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安邦定国的方法,到朱元璋这里就反过来用了

刘邦安邦定国的方法,到朱元璋这里就反过来用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3 更新时间:2024/1/16 12:03:42

现在提起朱元璋来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和刘邦有点像,其实这件事不只是现在的人们认同,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是非的认同这件事的,甚至当时的读书人还有一批人宣传朱元璋其实是刘邦的转世,当然了这件事听听就好。

不过虽说这件事是无稽之谈,但是朱元璋还真就一点没管,甚至自己没事也拿这件事说事。所以各位看朱元璋最初制定明朝的国策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的地方都和汉朝相像的。不过还真就有一件事,朱元璋非但没有像刘邦学,反而反过来执行了。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世的时候韩信曾经勾结匈奴造反,而刘邦也没想自己的军事能力到底够不够就出兵去攻打匈奴了,结果很简单,那就是刘邦九死一生的逃了回来。而这个时候匈奴还是一个问题,于是刘邦的一个臣子就给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和亲,这样下一任匈奴可能就是刘邦的外孙子了不是?

刘邦一听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于是就答应了,但是刘邦却没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匈奴会把和亲公主生下的孩子当成下一任大汉嘛?而且匈奴进犯中原可不仅仅是为了争地盘,而是为了抢夺粮食活下去。

所以和亲的政策虽说历朝历代都在执行,但其实基本没有效果,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仅仅靠一个女人来解决的话还是有些太儿戏了,毕竟不是每个公主都是芈月不是?这个时候可能有人说了,明朝就没和亲。

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知,明朝也是有和亲的,只不过前面说了朱元璋在这件事上是反过来做的。历朝历代的和亲都是中原嫁公主。而明朝就反过来了,变成了你们番邦的公主嫁过来。对这项政策执行的最狠的应该就是朱棣,把朝鲜所有的美貌女子都列入了采女的范围。

其实要我看这才是真正体现出大国风范的一种做法,否则把中原的女儿嫁出去一般都不会活的太长久,生活习惯不说,单单是气候就是能要命的,而让番邦把女儿嫁过来就不一样了,中原风土怡人、民风淳朴那就是来享福的不是?

标签: 明朝朱元璋刘邦

更多文章

  • 比武则天更放荡,如果不是没想当皇帝,历史上就不止一个武则天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冯太后

    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拿慈禧和武则天相比,作为同样站在权利巅峰的女人,她们有着后人津津乐道的艳史,只是慈禧没有武则天的作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冯太后,比起武则天来不输分毫,香艳史更是让武则天汗颜。公元452年,年仅13岁的拓跋溶登基为帝,是为文成帝。不久,选中11岁的冯氏为贵人。第二年就被立

  • 北宋名臣寇准,一半文人一半战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早年与澶渊之盟太平兴国年间进士,授大理评事(阶官,从八品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阶官,从五品下)、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阶官

  • 末代皇帝的风流情史,与六个女人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溥仪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生于1906年,是光绪皇帝之侄,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先后死去。不满3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巨

  •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为何传位给了其弟弟宋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想来很多人都知道。而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的亲弟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般中原皇权的更替,父死子继是基本的传承顺序。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因为皇帝无子,近亲中也没有可以过继的。但

  • 唐太宗的韦氏身高1.9米,死后陪葬在昭陵最好的墓中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水浒传中最弱的人,四次征讨竟然可以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山好汉,水浒传,宋江,宋清,

    说起梁山好汉,我们脑海里大多想到的大多是宋江、武松、卢俊义这样的主要人物,而今天要说的,是梁山好汉中最不起眼、武功最差的一位。在整部《水浒传》中,宋江是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其中几场还顺带介绍了他的弟弟、另一位梁山好汉宋清。没错,小编在这里用的是“顺带”,因为宋清太没有存在感了。武功太弱,因为有宋江的

  • 隋炀帝要是皇帝宝座是考出来的话,他都比他老哥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炀帝,隋文帝,

    隋炀帝作为隋文帝的二儿子。他是没有机会染指皇权的。因为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太子才是皇位的正宗继承人,而隋文帝当时已立他的哥哥杨勇作为太子。但事在人为,杨广很不甘心,他算计来算计去,誓要从杨勇的手中夺取太子的身份。于是他拉拢朝中的权臣杨素替他说话,又抓住了隋文帝夫妇崇尚节俭的特点,诬陷杨勇生活奢靡腐化

  • 明朝这位皇室福王,引发众怒,居然被煮熟当下酒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常洵,崇祯,

    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是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是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是拒不交代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

  •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关羽,曹操,典韦,张绣,刘备,诸葛亮,

    三国中打仗就会有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如果是错误的,那结果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常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不犯错,只不过犯错的程度有多严重罢了。有些失误可能无关紧要,但是有些失误可能就抱憾终身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中最严重的几次决策失误吧。一 曹操宛城风流失误公元197年,曹操带兵攻打

  • 康熙流放了一个人,导致中国落后两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热兵器,火炮,康熙,戴梓,

    清朝末年的中国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将诺大的中国看作一块肥肉,都想咬上一口,都想从中国得到点利益,而中国在与这些列强的斗争中总是处于下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太古落后。史料上形容西方列强,总用一个词,那就是“坚船利炮”。然而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热兵器制造技术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