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6岁少年崇祯 如何用三个月就弄死了魏忠贤?

16岁少年崇祯 如何用三个月就弄死了魏忠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64 更新时间:2024/3/2 4:52:34

昨晚上,最爱君去看了《绣春刀2:修罗战场》,电影讲述的是明朝末年,信王朱由检(日后的崇祯皇帝)如何密谋上位,并与大宦官魏忠贤的势力进行纠斗,锦衣卫沈炼被无端卷入其中的故事,尽管历史真假混杂其中,但最爱君觉得,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杰出武侠电影。

而今天,最爱君就要来讲讲电影《绣春刀》背后的故事,让大家看看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皇帝崇祯,如何与一个59岁、势倾朝野、只手遮天的老太监斗智斗勇,最终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将魏忠贤逼死自杀的宫斗故事。

刀光剑影:继位

时间回到大明天七年,公元1627年。

话说天性好玩、做木匠手工活天下一绝的明熹宗朱由校,在这一年由于自己划船嬉戏落水、落下病根、久治不愈。

眼看着22岁的熹宗皇帝快不行了,而他身下又没有子嗣,明熹宗的张皇后急了,农历八月十一日这一天,趁着这一天势倾朝野的魏忠贤不在,张皇后急忙问熹宗皇帝,“陛下万一不讳,大事如何?”

平日里嬉戏玩耍的朱由校,这会却清楚起来,说,那肯定是我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了。

于是,熹宗皇帝随即召见信王朱由检,将帝位嘱托给他,并说:“吾弟,当为舜!”▲明熹宗遗嘱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吾弟,当为尧舜!

网络配图

这话听着,好耳熟。

话说熹宗皇帝那位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掉的、短命老爹、明光宗朱常洛,在七年前(1620年)将帝位嘱咐给长子朱由校,也就是后来的熹宗皇帝时,也是这么说的,可惜朱由校做了七年皇帝,却将明帝国继续搞得乌烟瘴气。

临死前,明熹宗还不忘殷殷嘱咐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说:你即位以后,要帮忙保全我的张皇后。还有魏忠贤是个大大的好人,恪尽职守、谨慎忠心,“可任大事!”

“九千岁”:厂公

魏忠贤,这个名字太熟了。

是的,他就是那个在明熹宗天启年间,在北京城里呼风唤雨、招摇过市如同皇帝出巡的司礼秉笔太监,人称“九千岁”,有的甚至称为“九千九百岁”的魏厂公、魏公公、魏忠贤。

魏忠贤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还得从他的挥刀自宫说起。

话说魏忠贤是今天的河北肃宁人,年轻的时候,这哥们就是一个无赖混混,经常与一帮地痞流氓赌博,有一次赌博输了后,魏忠贤被逼急了,一怒之下,竟然挥刀自宫,进宫当太监去了。

好生“英勇”。

魏忠贤进宫,是在万历年间的事,进宫后,他结交了个好太监哥们叫做魏朝,但魏忠贤可不老实,转眼就把魏朝的老相好,也就是朱由校(熹宗皇帝)的奶妈客氏给勾搭上了(对此也有人怀疑魏忠贤留了一手,哥们没有完全净身),因为这个老相好的缘故,魏忠贤在熹宗皇帝登基后,开始飞黄腾达了。

而经过7年的发展,到熹宗皇帝病危时,魏忠贤已然是大明朝上下左右敬畏的“九千岁”了,他手下的势力遍布紫禁城内外,从内廷的太监到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再到朝廷的大臣和边关将领,无不以他马首是瞻,按照当时左副都御史杨涟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大明国内外,俨然已是“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了!”

而魏忠贤身边的爪牙,内廷宦官有王体乾等人左右拥护,外廷文臣则有兵部尚书崔呈秀等人阿谀奉承,手下有号称“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一干手下人马遍布朝廷内外,大明国上下,俨然是这位“九千岁”在说了算。

少年:崇祯

正是在这种杀机重重的氛围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诚惶诚恐中上位了。

在电影《绣春刀2》里,信王朱由检通过向“厂公”魏忠贤表忠心,谋得了魏忠贤的认可,最终顺利继位登基。

历史不无这种可能。因为假若没有魏忠贤的支持,或者至少是默认,朱由检的继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网络配图

《明史》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熹宗皇帝遗诏皇位由信王朱由检继承,11天后的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皇帝驾崩,朱由检随后即位。

但朱由检登基后,魏忠贤很快发现,事情好像不太对路了。

刚开始,已经59岁的魏忠贤以为,这个16岁的小皇帝朱由检不过还是个娃娃,把他拿捏游玩于掌上显然容易得很。

但16岁的新皇帝朱由检,可不像他的哥哥明熹宗一样愚钝,这个少年,太隐忍了。

朱由检登基后,已然感觉到了大明王朝内外的重重杀机,他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因为朝廷内外包括他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绝大部分都是魏忠贤安排的手下,因此只能偷偷吃自己藏在袖中的饼子;晚上,少年皇帝甚至命令将大殿和寝宫的蜡烛全部点亮,因为他担心,黑暗处不知道是否藏匿着企图刺杀他的奸贼。

在昭告天下的《即位诏》中,朱由检说:“朕以冲人(幼龄)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只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

吏治,是他即将开刀的第一步,而开刀的对象,无疑就是魏忠贤。

隐忍:夺权

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开始表现得非常隐忍,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开始一步步地清除身边的阉党势力。

他先是遣散了身边一些来路不明的人员,然后新选了一些宦官入内侍奉自己。

接着,他又命令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辞归乡里;然后又让李朝钦等一帮魏忠贤的心腹以“乞休”的方式去职;魏忠贤感觉不妙,便试探着跟小皇帝朱由检说,陛下,我要辞去东厂提督一职,但崇祯却故意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时机未到,还需要再等等,因此仍然极力“挽留”了“厂公”。

从内到外,崇祯皇帝开始层层抽丝剥茧,一点点地清除魏忠贤的势力。

崇祯皇帝有条不紊,步步推进,也使得朝中一些投靠魏忠贤的墙头草们发生了分化。

眼看新皇帝可能要清剿朝政,新任的南京通政使杨所修以及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揣度着小皇帝的意思,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的老部下、兵部尚书崔呈秀,说他以往干了N多例如迫害东林党人的坏事,但崇祯对此暂时压了下来;

不久,原来跟随魏忠贤却没有受到重用的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也连连上书,斥责崔呈秀“内谀厂臣,外擅朝政,贪淫横虐”,由此掀开了一场朝臣攻击魏忠贤势力的舆论风暴。▲16岁少年崇祯登基后,开始步步夺权。

网络配图

崇祯的策略是,他自己看似不动,暗地里却鼓励那些反对魏忠贤的朝臣们,以及利用魏忠贤原来的心腹们,来发起一场讨伐魏忠贤罪孽的群众运动。

发动群众斗群众,仅仅只有16岁的崇祯皇帝,对此却谙熟于胸。

而那些多年来被魏忠贤一伙压制迫害的东林党人和民众们,也纷纷开始爆发了,大量的奏疏如雪片般纷纷进呈,其中贡生钱嘉徵更是上疏历数魏忠贤有“并帝”、“蔑后”、“弄兵”、“朘民脂膏”等10大罪。

崇祯读了心里为之震动,随即召来魏忠贤,让侍者一条条读给魏忠贤听,并且每读一句,就斥问魏忠贤说,“这是在说什么?”弄得魏忠贤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不知如何辩解。

覆灭:魏阉

魏忠贤心里大惧。

原本,他就是个不识字、没文化的街头混混,中年无奈被迫自宫当太监,没想着因为勾搭上了熹宗皇帝的奶妈,乃至飞黄腾达,权力来得太快,他心里并没有多大的准备,因此对于皇权,他始终还是有着畏惧心理的,这一番崇祯皇帝的步步夺权、紧逼,使得魏忠贤不由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魏忠贤紧急找到崇祯皇帝身边的老太监徐应元,请求他代为向崇祯求情,并假装要告罪辞职。没想到的是,崇祯却顺水推舟,批准了魏忠贤辞职,并迅速任命自己的手下控制了东厂、锦衣卫以及京城中的巡防等要职,并将兵部尚书崔呈秀等魏忠贤的党羽逮捕下狱,罢免阉党势力的工部尚书吴淳夫等人官职,由此迅速掌握了朝中大权。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到1628年才改年号为崇祯),农历十一月初一日,仅仅登基才2个来月的崇祯皇帝下发诏书称:“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忠贤不报国酬遇,专逞私植党,盗弄国柄,擅作威福,难以枚举····本当寸磔(凌迟处死),念梓宫(熹宗皇帝灵柩)在殡,姑置凤阳····家产,籍没入宫。其冒滥宗戚(党羽),俱烟瘴永戍(贬戍)。”

至此,魏忠贤也被吓破了胆。眼看这位16岁的小皇帝雷厉风行,三个月间便将实权步步掌握,而自己的党羽则被贬的贬、被抓的抓,魏忠贤心生畏惧,于是乖乖地带着几百个随从,赶紧照着小皇帝的指示,朝着安徽凤阳的明帝国祖陵开拔前进了。

但崇祯并未饶过他。随后朱由检又下令,让锦衣卫前往追击魏忠贤,并准备将他逮捕回京继续问罪,得知消息的魏忠贤知道难逃一死,于是在行到河北阜城时,便和同伙一起在旅店中喝酒痛饮到半夜四更,然后上吊自杀。

至此,呼风唤雨达七年之久的“九千岁”魏忠贤,在短短三个月间,便宣告身败覆灭。

帝国:余晖

但崇祯不依不挠,下令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并将他的人头悬挂在河间府示众;随后又命令将魏忠贤的姘头客氏处死,而在抄客氏的家时,崇祯还无意获知,原来魏忠贤还偷偷在宫中养了八名已经怀孕的宫女(不知道怎么怀孕的),意图效仿原来吕不韦的故事,将他们包装成熹宗皇帝的所谓私生子,以图谋逆篡用。

诛杀魏忠贤后,崇祯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继续清剿阉党势力,并启用被贬黜的正直的东林党人,而《绣春刀2》中所出境的首辅韩爌等人,就是在此时被重新召入宫中。▲《绣春刀2》剧照:信王朱由检谋划夺权。

而短短的3个月时间,这位年仅16岁的皇帝,便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重新控制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

帝国一度,曙光重现。

然而崇祯,终究没能挽救已经烂到根底的大明帝国,17年后的1644年,这位终年仅有33岁的大明末代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临死前,他在自己的衣襟上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而《绣春刀》里那位隐忍落泪的信王殿下,那位16岁就登基,雷厉铲除阉党的少年皇帝,也最终,留在了大明国的余晖里。

标签: 魏忠贤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抄了一次家 中国一部古典名著因此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红楼梦中开篇的一句话,它既是全书故事的缩影,也是作者曹雪芹真实命运的写照。杜甫有句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大意就是,文才出众的人总是命途多舛。那么《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它的作者曹雪芹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雍正六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江宁城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街道上张

  • 二十年里换了三十六个皇帝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帝

    要说到元朝的败亡,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囘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囘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囘上囘瞒囘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囘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一三零七

  • 真实的波斯王子:悲催的帝国王子成为大唐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波斯王子

    波斯一直是中亚地区的强国,立国有1000多年。在唐朝初期不断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不断亡国,在此过程中,其王子3次到大唐求援。第一次,贞观十二年。当时的波斯国王伊嗣俟被阿拉伯人杀了,其王子卑路斯跑到了大唐长安哭诉,请求唐太宗派兵援助。当时唐朝的主要威胁还是突厥,因此,唐太宗婉言拒绝了卑路斯的要求,没有

  • 朱元璋如此经天纬地之人 为何儿孙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

    喜欢历史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历史上有两个开国皇帝和别的皇帝都不一样,那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人的出身都不是很高,甚至朱元璋的出身可以说是凄惨。但是他们却都是从一个小人物一跃成为开国皇帝,而且创造了两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王朝。网络配图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元朝规定无官职的汉民不允许有正

  • 汉文帝赐给他一座铜山 相士却说他会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历史著名的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稳定了汉初的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可是关于这位汉文帝,却有一个轶事典故流传坊间。网络配图邓通是刘恒最宠信的臣子,关于邓通的受宠还有一个故事汉文帝有一天做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却怎么使劲也登不上去,这时感觉身后有一个人把自己推了上去,回头一看这个

  • 吕布一生蠢事干尽 临死之前却说了句精辟的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布

    吕布,三国时期第一猛将,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尤物。但是吕布的命运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并没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不过,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

  • 历史上最忠心的三个大人物 明明可以造反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恬

    在古代,作为臣子必须要誓死忠君,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封建时代从一而终的理念使得不少有实力的重臣,宁可被冤杀,也不愿意推翻无道昏君而自己做老大。下面这三位历史上的大人物就是这样的,明明都有能力自己夺权做老大,但就是甘愿做一个二把手。网络配图第一位,蒙恬。蒙恬,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 古代不得善终的名将 竟然都有一点惊人的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名将

    从古至今,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有战争就有伤亡,就有俘虏。那么,古代战争对于俘虏都是如果处理的呢?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收编。看似简单的收编,其实难度很大。如果俘虏人员过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当然,一般来说,被俘虏的战斗力都是比较次的。所以,还要考虑收编这些人会不会影响整体的战斗力,毕竟打战

  • 张居正到底干了啥?为什么能延续大明的寿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居正

    大明王朝一共276年,万历继位时大明朝已经走了200年了,很多人多说明朝这七十余年的尾巴是张居正给的,因为张居正进行了经济和政治改革,使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出现了万历中兴的现象。既然这次改革这么那么溜,这传说中的万历新政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张大首辅在政治体制上都干了啥?网

  • 为何皇帝17年来一直宵衣旰食 却成了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

    崇祯不能说是个昏君,因为他在位期间确实兢兢业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大明朝走上正轨,但是他确实没有这个实力。皇帝确实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以前的皇帝,在作为皇储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用人之道,帝王之术,如何明辨忠奸。然而,他是“半路皇帝”,他没有机会和张居正这样的大政治家学习,也没有机会和孙承宗这样的厉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