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瞻基为何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祸

朱瞻基为何年仅36岁就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2/9 16:33:41

朱瞻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朝在我国封建王朝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废丞相、设内阁以及恐怖的锦衣卫、东厂制度。还公认的盛产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乐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旷工皇帝万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个个都在领域内拿到了冠军。

当然这里面,名声最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

朱瞻基被公认为贤明君主,从好圣孙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虽然只在位十年,却创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只是,他一生既不爱炼丹修道,也不沉迷女色,更不热衷口欲,却在壮年早逝,这是怎么回事?

好圣孙朱瞻基,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历代帝王和史学家出于维护天子之位神秘性的考虑,都对帝王的出身附加上种种异象,最有名莫过于刘邦赤帝子的身份,而到了朱瞻基这里也不例外,据说朱瞻基出生前夜,祖父朱棣梦见父亲赐予自己象征着帝王身份的大圭,是个吉兆,因此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祖父朱棣的喜爱。

长大成人后的朱瞻基也不负众望,相貌英武,天资聪慧,特别是博闻强识,处处都透着灵性,而且好些脾气秉性,更与年轻时的朱棣格外相似,再加上他的母亲张氏出了名的贤惠。

如此这些,让朱棣认为孙子朱瞻基身上有帝王潜质,甚至因此在选择太子的考虑上,被心腹大臣一句“好圣孙”说动,最终选择性格温和却肥胖有腿疾、体弱多病的长子朱高炽,也即朱瞻基的父亲做了太子。

从后来很多行径看,朱棣对这个长孙比对长子还上心:不仅让靖难第一谋士姚广孝做朱瞻基的首席老师,而且常常带朱瞻基出门打猎、走访农家、了解民间疾苦,甚至在亲征瓦剌时,朱棣更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地教他在真实战争中如何统兵布阵、权谋术势、后勤运作以及战阵冲杀等等。

任谁都看得出来,朱棣是将长孙朱瞻基当作帝王去培养的。

而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爷爷朱棣的期望,能文能武,完美地展现出英明神武、统御群臣、治国理政的高超能力。

完美无缺的蟋蟀天子,缔造“仁宣之治”

仁宗皇帝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因病离世,其帝王生涯短暂,但正是他在位时矫正了朱棣在位时期的许多严厉政策、平反靖难时被打成叛贼的诸多官员,又以仁治国,休养生息,开了“仁宣之治”的序幕。

不过,开启“仁宣之治”的虽然是朱高炽,完成这项伟业的却是继位的太子朱瞻基。

朱高炽驾崩,太子朱瞻基毫无悬念、毫无意外的继位,而后雷厉风行迅速平定了两个叔叔朱高燧和朱高煦的叛乱,将皇帝的权力、地位牢牢抓在手中。

接着他一手敲定,以“壁虎断尾”的方式放弃交趾,及时从战争不利、财政亏空的泥潭中抽身而退,解决了让爷爷朱棣都头疼的安南边境问题。此外,朱瞻基还励精图治,削减赋税,扶持农业,同时坚决改革吏治,大力革除腐败,促成贤明开化的“三杨内阁”出现。

至此,朱瞻基全面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明朝的经济发展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可以说,正是这些一系列的变革转型,让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不仅经济稳定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军队战斗力也进一步提高,火药等科技造物大规模装备进入军队。而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三条正是所谓封建王朝盛世的标准,朱瞻基在位期间样样全占。

朱瞻基:不恋女色不炼丹修道,却在壮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祸

可惜,就是这么一位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却仅仅在位十年,从26岁登基继位到36岁便驾崩,英年早逝。

令后人奇怪的也正是这件事,为什么一个不恋女色、不爱炼丹,甚至武力值不错、生活条件水平也高、政事还有内阁处理和分担的皇帝会这么短命?

史料记载,朱瞻基文武双全,身体贼棒,但是在他酒色财气都不追求的情况下却有一个嗜好引人瞩目,那就是他“蟋蟀天子”雅号的由来:他特别喜欢斗蛐蛐!

因为喜欢斗蛐蛐,他还命人专门打造出一种装蛐蛐的罐子,名曰“宣德炉”,时常抱在手中、放在身边,而这种宣德炉的主要成分之一却是“白水铅”。

所谓白水铅是一种重金属,朱瞻基长时间接触“白水铅”,极大可能慢性铅中毒,如此一来,不难解释朱瞻基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差的情况下,为何无法长寿的问题。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可靠史料的佐证,正史对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只是寥寥几笔,1434突然患病,1435年1月便驾崩,仅此而已。

标签: 明朝朱瞻基

更多文章

  • 晁错的主要成就:重农贵粟,移民实边,坚定削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晁错,主要成就

    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在政治和文学反面都颇有建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政治贡献重农贵粟晁错力主

  • 推动盛世达到巅峰的汉景帝,他真的是个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景帝,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这是《资治通鉴》里对于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评语。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盛世。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帝王共同努力下汉朝出现国家安稳,稳定发展的局面。其中在汉景帝刘启统治期间更是将盛世推向高潮。而今天我们就顺着

  • 王彦超是什么人?能征善战又懂时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彦超,宋朝

    说到王彦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大将王彦超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能征善战,又懂时势,屡次升迁,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被朝廷害死,得以全身而退。王彦超出身将门,父亲王重霸,曾参与唐末黄巢起义,后又降唐,后梁时,官居太子少傅,加尚书,后以光禄卿致仕。王彦超从小就养成了温和恭谨的性格,器度不凡,能够礼贤下士。

  • 晋朝皇帝司马伦到底有多奇葩 国库到最后竟然发不起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朝,工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朝工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以民为本,可见百姓才是根基。正如我们所知,百人之中不一定有一个是国家吏员,可是历史中还真有一个奇葩的时代,在那个时期官员遍地走,到处都是当官的,跟上街赶集似得。那就是结束三国分裂的晋国,在晋国出了一个奇葩的皇帝,爱封官加爵

  • 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卫青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

  • 同治帝为什么只活到了19岁?他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同治帝,清朝

    对同治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古代皇帝追求永生。毕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稳定龙椅,成为封建统治者。在清朝,乾隆皇帝活得最长,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死得最早,19岁时就去世了。后人不禁为他的早逝感到难过。然而,历史上,同治皇帝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六

  • 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管叔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文王,管叔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

  • 李自成的鼎盛为何只是昙花一现?他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明末

    李自成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1644年3月,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以身殉国,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国祚276年。明朝灭亡以后,李自成可谓是如日中天,虽然当时还有关外大清、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方的南明小朝廷三方势力,虽然在今天来看,后来统一天下的大清才是主角,

  • 固伦和孝公主为什么没有后代?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

    固伦和孝公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细看我国古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无论是秦汉还是晋隋唐元宋明都不及最后的皇朝—清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对于清朝,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闭关锁国和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这些。然而,作为一个将封建经济推向鼎盛的皇朝,清朝期间也有过不少风

  • 盘点唐宋八大家的八大名句,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宋八大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中国文学史上,从散文领域的角度综合评价,应该以唐宋八大家的成就最高,八位文学艺术史上的泰山北斗,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宋朝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杨绛女士百岁感言曾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