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秘:嘉庆皇帝为什么会错立皇后与太子?

探秘:嘉庆皇帝为什么会错立皇后与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3/10 15:19:50

话说,自从我们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皇帝在册封皇后和选立太子时都是十分慎重的,因为,它既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关系到家族的家运。然而,当我们在回首清朝的嘉庆皇帝时,却不难发现,他在选立皇太子与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差点犯了大错。那么,这是咋回事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们先共同了解一下嘉庆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人。他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又叫颙琰,直至36岁时才继承帝位(中国的皇帝一般继位都较早),在位25年,61岁去世。而对于他,诸多的史学家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他是一位上承“康乾盛世”,下“道咸衰世”的过渡性帝王,相对而言,确实比较平庸。

然而,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却值得肯定,他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尽管在他平时的执政和生活中,总会有别人把他夸得天花乱坠,但他自己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清醒的头脑。为此,依据《清仁宗御制文初集》中记载,嘉庆皇帝曾经多次反复强调:“予赋性鲁钝,赖二先生切磋琢磨之功,十有余年,略开茅塞”。显然,作为一代帝王,嘉庆皇帝能反复说出这样一番话,能是自谦吗?回答是否定的。

网络配图

当然,也或许正因为他天生比较鲁钝,所以,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在选立皇太子与册立皇后的关键问题上,他始终都是举棋不定,直至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本来,历朝历代之中,立太子和立皇后之间就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一般情况下,是绝不应该同时册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回首我们的中国历史,曾经一再发生过类似的前车之鉴,即:皇后与储君之间,常常会因为太子并非皇后所亲生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一旦皇帝去世,皇后变为太后之后,加之,储君又不是皇后亲生的话,那么,就随时有可能造成一种动乱局面。

然而,可悲的是,嘉庆皇帝在后来却偏偏错走了这招险棋,竟然将当时围绕在他身边的两个非常优秀的人,一个是他的皇二子旻宁,一个是他非常喜爱的贵妃钮祜禄氏,同时,分别立了太子和皇后。那么,让嘉庆帝如此感到纠结的这两个人,究竟怎么样呢?咱们先看皇子旻宁。

事实上,旻宁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子,我们根据相关史料得知,旻宁的爷爷——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欢他。为此,当时,已经81岁的乾隆帝在到威逊格尔围场打猎时,还不忘记特意带上他这个10岁的孙子——旻宁。显然,当时的旻宁如此之小,就被乾隆如此宠爱,肯定是有其出色的表现。要知道,乾隆皇帝的孙子可多了去了,并不是现在咱们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而就在这次狩猎中,10岁的旻宁竟然就能够引弓射箭,一举中鹿,从而使他爷爷乾隆皇帝不禁心生喜悦,立刻赋诗一首,“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以纪念这个令他高兴的时刻。

然后,咱们再看钮祜禄氏。她出身名门,系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的后代,而其先祖额亦都因为是大清开国的五大臣之首,所以,曾经受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称赞。当然,能够获得嘉庆皇帝特别宠爱的女人,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为嘉庆皇帝还连生了两个皇子,而这在嘉庆帝的所有后妃之中,再无二例。要知道,嘉庆帝一共才有五个皇子,其中,就有两个皇子是钮祜禄氏所生。为此,嘉庆帝从内心深处就非常喜欢这个比他小16岁的女人。

网络配图

显然,由此可见,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嘉庆皇帝非常纠结。乃至,当到了嘉庆六年的四月,在当时的大清王朝,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格局,即:在皇太子旻宁被秘密立储后,钮祜禄氏也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当然,这时的嘉庆帝自我感觉是非常完美。然而,他却不知,实际上,一个巨大的隐患正在形成。

此后,真正考验嘉庆帝当年这个决策是否正确的时候终于到了。也就是:伴随着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突然暴亡于避暑山庄,一时间大有风雨欲来的节奏。因为,尽管早在嘉庆四年的时候,旻宁就被悄悄地立为了皇太子,但是,在关键时刻,那个秘密立储的匣子却突然找不见了,尽管大家搜遍了嘉庆帝的全身,以及寝宫,也还是一无所获。

于是,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大臣们开始争论不休。而此时,皇太子旻宁只好派人去圆明园,去找到太后——钮祜禄氏,请她出面。但是,太后这个时候的心情实在是太矛盾了,一边是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绵恺和绵忻;一边是旻宁,这个让自己纠结的皇子。

网络配图

她应该怎么选择呢?显然,这就相当于大清朝的一场生死考验。但幸运的是,恰好此时,嘉庆皇帝秘密立储的匣子突然找见了:“均元与大学士托津督内侍检御箧,得小金盒,启,宣示御书,立宣宗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消息传来,皇太子旻宁与皇太后钮祜禄氏两人才长出了一口气。

而旻宁就是后来大清朝的道光皇帝,在他登基之后,多多少少也为挽救清廷做出了一些贡献,要不然或许清朝早就灭亡了。

标签: 嘉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为何能够活到139岁?他的养身秘诀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传说姜子牙是商朝末年出生于山东,在封神榜中,姜子牙先是在朝歌做官,后来又到了西岐。周文王为了能够请来姜子牙,亲自跑到渭水边上去抬车,在此之前姜子牙曾经待过很多地方,还在黄河边上搭了一个棚子卖酒食,可谓是行踪不定,那么姜子牙到底是哪里人呢?历史长河不仅会让地理环境变迁,还会让山川沟壑移位。姜子牙出生在

  • 诸葛亮家财产清单足以让贪官汗颜让清官受鼓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功高盖世,按理说应该有不少财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家庭财产清单足以让贪官汗颜,让清官受鼓舞,让百姓肃然起敬。网络配图关于诸葛先生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在《自表后主

  • 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里?其中又蕴藏着哪些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成吉思汗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先后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形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从被部落抛弃的弃儿,成长为一代草原霸主,他经历了多少坎坷?在统一草原的征途上,手足、玩伴、义父,他都除之而后快,亡者的鲜血引领着一个强大帝国的崛起。他到

  • 史上第一权臣,三年内连杀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宇文护

    宇文护(513年-572年4月12日),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

  • 因一句醉话残遭宫女杀害,盘点史上最奇葩的五条帝王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洪秀全,刘邦,司马曜

    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400多个皇帝,有的做出了盛世、有的碌碌无为、有的贻臭万年。翻开各种《XXX本纪》《XX帝传》就会发现,他们的死前遗言不外乎“朕放不下天下苍生”“朕愧对黎明百姓”之类的云云,但今个咱来介绍介绍几个不走寻常路线的帝王遗言。最不靠谱的遗言——洪秀全“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

  • 首富吕不韦:为了上位献身王太后,最后却因男宠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不需要后人口干舍燥的争论不休,因毛泽东早在他的诗里面透露出来对秦始皇的态度,把他和汉武帝,唐太宗还有宋太祖等人放在一起来说,足以见秦始皇的功劳,尽管无法和今朝人物相比。但,一个皇帝也有自己的家,甚至有比普通人难念万倍的经,秦始皇的老爹不论是正统秦王还是商人吕不韦,总之,他的母亲

  • 如何在乱局中生存,康熙皇帝最长寿的儿子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胤禛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而那些失败的皇子,或被圈禁,或被流放。结局大都很悲惨,只有少数勉强活到了乾隆即位,才被释放。在这样的乱局中,却有一位皇子顽强的活了78岁,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爱新觉罗·胤裪,康熙第二十一子,康

  • 都说宦官乱政,这个宦官官至国公却一生忠心耿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高力士

    他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更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他就是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

  • 千古一帝秦始皇疑为私生子之谜,吕不韦充当不可思议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嬴政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当时六国养尊处优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无一不胆战心惊地揖首跪地、俯首称臣。然而,有人说,傲视天下的秦始皇内心却是异常脆弱,因为他对身世一直讳莫如深。那么,秦始皇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之谜?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即子楚,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赵

  • 清朝皇帝给这国国王一道圣旨,国王看过后,假牙都笑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乔治三世

    在中国古代,圣旨代表着皇帝之意,而皇帝是九五之尊,一国之主,权势跟地位无人可比,因而这圣旨也连带着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严。接旨之人需跪地磕头,以表恭敬臣服,毕竟见圣旨如见皇帝,但是满清时期乾隆皇帝发给英国国王的一道圣旨,乔治三世在看过后,却乐得假牙都掉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乾隆期间,清朝人口比以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