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36 更新时间:2023/12/28 4:30:57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康熙,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朱元璋与康熙同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都对太子进行了悉心培养,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仅鼓励,甚至还帮助太子朱标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康熙却对太子胤礽处处提防,绝不允许太子党势力坐大,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的气魄和胆识截然不同。朱元璋的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他不怕任何人造反,包括太子。而康熙的皇位是继承来的,最担心的事情恰恰是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太子也不例外。朱元璋又二十六个儿子,太子朱标为长子,同时也是马皇后所生,为嫡子,于情于理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或者英明神武的皇帝,对自己儿子大多不喜欢,都觉得“不类朕”,也就是没有自己英明神武的意思,比如秦始皇扶苏、朱棣看朱高炽都不怎么顺眼。

但是,朱元璋对朱标却非常喜欢,虽然他也觉得朱标性格柔弱,“不类朕”,但他不仅坚定地立朱标为太子,而且期间各种支持、各种袒护。朱标十岁即被立为吴世子,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在朱标6岁之际,朱元璋就开始让明朝大学者宋濂教朱标识字。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可以说当时的明朝顶尖人才都被朱元璋投入到太子朱标的教育问题上来了,目的就是为大明江山培养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信任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洪武十年时,朱元璋下令“朝中政事先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这就明确地把一部分权力交到了太子朱标手里,意思是小事你做主就行了,大事再来问我。要知道,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极为少见的,因为这样一来,太子就很容易和朝中的大臣交结、拉拢,从而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威胁,只有对太子有极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决定。朱标替朱元璋主持朝政十五年,期间多次有违背朱元璋意思的决定,也有反对朱元璋决定的时候,有一次甚至不惜跳河自杀来威胁朱元璋,但在史书上,我们却很难找到朱元璋责备朱标的记载,更没有见过朱元璋有意废黜太子的意向。为了将来朱标的皇位能够坐得更稳当,朱元璋鼓励太子培植自己的班底,当时的朝中重臣蓝玉、常升、曹震、冯胜、叶升等人都算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

比如,常遇春的女儿就是太子妃,而蓝玉为常遇春妻弟。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的老婆是朱标的乳母,叶升和蓝玉又是姻亲关系,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总之,这些人手中的权力当时能顶半个大明王朝,但朱元璋对此不仅视而不见,不加阻拦,甚至还有意促成。因为,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不怕朱标带着这些人谋反,当年他一无所有都能空手打下整个江山,如今有将有兵还怕什么?朱元璋很自信,他既自信他的太子朱标不会造他的反,也自信任何人造反也不是他的对手。他是人间的真龙,朱标只是一条游龙,其他的虾兵蟹将就更不会放在朱元璋心上了。可惜,朱标因病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否则朱棣哪有机会当上永乐大帝。

反观康熙,则与朱元璋不同。康熙有24个儿子,太子胤礽是次子,但却是嫡子,长子胤禔是庶子,所以于情于理立胤礽为太子也是众望所归。与朱元璋一样,康熙非常喜欢胤礽,在胤礽仅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就正式册封他为皇太子。幼年时代的胤礽一直跟随康熙生活,康熙也亲自为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制定了全面、周密的培养计划。胤礽六岁开始读书,康熙为他选择了当时的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后来又特召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开始在实践中锻炼胤礽,也十分的信任。比如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就命二十二岁的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

这样看起来,康熙对太子胤礽,和朱元璋对待太子朱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还是有的。康熙虽然让胤礽监国,但他对其并不放心,仍然派人对太子进行着严密监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康熙回来后立即对太子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就可以推断出来。尤其是康熙中期以后,他对太子不放心的程度愈增。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册封诸成年皇子,受封诸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康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太子的力量,让诸子对太子形成牵制。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又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将太子党的首脑人物索额图囚禁至死,在继续打击太子党势力的同时,也对太子进行了严重警告。

毫无疑问,康熙是喜爱太子胤礽的,但他仍然害怕胤礽会造他的反,这让康熙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害怕太子党势力坐大,要进行打击,另一方面,他看到胤礽受苦又于心不忍,所以才会出现两立两废太子的事情。最终,还是对皇位的依恋占了上风,康熙最终将胤礽囚禁,直到雍正二年病死。综上所述,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和康熙对待太子的态度并没有明显区别,但康熙虽然也是一代明君,却没有朱元璋那样的霸气,使得他对太子处处提防,既想将太子培养得更加出色,又担心太子谋反提前夺了他的皇位。所以说,康熙和朱元璋的出身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魄力和底气不同,自然在对待太子上的思路也不同,结果迥异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朱元璋康熙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赵国第一位君主的是谁?他都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烈侯,战国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三家分晋,就赵国来说,其正式成为诸侯国。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说他的故事,欢迎大家关注。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

  • 励精图治的汉文帝为何也有“迷信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文帝,汉朝

    汉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施行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使大汉国力大大增强。不过,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脑袋里却存有许多糟粕的迷信思想,这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最宠信的大臣名叫贾谊,贾卿经常被文帝召入宫中相谈,两人往往一聊就是一整夜。但汉文帝向贾谊

  • 汉灵帝刘宏执政期间,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宏,东汉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宏的谥号为“灵”,“灵”的意思是乱而不损,可见其荒淫至极。刘宏执政期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以各种名义搜刮钱财,甚至公开标价售卖官爵,除了这些行为,汉灵帝还做过哪些荒唐事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186年,汉灵帝命人在西园修建了千余间房屋,采来绿色的苔藓

  • 孟氏是如何成为宋哲宗的皇后的?她为何会被二度废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昭慈圣献皇后,北宋

    孟氏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任皇后,曾两度被废,但又二度复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说孟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1085年,10岁的宋哲宗赵煦登基,祖母高滔滔被尊为太皇太后。哲宗年幼,而高后历经英宗、神宗两朝,贤后的名望响彻天下,因此由她暂时临朝听政。1092年,赵煦已然到了成婚和亲政的年纪,

  • 伍子胥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伍子胥,春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春秋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他的才能和睿智不可否认,但在为人处世方面非议满满,很多人认为他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人物的典型代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

  • 祢衡为什么被叫做笼中鹦鹉?最后因为恃才傲物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祢衡,东汉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汉末名士,个性恃才傲物,最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章陵(今湖北枣阳市南)太守府,宾客云集,热闹非凡。有宾客为凑趣,进献太守一只鹦鹉。鹦鹉乖巧玲珑,模仿人声惟妙惟肖。太守举杯恳请表情高冷独坐一隅的祢衡为

  • 三国时期,守城本事一流的有哪些英雄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仁,三国

    三国时期的武将都讲究全能,意味着攻守兼备样样精通,但这样的名将一个朝代也出不了三五个。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群雄逐鹿,都喜欢进攻型将领,所以张辽张郃徐晃关羽张飞都被三国正史大书特书,而那些善于防守并对三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防守型名将,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 姜维真的是背锅侠吗 蜀汉灭亡姜维得负全部责任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姜维,蜀汉

    对蜀汉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是最冤的背锅侠吗?蜀汉灭亡,姜维得负全部责任吗?真相到底又是什么样的?姜维:你说我一个被打压得连成都都回不去的大将军,怎么就该为蜀汉灭亡背锅呢?姜维的后半生,完美地诠释了何为“败方MVP”。很多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完全来源

  • 三国周瑜的逝世真的与刘备孙权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时代战乱,群雄逐鹿开始互相征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说关羽曾与刘备刀兵相见,可能很多人会表示绝不可能,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在官渡之战中,刘备和关羽互相不知道对方行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首先我们来看《后汉书·袁绍列传》关于官渡之战的记载:“颜良攻曹

  • 姚崇为何被誉为“就时宰相”?他是如何消灭蝗灾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姚崇,唐朝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一生经历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曾三度拜相兼兵部尚书,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还有“就时宰相”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姚崇才思敏捷,通达知变,在武则天当政时就很受赏识。神龙元年(705年),姚崇协助宰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