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宰相清朝骨干!洪承畴抛弃了所有到最后终于一无所有!

明朝宰相清朝骨干!洪承畴抛弃了所有到最后终于一无所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86 更新时间:2024/4/1 8:41:4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洪承畴的一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洪承畴,少年得志、金榜题名、青云直上,终于在大明朝入阁封疆、位极人臣。此后却在松山战败、十三万大军尽没,沦为满清阶下囚。

路过锦州时,他写下一首【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的绝命词,那时大约想的也是陷于贼手,为国尽节。

『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处处付长嘘。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浊雾苍茫就死地,慈颜凄惨倚村闾。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槛车过锦州》

大明毅宗崇祯皇帝,听说他战败后已自尽殉国的谣传,以为他辱朝廷,不负君国,更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

岂料洪承畴临到生死关头,方知“自古艰难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劝说,(野史演义里,盛传是清朝庄妃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引诱之),然后皇太极一番礼贤下士的表演,便让他背弃家国,剃发留辫,屈节以事胡虏,和故国、故君从此一刀两断。

民间传说中流传的「庄妃色诱洪承畴」

等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满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等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亲政,对洪承畴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为得展经纶,一施抱负,为满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顾苦辛。

江南总督:洪承畴

如果认为洪承畴只是出于贪恋求生的人之常情,为苟活而变节降清,因此给这等汉奸去辩解开脱,实在是避重就轻,更可说滑天下之大稽。

洪承畴的真正可鄙之处,绝不止是他身为大明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崇祯皇帝简拔委以方面之任,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贪生怕死,降顺虏廷;

而是他妄图洗脱自己的失节投敌之罪,就恨不得让整个神州一起陆沉,人人都给满清留辫子做奴才,奋不顾身去扑灭神州大陆最后一点汉人抵抗星火。

洪承畴为江南经略时,大肆捕杀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都是惨遭其杀害。

当南明名将李定国连战连捷,斩杀满清两名亲王尼堪、孔有德,收复广西、湖南大部分地区,更打破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一片大好。

李定国斩杀两名满清亲王后,明清对峙图

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和南明讲和时;又是洪承畴力主非灭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畴临危受命,为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他建幕府于长沙,修筑千里长墙以拖待变,百般分化,千种利诱,招降纳叛,步步为营,历时数年,终于拖到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和内讧,自相攻伐。

而后,洪承畴招降孙可望,趁机进取云贵,会攻昆明,生生替满清将一度崩坏的局面翻转过来,最终统合大军剿杀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在此期间,洪承畴以风烛残年之身,苦心经营,殚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驱舍马步行,行走于沼泞崎岖之中,一心只为剿灭南明王朝。

诛心而论,洪承畴之所图,无非是妄想只要前明不得死灰复燃,满清鞑虏成了中华正朔,便可封住当时后世悠悠之口,让自己的投降变成所谓“顺应天命”。

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际,洪承畴又自觉地请病开缺,从此一直闲置到死。

对汉奸走狗,清廷素来都是既用之,更忌之,卸磨杀驴的戏码百玩不厌。因此比之需要恩威并施,以封王爵并给兵权以笼络的吴三桂等武夫。

因此。如洪承畴这般想满清之所想,忠满清之所需,自觉体贴,死心塌地的走狗,清廷最后仅用个不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轻车都尉”,和吴三桂等人的亲王爵位相比,实在是凄惨得可怜,是为对他公然贬抑和羞辱。

只因为双方彼此心知肚明:哪怕就算是什么官爵都不给,洪承畴也照样铁了心为满清剿杀汉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公侯爵禄?

洪承畴画像: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满清忠鬼而亡。满清当局拖了两年,于康熙六年闰四月十八日给他发下御制碑文,作为对此人的盖棺定论:

【稽古兴朝,必有贤良之臣,坐则荣以高爵,殁亦赐以丰碑,所以劝忠,盖其备也。尔洪承畴,才能敏练,器宇渊宏,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协同大兵歼逆,首擒伪王,发获奸细,招徕叛党,除党安民,所在著绩。事竣还朝,仍赞纶扉,尔能夙夜宣劳,恪供厥职。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招抚军民土司,供应大兵粮饷,能济军需,边疆有赖。克襄王事,屡建功绩,特授世职之荣,以示酬庸之典。忽闻长逝,甚悼朕怀,特赐谥曰“文襄”。】

中国历代墓志铭传统,都是“为逝者讳”,就连上官婉儿这样作为逆党骨干被杀的人,她的墓志铭照样是通篇褒美,『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对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之事,也同样要美化成:『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而白骨俱葬。』而无一贬抑之辞。

上官婉儿:

而再对照洪承畴的墓志铭,『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这些词句,足可见满清朝廷根本就一直看不起洪承畴这厮,到他死后利用价值彻底消失,便连皮里阳秋的面上功夫都不屑做了。这种话堂而皇之写在御赐墓志铭里,分明就是在狠狠抽他的脸,鞭他的尸。

百年后乾隆帝弘历,御批『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将洪承畴打入“贰臣甲等”,『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其态度正是一脉相承。

满清乾隆帝:弘历

当年举国唾骂洪承畴,连他自己母亲和弟弟也不愿与他同流合污,下了狠话,活着不许进家门,死了不许进祖坟。而洪承畴却冥顽不灵,宁可悖逆老母不进祖坟,也要一心一意对满清忠心到底。他不是板上钉钉遗臭万年的铁杆汉奸,又是什么?

洪承畴出卖的不只是大明王朝,背叛的不只是崇祯皇帝;他出卖的是整个华夏神州,背叛的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良知和底线。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就算是满清朝廷的官修国史里,他洪某人也永远只是个不齿于人的走狗贰臣。

标签: 清朝洪承畴

更多文章

  • 张昭为什么力主降曹?张昭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张昭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张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赤壁之战时力主降曹的张昭,从来并非真正意义的“投降派”,相反,从孙策攻取江东起,张昭就一直被孙氏兄弟信赖为老师,并从无到有组建了孙吴政权整个幕僚文官系统,地位等同于荀彧之于曹魏、诸葛亮之于刘备。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写信挑拨孙权

  • 卫青长子卫伉两次被废侯爵,他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伉,西汉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卫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卫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的长子,两次封侯,两次被废。最终因为卷入太子刘据的巫蛊之乱而被杀。01卫伉第一次封侯和废侯。卫青总是为汉武帝立功,这让汉武帝非常高兴,所以一口气封了卫青三个儿子为侯爵。卫青这三个儿子一点功劳都没有,就被汉

  • 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死后为何背负污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髦,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曹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最初,曹髦并未打算与司马昭正面抗衡,而是打算趁司马昭上朝的时候突然发难,结果刚谋划好,这事就被泄露出去了。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汉晋春秋》

  • 关羽孙权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文聘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聘,三国

    对文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身长八尺、面貌雄伟、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武功盖世、悲天悯人。在文聘刚刚归顺曹操时,文聘诉说了他无奈不能为先主公刘表守住荆州的愧疚,曹操听后悲伤地哭了起来,对文聘的忠义赞不绝口。在三国志中,关羽和孙权都是他的

  •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动蓝玉 朱标一死为什么蓝玉就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蓝玉,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被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或许也没想过要替换接班人,朱标一直都是他认定的太子。然而面对蓝玉,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蓝玉也犯过很多罪,但是朱元璋都没怎么动他,却在朱标死了之后,对蓝玉也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他,为什么朱元璋对蓝

  • 朱元璋考验了徐达多少次?徐达从龙床上醒来怎么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徐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和朱元璋之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和大功臣徐达当真到了同床异梦的地步?首先不可否认,朱元璋和徐达那可是绝对交过命的拜把子兄弟,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因为利益关系,逐渐产生不一样的味道,毕竟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没有称帝之前,哪怕是准皇帝也巴不

  • 刘邦宠爱戚夫人,他为什么不杀了吕雉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邦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首先,刘邦和吕后的夫妻感情一定很深,毕竟曾患难与共,有结发之情,更有战友之义,但这不是帝王不杀皇后的理由。但是,很多人就会开始反驳:有句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杀了你,不需要什么公正审判之类。所以说,刘邦杀死吕后也没什么大

  • 盘点秦统一六国的九大功臣,你知道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

  • 董宣为什么被称为“卧虎”县令?董宣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董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卧虎”县令董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上敢于抗上的清官不少。但是,既不给皇上姐姐的面子,也不给皇上台阶,死硬到底的清官还真不多。那么他是谁呢?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刘黄,有个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的家奴。他在洛阳的西市,因抢掠财物,打死了人。为了逃避官府追究,

  • 魏忠贤是怎么一步步权倾朝野的?为何崇祯一上位就能拿下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是怎么一步步权倾朝野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