉、有人要欢喜。倒霉的人是那些呢?就是世宗相当信任与宠爱的方士,也就是那些道士。方士王今、刘文斌等等一并逮捕,下狱论死。为何?因为穆宗29岁,快30岁才当皇帝,他早就是个成年人,对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恶迹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软的处死了这些大贼。欢喜的是谁呢?就是那些在世宗一朝因为敢于冒犯皇帝,劝谏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穆宗不但没有追究海瑞部尊敬其父世宗的大不敬之罪释放了他,还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海瑞一看当今皇帝这么明辨是非、知人善任,更加的卖力,杀贪官、除恶霸,赢得百姓称赞,过了三年,海瑞又升了,这次可部简单,佥都御史,应天巡抚等等。

大明朝党争的开始

大明朝党争,尤其是内阁的争斗就是开始于穆宗一朝。穆宗即位之初,大学士徐阶掌管内阁,但是徐阶可能部具备一个高级领导应具备的某种能力,不能压制住其他内阁成员,所以致使内阁中有一些人对它不满,以郭朴、高拱为代表。高拱这人真坏,它能有今天还全靠徐阁老的提携,最后硬是挤走了徐阶。这是,内阁中来了一个在明朝历史中很有名的人,甚至在中国历史都很著名的人——张居正。但是张居正心眼小,海瑞刚直,也许是张居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吧,屡次授意言官弹劾海瑞。高拱也是个恃才傲物的人,与张居正不对盘,开的内阁的不协和,党争正式开始!

边疆军事的胜利

穆宗当王爷的时候,非常关注国家的边疆,一上台,就任用了当时有名的将领戍边。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戚继光的车马阵就是在这时发明的。任用曹帮辅为兵部侍郎,与大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西北边防。总督王崇古、谭纶主管剿匪事情,天下大定。历史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迹——与蒙古部落的俺答交往,封其为王,至此北部边疆安定的事。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也不是俺答有中国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实际是因为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得道了一个没人,俺答不知怎的知道了,就编造说孙媳要先见祖翁的谎话,骗来了那个没人就霸占了她,气愤不过,就与不下阿力哥一同投降的明军,而穆宗也是一时高兴,不但没有杀他们,还授予官职。俺答时候也后悔,以为把汉那吉是被明军抓获,就召集了十万部队来救,待到事情清楚后,俺答也动心了:我每天东奔西跑的多累,不如投降明军,求个一官半职的,多好!我继续当我的土皇帝,也不用打战死人,就这样,俺答也有意投降,而明军正式求之不得,于是双方救达成了协议。但是不管怎的,蒙古边疆至此安定了下来。

白莲教叛乱

白莲教,中国一个著名的教派,许多的农民军都用过这个名号,一直到民国初年,白莲教仍然在陕西、山西一带盛行。第一个把白莲教用着叛乱精神支柱的是山西人吕明镇,但是不久就被明军击败,吕明镇也被击毙,不过吕明镇的几个心腹却逃脱了,知道俺答与大明修好才完全平定,这里面俺答立了大功。吕明镇的余党赵全、刘四等在吕明镇被杀后,邀约明边疆的一个百户张文言(音),一个游击将军的家丁刘天其与边民马西川等投奔俺答,时常怂恿俺答进犯明朝,赵全在蒙古骄奢淫逸,府邸非常的豪华气派,远远超过了蒙古真正的主人俺答,俺答早就不满,正愁大明给了他这么多的奖励没有机会报答,就拿他们的人头吧!于是俺答定计,以进兵明朝,请他们相商为由,一举捕杀了这伙匪徒,至此,大明内部叛乱完全平定!

崇尚节俭、用人不疑

穆宗一改皇室奢侈的作风,一切从简,粗衣素食,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百官相继效仿,以致节俭成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穆宗一朝在大明朝历史中是真正的节俭。

明穆宗-庚戌之变

朱载垕在位期间发生了“庚戌之变”,这是蒙古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入侵。蒙古骑兵从山西方向,土蛮部队从卢龙、滦河方向进逼北京,隆庆皇帝急调边兵放弃防地,入卫京师。不过蒙古人并没有进攻北京,只是大肆掳掠了一番而归,不过此次事件也着实吓了隆庆皇帝一跳,从此他更加关心北部边防,采纳了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封他为顺义王,并在边界开设马市,互通有无,从而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他又调戚继光、王崇古、谭纶加强长城沿线防御,同时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蒙古大规模入侵的事件。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标签: 明朝皇帝朱载垕

更多文章

  • 奸臣蔡京的另一面:曾主持建宋代福利院可算能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蔡京,奸臣,宋朝,

    史上的蔡京可以算个能臣,其行政手腕和经济改革手段,成效超过王安石。《水浒传》里的蔡京,作为道德意义上的大奸臣,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但社会救济非私惠、小慈可比,我们不能“因人废法” 北宋末年,苏州建了个居养院。南宋淳熙五年,该居养院重建,规模宏大,有房300多间,有官民捐献的田地1660亩,募民耕种,

  •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晚清官场上最叛逆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晚清,

    钟叔河先生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中下三册,足有七八十万字。这套书我买了数年,当年也曾看过一次,开卷即抛。不是书的内容不好,我提不起兴趣,不然我何必破费去买?问题出在书籍的质量。我买的书并非毛边,但这三卷书居然书页有无数处没有裁开。这个毛病,在我喜欢躺着阅读的人,真是要命。读上三两页,就不

  • 北魏文成帝:史上唯一14岁就开始当父亲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文成帝,后宫,皇帝

    我国的百姓在历史上一向重视传宗接代,很多人辛苦了一辈子,挣了一些钱,如果到死去前没有一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有何用。对于世袭的王朝,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宗接代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帝王们过早地对其子女进行性启蒙教育,这种做法最早也起源于皇室。在身在朝廷中的皇太子或小皇帝在

  • 夏姬:祸乱四国克死裙下之臣的古今第一荡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夏姬,春秋战国

    变脸大少楚庄王芈侣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先灭庸国,再臣宋国,接着问鼎中原,最后大败晋国,完成珠峰登顶,一览众山皆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奇故事。但盛极必衰,这个千古不移的真理也迅速普照大楚。不过,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引领这普照之光的竟然是一连串荒诞不经的淫乱故事和一个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不太被重视的英雄排行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英雄,

    1. 先轸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战争开始前不久,晋军统帅郤缺病故,先轸被破格提拔为三军统帅。先轸在城濮之战中创造了谋略战争。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战争双方都讲究“以战为礼”,是用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风格去打仗的。而先轸毫不客气的使用了战术和谋略来对付楚国人。退避三舍,将敌

  • 揭秘:范仲淹轰轰烈烈的改革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仲淹,宋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千古名句。但范仲淹的主要事业并不是写散文,而是北宋中期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总的来说,宋仁宗赵祯在1022年登基之后,还不算坏皇帝,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内外交困的仁宗在巨大压力下不得不考虑改革了,此际,他想起了范仲淹。本来范仲淹还有动摇,也许仁

  •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袁崇焕诛杀毛文龙错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崇焕,毛文龙,明朝

    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图为靖江王府。 (资料片)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消息传出一片哗然。然而,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这是个什么信号

  • 灭吴第一功臣:古今罕见的传奇名将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功臣,名将

    司马炎素有灭吴统一中国的大志,于是任命羊祜为荆州各路军马的都督。晋国的荆州与吴国的荆州是两国最长的边界地,因而也是晋要灭吴最关键的地方。羊祜自任荆州最高长官后,整顿吏治,加强战备,特别是对东吴军民采取怀柔政策,为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协助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丰功伟业。羊祜用计使吴国撤去了驻石城的

  • 一代明君李世民也难免吃错药:生死问题上亦贪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世民,皇帝

    李世民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皇帝,难以免俗的一点是,他也想长命百岁,最好能长生不死。这点追求,在那个时代,可以理解,这就是对利益最大化最贪婪的奢望。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率军攻破中天竺,带回来一位洋和尚——那逻迩裟婆寐。这位那逻迩裟婆寐自称会长生之术,正对李世民的胃口,于是对这位那逻迩裟婆寐

  • 三国猛将张飞的另一面:著名画家尤其善画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张飞,

    于《三国演义》极事夸张张飞勇猛、鲁莽的性格,使人误以为张飞只是个猛将、莽汉,殊不知张飞还有文雅的一面。张飞故里的父老乡亲都说张飞是个书画家,还说张飞善画美人淑女。古代武将,大抵以武见长,通常被称之为武夫,归入粗人一类。张飞也是个武将,勇猛异常,虽有其粗的一面,可不是个一味粗鲁的莽汉。他粗中有细,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