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73 更新时间:2024/4/4 8:21:31

武则天李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害死李治3个儿子,为何李治始终无动于衷,而选择袖手旁观?

一代女帝的权力征途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比起政治与权力,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更让女性感兴趣。然而,这一点在女皇帝武则天身上却不成立。

这个出身富裕庶人之家的女性,在青少年时期因为美色和才华被选入皇室,但她最感兴趣的东西却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为了让自己拥有执掌天下的大权,年少的武则天费尽心机,也付出了多年的青春。在唐玄宗时期,年仅14岁的武则天偶然在唐玄宗李世民面前露出了女性罕有的杀伐果断的一面。

相传,当时的李世民有一匹性子刚烈难驯的爱马“狮子骢”,正在为如何驯服这匹马而发愁时,当时还只是一名“才人”的武则天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要用铁鞭、铁锤和匕首,马不听话就抽,抽了还不听话就用铁锤锤它,要是铁锤都驯服不了它,那就用匕首杀了它!”

此言一出,惊得满朝文武瞠目结舌,谁也想不到一个14岁的少女竟然如此冷酷无情。面对人们的质疑,武则天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如果一匹马不能让人骑乘,就算是名马也没有用处,不如杀了它!”

当时的李世民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对武则天却有了防备,他觉得武则天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她的眼中所有人都只不过是她的工具罢了。不久后,他就找借口把武则天贬斥到感业寺出家,让她远离皇室。

不过,文武双全的李世民,却有一个温柔怯懦的太子李治。李治的性格和李世民截然相反,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英明与果断,而是文弱优柔,不太像一国之君。

也许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也许武则天对权力的渴望,也许只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李治与武则天热烈相恋。

爱情让一贯刚硬的武则天也温柔下来,并为爱人写下了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同时,经过武则天和李治双方的努力,当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成为唐高宗时,武则天已经顺利离开感业寺,并很快被册封为皇后。此时,武则天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后,但她已经可以与丈夫共享权力了。

而当武则天66岁高龄时,她终于取而代之,登基称帝,一代女皇横空出世!此时的她已然站在权力的最高峰,实现了毕生的理想。

争权夺利付出的代价

不过,政治斗争是无情的,攫取权力的征途上少不了血色,武则天也一样。与先帝李世民不同的是,武则天付出的代价似乎尤其惨重,成为她权力征途上垫脚石的,竟然是她的亲生孩子!

在武则天漫长的斗争岁月里,她一共牺牲了4个李氏王朝的年轻人:李忠李弘李贤李显。其中,除李忠是李治和一名叫做刘氏的宫女所生的庶子以外,其他三个孩子都是武则天亲生的。

这4个孩子,除了李显是被自己的妻女毒杀以外,其余孩子都是被武则天或直接或间接地害死的,且他们都是李治的孩子。

李忠被武则天夺走了原本的太子之位,贬为梁王,后又被武则天暗中指使心腹大臣诬告谋反,干净利落地斩草除根。

李弘生前聪明伶俐,正直善良,深受父亲唐高宗宠爱,结果暴死于洛阳的合璧宫,死因不明,世人盛传乃武则天秘密毒杀。

李贤身为李治的第6个孩子,在哥哥李弘猝死后顺位继承为皇太子,瞬间引起了武则天的妒忌,又以“谋反”的借口将其流放,“顺理成章”地被“酷吏”逼迫自尽。

为了权力,不惜杀害亲生骨肉,可以想见武则天的权力欲望有多强,心性有多冷酷,政治斗争又有多么凶险。

然而,唐高宗李治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孩子接二连三地被武则天害死,作为皇帝他始终无动于衷,选择袖手旁观。甚至,他与武则天的感情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难道李治被武则天下蛊了吗?

一代帝王的爱莫能助

其实,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更何况接二连三地死去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李治虽然性格软弱,但并不代表他不聪明,孩子们死去的蹊跷想必他也很清楚了。

相信在许多个夜晚,面对着看似柔弱但实际上无比狠戾的枕边人,他也想过无数次为了死去的孩子报仇。然而,作为帝王,他终究没有对武则天下手,也有自己的诸多不得已。

首先,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伤害武则天,并且在朝政上独当一面。李治从小体弱多病,还患有严重的“头风病”,发作时常头晕目眩、头痛欲裂、意识不清,不能处理朝政。

这对应于现代医学,可能是类似于偏头痛、神经衰弱一类的病症,很是干扰人的正常生活。武则天当年正是瞅准这个机会,用“代替李治在他生病的时候处理政事”的理由,获得了执掌朝政的资格。

李治自己都是个病秧子,调养身心还来不及,怎么有精力去对付武则天呢?

其次,李治的性格过于优柔寡断。俗话说“慈不掌兵”,意思就是过于仁慈和软弱的人不适合执掌军队,这还只是掌控军队就需要一个人适当“冷酷无情”,更何况成为一国之君,岂不是必须变成心狠手辣的“政治动物”?

而李治很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身心的限制让他养成了软弱依赖的个性,而武则天杀伐果断的性格恰好与他互补,自身的能力又特别强。在李治把权力移交给她之后,她能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民心。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李治就算再怎么反感武则天,都不太可能将她拉下台。何况,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则天在执掌大权时可没少扶植党羽。

等到李治回过味儿来,想伤害武则天,一看朝中全都是武则天的人,也就无可奈何。更何况,武则天的掌权和杀死太子们,这一系列过程几乎都遵循了大唐的“程序正义”。

当初也征求了他的意见,他自己也不希望有人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那就更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对于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政治动物”来说,成为帝王、拥有权力,是可以让他们忘记自己作为人类和父母的天然身份的,正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权力,骨肉相残也见惯不怪了。

最后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李治对武则天还怀有热烈真挚的爱情。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少见的“帝王伉俪”,彼此之间感情深厚。

他们的情谊,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混杂了事业伙伴的友情、互为知己的伴侣之情,甚至是老来互相扶持的亲情。李治和武则天相伴数十载,李治几乎从未宠幸过其他妃嫔,武则天也还保持着对丈夫的忠诚。

这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帝王们之间,可谓是罕见的专一与深情了。也许在李治心里,尽管孩子们很可爱,他们的死亡也让他悲痛欲绝,可这些都比不过武则天的长久陪伴和有力辅佐。

亲密关系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世界上既有“余杨恋”那样短暂而脆弱的露水情缘,也有李治与武则天那样坚韧而长久的爱情故事。

不过这些都仅仅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的猜测,真实的原因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吧。

标签: 武则天李治

更多文章

  • 牛僧孺有哪些成就与作为?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牛僧孺,唐朝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不叙用。

  • 牛僧孺与白居易之间有什么故事?有哪些与牛僧孺相关的意识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牛僧孺,唐朝

    牛僧孺(780年~848年) ,唐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字思黯。晚唐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居于长安。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湜俱第一,因指斥时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一说与李吉甫无关),不叙用。

  • 有哪些与公孙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公孙度,东汉

    公孙度 (?-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太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建宁二年(169年),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初平元年(190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

  • 公孙康:汉末辽东地区割据军阀,曾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公孙康,东汉

    公孙康(生卒年不详),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一作庶子)、车骑将军公孙恭之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康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

  •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功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在历史上是被当作开国皇帝的。之所以说他是开国皇帝,一是因为他是李唐集团起义真正的发起者;二是李唐集团打江山,大部分是李世民在做;三是李渊当皇帝的时间不长,而且也基本上没有什么

  •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设立南北榜?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一、穷苦出身,开国皇帝朱元璋知道人才重要性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全力以赴为创造一个光明的王国,而终身奋斗的一生。他幼年之时,就深切地知道官吏,对于一方百姓的重要性。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首先将工作的

  • 面对曹操的清算,杨修为何没有预料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修,三国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是一个聪明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都知道,聪明的人,他总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考虑问题,肯定比别人会多想几步。一件事情出来后,有什么样的前因后果,对这件事如何应对,他都比别人更有办法

  • 徐宣: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被认为是托孤寄命的柱石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宣,曹魏

    徐宣(?—236年),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曹操西征马超,即以宣留统诸军。曹操去世后,强谏曹丕切不可以故乡谯人替换城守,以免涣散军心,被

  • 卫臻: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卫臻,曹魏

    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臻早年为陈留郡计吏,得到曹操提拔,迁黄门侍郎、相府户曹掾、散骑常侍,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称帝后,晋封安国亭侯,历任侍中、吏部尚书。魏明

  •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消难,南北朝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