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死后唐朝用了六年才解决叛乱 唐朝为何花了那么多年

安禄山死后唐朝用了六年才解决叛乱 唐朝为何花了那么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3/12/8 10:47:59

对唐代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安禄山死后,唐代还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乱?有哪些原因?

造反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重罪,特别是像安史之乱这样改变了整个大唐局势的重大事件了。

之所以在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六年,里面的原因有三点,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点,唐王朝被安禄山打了个措手不及,实力大损

在安史之乱前后,流传着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元754年,杨国忠告诫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唐玄宗不信;

太子李亨也上书告诫唐玄宗,让他警惕安禄山,唐玄宗依然不信;

直到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领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的唐兵和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时,唐玄宗依旧不信安禄山造反了。

《资治通鉴》记载: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这便是大唐为何在安禄山死后还打了六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舒服久了,缺乏忧患意识,直到七天后,越来越多战报传来,他才终于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在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唐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唐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制定了以守代攻的打法,选择坚守潼关,拖垮安禄山的策略。本来安禄山势不可挡的气势已经被遏制,唐玄宗又听信太监的话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下一任接手的元帅哥舒翰在一番思量后,发现还是高仙芝的方法最好,两位名将在战略上都觉得防守是遏制安禄山攻势最好的办法,惋惜,唐皇不听。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放弃防守正面迎敌,一边是刚刚招募的游兵散勇,另一边是久经战阵的判军,最终二十万唐军逃回去只有几千人。经此一役,唐代的劣势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这便是第一个原因,安史之乱一开始唐代的主力便遭遇了惨败,高级将领也损失惨重。

第二点,安禄山的死是内部叛乱,且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火拼

我们了解凡是涉及权力过渡的问题,必须要考虑继承者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对组织整体实力造成了影响。在安庆绪继承帝位的问题上,造成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对组织实力的影响也小。

那么,为何安庆绪身为次子还是从父亲手中夺权,遇到的阻力反而很小呢?

说到这件事,就要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1,安禄山集团权力继承人;

2,刺杀安禄山的执行人是谁;

3,策划刺杀安禄山行动的负责人是谁。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他造反那年的夏天被封为驸马,唐玄宗特令其定居长安(也有监视、威慑安禄山的意图,类似于人资),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确定,安庆宗就被愤怒地唐玄宗赐死了。所以,虽然安庆绪身为次子,但他此时却是合理地顺位继承人,他要继承安禄山的位置,名义上是说得过去的。

策划这起事件的人,是安史之乱中少数左右逢源的人,他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军师兼丞相——严庄。

因为安禄山身体肥胖,连穿衣都要几个人伺候。在他起兵的时候,身上已经长了许多疮疖,这种疾病使得他视力渐渐模糊,还要经常忍受病痛折磨,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差。严庄也被安禄山暴怒中抽了几鞭子,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埋下了。

恰好安禄山身边的亲信太监李猪儿,因为小时候被安禄山看上,给强行阉割留在了身边,所以一直对安禄山怀恨在心。当严庄找上他,并稍微许诺好处,李猪儿便答应参与这起谋杀安禄山的事件。

至于性格懦弱,没有主见的安庆绪在严庄面前更是被轻松说服,安庆绪这性格从小就被安禄山嫌弃,他对于父亲的情感并不浓烈。

事后,在高尚、严庄的操作下,安庆绪成功继承了安禄山的帝位。不过,严庄担心他性格无法压服大臣,严庄便接管了权力,并利用封赏官位来稳固他们夺权的成果。经历了这位军师的一番神操作,整个夺权进行得稳稳当当,基本没有出现不可估量地实力损伤。

第三点、墙头草史思明

“安史之乱”中,安指安禄山、安庆绪政权,而史指的就是后续的史思明、史朝义一伙了。

史思明和安禄山性格颇为相似,都属于表面温顺,笑里藏刀的类型。他跟随安禄山一起造反,被封为范阳节度使,手里控制着十三个郡,合计八万兵马。但当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的力量反而超过了被唐军主要针对的安庆绪,也就是名以上的“燕帝”。

史思明听调不听宣,对安庆绪让他交出兵权的行为视若无睹,后来史思明在安庆绪派人前去警告他时,毅然选择了投降唐代。唐肃宗把史思明当做拉拢教程的典范,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

邺城之战后,安庆绪终于无力抵挡,他许诺史思明出兵救他就让出君王的位置,这位“ 外示顺命,内实通贼”的归义王,在杀死了劝阻自己的军师耿仁智后,毅然再一次反叛了唐代,接受了安庆绪的势力,当上了大圣燕王。从此时开始,安史之乱的叛军势力领导便由安向史转变。

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持续了六年,原因全在于唐王朝内部的决策失误和宦官弄权,以及外部安史集团准备多年,实力雄厚。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1]赵歌. 唐代宦官专权若干问题试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马强.大动乱时期的士庶遭际与记忆——基于涉及安史之乱出土唐人墓志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4):22-29.

[3]刘治立.论《安禄山事迹》自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3):26-29+44.

[4]张冠凯.安禄山叛前与各方势力关系发微[J].晋阳学刊,2018(02):124-129.

标签: 唐朝安禄山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咸丰帝后宫的妃嫔有哪些被连降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咸丰帝,清朝

    ·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时期年号咸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概是咸丰帝登基后,大清内忧外患,处境堪忧,咸丰帝心情受这些因素影响,总会出现大起大落,当然这些也表现在他对待后宫的嫔妃上。咸丰帝登基后,为充实后宫,也像以前的大清帝王一样开始选秀,后宫的美女开始增多,据统计咸丰帝

  • 历史上王莽是个什么样的?品行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如果以古代追求的“正统”观念来看,他是一个篡位的奸人。但以现代的角度去看,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他非常擅长为自己营造声势,虽然并没有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但却被别人

  • 萧詧: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建立了西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詧,南朝梁

    梁宣帝萧詧(519年-562年),字理孙,西梁开国皇帝(555年―562年在位),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自幼好学,精通佛法。初以皇孙,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加封岳阳王,拜东扬州刺史,迁雍州刺史等职

  • 朱瞻基一共有九个弟弟 朱瞻基的皇位为何没有人争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瞻基

    还不了解:朱瞻基皇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瞻基的父祖辈争皇位,你死我活,怎么没有兄弟和朱瞻基抢皇位?看过《大明风华》、《山河月明》的朋友普遍都会发现,朱瞻基的祖父朱棣、父亲朱高炽继位过程都是无比惊心动魄。朱棣靖难起兵,从北京一路打到南京,乱兵之中建文皇帝

  • 历史上惇妃汪氏为何会被乾隆贬黜?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惇妃汪氏,清朝

    惇妃叫做汪氏,出自满洲正白旗的包衣世家,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看过电视的我们都知道,古代妃嫔们在后宫安身立命凭两个东西。第一是恩宠,皇帝的恩宠最为重要,只要皇帝喜欢,你就可以在后宫横着走,但是皇帝的恩宠能维系多久呢?后宫佳人不断更新,新鲜感一下就会没有了,而且人老色衰以后皇帝

  • 历史上李岩是怎么死的?对李自成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岩,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李自成率领明末农民起义军,之所以能成功攻进北京,推翻大明王朝,和一个人有紧密关系,这个人就是李岩。李岩为李自成立下很大的功劳,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宣传口号,并将此口号以歌谣的方式散步出

  • 历史上刘询与许平君之间是如何相识的?有何故事 ?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询,汉朝

    自古封建帝王的人生总是传奇而曲折的,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世间之事,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一个人的如今和未来到底有何区别。或许在某一个时刻,你见证了一个人的悲惨和痛楚,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却发现,他成为了你不可攀登的高峰,

  • 李楚媛:纪王李慎的第三女,以孝顺恭谨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楚媛,唐朝

    李楚媛(652—705年),是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的第三女, 她年幼时就以孝顺恭谨著名,嫁司议郎裴仲将,夫妻相敬如宾;婆婆有病,所用药物食品她都亲口先尝;接待妯娌,都得到她们的欢心。纪王的死讯传来,李楚媛呕血数升,此后二十年不再用润发的油脂。 得知父亲得以归葬昭陵,吐血晕厥,苏醒后留下遗言而死,时年

  • 后世对褚遂良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褚遂良,唐朝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

  • 摄政王多尔衮是怎么建功立业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多尔衮,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和大妃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在努尔哈赤成为女真族的首领,并且成为后金的第一位大汗的时候,阿巴亥所在的部落为了自己的安危,将阿巴亥的姐姐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