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燕军南下后能够迅速攻破南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朱棣燕军南下后能够迅速攻破南京城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7 更新时间:2024/1/24 10:08:50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靖难之役”中,由于朱棣是以“一隅敌天下”,因此燕王朱棣虽屡战屡胜、朝廷大军虽屡战屡败,但战场始终集中于河北山东地区,始终无法打开局面。但在建文四年(1402年)春夏之际,朱棣大军突然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南京城。要知道,明初驻守京师的京营多达48卫27万人,为何燕军南下后能够迅速攻破南京城呢?

“靖难之役”经过:燕军长期在河北山东作战,突然南下攻破南京城

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燕王朱棣以八百亲兵在北平起兵起,整个“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燕王朱棣虽然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武过人而屡战屡胜,但形势对燕军其实极为不利,因而始终被压制在河北、山东一带,直到建文四年(1402年)形势才突然发生改变。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影响天下走势的战争。

燕王朱棣以八百亲兵起兵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四,燕王朱棣凭借八百亲兵夺取北平控制权后,迅速四面出击,七月初六通州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七月十八永平归附;七月二十七以反间计使松亭关守将卜万下狱。北平周边迅速被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其实根据朱元璋的布置,使得各地藩王之间相互牵制,例如燕王东北有辽王、北面则有宁王、西边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这些王爷多有带兵经历,若是不出意外,燕王朱棣根本难以动态。然而由于鲁王朱檀、晋王朱棡等先后去世,而建文帝又连削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朱棣起兵后谷王朱橞又逃回南京,再加上建文帝后将辽王、宁王召还京师,彻底使得燕王朱棣失去了牵制。

建文帝先以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讨伐燕军,结果在河北“滹沱河之战”中遭遇战败。之后,根据黄子澄的推荐,建文帝又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率领耿炳文残部以及抽调的各路军马,共计50万兵马再度北伐,李景隆率军直扑北平。结果,朱棣偷袭大宁收编大宁军队,之后在“郑坝村之战”击败李景隆,南军损兵折将十余万,李景隆撤回德州。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朝廷再度筹措大军,由李景隆统率六十万大军再度北伐,双方在白沟河交战,由于决战时李景隆帅旗突然断裂,导致南军陷入混乱,结果再度遭遇大败,损兵折将十余万,李景隆再度撤回德州。之后,朝廷又以盛庸为将,屯兵德州遏制燕军南下。此后,燕军与朝廷大军在河北、山东地区长期交战,燕军虽然多次取胜,但始终无法打通南下的途径。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先在“灵璧之战”击溃南军主力,后又击败盛庸。次年五月,扬州、高邮先后不战而降,再加上驻守长江的水军投降,燕军逐成功渡过长江、直取南京城,后因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开门迎降,燕王逐进入南京城,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至此结束,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孤军南下,为何最终能够夺取南京?

明朝实行卫所制,其中一卫辖五个千户所,共5600人。洪武年间,为拱卫京师安危,于南京周围设48卫,共计约28万精锐军队。燕军孤军南下,为何却能直接夺取南京城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用人不当,失去夹击机会。“靖难之役”持续数年,建文帝朱允炆在用人方面完全就是个迷,最初任用长兴侯耿炳文倒也说得过去,之后任用李景隆也可说一时用人不当,然而因济南一战而用盛庸明显是昏招,盛庸此前不过一参将,能力本就有限,守一隅或许尚可,统筹全局显然不行,结果被朱棣搞的焦头烂额。之后,又起用驸马梅殷驻守淮安,结果这位仁兄真就扎在淮安不走了,当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朱棣绕过他南下他也不管,盛庸好歹还知道不断纠缠朱棣呢,结果直到朱棣攻破南京,这位仁兄仍然“不知道”,朱棣登基后也懒得理他,只让宁国公主写了一封家书将其召回。事实上,朱允炆也并非无人可用,平安、徐辉祖均可堪一用,奈何建文帝对武将并不信任,这些人始终未受重用。

2、抽调京营,京城兵力空虚。正如前面所说,朱元璋为保证南京安全,于周边驻扎了多达28万精锐部队,然而整个靖难之役,由于前线接连战败,不断损兵折将,建文帝虽然坐拥天下,竟然开始出现了兵力空虚,不得不抽调京营补充前线,导致京师城防空虚,朱允炆甚至已经到了不得不派人四处募兵的境地。而从靖难过程可见,朱棣南下一路频繁遭遇抵抗,但到了南京外围时却一路势如破竹,可见京师周围已经是严重兵力不足。

3、不够决绝,导致军心不稳。建文帝继位之初,在皇位未稳的情况下便开始削藩,这本就犯了大忌,再加上重新“方、黄、齐”等文官集团,而明初藩王又大多有带兵经历,导致武将集团打心底对其较为疏远。此外,建文帝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汉景帝面对“七国之乱”尚且知道杀晁错坐实“七王”谋逆,即使燕军已经杀到南京城下,建文帝仍然不肯诛杀“方、黄、齐”,使朱棣始终占据着“清君侧”的舆论上风,导致朝廷军队始终军心不稳。朱棣南下途中,扬州、高邮等重地先后归降,就连长江天堑也因水师的归降而形同虚设,而南京外围镇江等地再度不战而降,朱棣一路势如破竹,除了盛庸等人之外,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4、迷之用人,错失最后机会。当燕军杀到南京城下时,朱允炆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前往谈判,无果之后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率军守卫各门,等待外出募兵的大臣或在外的兵马前来勤王。按理来说,南京作为京师重地,即使兵马不足,凭借高耸的城墙和完善的城防,以及足够的粮食储备,坚守待援根本不成问题。可建文帝偏偏在用人上出了纰漏,不仅接连战败的李景隆再度被启用,竟然还将在南京的各位王爷派了出去,他难道忘了自己的削藩之策了吗?结果,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军大摇大摆的便进了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这种情形下,就算各地兵马想要勤王,朱允炆也根本没有给他们赶到南京的时间。

历史上,藩王造反基本均以失败告终,朱棣乃是唯一成功的一位,原因便在于以一隅敌天下难度系数太高。然而,坐拥天下的朱允炆偏偏就败给了朱棣,虽说有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影响存在,但朱允炆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嘉庆为什么对福康安如此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清朝,福康安

    还不了解:乾隆和福康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和福康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嘉庆为什么对福康安如此厌恶?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清代的时候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他们三个身上都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对比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有很多政治方面的传奇故事。但是乾隆皇帝实

  • 朱元璋能建立明朝,在他的道路上对他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除了内因起作

  •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五虎上将的后人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五虎上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五虎上将的后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五虎上将那么厉害,他们的后人怎么样?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三国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都勇猛无敌,堪称盖世之大英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些大佬们都这么厉害,那么他们的后人怎么

  • 于成龙的出身如何?他去世后为何能得到康熙帝的追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成龙,清朝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他是清朝初期著名清官,他廉洁刻苦,为官期间拥有卓越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成龙中年开始仕途,在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获得了许多的功名和政绩,做出了许多的卓越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廉吏”。

  • 早期的四大美女中是有赵飞燕 赵飞燕后来为什么被移除行列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四大美女

    还不了解:古代四大美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四大美女中是有赵飞燕的,赵飞燕后来为什么被抹掉了?赵飞燕被移除的原因是什么?说到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几乎是众人皆知,不过,早期的四大美人并没有貂蝉,她的位置被赵飞燕占着。那么为何赵飞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这

  • 不好声色不吃丹药的明孝宗,怎么36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孝宗,明朝

    明孝宗不好声色、不服丹药,为何年仅36岁就驾崩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看看明孝宗的生命的最后八天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1505年农历四月三十,明孝宗感到身体不适,“偶感风寒”,所以没有上朝,不过他依然能够处理政务。到了第二天,礼部尚书张昇等人具折问安,明孝宗说道:

  • 陆逊曾深得孙权的信任,为何最后因内心愤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逊,东吴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第一任大都督,他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博览群书,知人善任,宽容清廉的人,颇受孙权的信任,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逊跟随孙权行军打仗,从来没有出过错误,几乎是战无不胜。在对一些事情的见解上面也是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因此他非常受到孙

  • 宇文化及一定要杀隋炀帝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不控制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化及,隋朝

    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隋将司马德戡、裴虔通、元礼等人引兵入宫逮捕了隋炀帝杨广,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那么,宇文化及为何要杀死杨广,而不让其作为傀儡呢?实力问题:宇文化及实力有限,隋炀帝杨广难以掌控权臣立傀儡,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那便是“主弱臣强”,只有如此,权

  • 苏麻喇姑奇在哪里?她去世后的葬礼规模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8岁登基,4岁掌权康熙,康熙(1654—1722年),清朝第二代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如果用一个词

  •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王喜姐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喜姐,明朝

    她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现象,于是定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意思是明朝的天子选皇后或妃子,亲王选王妃或妾室,都必须从良家女中谨慎挑选。只要是品行端正、容止美丽,可以不论她们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