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近视”纪晓岚:被乾隆斥为娼妓 饱受人格侮辱

“近视”纪晓岚:被乾隆斥为娼妓 饱受人格侮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57 更新时间:2024/4/3 2:36:03

纪晓岚在上世纪90年代曾走红影坛,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珅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珅却是一代美男子。据史记载,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两人政见不同,也常常在诗文中互相讥讽,但在政坛,无有很多交锋。纪晓岚在处世中还时常提醒和珅,和珅则在工作中很关照纪晓岚,这与今日电视剧情节大相迥异。

网络配图

清人纪晓岚,是孔子赞誉的那种“敏而好学”的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秀才,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纪晓岚还亲自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史的重要工具书。纪晓岚也由内阁学士升迁礼部尚书。他一生中五次出掌都察院。纪晓岚80岁时,还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纪晓岚82岁卒于嘉庆十年,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敏”而“达”,也可以说是对纪晓岚的评价。所谓“敏”,即指他刻苦好学,博学强记,年轻时喻为“河间才子”,才名与袁枚同,时有“北纪南袁”之称。但他一生只留下一部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原因是纪晓岚中年时把大量精力花在编纂《四库全书》上,自己著述少了。《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文风质朴淡雅,不少篇章揭示社会矛盾,敢于抨击时弊,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鲁迅誉之:“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纪晓岚生前被推为清代学界领袖、文坛泰斗,此言非虚也。

网络配图

明代才子解缙是《永乐大典》的总纂官,论才情可与纪晓岚匹敌,但他43岁惨死于囹圄;而纪晓岚却因《四库全书》而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此中原因当然与解、纪两人面对的皇帝有关。永乐帝朱棣能力强而生性多疑暴戾,视文人性命如草芥;乾隆帝则是一位善于执政而又雅爱文学的天子,他很赏识有才气的文人,对文人的言论也较宽容,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与纪晓岚的个人性格有关。嘉庆皇帝赞誉纪晓岚,一是“敏”,二是“达”,解缙却“敏”而不“达”,古代许多有才气的文人未能终善一生,就是不“达”。

所谓“达”,一为通晓,即通情达理;二为达观,即随遇而安,对不如意的事能看得开。综观纪晓岚一生,因他敢于直言,也曾引起同僚嫉妒,皇帝不快,和珅曾几次难为纪晓岚,幸亏纪晓岚才思敏捷,每次都以巧言化险为夷,而与乾隆相处,也“伴君如伴虎”。

一次,纪晓岚与同僚在书馆中读书,因天奇热无比,他便脱掉上衣,赤膊翻书,不料乾隆突然驾到,纪晓岚来不及穿衣,赶紧脖子一缩,藏到书桌底下,乾隆早已看到,故意与他人谈笑风生,纪晓岚在桌子下大汗淋漓,实在熬不住,他本来是高度近视,便探头问:“老头子走了吗?”话音刚落,才知乾隆正坐在他眼前,乾隆怒而责问,纪晓岚从容答道:“老乃长寿之意,头乃万物之首,子乃圣人之称,孔子、孟子有子,故万岁乃‘老头子’也。”尽管纪晓岚以诙谐巧言周旋,但毕竟“伴虎”于侧,

他几次直言,也曾惹乾隆大发雷霆,怒斥纪晓岚:“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才给你一个官做,其实我不过把你们文人当作娼妓一样豢养罢了,你怎么敢大胆议论国事?”可见,纪晓岚虽以通达处世,也饱受人格污辱。

网络配图

纪晓岚在上世纪90年代曾走红影坛,电视剧中的纪晓岚由张国立饰演,和珅由王刚饰演,但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而和珅却是一代美男子。据史记载,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两人政见不同,也常常在诗文中互相讥讽,但在政坛,无有很多交锋。纪晓岚在处世中还时常提醒和珅,和珅则在工作中很关照纪晓岚,这与今日电视剧情节大相迥异。

标签: 纪晓岚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锄豪强抑兼并”:剥削农民比地主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有学者说过,坐了龙庭的朱元璋仍然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小农”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王朝稳定的一种威胁,是他的打击对象了。朱元璋对富人的

  • 改进了造纸术的蔡伦其人品竟然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蔡伦

    蔡伦的一生是令人非常惊艳的。公元75年,时运不济,被选进汉宫做宦官。但次年就做了小黄门,不久后还升为黄门侍郎。公元89年,升为中常侍,后又加位尚方令。公元107年,被封为龙亭侯,而后又担任长乐太仆。从一个宦官到最后封侯,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在担任黄门侍郎期间,得到窦皇后赏识。帮助窦皇后设计陷害太子

  • 嬴政为何终身不立皇后 因母亲行为留下后遗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为何终身不立皇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

  • 《孟子》对朱元璋有何妨碍?文化流氓朱元璋的野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为何删《孟子》: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朱元璋为什么要删节《孟子》呢?下文为您解答。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

  • 学识渊博揭掌握五个语种的乾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

    乾隆皇帝是一个语言天才,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皇帝,为了达到统治各民族的目的,他刻骨学习,努力钻研,居然掌握了五种语言,成为清代掌握语言最多的皇帝。满语。毫无疑问,清朝以满语为国语,他们把满语作为国家行政语音的正朔。在清代官方建筑的各种文本中,都会以满语为中心,兼顾其他。网络配图可是,满洲人入关后,八

  • 揭秘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韩信

    自古帝王欲2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者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说辞颇多。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种现象已然屡有不绝。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唾骂,却依然为之,原因可以总结如下:网络配图一是,臣子功高盖主,帝王夜不能寐。诸如刘邦与韩信

  • 清朝勤政第一帝王是谁?一手扭转盛世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当中,共出现422位皇帝。如果我们对这些皇帝进行一项评比,看谁最勤于政事,恐怕非清朝的雍正帝莫属啦!但是雍正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他虽然为政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却被人骂的最多,甚至留下恶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一提到雍正帝,人们肯定会想到

  • 历史上真实的十三爷:重情重义的一代“侠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祥

    在众多皇子中,雍正真正算得上知己的只有皇十三子胤祥。爱新觉罗·胤祥,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他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敏妃深得康熙的宠爱,在她死后,皇三子胤祉因为敏妃丧葬期间违规剃头竟然受到康熙的严厉处罚以至于丢了册封不久的多罗诚郡王的爵位。胤祥幼年丧母,所以,他一直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这种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两道命令,困扰世人17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有着很高的声望,历来以忠义、智慧的形象在百姓心中位置如神。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普及,诸葛亮摇着羽扇风流倜傥、妙计连串,可以说无人不晓。然而,一代名相因劳累过度,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临死之前下了最后两道命令,困扰世人170

  • 明朝大将石亨:为何从暴发户沦落到阶下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石亨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网络配图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