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朱允炆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个怎样的君主?

建文帝朱允炆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个怎样的君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58 更新时间:2023/12/6 20:26:45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朱允炆的故事。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允炆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谥号懿文太子。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1402年死)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他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现在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方孝孺是《周礼》,一部关于乌托邦式政府的经典著作——专家,他发觉他所见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

建文朝廷曾从朝鲜输入许多战马,想以此增强它的战斗力,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是这些办法未能影响一败涂地的战争结局。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将忠于建文的诸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朱允炆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

标签: 朱允炆明朝

更多文章

  • “北王”韦昌辉是什么实力?他为什么能能两个月杀杨秀清2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王”韦昌辉,清朝

    “北王”韦昌辉为何能两个月杀杨秀清2万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近现代的中国动荡不安,许多地方都是民不聊生,于是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起义,其中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场起义叫做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是农民对自己的一次解放,而这场运动的失败也是充满着各种必然性的

  • 北京保卫战背后的大功臣,于谦怎么会被杀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谦,明朝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领明军精锐在土木堡功亏一篑,数十万精兵血洒疆土,朱祁镇也被瓦刺人俘虏,内部空虚的大明时刻提防瓦刺的入侵,危机时时可能爆发,大部分大臣持迁都南京的意见,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提出积极备战保卫北京的策略。古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被俘成为大明最大的心病,也先也以明英

  • 他是战国时期的流浪公子 同时也是秦国崛起的领路人和奠基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秦献公

    秦献公早年的时候,被自己的祖父以年幼的名义夺走了君位,秦献公虽然是太子,但在当时的秦国经历了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子四代乱政,秦国处于大厦将倾的边缘,大片土地被魏国占领,随时有灭国之危险。说起四世乱政,跟其原因还是因为老老世族权势过大,而正值平庸的君主手里没有实权,也没有手握实权的权力,因此老

  •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每天吃饭的情况 司马懿为何的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吃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是一对不相上下的对手。在《三国演义》中,自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两人就在街亭开始了对战。自此,诸葛亮就和司马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在智力和军事上全面碾压司马懿,使得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决中,屡吃败仗

  • 除了四大美女,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代十国,古代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且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她们的美貌,但实际上这四大美女之所以名声流传至今,多半是她们在民间的影响力足够大。以至于很多美女没能排上榜,不是因为外貌,而是故事不够多,影响不深远。唐末五代十国,最有名的美女当属花蕊夫人。她是后蜀主

  • 岳乐这一生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清朝最勇猛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乐,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岳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清朝在建国之初猛将辈出,比如说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等,然而当这些纵横捭阖的将领故去之后,大清国显得人才匮乏,不过幸亏由一名宗室将领为爱新觉罗家族撑住了门面

  • 马岱在斩杀魏延之后 马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岱,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岱和魏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马岱趁魏延不注意将其杀死,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想要找个靠山,可惜他本身能力太差,这件事情以后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结局可能并不美好。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对于蜀汉的魏延都不陌生,小说当中他有着极为矛盾的人物形象,个人能力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何能掌握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万历,明朝

    万历朱翊钧虽然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他并不是不处理政事。对比现在,公司每天不开会,就是领导不管事,员工不干活吗,肯定不是的。在国家政治体系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非常地完善和健全了。唐朝的时期,政治决策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三品以上拟定,皇帝批复下发执行;宋朝的时候权力向中书省集中,相权有加强的趋势。到

  • 孝平皇后王嬿是什么身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的她为何会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平皇后,汉朝

    孝平皇后王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女子,她公公是皇帝、丈夫也是皇帝,就连自己的父亲居然也是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份高贵的女子,身为名门贵族的富贵小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地位超然,但是她最后却选择了自尽,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女子就是历史上

  • 匡复李唐的事业,狄仁杰没做到,为何张柬之做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狄仁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狄仁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老”字给人的感觉,老态龙钟,“老人家”的词语让人想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难道,人近暮年,就真的不中用了吗?未必。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八十一岁的老爷爷,干了一件连狄仁杰一生想干都没干成的大事——令武则天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