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时,东北丢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为啥多尔衮要负主要责任?

清朝时,东北丢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为啥多尔衮要负主要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43 更新时间:2024/1/23 7:13:35

清朝末年,沙俄趁着清政府腐败无能,侵占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其实,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应该怪多尔衮。这些土地是清末时期丢的,多尔衮又是清初的人物,为啥要承担这个责任呢?主要是他实行了一个政策。

(多尔衮)

清朝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与多尔衮是分不开的。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但是他年龄太小,所以清朝的实际掌舵人是摄政多尔衮。当时,恰值清王朝进入中国的关键时期,而多尔衮雄才大略,最后为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多尔衮入关后实施了六大弊政,其中一个弊政,让后世子孙丢了东北一百万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弊政就是禁关令。

啥是禁关令呢?清军入关后,逐步确定对中国的统治,对于统治一个比自己在政治、经济、化各个方面都优秀的汉民族来说,满族是没有这个自信心。多尔衮曾告诫满洲贵族如果在中原呆不下去了,那就退往关东,回东北老家。所以,满人倾族入关,

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柳条边)

咋样防止汉人进入东北呢?不能再建一座长城啊,不过清朝的权贵很有办法,建立了一座土墙,也就是现在人们常提到的柳条边。

柳条边的建设方法是这样的,先是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柳条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内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条之间再用绳连结,称之为“插柳结绳”,就像中原地区的竹篱笆。再在土堤的外侧,挖掘口宽八尺、底宽五尺、深八尺的边壕。

这个方法,要比建筑长城省事的多,又起到了隔离的作用。此外,柳条边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制。在整个柳条边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开一座门,称为边门,供出入柳条边之用。除边门外,还沿柳条边修建了300余座边台和封堆。每个边台设千总3~4人,下辖台丁150至200名。对边门、边台的官兵都有严格要求及处罚规定。

因为是禁区,经济自然非常落后。根据资料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大约是满清入关,封禁东北后的130年,吉林将军所辖地区只有五万多人,其所辖地区不小于七十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竟不足零点一个居民。作为重镇宁古塔,其落后程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据杨宾的《柳边记略》中记载说:宁古塔其地尚无汉人;满人中有钱的以麻为衣,穷人则穿兽皮;有一个官员,得到一些白(棉)布,缝了白衣服,过年时穿,看见的人无不羡慕。

东北的人烟稀少,给邻居沙俄一个好机会。

多尔衮的禁关令导致东北人烟稀少,而沙俄经常依靠武力实际占领中国土地。今天一小块,明天一大块,但是因为当时的东北人口少,很多地方已经被沙俄实际占领了,但是朝廷还不知道。

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朝内部腐败无能,沙俄借机签订协议,名正言顺的占领了这些土地。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帝俄以为有机可乘,在第二年春天,向清政府提出要商谈如何对付英国和法国,实际上,俄国人谈判的目的是为重新划定国界,吞食我国领土。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奉送给了俄罗斯。

英法联军继续侵略中国,在1860年十月攻占了北京,俄国人又认为有机可乘,居间“调停”,利诱和威逼双管齐下,清政府又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库页岛在内的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俄罗斯。

俄国在威胁和利诱下,清政府就给了俄罗斯大片土地,这块地方比英国和法国本土面积总和要大,比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总和要大,相当全国土地的十分之一。

清政府将这么大的土地割让给沙俄后,国内反响很小,主要是那时东北的人口太少了,经济还十分落后,人们对于割让的土地,没有感情。

标签: 清朝,多尔衮

更多文章

  • 三国里的隐藏神将,接连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孙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徐荣

    许多人都不太清楚徐荣是谁,又如何能够称得上神将二字?而一些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或许会嗤之一笑,想着一个被夏侯惇几回合就斩于马下的三流武将,也能称得上神将?不知是不是罗贯中对徐荣有什么偏见,以至于将他写的如此不堪。然而演义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徐荣或许不够有名,但他的战绩,却绝对称得上三国时期

  • 廉颇叛变之后,为什么一直百战百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其在赵国身经百战而未尝一败,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个很能打的将领。其在晚年因为不受重用而逃出赵国后。先后来到魏国、楚国,而且也都有任其为将领,尤其是楚国,专门把廉颇从魏国接到寿春,但是从史籍记载来看,老廉颇在两国并没有建立任何战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身经百战的老

  • 他是大唐陌刀高手,号称第一猛将,可惜遭受意外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757年9月,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沣河河畔。安禄山的帐下猛将,封爵北平王的李归仁带领十万叛军列阵于沣河北岸,其部不乏精锐的幽燕骑兵,他们这次迎战的便是前来收复长安的唐肃宗的长子,当时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封爵广平王,后来即位被称为唐代宗的李豫。李豫所部,是当时唐肃宗平叛的精锐,郭子仪为副帅统领中军,李

  • 为什么在唐朝之后,长安便不再成为国家的首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长安

    宋朝承接五代,而五代从后梁朱温开始,就把都城定在开封,因为开封当时是他的地盘,便于控制。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和后梁一样,把都城放在开封,并没有迁往洛阳或者是长安。宋朝开国时,接替了后周的政治遗产,其中也就包括定都在开封这一项。到宋太祖赵匡胤基本上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完成统一大业之后

  • 清朝哪个人被称作“烈宦”?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寇连材

    宦官作为六根不全的刑余之人,历代以来都受到人们的侧目歧视,更罔顾一些专权干政,遭人痛恨的权监了。然而在晚清,有一位宦官刚烈直谏,并招致了杀身之祸,其死后受到当时的政治家梁启超的极力讴歌,被称为“烈宦”,其报国之忠,令人钦佩。这个人就是宦

  • 雍正皇帝器重的张廷玉,为什么会被乾隆赶回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这么几位汉族官员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包括范文程、张廷玉、李鸿章等等。其中,张廷玉是唯一能够享受进入太庙的汉族官员。在康熙、雍正时期,这两位皇帝对张廷玉都很器重。尤其是雍正皇帝,对张廷玉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封。但是到了乾隆皇

  • 明朝严嵩为什么会变成奸臣?当时政治有多黑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严嵩,明朝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严嵩被纳入到《明史》的《奸臣传》之中,成为六大奸臣之一。但是其实在严嵩初入官场的时候,其并没有直接变坏成为一个奸臣。在严嵩最早进入官场的时候,他其实也是想成为一个诤臣的。严嵩在年轻的时候,其实对于当时明朝政府官场的腐败以及厂卫机构是非常排斥的。在严嵩24岁的时候,春风得意成

  • 萧何清廉一生为什么晚年会强卖民田,自毁清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何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评价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再深入分析一下,张良在汉朝建国后已经不管事,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以后基本处于一种被“限制居住”状态;萧何曾经

  • 他是五虎将里下场最惨的,全家上下200多人遭屠杀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超,三国

    三国历来就是爱好历史的朋友最喜欢了解研究的一个时期,因为在这个历史阶段,天下的局势最混乱也最精彩。各路诸侯兵马不断崛起又不断被打败降服,最后慢慢形成了以曹、孙、刘三家鼎立的格局。大家细细品味就能发现,相比于别的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将名士更为大家所熟知,再加上罗贯中老爷子的《三国演义》这个大IP,吸引了

  • 三国名将赵云出身贫困卑微,为什么有一身超强武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云,三国

    提起《三国演义》这本书,那些爱好文学的小伙伴肯定是如数家珍,这还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英雄好汉以及那些武艺高强的将士。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关羽,他能够在千军万马的包围中全身而退,切斩杀敌将颜良;还有马超,让曹洪兵荒马乱,且把当时荣耀一时的于禁打败,甚至最后还杀了李通;还有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