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什么一定要杀上官婉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19 10:00:18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出身官宦之家,其祖父乃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上官仪,却因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而获罪,与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处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充入掖廷为奴,后在母亲的培养下不仅顺利长大,而且颇有才学。

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重用

凤仪二年(677年),武则天从宫女中挑选可用之才,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的回答令武则天极为满意,当即被免除了奴婢身份,开始逐步受到武则天重用。上官婉儿虽是女儿身,但一身才华却极为出众,很快便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称帝后,诏敕多出上官婉儿之手,时称“内舍人”。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后去世。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帝,上官婉儿仍然深受重用,且被拜为昭容。唐中宗李显虽然贵为皇帝,却过于懦弱,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堪称言听计从,韦皇后因朝中太平公主势大,逐转而与衰落的武氏集团联手,从而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上官婉儿为了巩固地位,于是便刻意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密切来往,并配合韦氏集团和武氏集团打压太子李重俊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政变,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杀其亲党十余人,史称“景龙政变”。此次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使武氏集团彻底覆灭,韦氏集团再度衰弱。上官婉儿见状,于是又转投更加强势的太平公主。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另说被韦皇后和太平公主毒死),韦皇后趁机在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安插党羽,迅速掌控朝政。上官婉儿于是和太平公主联手起草诏书,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唐隆政变中上官婉儿被杀

临淄王李隆基得知消息后,经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以禁军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一同被杀。

李隆基为何非要杀死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中,上官婉儿不仅没有抵抗,反而率领宫人迎接,并将自己与太平公主拟定的遗诏交给了朝邑尉刘幽求,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刘幽求于是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然而李隆基并未接受,当场将上官婉儿处死。那么,李隆基为何一定要杀上官婉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上官婉儿站队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

1、上官婉儿站队失败。武则天去世之后,上官婉儿虽然成了无根之萍,但由于其执掌内廷多年,要说没有一点实力,显然不太可能。然而,由于李隆基起步较晚,在韦氏集团、武氏集团、太平公主集团激烈博弈之时,李隆基只能暗中在万骑和禁军中发展势力,实力并不明显。因此,上官婉儿从未投靠过李隆基,虽说其投靠太平公主也算倒向了李唐宗室,但毕竟不是自己一派,更何况李隆基甚至太平公主极有野心,哪敢将这个定时炸弹放在父亲身边(唐隆政变后李旦荣登皇位)。

上官婉儿多次变换立场

2、上官婉儿立场不坚。正如前文所说,上官婉儿虽然有才,但自武则天去世之后,却已经是无根之萍。为了保住权势,更为了保住性命,她只能不断改换门庭,先是投靠韦氏母女,后又与武三思私通,最后则投靠太平公主,虽说是无奈之举,却也太过不忠。这样一个贪恋权位,在内廷又颇有权势,但却毫无忠诚可言之人,李隆基不仅不敢用,更是不愿将其在留下,自然是一刀砍了了事,也算是去除了一个威胁。

3、上官婉儿多有不法之事。自从武则天掌权以来,李唐宗室的噩梦便就此到来,武则天时期李唐宗室便惨遭屠戮,虽说这些事情都是出自武则天之手,但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也很难脱得干系。到了唐中宗时期,太子李重俊被逼造反,此事上官婉儿却堪称“出力甚巨”,再加上其曾蛊惑韦氏母女效仿武则天,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此时太平公主权势滔天,谁敢肯定上官婉儿不会劝其效仿武则天?

李隆基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

4、表明一个政治信号。自从武则天称帝,便等于给天下女人树立了一个典型,一定程度滋生了朝中女人的野心,这从后武则天时代的乱局便可看出,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哪个不是野心勃勃?虽说历经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皇位已经重回李唐宗室手中,但太平公主此时却是权势滔天,而且谁能料到此后是否还会有女子效仿武则天。因此,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也等于是在释放一个女子干政时代已经结束的信号。

标签: 上官婉儿唐朝

更多文章

  •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如此昏庸无能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刘禅

    刘备的儿子为何昏庸无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俗话又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俗话还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不过,很多时候这些说法都是错的。中国古代尽管出现了班彪和班固、周勃和周亚夫、苏洵和苏轼等父子代代相传,甚至儿子青胜

  • 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他为什么会接受曹魏的封号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孙权

    还不知道:孙权为什么接受曹操的封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于公元219年向魏王曹操臣服,公元222年就和魏帝曹丕破盟开战,真正“屈身忍辱于曹魏”的时间不过三年,却“空手套白狼”般让自己从一个汉朝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变成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

  • 兰陵王战功赫赫,为什么最后被赐毒酒?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长恭,北齐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高长恭的故事。高长恭是齐文襄帝高澄的第三子,因为曾经受封为兰陵郡王,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兰陵王”。高长恭身为北齐皇室成员,17岁便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18岁获封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21岁

  • 揭秘:晏婴的“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晏婴,春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晏婴的故事。“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却因此恃功而骄,齐景公

  • 如果崇祯没有杀害袁崇焕的话 他能够抵挡得住清军入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袁崇焕

    袁崇焕能挡住清军入关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 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重归于好 两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蔺相如,廉颇

    还不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将相和》是收录在语文教材里的一篇经典文章,如若问起读过这篇文章的孩童,他们一定是知道蔺相如和廉颇的。不过,他们知道的是“负荆请罪”的典故,是贤相和良将重归于好,使得赵国强大的历史岁月。可是,你知道在

  • 韩信打仗如此的厉害 他到底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打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汉时期的韩信,被后世人称为“兵仙”,单是这一个称呼,就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韩信的推崇。可是这样的推崇绝不是虚话,因为韩信能够拿的出非常好的战绩给人看,人们又怎么会吝啬赞美之词?不过,兵家致胜绝不是只靠硬拼,韩信当然也不例外,那么

  • 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曾经是师徒关系 为什么两个的关系最后会形同陌路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万历,张居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居正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曾以内阁首辅身份,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但万历皇帝长大后,却对张居正产生了恨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朱翊钧小时候时,张居正便是他的老师,可以说两人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朱元璋有几个干娘?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至元五年,朱元璋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朱五四带领全家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二十郢社区二十郢,孤庄村比较偏僻,人烟也稀少,朱元璋在这里认了两个干娘。朱元璋的第一个干娘为赵母。赵母是孤庄村赵积善的妻子,她有

  • 为什么武则天死前要为褚遂良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褚遂良,唐朝

    褚遂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神龙元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要知道,当初褚遂良是武则