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有哪四个被过度拔高的将军?都是谁

三国历史上有哪四个被过度拔高的将军?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78 更新时间:2024/2/11 6:21:57

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英雄业绩,却不知道这仅仅是“小说家言”,于史实却是丝毫不沾边。不过,这关羽却也称得上是历史名将,他能在万众之中斩下颜良的首级,而袁绍手下诸将还没有人能够挡得住,足可见他并非浪得虚名。还有樊城大战令曹魏震动,水淹七军擒获敌方大将,都是于史有据的事情。有了这个基础,再给他加上几件“光辉业绩”也就算不得什么啦!不过,三国将领当中还真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的能力被夸大,功劳被拔高,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本来的事迹。且看三国四大被过度拔高的将军。

吕布

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无疑是三国时期第一勇将。虎牢关前,关羽张飞联手战吕布不下,刘备忍不住只好亲自出战助阵,就这样,兄弟三人才勉强打退了吕布。后世更是有了一处《三英战吕布》的戏曲剧目,这吕布的能耐就更是天下无敌。实际上,吕布武艺高强不假,但这个人并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其统兵能力更是不甚了了。三国有很多名将,像曹操方面的“五子良将”,刘备方面的“关张马黄”,孙吴方面的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成名战役,而吕布没有。相反,吕布在长安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打败以后,基本上处于四处游荡的状态。还有,吕布在濮阳和曹操交战,因为粮荒,双方罢战。吕布来到乘氏县,被县人李进打败,只好另走山阳。李进在三国时期算不上是名将,所居不过是一个县,手里也不会有多少兵,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够把吕布打败,也足可见识吕布的武艺。

吕布在王允时期被封为“奋武将军”还给了他“符节”让他指挥军队,仪仗的规格比照三司(仪比三司),这可以说是单纯武将中的最高职务了。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吕布武艺多么高强,更不能说明他的治军统兵能力有多大,只不过他对于某个人而言,是立了大功而已。比如说丁原,他和董卓一道被大将军何进招进京城,何进死后,董卓想揽权篡汉,最忌讳的人就是丁原。董卓收买吕布,吕布杀了丁原,董卓兼并了丁原的部众,吕布因而得以封侯。还有那个董卓,他杀了皇帝另立,几乎将所有军政大权全部揽在自己手里。王允又收买了吕布,将董卓杀死,这要比杀一个丁原要重要的多,所以也才有了吕布的加官进爵。这种情况,就好比春秋时期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为了当上吴国国王,收买了专诸。在宴请王僚的时候,专诸刺杀了王僚,公子光得以当上吴王,从此称为阖闾。专诸当场被杀死,阖闾当上吴王后,马上封了专诸的儿子专毅为上卿。伍子胥孙武帮助阖闾打败了强大的宿敌楚国,吞并和征服了江淮流域的诸侯国,这两个人对吴国功劳够大吧?但这两个人的爵位根本就没法和专毅比。上卿意味着什么?这是只有国君不是太子的儿子才会有的爵位。

如此一比较,一个被董卓部将赶出长安城,又在一个县里被一个“乡团”打败的人,是不是被过度拔高了!

华雄

华雄在《三国演义》这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先是打败了孙坚,后又刀劈了孙坚的大将祖茂,然后用长杆挑着孙坚的赤罽(ji)头巾来到诸侯大寨面前挑战。诸侯这边先是派出袁术手下骁将俞涉,只和华雄战了三个回合,就被华雄斩了。然后,韩馥这边又派出了上将潘凤,可是去不多时,又被斩了。直吓得诸侯这里众人都大惊失色,可见这华雄是多么的厉害。幸亏诸侯这边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羽,他去不多时,就把华雄斩了,这才免除了诸侯们的一场灾难。而关羽斩华雄那个速度更快,出去的时候倒了酒,回来的时候酒还没有凉。从此,这故事有了一个浓缩语——温酒斩华雄。事情虽然是为了塑造关羽的武功盖世,但这华雄也是跟着被拔高了。

实际上,华雄只是董卓一员大将,在诸侯讨伐董卓时,华雄为都督。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袁术给了孙坚一个破虏将军的名号,还让他兼任豫州刺史,孙坚就在鲁阳城整顿军队。董卓派了几万人迎战孙坚,有一小队轻骑兵先行到达了鲁阳。孙坚继续和部下饮酒谈笑,命令部队整顿阵容,却不入城。等到敌人的兵增加了,他这才起身入城。这样一来,董卓的军队反而不敢进攻孙坚,撤兵回去了。孙坚把部队转移,遭到了董卓军队的猛烈攻击,孙坚只和几十名骑兵突出重围。但敌人仍然穷追不舍,幸得亲信部将祖茂戴上他常戴的赤罽(ji)头巾,将追兵引开,孙坚才得以从小路逃脱。孙坚重新集合队伍,在阳人(今河南汝州境内)和敌人交战,打败了董卓的军队,杀了都督华雄。

整个《三国志》涉及华雄的记载只有这么一处,前面迎战孙坚的以及后边追击孙坚的是不是这个华雄,也是不得而知。但有一条很清楚,就是华雄只出现这么一次,就被孙坚杀了,再无其他。华雄为什么会被过度拔高呢?这是为了塑造关羽形象的需要。《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尊刘贬曹,刘备自然的被塑造成一代雄才大略的仁义之主,而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什么呢?关羽是武将的典范。关羽第一位的是忠义,然后是武功盖世的大将军。这样一个人,出场总要有一点儿响动吧?或者说总要有人来给关老爷试试刀吧!于是,这个在《三国演义》中官衔不低,出场时间不长的华雄就成了最好的陪衬,这要比找一个“董兵甲”要好得多。你想,如果不把华雄狠狠地拔高一下,又怎能让关羽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所以,尽管这个华雄一杯酒还没凉就做了刀下鬼,但能够死在“关老爷”的刀下,真可谓是“死亦为鬼雄”啦!

赵云

赵云,演义当中把他列为五虎上将,在民间,人们习惯上也都把他称之为“关张赵马黄”中的五虎上将之一。可是看过历史却发现,这关张马黄赵能够排列在一起,仅仅是《三国志》把他们放在一卷书当中而已,其他的并无联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刘备称汉中王,任命了前、后、右、左四位第一等的将军,分别是关羽、黄忠、张飞和马超。赵云是个什么将军呢?翊军将军,就是比五虎上将隔着镇(东西南北)将军、征(某个方向)将军二个等级的将军。到了刘禅当皇帝,赵云这才得到较快升迁,先是被封为征南将军,后来升迁至镇东将军。诸葛亮北伐,马谡失利于街亭,赵云失利于箕谷,因为没有大的损失,被贬为镇军将军。也就是还在“镇”这一级别当中,只是排位靠后。这是建兴六年(公元228)间的事情,第二年,赵云去世。一直到死,赵云也没有升到关羽张飞等人的“前后左右”将军之职,更不用说“大将军”这等职务了。

赵云最大的功绩就是保护了后主刘禅以及他的母亲甘夫人。曹操攻打荆州,刘备南逃,在当阳的长坂坡被曹操追上,刘备扔下老婆和儿子,向南逃走。在这儿,是张飞断桥据河阻挡了曹兵,赵云保护着刘禅。还有就是刘备西征益州时,刘备新娶的夫人孙夫人,在哥哥孙权要将她接回东吴时,顺便将刘禅带走。赵云和张飞一起,在江上拦截,把刘禅留下,只让孙夫人自己回去。实际上这件事情,赵云只是起到了一个通消息的作用,要拦住孙夫人,必须是张飞,赵云级别根本不够。

赵云的被过度拔高,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了刘禅,这就像汉初的那个夏侯婴。夏侯婴早年跟随刘邦起义,刘邦当汉王后给刘邦驾车。刘邦攻进彭城,被项羽杀了一个回马枪,大败而逃。逃走的时候,刘邦车上还带着一儿一女,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当时刘邦嫌车子太慢,就把一双儿女推下车,夏侯婴不干,几次推下去又几次抱上来。后来汉惠帝继位皇帝,除了继续让他担任太仆给自己赶车,还赐给了夏侯婴一座大宅子,起名叫做“近我”,以显示比其他大臣的尊贵。赵云和这段故事有些类似之处。

姜维

现在人们印象中的蜀国和魏国作战,往往是“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就是诸葛亮之后有姜维,所以这刘禅虽然无能,但有了这一前一后两根擎天柱,汉祚得以延续。

实际上,姜维在蜀国后期才能算得上是个人物,而在此之前,姜维也就是一名普通的中级将领而已。诸葛亮死(公元234)后,掌握蜀国政权的是蒋琬,蒋琬任大司马,这时候的姜维是司马。延熙十年(公元247),姜维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但大权还是掌握在费祎手中。《三国志》记载,姜维“每次想兴兵大举进攻,费祎常常制止他,不听从他的意见,拨给他的军队不超过一万。”就这点点兵马,还想去征伐中原的魏国吗?要打,也不过是打打魏国的边城而已,离中原还远着呐!延熙十六年(公元253)费祎去世,第二年姜维“主持中外军事”,这才出兵陇西,打了几次小规模的胜仗。到了延熙十九年,姜维升任为大将军,这时候他有权力带兵攻打魏国了,可是,由于镇西大将军胡济失约,姜维大败,官职也效法诸葛亮故事,降为后将军。延熙二十年,姜维趁着魏国内乱的机会出兵伐魏,结果是无功而返。此后,姜维基本上处于守势,少有的几次进攻都是以失败告终,直到蜀炎兴元年(公元263)蜀汉投降后被杀。也就是说,姜维独立掌兵,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二十年的事情,只有九年时间。就在这九年当中,还有因为失败被贬,因为害怕宦官陷害避祸沓中等等。

姜维为什么会被过度拔高呢?这主要是后世文人的汉家情结。也就是说,刘备所立的这个政权,是以继承汉祚为政治基础,因此他也以征伐魏国为政治纲领。汉朝终结于曹氏父子手中,这让一些正统文人很不舒服,所以就对这个与曹魏为敌的蜀汉政权赞赏有加。刘备之后,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支撑者,这也让他得到了后世很高的尊崇。姜维这个伐魏遗志的继承者,跟着沾光被拔高一下,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虽然是小说家言,影响却是极大的,以至于大多数人只知道已经被演绎了的人物,尤其是在民间,人们更是只相信演义中的“事实”。好在这几个被拔高的人都是在能力方面被拔高,不涉及基本品质问题,这样还不至于将原来的形象彻底颠覆吧!

标签: 三国吕布赵云姜维华雄

更多文章

  • 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良,萧何,韩信

    英雄,无论任何时代都总有点崇敬乃至憧憬的意味。然而当我们细细走进历史,去探究英雄的结局的时候,又未免不会发出阵阵的叹息。西汉初创之际,汉初三杰身上则把这种故事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汉初三杰者,张良、萧何、韩信是也。刘邦这位虽无赖但却也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有一天就进行了一番自我剖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 隋唐第一猛将:刺翻单雄信,空手夺槊胜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尉迟恭

    提到隋唐第一猛将,人们往往会想到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如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15岁就夭折了,还没有表现的机会;宇文成都则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是个虚构人物;至于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虽然勇猛,但在历史中也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甚至不如程咬金。那么

  • 三国历史解密:奸雄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进,曹操,三国,

    开建安文学,文才泱泱的曹操,在想骂自己最为痛恨的人时,却创不出恰当的词语,只好借助古人韩生之语,讥骂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曹操定认为用此句是最恰当不过,也确实如此,才可形容心中首恶--何进了。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title="曹操一生最痛恨的一个人是谁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生于公元155年

  • 揭秘:汉武帝即使过世后也能给匈奴致命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匈奴

    汉武帝刘彻打了一辈子匈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彻底将肆虐中国北方百年的匈奴斩尽杀绝,但随着老一代抗匈名将的陆续作古,西汉军界高层,也严重青黄不接,继任大将军的李广利,更是出名的草包,三次出击匈奴,不但劳而无功,最后一次还被俘做了汉奸,让匈奴好好找回了一些场子。 严酷的现实,也令汉武帝猛醒。公元前89

  • 唐玄宗为何一日之内连杀三个儿子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

    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

  • 揭秘历史:乾隆皇帝为何拒绝菲律宾并入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菲律宾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

  •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令清朝精锐部队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定国,崇祯,张献忠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崇祯十年(公元1637 年),年仅十七岁的李定国率部将二万人,

  • 慈禧爱打麻将?那么陪慈禧打麻将能得多少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打麻将,好处

    跟慈禧玩业务麻将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说了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领导棋盘上的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

  • 揭秘:雍正用什么手段对付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

    在干部问题上,雍正皇帝移棋设子往往不拘常规,有时甚至让人目瞪口呆。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当时他考虑的是整个大棋局,可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举措。考核县太爷对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场的例行公事,一般不会有什么新闻。1724年又是一个考核年,上任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

  • 还原真实的曹操:文武双全极其能干 23岁当县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时年二十三岁。我们知道,汉代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是“策试”,和今天的考试相类似。一类叫“察举”,由地方官员向上级政府举荐,再由地方官员安排去做官。曹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