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点评陈平:聪明过头而不能当一把手

汉高祖刘邦点评陈平:聪明过头而不能当一把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3/12/31 17:13:21

导读: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居丞相之位,且在朝廷的勾心斗角中善始善终。可以说,陈平是靠着过人的智慧走到了人生峰巅。读《史记·陈丞相世家》,很多事能反映陈平的过人之处。

第一件事:过河解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平先投奔陈胜,不被重用;投奔项羽,兵败后害怕被杀,又投奔刘邦。他经过黄河,坐上一艘渡船。船工见其仪表堂堂,怀疑他身藏金银财宝,打算谋财害命。陈平从船工充满杀意的眼神中觉察到危险,便以帮助船工划船为借口,不动声色地解开衣服,裸露上身。船工见其身上确实没有金银财宝,便打消了杀人之念。可以说,是陈平的“急智”救了他一命。反观现实生活,却往往有人因为在危急时刻缺乏这样的智慧而枉丢性命,令人扼腕。

第二件事:化解猜疑。陈平经魏无知的推荐拜见刘邦,被任命为都尉,引起刘邦手下一些将领的不满。他们向刘邦进谗言,说陈平居家时跟他嫂子私通,又接受诸将的贿赂。刘邦猜疑心顿起,责备陈平。陈平气定神完,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之所以离开陈涉和项王,是因为他们任人唯亲,有奇士不能用;之所以投奔汉王您,是听说您胸怀大略,能识人用人。我一个人“裸身”而来,一无所有,诸将这才纷纷送来钱物,如果我不收下,哪里能生活得下去呢?如果我的计谋确实有可取的,希望汉王采用;如果我的计谋没有可用的,这些资金都在,我愿意如数上交,告老还乡。陈平的这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刘邦的猜疑,他不仅厚赏陈平,还提升他为护军中尉,诸将也从此不敢再进谗言了。

诋毁往往不请自来,猜疑一旦产生就很难打消,陈平面临的困境,在今天仍让许多人头疼不已。陈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否认“受金”的事实,而是说明“受金”为公而不得已的理由,并且在肯定汉王善于用人的前提下强调个人的价值,巧妙地提醒了刘邦各方的政治优劣,从而赢得了更大的信任。

第三件事:放收韩信。正当楚汉之争异常激烈时,韩信攻破齐地,自立为齐王,派使者前来报告。刘邦怒而大骂,陈平在旁边轻踩了一下刘邦的脚,聪明的刘邦马上明白自己反应不妥,于是厚赏使者,派张良去正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于是极度感念君恩,从此不起反心。陈平轻轻一踩,踩来了汉室的稳定,其对局势的判断不可谓不准。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刘邦想派兵镇压。陈平从军事力量对比中力劝刘邦不能硬来,并建议刘邦以天子巡狩的名义假装出游云梦,在距韩信不远的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听说天子出游,势必郊迎,然后趁机派武士把韩信擒拿。刘邦依计行事,达到了目的。

如果把踩刘邦的脚封韩信看作是“放”,那么,借刘邦巡狩而抓韩信则可视为“收”。这一放一收,充分体现了陈平处理复杂问题的高超智慧。如果没有陈平,韩信很可能另立山头,刘邦能否这么快打下天下更是要打个问号。

《史记·陈丞相世家》还记载了陈平其他一些重大智谋,即所谓的“六出奇计定天下”,如离间项羽和亚父范增;乔装诱敌,助刘邦摆脱荥阳之困;献“美人图”助被匈奴围困七天的刘邦解围,等等。从这持续不绝的出彩表现可以看出,陈平贡献给汉室的不只是“苦劳”和计谋,更是看透事物因果、规律,伺机而动的智慧与眼力。这也正是他在秦末无数英才中脱颖而出,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原因吧。

刘家大汉天下得来,陈平功不可没,陈平生得儒雅,反应机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不仅知人而且有自知,他生前预言自己后代非福,果然其孙因陈平所封产业而殒命.陈平白登解围那次计策,司马迁用了一句话“其计甚秘,世莫得知”,至于上面文章中的说法也只是后人的附会之论,如上所述,陈平的很多计谋是和张良等人提出,究竟出于何人,司马迁也没有明确说明,台湾著名学者南宫瑾也支持真正只有五计传世这一说法,所以从历史考察角度严谨地讲:历史上有案可稽的只有五计,另外一计无从可考。

标签: 刘邦陈平评价汉朝

更多文章

  •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必须死?一代名将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赵构

    公元1127年,岳飞二十四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当于帝国首都留守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部队的团职军官。十五年后,公元1142年初,岳飞被杀死在帝国临时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时年三十九岁。死前,他刚刚被解除帝国最大一只部队的统帅职务不久,时任枢密副使。说岳飞必须死,并不意味

  • 揭秘:历史上管仲竟是射箭史上创造六环纪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管仲,射箭,记录

    导读:射箭是用弓将箭射中中心目标的一种竞技比赛。命中的箭靶越靠近中心,环数就越高。每一次射击最高纪录为10环。假如射中六环的话,恐怕就有些糟糕了吧。可有时并非每个参赛选手的运气都那么好,其中管仲就是一位糟糕的射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听端详。话说公孙无知杀死了自己的堂兄弟齐襄公以后,自己当了头儿。

  • 明朝皇帝谁更会英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成祖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朱元璋,北伐,

    明朝十六个皇帝,可以够得上英明者只有太祖、成祖、洪熙、宣德、弘治五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错误太多,刚愎自用,猜忌心大,优柔寡断,但是明亡之过不全在他,万历要负八分责任,嘉靖引来了倭寇,正德引来了葡萄牙人,正统引来了蒙古人,天启引来了陕北农民,如此种种,崇祯是守不住江山的。如果崇祯处在正统的位置上,或

  • 揭崇祯帝临终遗言内容:为何会“文臣人人可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遗言,明朝

    导语:朱由检知道这些都是“马后炮”,不予理睬,低头在御案上写了十二个字,让站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王之心看了一下,随即抹去。据说,其中六个字是“文臣人人可杀”,在皇帝心目中,朝政就是坏在这帮文臣手中的。明毅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一鸣惊人究竟指的是哪位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一鸣惊人,国君

    导读:成语“一鸣惊人”是说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间就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这话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说的是淳于髡用隐语说服齐威王之事。然而,《韩非子·喻老》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指的却是楚庄王之事。这句话还被《史记》所引用。那么,一鸣惊人的到底是齐威王还是楚庄

  • 才女李清照的离婚大战:坐牢九天却保住全部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清照,离婚,

    导读:于是,李清照决心和张汝舟离婚,并告发张汝舟有欺君之罪。判决结果当然是李清照胜诉,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尽管李清照因此被判坐牢两年,但在当地官员的关照下,她仅仅坐了9天牢便被释放。如此,李清照在这场离婚大战中,不仅成功地离婚,而且保住了自己的全部财产。“离婚”这个词,到晋代时才有。《后汉书》中就有

  • 揭秘:一代骄后李凤娘为何会与宋朝四代帝王结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凤娘,皇后,宋朝,宋光宗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可能会纳闷,李凤娘真的这么牛?跟四个皇帝结怨,她还想不想混了?纳闷得好!一般来说,在皇权至上的年代里,跟帝王结怨,无异于自寻绝路。但时移势易,历史有的时候还真不爱跟你讲“一般”,时不时蹦出个“特殊”来,叫你云里雾里的找不着北。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就是一个让你找不着北的女人。个人简

  • 名臣魏征的另一面:并非朝堂孤臣与侯君集结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魏征,侯君集,结党,

    《西游记》中有一出魏征斩龙。犯了天条的龙王要被魏征斩首,龙王找李世民帮忙,李世民一口答应,在龙王受刑当日拖住魏征下棋,结果是魏征睡着了,李世民以为魏征太辛苦而没有叫醒他,魏征的灵魂顺利上了天庭斩杀龙王,死去龙王的灵魂不敢找魏征算账,每天骚扰李世民。这个故事,似乎说在神界,魏征的地位还在真龙天子李世民

  • 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之谜:为何立公认的傻子司马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衷,司马炎,晋武帝,

    司马炎,字安世,西晋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纵横沙场,果敢英武,为晋王朝耗尽了自己的半生心血。但是,他却将辛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儿子继承,致使宫廷内外血雨腥风,西晋王朝昏暗动荡,成了一个短命王朝。英明的晋武帝为何做出如此糊涂的事情呢?从史料看,司马炎虽称得上英武果敢,但在感

  • 女英雄冯婉贞是小说里的人物:武术一词也出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冯婉贞,英法联军,武术,

    因为中学课本曾经有过一篇《冯婉贞》,电视剧《火烧圆明园》中也有冯婉贞的形象,使得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冯婉贞这个抵抗英法联军侵略者的女英雄。可是,笔者看了《冯婉贞》后不禁生疑: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清朝大军节节败退,"京洛骚然",咸丰皇帝都吓得逃到了热河,圆明园被毁,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