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郑庄公为什么敢大战九五至尊的周平王

揭秘:郑庄公为什么敢大战九五至尊的周平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13 7:09:45

郑庄公找麻烦的第一个对象是许国。这是郑国南边的一个小国,国土小,却是郑国南发展的战略要地。这个小国是有背景的。它和当时的强国,比如宋国、卫国都有战略同盟关系。郑庄公却不气馁,你拉“背景”,我也拉“背景”。郑庄公拉来了东面的齐国和鲁国,通过出让田地、赠予金钱等手段,和这两个当时的强国结成了战略同盟。有了背景的郑庄公,开始行动了。

他亲自率军击败了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四国的联军,把宋国的公子冯扶持做了国君,成了听命自己的乖乖仔。打完了许国的背景,就该打许国了。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与齐国、鲁国联合吞并了许国。因震慑于郑国强大的战斗力,作为盟友的齐国和鲁国都被吓怕了,不敢找郑庄公的麻烦,反而主动让出了地盘,由郑庄公独占许国。这时候的郑庄公,其实已经成为郑、齐、鲁三家联盟里的老大。

但郑庄公做老大,有人是不高兴的,比如贵为九五之尊的周天子。这时的周天子,就是迁都洛邑的周平。在周平王眼里,郑庄公算什么?我们家的客卿而已,实在往近了扯,也算是本家族亲人。周天子的客卿,任务是协助周天子处理国家政务,而郑庄公竟然找麻烦,所以周平王也决定找他的麻烦,找了个借口把郑庄公的客卿权力给取消了。但毕竟这时期郑庄公羽翼未丰,周平王势力削弱,所以沟通了几次又和谐了,就有了著名的“周郑交质”,即双方的儿子各自到对方的地盘做人质。贵为天子的周平王,此时却不得不和郑庄公平起平坐,怕的,是郑庄公找麻烦。

周平王过世后,他的儿子周桓王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不怕麻烦,当然也就要找郑庄公的麻烦,王位的屁股还没坐热,就先收回了郑庄公作为周王室客卿的权力。接着在郑庄公来朝拜的时候,给他摆足了做大王的谱,极尽羞辱。过了没多久,又自作主张,把郑国周围的田地划到了周王室名下,搞起了圈地强拆。一系列的麻烦。仿佛一连串的“三板斧”,狠狠地朝郑庄公砸来。

郑庄公的反应很简单,伸直了脖子让你砸。

剥了我客卿的权力,没关系,无官一身轻嘛。给我摆大王的谱,也没关系,咱装傻充愣打哈哈。抢占我的地盘?那更没关系,钱财身外物嘛,你爱占不占。几番的退让后,周桓王胆气足了。看来你也是一个怕麻烦的人,既然怕,那就干脆给你找个大麻烦。

这一找,就找大了。

公元前707年,决心彻底解决郑庄公这个麻烦的周桓王,纠集了陈、蔡、卫各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庄公。这次出师的缘由,当然不仅仅因为看郑庄公不顺眼,彼时周王室权力虽然走向衰落,但毕竟还是天子,要维护其君临天下的威仪,像郑庄公这样已经尾大不掉的诸侯,再麻烦也要砸下去的。况春风得意的周桓王认定,郑庄公也不过是徒有虚名,我几次给他找麻烦他都不敢接招,一口气灭了他似乎不是什么难事。打掉一个郑庄公,树立我做大王的威仪,捍卫周王室的权威,似乎也是手到擒来。

从周桓王这次动兵看,他更是想不自信都难。这次周军阵容非常强大,由周桓王亲自统领的中军,由蔡卫两国组成的左军,由陈国组成的右军,三大诸侯国压箱底的精锐部队全来了,又有名正言顺的“讨伐叛逆”旗号。天子统帅的“御驾亲征”,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全占了。郑庄公这边就惨淡多了,他的两个小弟齐国、鲁国说什么也不敢背“和天子作战”的罪名,干脆闪在一边看风景。郑庄公能动用的,也就是郑国本国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彪悍,可一是以诸侯的身份对抗天子,“道义”上就输了半截;二是军队数量远远不如对手;三是军队被三面夹击,地利上更吃亏。各种胜利条件,貌似样样都不占。

但杀气腾腾的周桓王不知道,如当年郑庄公的亲弟弟公叔段一样,他这次也一样落到郑庄公的套子里了,开始的软弱、退让、装傻充愣,为的就是如今的致命一击。因为久经战阵的郑庄公,早已经从此战的种种不利局面下,找到了属于他的唯一制胜机会,那就是周军人太多。这时候的周王室,直接隶属于自己的部队并不多。主要的军队,都是来自忠实于自己的各个诸侯国。人数虽然多,却是鱼龙混杂,真个是来自五湖四海,且不论政令不统一,相互间互相不统属,打起仗来配合不利等弱点,就是各个带兵者之间,那也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病。比如给周桓王担任右军的陈国军队,其国内本身就在闹灾荒,也就是陈国国君想表忠心,充大头要打这一仗,士兵们全都在惦记着老家的妻儿老小呢。

至于蔡国和卫国,本身国力就弱小得很,军队战斗力也差,闹哄哄地跟着来,无非是想占点便宜而已。可便宜哪里有这么好占?这种几万人的大兵团作战,有一家崩溃,很可能就导致全线崩溃。更要命的却是周桓王本人,天子御驾亲征,固然能提升士气,但关键还要看这位天子的水平如何。像周桓王这种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沙场菜鸟,临阵指挥是不靠谱的,就算能暂时鼓舞起士气来,这士气也好比充气的皮球,稍微有个疏漏,泄气比打气要快得多。

这些毛病,如果碰到一个一般的对手,都不算是毛病,但是要碰上个不一般的对手,就是大毛病。不幸的是,周桓王碰上的郑庄公,就是一个不一般的对手。面对七拼八凑的周桓王“天子师”,郑庄公一眼找到了制胜的关键点:要砸破面前这个“大皮球”,就要给他撒气。撒气的办法,就是打周军左中右三军的结合部。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的讨伐大军,与郑国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县)开打了。战斗爆发后,郑庄公先以左右军摇动大旗,喊杀声如雷,却并不发动中路进攻。相反,郑庄公精锐部队火速出击,先揍担任右军的陈国军队。事实果如郑庄公所料,陈国军队确实不经打,一打就垮,一垮就乱,稀里哗啦的一乱,周桓王的右军瞬间崩溃了。还没等周桓王缓过神来,蔡国和卫国的军队连招呼都不打,赶快撒丫子溜号逃命。刚打了几个回合,周桓王的左右两军就跑了个精光,只把周桓王的中军扔在了战场上。

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郑庄公合围,总攻。郑军兵分三路,向周桓王发起了奋勇冲锋,拿着天子当土匪打。孤军奋战的周军节节败退,眼看着打败郑庄公没戏,还是跑路要紧吧。在求生的欲望下,周桓王集结残部,拼死突围,总算杀开了一条血路。可就在这时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郑庄公的部将祝聃杀得性起,率领部队身先士卒追杀周军,打得周军节节败退不说,竟杀到了周桓王的身边,和周桓王来了个“零距离接触”。大概是见到天子太高兴了,祝聃兴奋地弯弓搭箭,“刷”地一下,居然一箭射伤了周桓王的肩膀。这就玩大了。东周时期,天子是万金之躯,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碰一根头发都不行。可周桓王这位天子,被打得丢盔卸甲不说,“万金之躯”也让人家射了个窟窿,实在是没面子到了极点。

没面子的结果,就是周桓王豁出去了,忍着痛咬牙指挥,终于冲出了郑庄公的包围圈,捡了条命回来。当然,也是因为郑庄公下了命令,说:“我们作战是被迫自卫的,怎么还能欺负天子呢?”见好就收让开了一条路,不然十个周桓王,恐怕也要陷在里面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繻葛之战,就这样以周桓王大败,郑庄公大胜而结束。这场战争的意义是深远的,周桓王方面当然是赔大了,其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大折损。本来想牛气一把,结果却丢尽了面子。郑庄公方面则赚了个盆满钵满。小小的诸侯,以下犯上打败了天子的军队,这还了得?此战之后,郑庄公巩固了其在诸侯中间的独大地位,不久后又率军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的进犯。“郑庄公小霸”的局面,也就这么形成了。

小霸的郑庄公,其霸业注定是昙花一现。就像武侠片里,先出场的很威猛的人物,往往都是小虾米,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往往出场很晚。纵观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小霸”的郑庄公,其实也只是一个虾米。从外围局势上说,这时期的郑国,位居中原黄河流域,土地肥沃,自然有称霸的最好资本。但从发展潜力上看,就差得多了。没有齐国东靠大海的渔盐之利,没有楚国南居百越的地利优势,更没有秦国坐拥八百里秦川的财大气粗。所谓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郑国疆土,放在军事上却是强敌环伺的“四战之地”。以这样的条件,想谋求长久霸业,没有长远战略眼光是不行的。

偏偏郑庄公不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他在位期间,打服了卫国、蔡国、宋国,吞并了许国,连九五之尊的周天子都被他揍了个惨,顺顺利利做上了老大,貌似是八面威风,但他也仅满足于做老大的地位,对宋、陈、蔡诸国,并没有过度削弱其势力,更没有借机占有具备战略位置的疆土。他在位四十三年,活着的时候自然无人敢惹,但一旦去世了,留下的郑国却是“出来混迟早要还”。在他儿子郑昭公在位时期,“报应”很快就到了。公元前700年,郑昭公在位时,权臣祭足作乱,推翻其统治,立其弟郑忽即位。之后多年,郑国一直处于兄弟争位的内战之中,他的几个儿子以及权臣相互争位仇杀,经历了长达27年的动荡。曾是“小霸”的郑国,也就在此期间彻底失去了其霸主的地位,由“小霸”变成了“小国”。

标签: 郑庄公周平王

更多文章

  • 张皇后擅宠专房 让明孝宗朱祐樘不愿临幸其他妃嫔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皇后,明孝宗,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明宪宗驾崩,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就是明孝宗。明孝宗亲生母亲纪淑妃的死,令人疑惑,所以有人建议追查当年给纪淑妃看病的御医,弄清真相。明孝宗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同意。明孝宗和他的父亲明宪宗一样,有一个又爱又怕的女人,而且一生不改。这个女人姓张,是兴济人,父亲张峦,字来瞻,直隶兴济县人,太学

  • 杨坚出生时额上长“龙犀” 母吕氏因害怕将其摔地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坚

    《资治通鉴》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陈朝至德元年(公元583)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陈叔宝听说隋文帝杨坚状貌异人,便让袁彦画像而归。当陈叔宝看到杨坚的画像后,大骇道:“吾不欲见此人!”立刻命人将画扔了。杨坚的相貌到底奇异在何处,以致他的死对头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如此

  • 揭秘史上第一恶魔皇帝刘子业的重口味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子业

    一个人将走进历史的舞台,这个人绝对是人类史上,独一无二的恶魔。刘子业即位宋孝武帝刘骏于公元464年驾崩,他的嫡长子刘子业即位,年号永光,刘子业即位时年仅十六岁。对于这位仁兄,历史上有两本书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其事迹,一本是梁朝沈约编著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另一本是《资治通鉴》。历史记载中的刘子业,如

  • 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何长时间不见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海瑞

    戏曲、小说对于历史的传播威力是极其惊人的。比如,大家之所以熟悉三国那段历史,对于曹操、关羽、诸葛亮、司马懿等三国人物如数家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而不是因为正史《三国志》。同样的道理,明朝的嘉靖皇帝之所以大名鼎鼎,全赖于一个人的帮助:海瑞。海瑞可是历代清官的典型代表,江湖人称海

  • 明光宗朱常洛当了20年太子 当皇帝却仅仅30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万历皇帝,朱常洛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明光宗朱常洛大概算是最苦逼的皇帝之一了。他足足当了20年皇太子,在战战兢兢中,好不容易熬到他老爹万历皇帝驾崩,可他刚刚继位一个月,就病死了。真是个悲剧。朱常洛的悲剧命运,其实从他出生时就注定了。这源于其母卑贱的出身。话说,在朱常洛之前,万历皇帝的妃嫔们都没能生出儿子。一天,万历皇

  • 历史上的“大汉忠臣”董承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董承,三国演义,忠臣,汉灵帝,董太后,曹操

    《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智绝诸葛亮,又比如仁义的刘备,小气的周瑜,还有莽撞的张飞。这些人物形象有的与历史相似,有的却与历史相去甚远。而在《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汉室忠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人就是“国舅董承。”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有印

  • 牛人还是枭雄?吕光收复失地却建立了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光,苻坚,后凉,苻宏,淝水之战

    前秦王苻坚获得中原后,看中了西北,恰好此时车师前部王弥寞、鄯善王休密驮前来长安朝见。两人请求前秦像汉朝一样设置都护统治西域,并愿作为向导,讨伐西域那些没有归附的国家。苻坚任命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凌江将军姜飞、轻车将军彭晃、将军杜进和康盛等人率十万大军征讨西域。吕光征西域383

  • 比慈禧更牛的诸蒜子扶植六位皇帝三度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蒜子,慈禧

    诸蒜子是河南阳翟人,自曾祖父至父亲,都是朝廷重臣,谢安是她的舅舅,可说家世显赫。诸蒜子因家世渊源,不但拥有出色外表,且兼有饱满学识及大家风范。长大以后,因晋成帝早已耳闻诸蒜子集美丽、才华和智慧于一身,于是便将她许配给自己的弟弟司马岳。没多久,晋成帝死,由司马岳继任,是为晋康帝。诸蒜子也因此而晋升为皇

  • 揭秘:葬送了大明朝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皇帝,崇祯

    说起大明王朝,那是想当然的硬气。什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让人无端兴起一股豪气。什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感觉从上到下,君臣一心,壮怀激烈。只是豪气归豪气,大明王朝最终还是从内里腐烂,最终被一击而溃。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崇祯帝,更是只能无奈地或者说悲壮地选择在煤山上吊,以谢朱家先人。崇祯也许

  • 富裕的北宋为何轻易被灭亡?不仅因赵佶太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徽宗

    两宋是对文人知识分子比较宽松的时代,武将的没落使得文人成为皇帝最容易信任的人,特别是在北宋末期,艺术家兼资深玩家宋徽宗赵佶,更是在身边聚拢了一批臭味相投的人,他们就是北宋著名的六贼:蔡京(六贼之首)、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劲、李彦。这六个人尤其以蔡京最受宋徽宗信任,二人可谓狼狈为奸,对国家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