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青长子卫伉两次被废侯爵,他到底做了什么?

卫青长子卫伉两次被废侯爵,他到底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3/12/16 23:03:03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卫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卫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的长子,两次封侯,两次被废。最终因为卷入太子刘据的巫蛊之乱而被杀。

01卫伉第一次封侯和废侯。

卫青总是为汉武帝立功,这让汉武帝非常高兴,所以一口气封了卫青三个儿子为侯爵。卫青这三个儿子一点功劳都没有,就被汉武帝封为侯爵,这让老将军李广差点没吐血。

其中卫青的长子卫伉就被封为了宜春侯,这个时候的卫伉才不到10岁,谁敢承受这样的礼遇呢?所以卫青一个劲儿地想要辞退。

可是汉武帝不答应,他心里高兴,因为卫青不仅打赢了匈奴人,还把军权给汉武帝夺回来了。在军中有卫青这个亲信,汉武帝动用军队就顺手多了,再也不用给那些老将军什么面子了。

于是卫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宜春侯。不过他这个宜春侯并没有什么权力,只是享受侯爵的待遇而已。

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史记》

其实这个时候的卫青已经开始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一门五侯看似风光,其实背后的压力是相当惊人的。

家庭条件过分好,这也是卫伉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的主要原因。就在卫家如日中天的时候,霍去病忽然病死了。

这对卫家来说是一个噩耗,对汉武帝来说也是一个噩耗。事情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非常伤心,居然顺带着就把卫伉的侯爵给废了。

连同卫伉的爵位被废的,还有两个弟弟卫不疑和卫登的侯爵爵位。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因为卫伉假传圣旨,所以被废了。其实这是不靠谱的说法,毕竟假传圣旨那是死罪。

02卫伉第二次封侯和废侯。

被废了侯爵的位置,卫伉等人已经意识到了一点,汉武帝开始讨厌他们卫家了。纵然卫青再小心翼翼,可他在军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这一点是汉武帝最看不惯的地方,世上只有汉武帝一个人可以集权,为什么你卫青在军中可以集权呢?所以汉武帝培养了霍去病跟卫青分权,结果霍去病还中途死了。

这个时候卫青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就必须要申请告老还乡才行。等到卫青死了以后,卫伉也就接替了卫青的长平侯爵位。

虽然也是长平侯,可卫伉跟卫青是完全不能比的,他也在军中任职,却完全无法达到他老爸的那种境界和高度。

就在做了6年长平侯的时候,卫伉因为没有宣召,擅自入宫结果被废了侯爵。这一点谁也不太明白,到底为什么卫伉会擅自入宫。

宜春侯伉,五年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元鼎元年坐挢制不害免,太初元年嗣侯,五年阑入宫,完为城旦。---《汉书》

难道说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他入宫?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让他进宫的人,应该就是太子刘据。刘据和卫伉属于表兄弟关系,卫青和霍去病死了以后,刘据无所依靠,只能依靠这位不怎么靠谱的表哥。

卫伉进宫本来没有什么大事,可这件事被小人告发到了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刘据想要夺权,所以再次废了卫伉的侯爵,警告刘据做事小心点。

03卫伉因为巫蛊之祸被杀。

卫伉因为擅自入宫的罪名,不仅被剥夺了长平侯的爵位,而且被发配到边疆服兵役五年之久。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卫伉跟太子刘据之间,是见不到面的。

刘据失去了卫青、霍去病、卫伉等人的相助,此刻早就成了孤家寡人。而刘据的弟弟们在一点点长大,他们每个人都想要夺取太子之位。

为了能够扳倒太子,他们可谓是什么办法都用了,甚至连汉武帝时期最讨厌的巫蛊之法也用了起来。

最终巫蛊之祸爆发,刘据因为拒不认罪,又带兵反击,最终被汉武帝认定为谋反,被逼无奈自杀而亡。

刘据全家也跟着被杀而亡,只留下了年幼的孙子刘病已。而此刻卫伉也因为涉及这件事,被人诬陷,所以惨遭杀害。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书》

卫伉到底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呢?我觉得肯定是有的,当刘据打算要奋起一搏的时候,肯定是通知了卫伉。

作为刘据的后盾,卫家当然要为刘据保驾护航。不过这个时候的卫家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帮助刘据了,所以卫伉的死,其实是比较无奈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他明知道,自己掺和这件事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卫伉还是要参与进去。没办法,太子一旦倒台,那么他们卫家也会完蛋。

总结:卫伉的能力太差,导致后期刘据太被动。

其实后期只是卫青和霍去病去世了,卫家还是存在的,卫伉接替了卫青的爵位,如果能力足够的话,完全可以打造下一个鼎盛时期。

可是卫伉的能力不行,这是硬伤。因为汉武帝讨厌卫家的力量太强大,使得太子刘据的风头简直要超过了皇帝。

所以汉武帝不断打压卫家,可是等到卫伉承袭爵位的时候,卫家的力量已经不算什么事儿了。汉武帝也没有什么闲工夫去打压卫家了,这个时候卫伉还是无法振兴家业。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同时卫青另外俩儿子也是没什么太大出息。富不过三代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卫青之所以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额儿子,我认为他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如果他的儿子也像他一样优秀出色,那么卫家将会成为汉武帝的重点打击对象。

他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出息,但是只要不为非作歹,想要保住荣华富贵那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在卫青看来,每天陪着皇帝战战兢兢,还真不如回去做个富家翁来的舒服。

所以卫青不打算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出色的人才,他只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地过一辈子。很可惜的是,你不想惹事,可事情却想要来找你。

卫青家族显然已经够低调了,太子刘据显然已经够弱小了。可大家还是觉得不够,非要铲除他们才行。所以说成为强者以后,就别想着功成身退的事情,再往前走一步,做曹操曹丕有什么不好呢?

标签: 卫伉西汉

更多文章

  • 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死后为何背负污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髦,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曹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最初,曹髦并未打算与司马昭正面抗衡,而是打算趁司马昭上朝的时候突然发难,结果刚谋划好,这事就被泄露出去了。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汉晋春秋》

  • 关羽孙权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文聘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聘,三国

    对文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身长八尺、面貌雄伟、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武功盖世、悲天悯人。在文聘刚刚归顺曹操时,文聘诉说了他无奈不能为先主公刘表守住荆州的愧疚,曹操听后悲伤地哭了起来,对文聘的忠义赞不绝口。在三国志中,关羽和孙权都是他的

  •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动蓝玉 朱标一死为什么蓝玉就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蓝玉,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蓝玉被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或许也没想过要替换接班人,朱标一直都是他认定的太子。然而面对蓝玉,当朱标还活着的时候,蓝玉也犯过很多罪,但是朱元璋都没怎么动他,却在朱标死了之后,对蓝玉也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杀了他,为什么朱元璋对蓝

  • 朱元璋考验了徐达多少次?徐达从龙床上醒来怎么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徐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和朱元璋之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和大功臣徐达当真到了同床异梦的地步?首先不可否认,朱元璋和徐达那可是绝对交过命的拜把子兄弟,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因为利益关系,逐渐产生不一样的味道,毕竟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没有称帝之前,哪怕是准皇帝也巴不

  • 刘邦宠爱戚夫人,他为什么不杀了吕雉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邦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首先,刘邦和吕后的夫妻感情一定很深,毕竟曾患难与共,有结发之情,更有战友之义,但这不是帝王不杀皇后的理由。但是,很多人就会开始反驳:有句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杀了你,不需要什么公正审判之类。所以说,刘邦杀死吕后也没什么大

  • 盘点秦统一六国的九大功臣,你知道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

  • 董宣为什么被称为“卧虎”县令?董宣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董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卧虎”县令董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上敢于抗上的清官不少。但是,既不给皇上姐姐的面子,也不给皇上台阶,死硬到底的清官还真不多。那么他是谁呢?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刘黄,有个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的家奴。他在洛阳的西市,因抢掠财物,打死了人。为了逃避官府追究,

  • 魏忠贤是怎么一步步权倾朝野的?为何崇祯一上位就能拿下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是怎么一步步权倾朝野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

  • 皇后乌拉那拉氏怎么得罪乾隆的 为什么死后会落到四无皇后的境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乌拉那拉氏

    还不知道:四无皇后乌拉那拉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后,在封建王朝之中作为一国之母,地位超然。但就在清朝,却独有这样一位皇后,因为开罪了皇帝,虽然身份尊贵,未被废黜,但死后却落得一个“四无皇后”的境遇。所谓四无,是指无谥号、无地宫、无牌位、无祭祀。可见境遇

  • 汉朝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汉宣帝的孝宣之治 汉宣帝的名气为什么还如此之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汉宣帝

    汉宣帝的名气为什么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相信学过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这位皇帝就更加不用说,人们经常拿他与秦始皇相提并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可以说是汉朝最出名的一位皇帝。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