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5 更新时间:2024/2/11 7:31:57

英雄,无论任何时代都总有点崇敬乃至憧憬的意味。然而当我们细细走进历史,去探究英雄的结局的时候,又未免不会发出阵阵的叹息。西汉初创之际,汉初三杰身上则把这种故事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汉初三杰者,张良萧何韩信是也。刘邦这位虽无赖但却也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有一天就进行了一番自我剖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物所以取天下也。”其中有对这三位人臣的赞赏,但也不免充满了自我夸耀的成分。

先来说说张良,本习黄老之术传说中有桥下纳履的谦谦君子,本人生于韩国,一心做着贵族世袭的梦想,却被秦国的一统天下彻底击碎了。带着无比仇恨,得知始皇出游的张良就有了一次冲动,古博浪沙一次锤击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他四处躲藏,后转身想要凭借自己的“太公兵法”投靠景驹,然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正发展义军的刘邦,两人一见如故,精明的有识人之明的张良选定了刘邦,处处为刘邦出谋划策。佐策入关、鸿门斗智、暗渡陈仓、奇谋下邑、虚抚韩彭、劝都关中,一次次的成功,让刘邦终于得以最终走向真正的成功。

(图)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

张良说到底是一个智者,他始终清醒地知晓范蠡退隐的故例,所以当刘邦建都关中,天下初定之后,张良就开始凭借着自己一直以来的体弱多病为由,开始多次称病不朝,甚至闭门不出。他在汉初刘邦剪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极少出谋划策,而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也恪守了“疏不间亲”的遗训。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有改易太子之心。无计可施的吕后最终求救于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而天下初定,民心思安的现实,张良最终谋策与吕后,让请商山四皓出山,最终刘邦一看,无可奈何了,于是张良最终不但赢得了刘邦,甚至还有了吕后的敬重。

面对封赏,张良最终谦让,只留下了自己与刘邦相遇的留地,显然有故念的考量,这点不可谓不明智。何况他已经亲眼目睹了彭越韩信等人的结局,所以隐退是他不二的选择,但吕后对这位恩人显然不想轻易舍弃,于是张良也最终听从吕后安排,就食人间烟火,心却显然已经淡去,最终张良得以安然病逝。

(图)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

再说萧何。萧何本为沛县功曹,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法律研习颇多,同时为人随和,结交广泛,后来汉朝的开国将领如夏侯婴、樊哙、曹参周勃等许多都是其好朋友。刘邦就更不用说了。萧何一见刘邦,就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喜欢,当刘邦第一次私放囚犯,妻儿被抓就赖萧何救助。其后萧何更是对刘邦给予了很多帮助,萧何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遇到饱受辱没的韩信,立刻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马上就去月下追韩信,其他人立刻就告知刘邦说萧何逃走了,刘邦半信半疑之间,萧何带着韩信已经回来了。结果是萧何的确慧眼识金,韩信不负众望,他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但韩信从来也没有想到,最终这位一直让自己有成就感的老兄却最终彻底出卖了他。刘邦多次御驾亲征,萧何则负责筹集军粮和后方调度。但善于猜忌的刘邦似乎并不放心这位与自己共患难的老哥哥。多次派人回来探视。好在萧何手下有不错的忠勇之士,三次出谋,甚至不得已让萧何自污,才躲过了劫难。相信萧何当时肯定已经是一头大汗了。

看来当臣子的的确太不容易了,功需立,还不能锋芒太露,否则就吃大亏。萧何总算是有惊无险,战战兢兢地走完了他一生。

(图)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人

最后来说韩信。如果说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功勋的话,那么韩信 也算得上是居功至伟了。然而从小就立下宏志希望出人头地的韩信显然既没有萧何那种躲藏的本领,又没有留侯张良那种退隐的才能,他先开始在刘项二人争执不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利用凭借自身优势邀功,自封为齐王,刘邦最终满心不悦地答应了,但却显然就已经为最后的死埋下了祸根。

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定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然后北服燕国,最终合围楚军,垓下灭项。然而出色的将领毕竟不是杰出的谋略家,他背信杀掉钟离昧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己的结局。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开始也常常担心自己会因“兔死狐悲”而灭,于是也学起了装病的老把戏,但心中却显然并不服气。

有一次,拜访樊哙归来,韩信笑着说:我这辈子居然会同樊哙等同列!而在皇帝问及统率兵马问题的时候,他说皇帝只能统辖十万军队,而自己则多多益善。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韩信辞行,韩信与陈豨说的话显然就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甚至还用内应做他们之间的约定。然而后来当陈豨真的反叛的时候,韩信却再三犹豫不定,并因为得罪小人而被告发,错过了时机,被张良萧何等设计害死。

细察汉初三杰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跟对人固然是不错的,但可以共苦的领导能否再次同甘,那就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事实上,皇权时代的领导大多是没有容人之度的。自愿离职的范蠡算得上是一位明智的人,最终得以颐养天年,而不舍得放手的文种就几乎是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处死了。

张良选择了有恩于吕,萧何选择了大隐于朝,他们都是隐身的高手,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文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文人,他们都不能彻底撼动江山,而韩信不同,韩信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将啊,文能兴国,武能安邦,这样的人却丝毫不知道节退,那是个什么概念呀,刘邦不傻,当了皇帝的刘邦更是精明,假惺惺的几滴眼泪流给了项羽,项羽死了,假惺惺的几滴眼泪留给韩信,韩信死了。又惊又喜的刘邦彻底放下心来,然而多年以后,他留下的封王的历史隐患得由他的子孙来承担。一个汉王朝依然不能在历史的反复循环中幸免。

(图)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宋代的赵匡胤倒是聪明,而那些建功立业的将领们也知趣,不费一刀一枪,一场宴会,所有的将领们都自觉自愿地交了兵权,从此颐养天年,得以荣华富贵一生。明朝朱元璋朱棣则借力发难,接连的几个诛杀,顷刻之间,几万颗智慧的头脑堆满了惊异和惊恐的菜市场。同样的历史在清朝也不乏凄厉,吴三桂投降的屁股还没捂热,康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长长的刀俎。而在这之前的洪承畴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他选择了致仕退隐,也就得以保全一家。

所以说,千古兴亡是一场看起来不错的豪华梦想,只是谁也不知道,这场梦想的前面,好不容易保全下来的身躯到底等待的是死亡的屠刀,还是活着的希望。在历史中,我们只能看到有着两个大字镌刻,那就是“选择”,时时刻刻,在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决定命运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因为英雄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做得。

标签: 张良萧何韩信

更多文章

  • 隋唐第一猛将:刺翻单雄信,空手夺槊胜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尉迟恭

    提到隋唐第一猛将,人们往往会想到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如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15岁就夭折了,还没有表现的机会;宇文成都则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是个虚构人物;至于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虽然勇猛,但在历史中也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甚至不如程咬金。那么

  • 三国历史解密:奸雄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进,曹操,三国,

    开建安文学,文才泱泱的曹操,在想骂自己最为痛恨的人时,却创不出恰当的词语,只好借助古人韩生之语,讥骂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曹操定认为用此句是最恰当不过,也确实如此,才可形容心中首恶--何进了。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title="曹操一生最痛恨的一个人是谁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生于公元155年

  • 揭秘:汉武帝即使过世后也能给匈奴致命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匈奴

    汉武帝刘彻打了一辈子匈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彻底将肆虐中国北方百年的匈奴斩尽杀绝,但随着老一代抗匈名将的陆续作古,西汉军界高层,也严重青黄不接,继任大将军的李广利,更是出名的草包,三次出击匈奴,不但劳而无功,最后一次还被俘做了汉奸,让匈奴好好找回了一些场子。 严酷的现实,也令汉武帝猛醒。公元前89

  • 唐玄宗为何一日之内连杀三个儿子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

    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

  • 揭秘历史:乾隆皇帝为何拒绝菲律宾并入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菲律宾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

  •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令清朝精锐部队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定国,崇祯,张献忠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崇祯十年(公元1637 年),年仅十七岁的李定国率部将二万人,

  • 慈禧爱打麻将?那么陪慈禧打麻将能得多少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打麻将,好处

    跟慈禧玩业务麻将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说了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领导棋盘上的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

  • 揭秘:雍正用什么手段对付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

    在干部问题上,雍正皇帝移棋设子往往不拘常规,有时甚至让人目瞪口呆。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当时他考虑的是整个大棋局,可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举措。考核县太爷对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场的例行公事,一般不会有什么新闻。1724年又是一个考核年,上任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

  • 还原真实的曹操:文武双全极其能干 23岁当县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时年二十三岁。我们知道,汉代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是“策试”,和今天的考试相类似。一类叫“察举”,由地方官员向上级政府举荐,再由地方官员安排去做官。曹操做

  •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大规模迁移汉中的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汉中,张鲁,

    三国时,汉中大量人口曾被曹操强行迁徙到关中、洛阳一带,《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鲁传》曾记载了这段历史。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魏公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三月到陈仓。五月,武都河池的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曹军经过激战,攻克了河池,打通了南下的道路。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