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在位期间有什么伟绩,他为何会被称为封建时代最贤明的帝王?

汉文帝在位期间有什么伟绩,他为何会被称为封建时代最贤明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84 更新时间:2024/4/5 16:20:4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封建时代最贤明的帝王汉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国历史上共400多位皇帝,只有极少数能广受肯定,他们要么是鼎盛王朝的开创者,如刘邦、刘秀;要么文治武功强盛,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但在历代众多大家眼中,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才是千古明君的标杆:

他是《史记》中评价最高的皇帝,司马迁称赞“霸陵如故,千年颂声”;钱时、邱濬、谢肇淛、曾国藩等人都认为他是“三代以来最贤君主”;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当然,他也是西汉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其他三位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汉宣帝)。

汉文帝的明君名声并不是空穴来风。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只有开国、打仗才是历史功绩。汉文帝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在历史最需要的时候登上了舞台,其后又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了众多阻碍西汉王朝发展的矛盾,为强汉的出现开了可能。

孝文帝刘恒幸运登上帝位,是西汉统治阶层剧烈矛盾的产物

刘恒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捡漏王”,他之所以能幸运登上帝位,“得益于”西汉统治集团矛盾的白热化。

当初刘邦死后,西汉朝廷的大权归于“与高祖共定天下”的吕后之手。为了巩固权力,她一手扶植、培育吕氏外戚的势力,一手打压、削弱刘氏宗室。高压的环境下,除了惨遭不幸的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外,其他藩王也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而时任代王的刘恒和母亲薄姬,则因卑微的出身、低调的为人,得以安然无恙地待在远离权力漩涡中心的代地。

吕后在世期间,虽然有违背白马之盟、分封诸吕为王的过界行为,但一来她的威望、手段、身份不可撼动,二来她保证了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的利益,因此双方相安无事。但吕后并不明白“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的道理,在她死后,仍霸占西汉权力中枢的吕家“官二代”们已经成了功臣、宗室严重的威胁。于是,在公元前180年,吕氏全族“被叛乱”,遭到了周勃、陈平以及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人的联合诛杀。

就像吕后临终前指出的那样:“今吕氏王,大臣弗平”,这一事件其实是功臣、外戚两大集团间矛盾的总爆发,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陈平、周勃以及宗室主动发起的宫廷政变,但由于他们掌握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道德优势,才显得合情合法、理直气壮。

在这之后,围绕着“拥立谁为皇帝”的收尾工作,掌握了大权的功臣们很费了些脑筋。当时的四大人选如下:少帝刘弘、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但少帝是吕后所立,长大后定会对功臣大加报复,首先排除;淮南王年纪太小、舅舅家太凶悍,排除;而在诛吕中立下功劳的齐王理论上最适合,但一来他性格强势,二来舅氏名声不佳、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吕氏,随之也被淘汰。

经过详尽的分析斟酌后,原本最没有存在感的代王刘恒成为了首选,他为人低调、“仁孝宽厚”,而且母亲一族风评“谨良”,于是幸运地被周勃等人迎立为新一任皇帝。

虽然因矛盾而幸运捡漏,但这些矛盾也注定了刘恒的皇帝宝座并不好坐。

功臣们斟酌再三、殚精竭虑挑选皇帝,核心述求就是为了有效保证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们才倾向于挑选一个成年且口碑较佳的宗室子弟;

但这件天上掉馅饼般的好事,却让刘恒心生狐疑。在接到来自长安的邀请后,刘恒召集部属开会,不少人对周勃等人的小算盘极为怀疑:“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即这些功臣老将精通军事、

深谙权谋,出于地位、利益的需要才邀请刘恒为帝,野心勃勃、不好对付。

其后经过亲信宋昌的分析、找人占卜、派自己的舅舅去京城踩点后,刘恒才终于下定决心动身进京;而随后在长安附近的渭桥上,周勃与宋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双方经过一系列的较量、试探后,刘恒才安然登上了帝位。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汉文帝的为政既不能毫无作为,否则即有可能沦为傀儡;又不能过于刚猛直接,要不然后世海昏侯被废的尴尬一幕极有可能提前上演。如何处理皇权与功臣集团之间的关系、维持双方的权利平衡、维持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对汉文帝的政治智慧提出了极高要求。

汉文帝这样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软化硬、无为而有为

之前远在代地的汉文帝,其实是法家理论的拥护者,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孝文时颇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法家的刑名之言,向来以刚猛、直接、不讲情面而闻名,秦朝的灭亡正是与此相关。

但汉文帝的强大之处在于,面对统治阶层内部的重重矛盾,他能够控制自己原本的理论倾向,改为运用谋略、智慧加以应对,巧妙地软硬结合、胡萝卜加大棒。

进宫后,他一方面让亲信宋昌、张武统领禁军、安抚皇宫,另一方面对诛吕事件定性:“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顺势对功臣、宗室大加褒奖。

正式即位后,陈平、周勃、灌婴等元老仍旧被委以要职,同时还与宗室诸王一同被重重赏赐,比如周勃被加封食邑一万户、黄金五千斤;陈平、灌婴每人加封三千户、黄金二千斤;其他参与诛吕的人员也雨露均沾、皆大欢喜。

但在局面稳定后,汉文帝就通过迂回、柔和的方式劝退功臣集团的骨干人员、收回皇权。

比如对于元老派的实际首领周勃,汉文帝起先让人对其进行暗示、游说,以“矜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的措辞,提醒长期处于权力核心的周勃应当急流勇退,以避免功高震主。

周勃自愿下野后的第二年,因为陈平去世,汉文帝又把周勃召回了相位,以此造成“相位仍在功臣集团内部交替”的印象,对元老们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安抚、迷惑。

但到了下一年,由于多次发生日食,汉文帝利用古人的迷信心理、对古制的信奉,迫使周勃回到封地,实际上就是再次下野,丞相职位转移到了威望、能力更加逊色的灌婴手中,由此一步步淡化功臣集团的影响力。

对于反对者,汉文帝则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趁着匈奴入侵的机会起兵,汉文帝下诏只追究元凶,许诺对顺从朝廷的济北官吏、百姓甚至叛乱者都予以赦免,迅速瓦解了对方的斗志。

而对于自己的嫡系,汉文帝同样采用艺术、柔和的处理方式。当初在代地的亲信张武受贿,他没有简单的付诸司法部门,而是当众对其大加赏赐,等于告诉对方:你要是缺钱,可以找我要,干嘛干出受贿这种有辱斯文的事?张武无比羞愧,其他大臣也深有触动,担心背上道德包袱而自我约束。

公元前170年,自己的舅舅薄昭杀害朝廷使者,汉文帝于是命令一些大臣陪其喝酒、为其哭丧,迫使薄昭无奈自杀。

通过以上这类柔和、攻心而非流血的方式,汉文帝稳步收回了皇权、缓和了汉初统治阶层的激烈矛盾,使西汉王朝步上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为文景之治的创造提供了政治和组织基础。

对于国家治理层面的矛盾,汉文帝开创了仁德模式

承接秦末及楚汉相争长久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局面,汉初刘邦、吕后在位时致力于发展生产、恢复秩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到了汉文帝即位时,外有匈奴无穷尽的索取,内有日益严重的剥削、奢靡之风,导致朝廷国家财力不足、人民生活困顿。

同时,汉随秦制,秦朝时期的严刑峻法治理模式引发朝廷与百姓对立;西汉初年,出身秦朝官吏系统的萧何编订了《九章律》,虽然本着“约法省禁、蠲削烦苛”的原则,对一些定罪、刑罚有所减缓,还删除了一些不合时宜条款;但总体而言仍与秦律类似,法律原则、指导思想、定刑标准几乎一模一样。

因此,在治国层面,汉文帝即位时面对着两大矛盾:老百姓对于更好生活条件的渴求,对长期以来残酷刑法的排斥。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帝的思路是“毋烦民”。

这一政策的核心宗旨是致力于提高汉王朝百姓的生存环境、生活水平,注重社会满意度,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统治有序。

在经济方面,采用天才政论家贾谊“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主张,以减田税、轻徭役等降低负担的办法,刺激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比如在公元前178和168年,他两次下令把土地税由1/15减到1/30,自此之后,这一税率就成了汉代定制。在公元前167年,鉴于国库丰盈,他甚至还下令免去当年全部田税。

此外,汉文帝还“偃武兴文”,把成年男子服役期由一年一次降为三年一次,极大缓解劳动力压力;开放原本归属国家的山川鱼泽、准许私人采矿,甚至允许民间铸币。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民间负担、避免滋生盘剥的土壤,汉文帝在位23年,从头至尾厉行节俭、生活标准从未提升,“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发现任何对百姓的不便之处,一律立即纠正;赏赐功臣毫不吝啬,但自己修建露台,听说需要花费百金就立即停止;虽然身为皇帝,但除了重大场合,他随时穿着粗丝衣服,后宫宠妃也不准身穿长衣;他为自己修建霸陵,内部全部使用瓦器,而非历代惯用的金、银、铜、锡等。所以朱熹称赞:“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

在汉文帝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及统治阶层的以身作则下,西汉王朝的经济实现了极大恢复与发展:“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而在让百姓受困已久的刑法领域,汉文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位当年,他就力排众议,废除了“收孥连坐法”,即废除以往一人犯罪、全家受牵连的制度,这是法制文明一大跨时代的进步,具有超前的法治精神。到了公元前169年,他又废除了肉刑,即对于犯人不再动辄砍手、跺脚,而是改为鞭、杖责打。这些举措,极大扭转了长期以来紧张的阶级矛盾。

汉文帝在位期间,多次下令对民间的孤独老人、贫苦百姓进行赈济,80岁以上的老人、9岁以下的孤儿经常获得朝廷配给的布、帛、米、肉等生活物资。每当发生灾害,他就降低朝廷生活标准、减少官员数额,同时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此外还听取晁错的建议,采取“入粟拜爵制”,允许民间买卖爵位,改善农民处境、提高国库收入。

后来把中国大一统王朝推向第一个顶峰的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所谓的“霸道”,自然是因为汉随秦制;而“王道”,其实就是先秦思想家所主张的仁德治国,汉文帝正是这一模式的开创者。

秦朝凭借严刑峻法结束了数百年的混战,但也正由于过于信奉这一法宝而二世而亡。汉初的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本质上是一种短期的无奈之举,无法形成一种有效凝聚大一统王朝的治理体系。

而“本好刑名之言”的汉文帝,结合对秦朝、汉初统治经验教训的总结,开创性地将仁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自春秋战国混战以来,虽然无数思想家呼号奔走,但直到这一时期,仁德的治国理念才得到首次尝试与践行,这是对商鞅变法以来法家治国理念一次有效矫正,也是大一统治国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开创。它给封建王朝的中央皇权披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极大加强了新秩序的稳定性,可谓是一伟大创举与改革。

综上咱们有这样一个感觉,汉文帝仿佛就是为了解决矛盾而出现的,虽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纵横捭阖、文治武功,但就治国成就而言,他无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为成功的帝王之一。他开创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盛世;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成为一代雄主,如果没有爷爷汉文帝提供制度、思想、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压根就无从谈起。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汉文帝,就没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不会产生“强汉”这一伟大的朝代。

标签: 汉文帝汉朝

更多文章

  • 梁山元老,赤发鬼刘唐为何会反对招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发鬼刘唐,宋朝

    梁山元老,赤发鬼刘唐为何会反对招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赤发鬼刘唐不仅是劫取生辰纲的八位好汉之一,也是梁山元老,是托塔天王晁盖的嫡系。宋江从郓城押司变成强盗,与刘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刘唐奉命下山给宋江送信和金子,才导致信件和金子被阎婆惜发现

  • 魏丑夫和嫪毐:相同的命运,为何会是不同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嫪毐,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同为大秦太后的男宠,魏丑夫和嫪毐,为何一个被杀一个侥幸善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要说起大秦的太后们,那可真的就可以说道说道了,在秦惠文王死后,历史上第一个太后秦宣太后的日子可谓是多姿多彩,虽然她是中年丧夫,可是在这之后就立马另寻新欢给自己找了好几个男宠,一个是义渠王

  • 从一个柔弱女子变成心狠手辣的皇后,吕雉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雉,汉朝

    吕雉如何从一个善良柔弱的女子变成心狠手辣的吕后?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到吕雉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是千金小姐,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典型的白富美,可是这样一个人却跟了刘邦这样的一个无赖之人,刚开始她也是一个善良柔弱的女人,教父相子,可是究

  • 孙权下令处斩关羽时,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杀关羽时,为何没人为他求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和曹操联合夹击关羽,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进退失据,败走麦城。关羽战败后,从麦城突围,一直突围到距离益州不远的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关羽是刘备集团二把手,不说潘璋、马忠没有处置的权力,就连统

  • 刘备称帝后,为何会任命张飞为司隶校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三国

    对刘备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五虎上将之说,虽然不见于正史记载,但是陈寿《三国志》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也等于承认了赵云可以跟四方将军相提并论。赵云以后来曾任“中护军”,这样一来,东西南北中五大将军各守一方,并称五虎上将也不为错。刘备入主西川

  • 甄宓当初深受曹丕宠爱 甄宓后来为何斗不过郭女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甄宓,郭女王

    对甄宓和郭女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江东大小乔,河北甄宓俏”,可见甄宓的美貌在三国时期的出类拔萃。甄宓不仅容姿倾国,出身也十分高贵,甄氏祖先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孙,而甄氏家族在汉朝时就担任了太保后承、大司马之职,封国公,到甄宓的父母也仍然皆位列封侯。汉末时已

  • 韩国名将暴鸢实力如何?曾率军和秦国白起作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暴鸢,战国

    你们知道韩国名将暴鸢实力如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早在西周时期,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至少在100个以上,这些诸侯国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几乎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

  • 朱元璋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吗 朱元璋为什么还坚持分封藩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藩王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封王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分封诸侯王的弊端是这些诸侯王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反你,西汉分封刘氏子孙,爆发了七国之乱,西晋分封司马氏诸侯王,导致了八王之乱。之后大多朝代都不再搞分封诸侯王这一套了,但是为什么到了明朝朱元璋却又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呢。难道他没

  • 南朝宋皇帝刘子业,他的童年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子业,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南朝宋皇帝刘子业,他的童年有多悲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子业,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他强占已婚姑母新蔡公主刘英媚,并羞辱叔父,残害忠良,无恶不作。世人皆知他的荒唐事迹,可却无人谈起他在童年时受过的羞辱,没有人生来便是

  • 宋真宗赵恒封禅的目的是什么?联合朝臣演了一出好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真宗,宋朝

    对宋真宗赵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一般有帝王亲自去泰山举行所以封禅,历来也是有能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君主,比如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的太平盛世,他们都封过禅封禅的君王,也大多集中在汉、唐两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