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国北伐曹魏的时候,为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蜀国北伐曹魏的时候,为何每次都兵出祁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4/1/10 16:09:57

我们都听说过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实际上考究历史,并不存在六出祁山的事实。诸葛亮北伐实际上只有四次,把攻打武都、阴平也勉强算进去,也只有五次。这五次北伐,只有两次选择祁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选择兵出祁山诸葛亮的北伐,是从汉中出发,进攻魏国控制下的关西,战略目标是最终夺取长安城,占领关中之地。从汉中出发,有几条通道可以选择,包括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佫道、子午谷道。其中最重要的是褒斜道、祁山道与子午谷道。这几条通道各有优缺点。褒斜道又称斜谷道,是汉中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也是魏军防守的重点地区。

这条路须穿越秦岭,不太好走,巍巍秦岭是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关中。子午谷道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路,全长六百六十里,沿途山高谷深,最是难行。这条通道距离长安最近,只需要十天便可兵临城下。攻下长安,便可控制关中,同时切断洛阳与陇西的联系。从战略角度考虑,走子午谷攻取长安,对曹魏帝国的打击是最大的。祁山道比以上两条道都好走,从这里进攻陇右,阻碍是比较小的,风险是最小的。不过,祁山路线存在一个问题,不能直接进攻长安,只攻其偏远的陇右地区,这就给了魏国充足的应对时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从保守的原则出发,选择了兵出祁山。

但是绕了一大圈去进攻魏国,让魏国得以从容派张郃支援前线,因此,诸葛亮的打法不可能出奇制胜。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选择陈仓道鉴于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经验教训,诸葛亮也意识到出奇制胜的必要性,因此他选择陈仓道。但是,这次战略也不高明。为什么呢?因为敌人早就预料到诸葛亮很可能选择以陈仓为突破口。在第一次北伐时,蜀军主力出祁山,赵云等则佯攻斜谷道。这两个方向的出击都不顺,而子午谷道由于凶险,小心谨慎的诸葛亮绝不会冒险,因此,陈仓道就成为可能的选择。从战役一开始,敌人就有所防备,这次北伐又失去了出奇制胜的机会。曹真以名将郝昭守陈仓,在诸葛亮至来之前,陈仓的防御工事就已经很坚固了。

但诸葛亮在兵力上仍占有绝对优势,郝昭以寡击众,诸葛亮竟然毫无办法,拿不下这个弹丸之地。第三,诸葛亮西征,为以后出兵祁山打下基础陈仓之战的失利,对诸葛亮是很大的打击。两次战争,蜀军在斜谷道、陈仓道、祁山道三个方向全部失败。这让诸葛亮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摇摆不定,究竟是要翻越秦岭呢,还是翻越祁山呢?翻越秦岭(斜谷道、陈仓道),直接打关中,问题是敌人守住险关要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不过去;出祁山,风险小,但只是攻打敌人偏远地带,不足撼动根本。不喜欢冒险的诸葛亮又一次把目光盯在祁山。祁山附近有两个郡控制在魏国手中,一个是武都郡,一个是阴平郡。

诸葛亮决定先拔取这两颗钉子,为以后出兵祁山打下基础。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部将陈戒率部进攻武都、阴平。武都、阴平两城被分割包围,最终只有陷落的命运。这次规模不大的战争,也被认为是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其实称为西征更合适。第四,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二出祁山诸葛亮出祁山就只有两次,这是第二次。攻取武都,实际上是扫清通向祁山的障碍,由此可见,兵出祁山一直是诸葛亮的第一选择。不过,祁山距离长安遥远,这也决定诸葛亮的进攻难以达到奇袭及速战速决的效果。司马懿有充足的时间备战,他命费曜、戴陵先率领四千精兵,屯驻上邽,其余部队全部开赴增援祁山前线。

事实证明,诸葛亮出祁山的战略并不是太好。蜀军千里奔袭,越是深入,补给线就拉得越长,每拖上一天,全军就得消耗掉大量的粮食。司马懿觑准诸葛亮的弱点所在,采取乌龟战术,只守不攻,牢牢控制险要关口。这种战术,看似笨拙,实则大智。诸葛亮用兵也偏正,少有出奇制胜。蜀军在攻坚战方面乏善可陈,只要敌人一收缩,就会束手无策。尽管此役诸葛亮在木门之战中射杀敌将张郃,但就第四次北伐而言,他又一次失败了。第五,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选择斜谷道诸葛亮北伐也真是很耗心思。两次走祁山道,都因为不能达成奇袭目的,让敌人有充足的应对时间,从兵略上讲,并不高明。

一次走陈仓道,也因为敌人早有防患而徒劳无功。至于子午道,诸葛亮是绝不去冒险的。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斜谷道了。斜谷道没有子午谷那么凶险,也不像祁山道那么偏。为了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用三年的体整时间,重修斜谷道的栈道,粮草也备足了。由于做了精心准备,北伐军的进展相当顺利,穿过斜谷道后,直插向郿县,在渭水以南安营扎寨。但是,诸葛亮过于谨慎的毛病又犯了。当时司马懿担心蜀军进攻武攻,向东夺取长安,但是诸葛亮出于保守思想,却是向西挺进到五丈原。向东进攻,目标就是长安,长安一旦沦陷,对魏国将是沉重的打击。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向东而向西呢?。

诸葛亮热衷于进攻西部,是因为这里魏国统治基础薄弱,是羌胡聚居区。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应该说是比较得人心的,他希望能策动天水、安定等郡脱离魏国,把那里变为进攻中原的桥头堡。诸葛亮过于小心谨慎,宁愿稳扎稳打,也不愿冒进,这使得他的作战风格呆板,缺乏激情与创造力。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这次北伐也无果而终。

标签: 三国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年羹尧功高盖主,他到底拥有多少兵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羹尧,清朝

    年羹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历经九子夺嫡,雍正成为了大清的皇帝,雍正的成功和身边的能臣是分不开的,其中年羹尧绝对在其中,年羹尧曾经率兵和准噶尔部进行对抗,并且年羹尧以此为功劳,长期要挟雍正皇帝。年羹尧之所以如此猖狂,到底是不是因为手握重兵?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年羹尧是接任十

  •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上官婉儿?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官婉儿,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出身官宦之家,其祖父乃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却因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而获罪,与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处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充入掖廷为奴,后在母亲的培养下不仅顺利长大,而且颇有才学。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重用凤仪

  •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如此昏庸无能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刘禅

    刘备的儿子为何昏庸无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俗话又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俗话还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不过,很多时候这些说法都是错的。中国古代尽管出现了班彪和班固、周勃和周亚夫、苏洵和苏轼等父子代代相传,甚至儿子青胜

  • 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他为什么会接受曹魏的封号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孙权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接受曹操的封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于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开战,真正“屈身忍辱于曹魏”的时间不过三年,却“空手套白狼”般让自己从一个汉朝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变成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

  • 兰陵王战功赫赫,为什么最后被赐毒酒?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长恭,北齐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高长恭的故事。高长恭是齐文襄帝高澄的第三子,因为曾经受封为兰陵郡王,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兰陵王”。高长恭身为北齐皇室成员,17岁便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18岁获封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21岁

  • 揭秘:晏婴的“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晏婴,春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晏婴的故事。“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却因此恃功而骄,齐景公

  • 如果崇祯没有杀害袁崇焕的话 他能够抵挡得住清军入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袁崇焕

    袁崇焕能挡住清军入关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 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重归于好 两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蔺相如,廉颇

    还不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将相和》是收录在语文教材里的一篇经典文章,如若问起读过这篇文章的孩童,他们一定是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不过,他们知道的是“负荆请罪”的典故,是贤相和良将重归于好,使得赵国强大的历史岁月。可是,你知道在

  • 韩信打仗如此的厉害 他到底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打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汉时期的韩信,被后世人称为“兵仙”,单是这一个称呼,就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韩信的推崇。可是这样的推崇绝不是虚话,因为韩信能够拿的出非常好的战绩给人看,人们又怎么会吝啬赞美之词?不过,兵家致胜绝不是只靠硬拼,韩信当然也不例外,那么

  • 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曾经是师徒关系 为什么两个的关系最后会形同陌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居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曾以内阁首辅身份,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但万历皇帝长大后,却对张居正产生了恨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朱翊钧小时候时,张居正便是他的老师,可以说两人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