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彭越为何没有被处刑反而还被升官?发生了什么?

彭越为何没有被处刑反而还被升官?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61 更新时间:2024/1/16 2:42:09

彭越,秦末起义群雄之一,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细数古代400多位帝王,如果论文治武功和贤能治国的话,汉高祖刘邦一定能榜上有名。刘邦的传奇不仅仅体现在他“草头王”的出身,更体现在他结束了秦朝的暴政,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措施,让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有道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刘邦做事在乎民心、向着民意,所以他开了新的“汉家气象”。

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刘邦打天下自然离不开他手下一帮文臣武将,没有他们的话,刘邦不可能“暗度陈仓”,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故而,在他称帝之后,为了笼络人心、稳固统治,刘邦兑现了自己曾经向跟随他的难兄难弟许下的诺言,将韩信张敖英布、彭越等9人封为异姓王。

将开国大臣进行圈地分封,这在历史上都曾引起不小的麻烦。刘邦的这一做法,无疑也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忧愁。这些藩王不仅有领土,更是手握兵权,将来造反怎么办?西周不就是被自己手下的诸侯国给灭掉的吗?于是刘邦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殿上君王堂下臣,君要臣死臣必亡

《淮阴侯列传》: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所谓“伴君如伴虎”,昔日功高震主的这些老臣,怎么也不会想到,汉家天下刚刚建立,皇帝刘邦就这么着急欲除之而后快,竟会把“兔死狗烹”演绎得如此“经典”。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刘邦想要除去这些异姓王,必须得有一个“由头”,否则难以服众。例如他在诛杀大将彭越的时候,就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除去。

彭越是谁?他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被刘邦封为了梁王。

公元前197年,陈豨(xī)在封地反叛,刘邦亲自领兵讨伐,要求彭越派兵助战。彭越称有病在身,不能亲自前去,只是派了一名部将带兵援助。这让刘邦勃然大怒,我堂堂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你一个小小的诸侯王竟敢不来帮忙,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

正想找彭越的茬儿,正好彭越的一个下属因为得罪了彭越,彭越打算将其杀掉,下属逃到刘邦那里,控告说彭越将要谋反。刘邦当机立断,派了一支军队突袭梁国,将毫无防备的彭越逮捕,定为谋反罪。但是刘邦并没有杀掉彭越,而是把他贬为庶民,流放蜀地。

在前往流放地的路上,彭越恰巧遇到了前去洛阳的吕后。彭越看到了希望,向吕后哭诉自己受屈的经过,希望吕后能出手相救。

吕后表面答应彭越会帮他这个忙,但事后他却建议刘邦说,彭越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太过优秀,决不能留下祸患,不如趁此机会将其杀掉,以绝后患。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最终被刘邦以“反行已具”的罪名杀死,在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梁国的封地被刘邦废除。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彭越很明显是被冤枉的,说他谋反,其实刘邦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就好比千年以后的秦桧对岳飞定罪“莫须有”一样荒诞。

但在平定陈豨这件事上,彭越确实脑袋里搭错了弦,让刘邦抓住了小辫子。彭越死后,刘邦似乎还是不足以泄愤,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也为了杀鸡儆猴,他把彭越的头颅挂到挂在洛阳的城门下示众,并且下令说:“有敢来探视或收殓的,杀无赦。”刘邦此举让天下的其他诸侯王噤若寒蝉,任由彭越及其三族的尸首曝尸荒野,也无人敢替他们收尸,更不要说祭拜他们了。

栾布无视“逆鳞”,拜祭昔日恩人

自古皇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有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彭越被诛杀,无人敢去收尸,放眼望去,整个梁国只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此人就是栾布。

栾布是西汉时期梁国人,他出生贫寒,曾做过卖酒的佣工。在此期间,他与西汉的开国功臣彭越有过交情。虽然彭越后来被封梁王,但是他与栾布相识时,只是一介平民,故而彭越与栾布二人可算是“布衣之交”。

彭越生前风光,死后却如此凄惨,即便是铁哥们,栾布又怎敢触犯“逆鳞”?原来,彭越曾救过栾布的性命,而且这次栾布也是做足了工作才来替恩人收尸的。

原来,栾布也没有一直做佣工,他因能力突出而被燕国的将领臧荼看中,成为都尉,后来臧荼成为了燕王,栾布便担任了将领。此后臧荼做了燕王掌握了大权后突然谋反,刘邦自然不允许谋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派兵攻打燕国,臧荼兵败被杀,栾布也做了俘虏。彭越得知他的朋友栾布被抓后,便向刘邦求情救回了栾布,并让他担任了梁国的大夫。

本来哥俩的事业如日中天,可谁知梁王彭越在栾布出使齐国的档口,被刘邦诬陷至死并被曝尸街头。栾布回到梁国时,才知道彭越被杀,既震惊又痛心。彭越对于栾布而言,既有友情,又有救命之恩。所以别人惧怕刘邦的禁令,栾布却不怕。而且,当时的人还多少保留着一些先秦时那种轻生重义的风骨。栾布决定替好朋友收尸。

只是让栾布不曾想到的是,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生死的考验。

高祖欲施“烹刑”,看栾布如何绝处逢生

栾布一哭,震动四野;而,君王一怒,则伏尸百万。

此人胆敢公然违背刘邦的命令,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围观的人心里都对这个家伙的下场暗暗咂舌:明知必死也要为救命恩人收尸,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又能改变什么呢?

人们的顾虑不无道理,刘邦诛杀异姓王,其心狠手辣世人皆知,此时替彭越强出头,栾布无异于以卵击石。

栾布收尸的消息很快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愤怒至极,命人将栾布给绑了。刘邦大骂:“你要和彭越一起造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探视或收殓,你偏偏要哭他祭他,那你和彭越一起造反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大骂一番后,刘邦命令侍卫将栾布“趣亨之”。

这里的“趣”通“趋”,“亨”读作pēng,古同“烹”。意思就是要将栾布处以烹刑,丢到锅里煮死。什么是“烹刑”?

通读《史记》你会发现“烹刑”一词经常出现。顾名思义,“烹刑”就是指把人放在大锅中煮熟,这是一种相当惨烈的酷刑。古代文言里的“斧钺汤镬”就是指的烹刑,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伯邑考,就曾被商纣王处以烹刑。不难想象,烹刑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通常都是君王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才会施行。

如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降时,而韩信却趁齐国对汉军不设防而领兵攻打,兵临城下时,齐王觉得自己受到了郦食其的诓骗,暴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杀;再如项羽当年俘获了刘邦的父亲,也曾经以“烹食其父”作为要挟,但被刘邦以“分一杯羹”怼得哑口无言。

此时,侍卫们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准备将他扔进锅里的时候,栾布突然回头说:“愿一言而死。”即,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刘邦不耐烦地问:“你想说什么?”

栾布这一句话倒是说了很多,他先是列举了彭越的功绩,然后说:

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

大意是说,现在天下平定了,彭越等人也被陛下您裂土封王,难道您仅仅因为他生病不能增援平判战乱,就能够断定他谋反吗?如此这般求全责备,恐怕诸天之下的将领都要感到胆寒,到时候大家能不人人自危吗?而彭越死了,我生不如死,你还是快点烹杀我吧。

刘邦心里清楚,这是栾布的激将法,这是指着鼻子骂自己忘恩负义。本想欲杀之而后快,但转念一想,万万不可。

刘邦听完栾布的话后,愣了好久,随后开始陷入了沉思,他似乎明白了栾布这是有备而来。按理说,栾布此番言论必将遭到烹刑并会被夷灭三族,但刘邦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智慧、胆识、心胸远超常人。他心里清楚,栾布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此时非但不能杀他,还要对其进行褒奖,以彰显一位帝王正确的是非观。

刘邦不怒反喜,他当下就做了决定:马上赦免栾布的罪过,并且将他封为都尉。人说栾布这一机缘巧合的反转,救了自己,实则不然。栾布被特赦,正是他抓住了刘邦的心理,让他无从下手。而刘邦这个义举,也让自己得了一个大度的美名,这正是刘邦想要的。

联系这段历史的前前后后不难看出,刘邦不杀栾布可不是偶尔事件。彭越被杀的同一年,韩信也被吕后杀害,而他的谋士蒯通与栾布的遭遇几乎相同。那么刘邦真的是那种耳根子极软,随便被人说几句话就可以不加追究之人吗?当然不是。

刘邦并非耳根软,更不是软弱之辈。他生前大肆屠杀异姓王就足以看出他的手段残暴,而栾布、蒯通之人的遭遇不过是他帝王权术的体现。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异姓王对于刘邦是大威胁,而栾布、蒯通、季布这样的谋士对刘邦而言不过是小角色,刘邦犯不上和这些人斤斤计较。而且刘邦放他们,远比杀了他们更有利。因为这些文人谋士的言论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刘邦放了他们更能获得天下百姓的好感。

这么看来,刘邦和栾布好比演双簧的两人,一个是有恃无恐,一个是见风使舵罢了。这也正应了那句话: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标签: 彭越汉朝

更多文章

  • 乾隆对令妃是真爱 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做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令妃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为皇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令妃这个人,知名度不大,热度非常高!在80后眼里,她是《还珠格格》里平易近人的“令妃娘娘”,在00后眼里,她是《延禧攻略》里敢爱敢恨的魏璎珞。如果这两个人你都不认识,没关系,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是

  •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官渡之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

  •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林儿,元朝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曾被推为大明王。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小明王韩林儿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准确地说起来,他算得上是红巾军的开国君王。为什么说他是开国君王呢?红巾军起义能够发展起来,韩山童是功不可没的。韩山童在元末的时候发动农民起义,他的做法,和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做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口碑确实不好。他以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屠戮元勋宿将著称于世,算得上是古代皇帝中,杀机最重的帝王。仅在洪武8年到洪武28年短短20年间,朱元璋制造“洪武四大案”,几乎将当初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攻城略

  •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裴松之,南朝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处直,五代十国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

  •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巢,唐朝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

  •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子嗣

    为何大多数清朝公主都没有子嗣?死后入殓时发现悲惨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王朝。作为一个由关外满族统治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清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服饰发型、皇室规矩等等。此外,清朝

  •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恢,蜀汉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

  •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