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太后与大臣私通天下皆知,为何两人还无事?

萧太后与大臣私通天下皆知,为何两人还无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27 更新时间:2023/12/14 19:31:09

你真的了解萧太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萧太后,名萧绰,小字燕燕。提起萧绰,就不能不提韩德让。韩德让是汉人,他的祖父被掳到辽国,后来成了辽国的中书令;父亲则被封为秦

韩德让颇有才能,再加上父辈的特殊身份,在辽景宗时期便成为一方权臣。辽景宗去世时,韩德让更是帮助“孤儿寡母”的萧绰母子渡过难关,顺利继承皇位。可以说,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是韩德让给予了萧绰母子最安稳的保障。

当然,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韩德让与萧绰之间的特殊关系。韩德让比萧绰大13岁,据说两人曾有过婚约的,只是还未来得及婚嫁,萧绰就成了皇妃。对于两人的关系,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帝后少年,有辟阳之幸。”

对于辽景宗去世之后,萧绰与韩德让“再续前缘”,我认为无非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萧绰为了拉拢韩德让,以便为自己和儿子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儿女情长的因素,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少女时的情谊是最刻骨铭心的。

自此之后,韩德让对萧绰母子更加忠诚,而萧绰也对韩德让更加信任。两人更是情同夫妻,出入成双成对,并且没有丝毫的隐瞒。苏澈的《龙川别志》记载:“虏母(指萧绰)于军中,与番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偶作”就是并排而坐,能与太后这样坐的,只能是太后的配偶了。

由于两人是君臣关系,按道理,萧绰与韩德让的关系属于“私通”。但问题在于,大臣与太后私通并且天下皆知,这在汉族皇室中是要诛九族的,但韩德让不但不被诛九族,反而越来越受到重用,最后还成了摄政王。

萧绰与韩德让之间的事情,当时的宋朝皇帝宋太宗也听说了。宋太宗与朝中大臣一致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他们的国人一定会非常厌恶憎恨萧绰与韩德让,认为现在是起兵征讨辽国的大好时机。

于是,宋朝就发动了大规模的“雍熙北伐”。不过,宋太宗还是打错了算盘,他没想到,辽国人对女人的贞节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他们更注重的是萧绰作为太后、韩德让作为大臣的治国才能。所以,“雍熙北伐”的结果是:经此一役,宋朝对辽国的战略由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守。

萧绰执掌了国家四十余年,公元1009年,她归政于儿子辽圣宗。后来在去南京安度晚年的路上染上重病,不久就去世了,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萧绰的去世,对于年老的韩德让来说,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虽然他已位极人臣,成了辽国的摄政王,辽圣宗也视他如同亲生父亲(韩德让一生没有子嗣),但韩德让依然感觉生无可恋,不久之后也去世了。

韩德让去世后,辽圣宗亲自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子。

标签: 萧太后辽朝北宋

更多文章

  • 赵云一生忠心耿耿,征战四方 刘备称帝后为什么不愿意封他为侯爵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云,蜀汉

    对赵云不能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声明一点,很多人因为赵云常为中军负责保卫工作,因此调侃赵云是“赵保镖”,所以认为是其不被重用而不被封侯。这是不对的。中军禁军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统帅的。足见信任和器重。曹操的“保镖”许褚可是在攻打邺城中表现出众,获封关内侯了

  • 顺昌之战中刘锜大破金兵,立了“中兴第一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锜,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锜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大将金兀术率领大军进犯中原,南宋守臣望风而逃,不到一月的时间,南宋的中原地区和陕西几乎全部沦丧。此时,东京副留守刘锜正在赴任途中,听到金兵南侵,东京(开封)失守的消息,他本可以原路返回,但出于高度的爱

  • 楚成王抓了宋襄公本以为稳赚不赔,谁知“王牌”变成“烫手山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楚成王,宋襄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春秋一奇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形势变幻有时波谲云诡,不能预测,考验着世人的智商。比如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成王,本以为打了胜仗,还抓了宋国国君,可能以此为要挟,攻城掠地无数,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荒诞,俘虏也会出难题。让楚王杀不得,放不舍。01宋襄公变“太上皇”,楚国

  • 南朝宋历史上第一个死因奇葩的皇帝:刘义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义符,南北朝

    对刘义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424年六月癸丑这一天,在吴郡金昌亭(今苏州市阊门内)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几名杀手突然闯入,要杀一位被幽禁于此的王爷。这次行刺事件,《宋书徐羡之传》载“羡之不许。遣使……杀帝于吴县。时……帝突走出昌门,追者以门关击之倒地,

  •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刘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才是正统,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蜀国,仿佛汉室指日可兴,然而蜀国才传二世,刘禅就开门投降,蜀国就此灭亡。面对刘禅的投降,许多人无比愤怒。邓艾偷袭

  • 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弱冠从军,在数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最终位极人臣,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霍去病的军事生涯又是短暂的,他仅仅只活了22年,便英年早逝,为后世留下了数之不尽的谜团。对于霍去病的死,一

  • 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盛行,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董仲舒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理论,至于提出“大一统”的原因当属多方面的:首先,汉朝初期采用黄老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到了国力相对强盛的汉武帝时期,便不那么受用了,需要新的思想来巩固

  •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换韩信,赵国四十万大军还会被坑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白起,赵括,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大将的用兵艺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

  • 朱瞻基背负骂名是因为蛐蛐 朱瞻基真的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缔造明朝仁宣盛世的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却背负骂名,原因是他喜欢玩蛐蛐。据说他为了满足自己玩蛐蛐的爱好,竟下诏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他广征蛐蛐。如此劳师动众,只为了满足朱瞻基这种有些怪异的嗜好,难怪朱瞻基会被后人贴上了昏君卡。朱瞻基实际

  • 刘邦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秦灭六国刘邦不提“亡国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是哪个国家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