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成龙的出身如何?他去世后为何能得到康熙帝的追封?

于成龙的出身如何?他去世后为何能得到康熙帝的追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4/1/17 11:04:31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他是清朝初期著名清官,他廉洁刻苦,为官期间拥有卓越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于成龙中年开始仕途,在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获得了许多的功名和政绩,做出了许多的卓越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廉吏”。

说他是天下第一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不仅因为这“第一廉吏”的称号是康熙皇帝亲自称赞的,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坟墓被人用瓷碗叩白灰铸成,并用松香灌注、寓意“一世清白”的官吏。

一、于成龙的出身

于成龙从小饱读诗书、博闻强识,能写得一手好章。他的文章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尤其喜欢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的时候,发现了本考场的考官收受贿赂,在考试中徇私舞弊行贿人员,于是正直勇敢的他,毅然在考卷上痛骂这一行为,触怒了考官的权威,因此与正榜无缘,只考了个副榜贡生。

虽然没有中举,但好在他还有参加会试的资格,并凭借着他的才能取得了做官的机会。然而于成龙却对乡试落榜之事耿耿于怀,没有接受这个官职,以父亲生病为由回到了家乡。

后来于成龙保持着学习积极性并继续参加乡试,然而却一再落榜。三十五岁的他,开始面临着兄长病逝、父母迟暮、孩子上学的困境,身为顶梁柱,他只得渐渐放弃科举考试的梦想。

一直到1661年,四十四岁的于成龙进入了国子监学习,并在结课之后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不管亲朋好友如劝阻,他毅然决然前往偏远的广西罗城去担任县令官。

当时的罗城刚刚归清朝统治不久,局势不明、人心不稳、经济萧条,城内景致破败不堪、田地荒芜、人口稀少。上几任知县死的死逃的逃,连跟随于成龙前来赴任的随从们也都纷纷逃命或死亡。

长途跋涉后的于成龙身体抱恙,却没有像样的县衙门给他居住和理事,他只能拖着病体在关帝庙居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于成龙开始了他的仕途。

二、于成龙的功绩

罗城在于成龙的努力下,仅仅用了三年,百姓就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此事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认可,主政广西的金光祖等人更是将罗城评选为了全省的榜样模范城市。

1667年,于成龙被金光祖等人举荐为“卓异”。后来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治理能力一路升迁,越来越受到朝廷的器重,并在几年后于黄州被湖广巡抚张朝珍再次推举为“卓异”。

这还没有结束,在1673年,凭借着丰功伟绩,于成龙第三次被凭“卓异”,并直接升为了武昌知府。可以连得三次“卓异”,这功德纵观整个清朝都是少有的。

于成龙在任职武昌知府的同年,吴三桂起兵反叛,“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用“伪札”一计制造暴动,导致朝局混乱,许多百姓被捕杀,大家人心惶惶。当时武昌县的刘君孚父子俩也接受了吴三桂的“伪札”,因此武昌县也发动了骚乱。

暴动一出,德高望重的于成龙便被大家请求出面,来处理这一骚乱。他临危不乱,有理有条,先查清了事件真相,然后贴出告示安抚百姓,防止暴动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多伤亡。

接着他不畏生死,只身犯险前往刘君孚的军营,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说,成功说服了刘君孚及其手下归降,仅仅用了十天就顺利将动乱平息。

后来于成龙被调往黄州,黄州府内有奸细混入,与当地豪绅联手,再一次发起暴动。这次的暴动规模与阵仗远远超过第一次,但是于成龙丝毫没有退缩。

他发动组织了勇敢的义士们来保护黄州,喊出坚决不放弃黄州的口号,身先士卒地冲锋在前线,最终又一次成功将暴乱平息。这次的用时也仅仅只有二十多天,十分令人惊奇。

于成龙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为民谋福祉。他加强律法,严厉打击犯罪,保护一方百姓安宁。他练兵强兵,积极对外求和建交,解决了内忧外患的难题。

为了解决当时频发的盗窃事件,他不畏辛劳,亲自走访勘破每一起案件,竭尽所能解决百姓们的诉求。对待犯错的人民,他宽严并施,其刑法思想影响了后世数代人。

他积极整顿吏治,对自己和手下都十分严格,一生中颁布了数册制度法典,来规范官员行为作风。同时他还重视教育,重视科举的公平正义,并且设立了“义学”,帮助贫困百姓读书识字,为大清培养了不少人才。

三、死后被康熙追封

于成龙一生清廉,刚正不阿,至善至纯。他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不为自己谋一丝的福利,全心全意为百姓为清廷燃烧自己。

官位越做越大,他的生活却越来越苦,甚至常年只吃得起素菜而不知肉食之味,实在令人感叹。他死后,家中遗物除了一身官服再无其他。为官二十多年,他坚持不带家眷,和妻儿天涯分离,一辈子孤苦无依。

他的正直感动了天下,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全南京城的百姓,不论商贩还是僧侣,不论老人还是小孩,无一不为之落泪。康熙感念于成龙的事迹,破例为他亲笔题写碑文,并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其谥号为“清端”,以此来祭奠他清苦廉洁的一生。

后来乾隆皇帝也多次祭拜于成龙的祠堂,并写下了“清风是式”这四个字的御书。后世许多官员都奉于成龙为榜样,并将于成龙的著作视为做官的必修课之一。

于成龙的一生,可以说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之路。年少时的正气,就算被黑暗势力频频打击,他也始终没有改变初心,没有选择走捷径。他一直都在坚持地做自己,一生都将正直和善良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的事迹势必会影响后世之人。现今社会,法制体系越发健全完善,贪污受贿、包庇犯罪等不正官风正在收敛。

希望官员们都能于成龙前辈学习,身处高位,就要承担身居高位的职责和义务,就要甘愿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这样,人民才能越来越幸福,祖国才能越来越强大。

标签: 于成龙清朝

更多文章

  • 早期的四大美女中是有赵飞燕 赵飞燕后来为什么被移除行列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四大美女

    还不了解:古代四大美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四大美女中是有赵飞燕的,赵飞燕后来为什么被抹掉了?赵飞燕被移除的原因是什么?说到我国古代四大美人,几乎是众人皆知,不过,早期的四大美人并没有貂蝉,她的位置被赵飞燕占着。那么为何赵飞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这

  • 不好声色不吃丹药的明孝宗,怎么36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孝宗,明朝

    明孝宗不好声色、不服丹药,为何年仅36岁就驾崩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看看明孝宗的生命的最后八天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1505年农历四月三十,明孝宗感到身体不适,“偶感风寒”,所以没有上朝,不过他依然能够处理政务。到了第二天,礼部尚书张昇等人具折问安,明孝宗说道:

  • 陆逊曾深得孙权的信任,为何最后因内心愤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逊,东吴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第一任大都督,他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博览群书,知人善任,宽容清廉的人,颇受孙权的信任,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逊跟随孙权行军打仗,从来没有出过错误,几乎是战无不胜。在对一些事情的见解上面也是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因此他非常受到孙

  • 宇文化及一定要杀隋炀帝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不控制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化及,隋朝

    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隋将司马德戡、裴虔通、元礼等人引兵入宫逮捕了隋炀帝杨广,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那么,宇文化及为何要杀死杨广,而不让其作为傀儡呢?实力问题:宇文化及实力有限,隋炀帝杨广难以掌控权臣立傀儡,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那便是“主弱臣强”,只有如此,权

  • 苏麻喇姑奇在哪里?她去世后的葬礼规模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8岁登基,4岁掌权康熙,康熙(1654—1722年),清朝第二代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如果用一个词

  •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王喜姐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喜姐,明朝

    她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防止出现外戚干政现象,于是定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意思是明朝的天子选皇后或妃子,亲王选王妃或妾室,都必须从良家女中谨慎挑选。只要是品行端正、容止美丽,可以不论她们的出身。

  • 王安石为什么会二次罢相?从诗作中探索王安石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安石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

  • 苏麻喇姑身为侍女却以嫔妃礼仪下葬 康熙为什么要那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苏麻喇姑

    对苏麻喇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苏麻喇姑当初只是一个侍女,苏麻喇姑死后,康熙为什么以嫔妃身份安葬她?“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帝王作为古代社会最有权力的人,他们可以拥有后宫佳丽。而关于后宫之中的妃嫔制度,人们也是非常好奇。在清代时期,皇帝的后宫各级

  • 康熙的敬敏皇贵妃最后为何能葬入帝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敬敏皇贵妃,清朝

    康熙皇帝生前,共有过三位皇后,即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这三位皇后最终,也名正言顺入葬了康熙景陵地宫。另外,孝恭仁皇后是雍正皇帝生母,因此去世后,仍然入葬景陵地宫。可见在清朝初期,能够与皇帝合葬的,不是他自己的皇后,就是储君的生母。然而,在康熙景陵地宫中,除了前面说到的四位皇后,还葬着一

  • 刘邦临死前没有设计保护戚夫人,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汉朝

    公元前195年,刘邦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楚汉争霸时期,当吕雉深陷项羽军营之时,刘邦便已经有了新宠戚夫人,后“鸿沟议和”吕雉得以归来,但刘邦的心却早已挽不回。到了刘邦晚年,他又意图废立太子,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取代吕雉之子刘盈,虽然最终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