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初的三藩之乱是怎么平定的?三位藩王结局如何?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怎么平定的?三位藩王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1/9 6:57:28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怎么平定的?三位藩结局如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决定撤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的藩王身份,导致爆发了三藩之乱。此后康熙皇帝先集中兵力对付平西王吴三桂,然后招抚尚可喜和耿精忠,目的是为了将吴三桂给孤立。吴三桂兵力毕竟不是清军的对手,最后是穷途末路,积郁而死。而尚可喜和耿精忠的下场要比吴三桂更惨,三藩之乱历经八年才被平定,对于康熙来说也是一次十分棘手的事件。

首先,在“三藩之乱”中,耿精忠、尚之信率先归降了清朝朝廷。在此背景下,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在历史上,称帝应该是势力达到巅峰后才有的举动。但是,就吴三桂来说,其称帝时,实际上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也即被康熙消灭,几乎是时间上的早晚了。所以,吴三桂的称帝之举,根本无法扭转其和清朝大军之间的形势。在称帝后,吴三桂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由此,对于吴三桂来说,是病逝的。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耿精忠、尚之信这两位藩王来说,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两位藩王的下场,甚至要比吴三桂更加凄凉。

一方面,就耿精忠来说。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在吴三桂率先举兵造反后,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年少老成的康熙皇帝,面对三藩上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其中,针对耿精忠,康熙皇帝就采用了又打又拉的手段。一方面,康熙皇帝直接派兵进入今福建省一带,下诏削去耿精忠的爵位。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又劝谕耿精忠改过自新,和吴三桂划清界限。不过,耿精忠似乎是一心谋反,在此之后继续和清军作战,将势力扩大到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其兵力更是超过了10万人的规模。但是,由于“三藩”之间相互矛盾,清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军大军压境,耿精忠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但是,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在此背景下,对于反复无常的耿精忠,康熙皇帝下令将其诛杀。另一方面,就尚可喜来说,和吴三桂、耿精忠不同,在三藩之乱爆发时,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从而牵制了吴三桂、耿精忠的部分兵力,为清朝大军的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来说,早在康熙决定撤藩之前,尚可喜就准备告老还乡了,也即和历史上用于急流勇退的大臣一样,尚可喜不仅懂得进退,也不贪恋权位。

最后,但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响应吴三桂叛乱。也即尚可喜不想造反,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是狼子野心。在被儿子尚之信软禁后,尚可喜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在尚可喜病逝后,尚之信先是归降了吴三桂,又反悔投靠了清朝。最终,尚之信又耍了小聪明,也即选择保持中立,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不过,众所周知,在大是大非面前,骑墙派肯定是不会有好结局的。不管是吴三桂直捣黄龙,还是康熙皇帝平定天下,都不会继续容忍尚之信的。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尚之信下旨逮问,随即赐死。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清朝吴三桂耿精忠

更多文章

  • 揭秘:魏延真的被诸葛亮设计谋害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延,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的石像会跪在魏延的墓前,这个是一种猜测,魏延的墓现居于汉中市北门外两公里的石马乡,会叫这个名,是因为在魏延墓外有两个下跪的石马,一个是杨仪,一个是马岱;相传还有一个文官石像,那个跪着的文官手中拿着汉中地图,并且向魏

  • 田蚡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田蚡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田蚡

    田蚡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田蚡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应该对田蚡这个人物有些印象吧。剧中的主角自然就是汉武帝,而田蚡则是汉武帝的舅舅,但是,为什么他和汉武帝母亲王娡王皇后却是两个不同的姓呢?他们既然是亲姐弟,为何却是两个姓?田蚡当时身为丞相,他最终

  • 苏麻喇姑和康熙是什么关系?为何康熙对她这么特殊?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和康熙是什么关系?为何康熙对她这么特殊?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苏麻喇姑,对于熟悉清朝历史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是清朝康熙大帝在位时期的一位宫廷奇人,特别是关于她和康熙皇帝的关系更是引发无数人的联想。苏麻喇姑蒙古人原名“苏茉儿”后来改名“苏麻喇”,苏麻喇姑这个名

  • 孝庄死后康熙为什么不给她下葬?孝庄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孝庄太后

    孝庄死后康熙为什么不给她下葬?孝庄的临终遗言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孝庄太后,本名孛儿只斤·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人,早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在顺治帝死后,她一心辅佐爱新觉罗·玄烨,让满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

  • 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出身贫寒但倾国倾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丽华,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丽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皇帝后宫的红颜祸水里,应该有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一席之地。张丽华的亮点不仅在于她的绝代美貌,还在于她的头发。后人提起张丽华,总爱说发长七尺的张丽华。美丽长发成了张丽华的特征了。张丽华头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可鉴人

  • 才女徐惠:机智写下一诗给皇帝,被宠成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惠,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或许是唐诗宋词的无形熏染,每每提及唐宋女子,脑海便俨然生出了一种醉盈盈的臆想,想她是如何眼角眉梢夹带秀气,想她是如何朱唇皓齿梨花带雨。王昌龄曾有句子:“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飘飘然,如水墨诗意走出来一般,脚步细细,手臂轻轻

  • 揭秘:才貌双绝的班婕妤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班婕妤,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班婕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团扇又称宫扇、纨扇,起源于商代,最早用于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直到西汉时期,扇子才被用来取凉。我们通常所说的团扇指的是一轮明月形的扇子,实际上这种扇子又称“合欢扇”,是西汉时期妃嫔仕女的饰品。在班婕妤之后,团扇就被当做红颜薄命

  • 甘宁武艺高强出类拔萃,为什么在东吴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甘宁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甘宁。东吴名将甘宁甘兴霸,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又一例证,早年“好游侠”,横行乡里,官民百姓以“锦帆贼”的名号代称,可算称得上人嫌狗憎。二十多岁时,洗心革面,潜心读书,入仕做官。先在刘焉刘璋父子手下,后叛逃依附刘表、黄祖,因看出刘表不能长久,改跳槽到孙权手下。

  • 刘骏身为皇帝到底有多无耻 和生母有绯闻还让自己的妹妹生下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北朝,刘骏

    刘骏到底有多无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在很多人眼中,皇帝是一国的君主,理应有着胸怀天下的坦荡魄力,事事都应以国家大事为先。但事实上,在众多皇帝中,不乏存在一些昏庸无能之人,而刘骏堪称是史上最无耻的一位皇帝

  • 封禅变成闹剧!宋真宗做了些什么可笑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真宗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官员们心中建立起对君主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