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葬送了大明朝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是谁?

揭秘:葬送了大明朝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4/2/11 11:08:09

说起大明王朝,那是想当然的硬气。什么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让人无端兴起一股豪气。什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感觉从上到下,君臣一心,壮怀激烈。只是豪气归豪气,大明王朝最终还是从内里腐烂,最终被一击而溃。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崇祯帝,更是只能无奈地或者说悲壮地选择在煤山上吊,以谢朱家先人。

崇祯也许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手下的文官武将,他多半不了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因材任用……大同总兵姜瓖就是其中之一。大同是北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作为京城的屏障,大同不仅设立了巡抚,还有总兵驻军。大同的城池坚固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倒是姜瓖姜总兵得提一提。姜瓖出身将军世家,到他这辈儿仍然是朝廷倚重的家族。他哥哥姜让是榆林总兵,弟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他自己则是大同总兵。虽然世受明皇室大恩,但是姜家却对不起大明。和平年代,当然看不出来。一旦发生战争,将军的为人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李自成的大顺军勇武不假,但说实话大明臣子开门投降的也多,比如忻州守城官员没丁点反抗就开门投降了。当然李自成也不可能一路毫不费力,挥师进京。对于他来讲,最硬的骨头无疑是周遇吉。周遇吉勇武善射,出身虽低微,作战却从不怕死。他被其他京营将领轻视,但仍然忠心一颗,表示征战沙场,定不负朝廷俸禄。事实上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大顺军来势汹汹,直扑而来,担任山西兼关门、代州、三关总兵的周遇吉率军民固守,就连他夫人刘氏组织的20名女兵,也都加入战斗。大顺军通过刘氏哥哥送招降书,但周遇吉不但没降,连妻兄都给杀掉了。大顺军伤亡近万,攻城的积尸一直堆起来,都有城墙那么高了。后来代州保不住了,周遇吉就退守宁武。在宁武关,又是一场超级大战。虽然宁武关经过多年加固,貌似无比强大。但是一来大顺军加大攻势,二来宁武守军只有4000,相差悬殊,要想取得胜利,没有援军可不行。为此,周遇吉派人冒死前往大同求救。而自己则留下来坚守,宁武大战注定是一场生死大战,过程惨不可言。周遇吉巷战后被俘而死,而他的家人全部被烧死,宁武兵备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杀。之后,大顺军屠城,这场大战给李自民极大的打击,就连进京后,李自成还心有余悸,说“若使所至都像周遇吉那样,殚忠尽力拼搏,我们哪能至此?”

宁武被大顺军拿下,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同。作为京师最后的守护,姜瓖责任重大。如果说他选择不救宁武,可以说成是保存实力,那么,他离间代王朱传和巡抚卫景瑗那就是绝对的厚黑。朱卫二人是主战派,面对大顺军的强势来袭,二人主张备战。但是姜瓖是主和派,早在姜让降了大顺,并派人来劝弟弟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不打了。

为了巩固自已的势力,他走了几步棋。第一步,他让代王拿出库存银子犒赏士兵,拿公家的东西来做自己人情;第二,夺取大同防守权。卫景瑗是坚定的主战派,又是陕西人,在敏感时刻,姜瓖对代王说他也是陕西人,他和李自成有来往,二人之间自然就不再是铁板一块。可巧的是卫大人又脚疼,出不了门,于是,掌握大权的姜瓖,控制了代王,投降了大顺。

有了他的榜样,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把降表送给了李自成,然后昌平、居庸关守将也依样画葫芦,北京失去全部屏障。大顺军一路凯歌,顺利登顶。没办法,逼得血性崇祯上吊殉国。不久,江河直转,大明再无回天之日。姜瓖当初选择李自成,是期望着能独当一面,可是也许是他和周遇吉对比的实在太明显,连李自成都看他不起。自然,他虽保得一条老命,也当上了大同总兵,却是毫无实权。他也只能委屈着。令他意外的是,几个月后,大顺也不行了。李自成败出北京,他找到了投靠新主子的机会,率亲信扑向帅府将起义军将领柯天相和张黑脸杀死。《清史稿》上记载:“故明大同总兵姜瓖斩贼首柯天相,献大同来降”。姜瓖降清后,仍旧委以总兵职务。可悲的是,他仍然是有职无权。权力都在清将吴惟华手中,并且上面还高坐着一个英亲王济阿格。

姜瓖是个投机分子,当初投靠大顺,是看准了大顺的前途,没想到看走了眼,就依着清朝,他没想到这些蛮夷也看不起他,甚至还想着抢女人。正如意大人马丁诺说,大同女人是极美的,阿济格和他的随从随意抢夺。其中还抢到了姜瓖部下了。亲王抢平头百姓的女子,那也就算了,犯不得得罪他。可是竟然抢到了连姜瓖头上,姜总兵自然气不过,亲自上门要人,只可惜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人家根本没把他当人。于是,姜瓖带兵上府要人,开了反清模式。只是很可惜,今时不同往昔,老天也不帮他。他终于被灭,也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如果他当年死在保卫大明的战场上,估计还能混个名垂青史,这会儿反,晚了。

标签: 明朝皇帝崇祯

更多文章

  • 富裕的北宋为何轻易被灭亡?不仅因赵佶太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徽宗

    两宋是对文人知识分子比较宽松的时代,武将的没落使得文人成为皇帝最容易信任的人,特别是在北宋末期,艺术家兼资深玩家宋徽宗赵佶,更是在身边聚拢了一批臭味相投的人,他们就是北宋著名的六贼:蔡京(六贼之首)、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劲、李彦。这六个人尤其以蔡京最受宋徽宗信任,二人可谓狼狈为奸,对国家危害极大。

  • 清代名臣张伯行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张伯行,官员,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

  • 李白到过燕子矶吗?“酒樽石”作为证据不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燕子矶,唐朝,

    燕子矶顶有一块较大的内凹外圆的杯状石,形似古代的酒樽。几年前,旁边石壁上出现了“酒樽石”三个红漆刻字,有关说明文字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燕子矶时以此石为杯,把盏问天,对江酹月,并书写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有些报刊和书籍在写到燕子矶时,都以此作为李白到过燕子矶的证据。有媒体还刊文说,李白写下的“吞江醉

  • 解密:唐宋诸位诗人是如何描述清明时节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宋,诗人,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 4月5日。2008年,我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其实,在唐宋时期,清明就是法定假日,短的话放假四天,长则七天。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习俗。本来,寒食

  • 奴隶出身的郭皇后30岁高龄嫁给曹丕一生无所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丕,郭皇后,郭女王

    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她的名字很特殊,叫做郭女王,感觉在那个年代能有人敢叫这样的名字简直很有勇气的有木有?所以,今天小编跟各位只说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这个郭女王名字的来历,第二个问题是她为什么是奴隶出身,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她怎么能一生没有孩子还能成为皇后的!首先来说第一个问题,她的名字,据说这个

  • 韩侂胄官居宰相为岳飞平反下葬后被斩首送至金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侂胄,宋朝,岳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暴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国所俘,辉煌一时的北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们不思收复中原,却贪图享乐、苟且偷安,过着“今朝有酒

  • 高滔滔四岁入宫皇上独宠 经历三朝终成一代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滔滔,宋朝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宋神宗赵顼生母。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赵祯没有嫡亲子嗣继承大统,便决定把四岁的侄子赵曙(濮王赵允的儿子)接入宫中,由曹皇后培养。这时曹皇后把自己四岁的外甥女高滔滔也接入宫中,也由曹皇后一手栽培。赵曙与高滔滔年纪相同,天天在一起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渐渐产生了感

  • 隋朝风水师萧吉自喻诸葛孔明 却靠拍马屁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吉,隋朝

    隋朝的官办“丝绸之路招商活动”随着杨坚夫妇对太子杨勇的印象越来越差时,杨勇害怕太子地位不保,也十分焦急地想着对策。于是,一次杨勇对父亲杨坚说家里闹鬼,有很多鼠妖。杨坚也很重视,就派当时全国最好的一个风水师去降妖捉鬼,不料却上演了“东宫赶鬼”的闹剧。结果是,杨勇的形象大跌,更加坚定了杨坚废太子的决心。

  • 连清太祖都畏惧的明末名将熊廷弼 死于意气用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熊廷弼,明朝

    明天启五年(1625)八月,在大明王朝的九大边镇上,一颗人头在轮流传视。九边的军官将士看到无不悲苦心寒,士气低落;百姓见到无不深抱不平,扼腕叹息。这个被传守九边饱受巨大冤屈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连清太祖努尔哈赤也要惧三分的熊蛮子——熊廷弼。浅谈明末辽东名将--熊廷弼面对辽东危局熊廷弼是最早提出坚城据守,

  • 揭秘:清帝逊位后谁最先在紫禁城中剪去辫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溥仪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